CN203960493U - 磁力驱动送纬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力驱动送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60493U
CN203960493U CN201420418529.0U CN201420418529U CN203960493U CN 203960493 U CN203960493 U CN 203960493U CN 201420418529 U CN201420418529 U CN 201420418529U CN 203960493 U CN203960493 U CN 203960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le
handling device
send
weft handling
we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185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杰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CHANG COUNTY DACHU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CHANG COUNTY DACHU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CHANG COUNTY DACHU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CHANG COUNTY DACHU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185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60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60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604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24Mechanisms for inserting shuttle in shed
    • D03D49/44Mechanisms for inserting shuttle in shed whereby the shuttle is propell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力驱动送纬装置,其包括设置在筘座脚上的铝合金大龙和安装于其上方的滚动式轨道,所述铝合金大龙的顶部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内设有驱动梭,所述滚动式轨道上设有送纬装置,所述送纬装置与所述驱动梭完全上下相对,所述驱动梭和所述送纬装置相对的面的中部均内置有互相吸引的磁钢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力送纬装置,其送纬装置既可以具有梭子,又可以具有引纬器,因此,既可织造光边布,也可用来织造毛边布;通过增加伺服电机的转动角度,即可实现梭子长距离投送纬纱,能够织造特宽幅布;通过在同一条钢丝绳上牵引多个驱动梭,能够实现一机多幅的光边布织造功能。

Description

磁力驱动送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布机构件,具体地涉及一种磁力驱动送纬装置。
背景技术
织机的织布过程,就是将经纱纬纱不断交叉编织的过程。织机按织布时纬纱来源方式不同,分为有梭织机和无梭织机两种。
所谓有梭织机,它有一把梭子,梭子内装有一个缠绕纬纱的纬管(也有称纡管)。梭子在外力击打作用下,往复穿梭于经纱开口之内,纬管上的纬纱被一次一次地拉出与经纱交织在一起,直至纬管上的纬纱被拉完为止。由于纬纱被拉出时,是连贯不断开的,每根纬纱之间首尾相连,它织出来的布的两边是光边,无纱头外露,故称为光边布。
所谓无梭织机,它没有装纬管的梭子。它织布时纬纱来源于机外的筒纱,由一个送纬器(或喷射器)直接从筒纱上抽取,并一纬一纬送入经纱开口之内,达到经纬交织的目的。但它每一次送纬完成后,必须将与布边相连处的纱线剪断后才能进行第二次送纬。所以,无梭织机织出的布,每一根纬纱之间都是断开的,纬纱的两端纱头均伸出布的两边,布边全是毛茸茸的纱头,故称为毛边布。
光边布和毛边布各有特点,由于布的用途要求不同,以及后期加工处理工艺不同,对光边布、毛边布的需求也各有不同。
目前,光边布只能用传统的有梭织机织造,而有梭织机由于设备、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用工量大,加上严重的噪音环境,招工困难,有梭织机已被逐渐淘汰。所以,市场上光边布的数量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从织机的送纬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剑杆送纬、喷气送纬、喷水送纬以及击打投梭送纬四种,但这四种织机均无法实现既可织造光边布也可织造毛边布的功能。
另外,现有织机因送纬机构的送纬行程制约,织布的门幅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要制造一台特宽幅织机,其投入的技术含量很高,制造成本更高,所以市场上特宽幅织机很少。而一些对特宽幅布有特殊用途的企业,则要求布幅越宽,拼接幅数越少,强度也越好,成本也越低,如降落伞用布、大型国旗用布、部队伪装用布、水利设施和高速公路用的土工布等等。
再一个,目前织毛边布一机多幅很普遍,而织光边布却只能一机一幅。如果门幅很窄的光边布,一机一幅的话,生产效率会很低,但窄幅的光边布织物市场上又不可或缺,如高级的围巾、毛巾以及矿山码头使用的输送带等等。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力驱动送纬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既可织造光边布,也可用来织造毛边布,既具有织造特宽幅布的功能,又具有可同时织造多幅光边布的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其包括设置在筘座脚上的铝合金大龙和安装于其上方的滚动式轨道,所述铝合金大龙的顶部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内设有驱动梭,所述滚动式轨道上设有送纬装置,所述送纬装置与所述驱动梭完全上下相对,所述驱动梭和所述送纬装置相对的面的中部均内置有互相吸引的磁钢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磁钢组件包括多个磁钢,所述驱动梭具有的磁钢和所述送纬装置具有的磁钢的数目相同,其位置为上下一一对应,其磁极方向为异极相向,且所述驱动梭和所述送纬装置中的相邻磁钢的磁极方向相反且交叉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送纬装置包括送纬梭和位于其上部的梭子或者引纬器,所述送纬梭的底部具有所述磁钢组件,所述梭子包括梭壳和设置于其内的纬管,所述纬管上缠绕有纬纱。
可选地,所述送纬梭和所述梭子为一体式。
可选地,所述送纬梭和所述梭子为分体式,所述送纬梭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块,所述梭壳的两端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卡口,所述梭子的梭壳底部嵌入有一碳钢嵌件,所述碳钢嵌件与所述送纬梭的所述磁钢组件互相吸引,所述送纬梭和所述梭子通过所述碳钢嵌件与所述磁钢组件的互相吸引、所述凸块与所述卡口的配合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梭和所述送纬装置的外部于设有所述磁钢组件的一面上在所述磁钢组件的两侧对称设有耐磨条。
进一步地,所述滚动式轨道具有与所述驱动梭接触的光滑的平面和与所述送纬装置接触的两排布置的多个顶部齿凸,所述驱动梭和所述送纬装置内的所述磁钢组件通过两排所述顶部齿凸之间的空间上下相对,两排所述顶部齿凸位于所述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齿凸包括外立面、内立面、滚轮和小轴,所述外立面和所述内立面分别位于所述滚动式轨道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外立面比所述内立面高,所述外立面的顶部呈菱锥状,所述外立面的中部呈比底部稍宽的圆弧状,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外立面和所述内立面之间,所述滚轮沿轴向具有通孔,所述小轴穿过所述内立面、所述滚轮和所述外立面。
优选地,所述小轴的材质为轴承钢,所述滚轮的材质为具有自润滑性能的高分子耐磨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铝合金大龙的两端的内部分别设有导轮,所述铝合金大龙的下方设有张紧轮,所述磁力驱动送纬装置还包括伺服电机和编码器,所述伺服电机的转动轴上设有钢丝轮,所述编码器设置于织机主轴的端部,所述钢丝轮通过所述导轮和所述张紧轮驱动所述驱动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能够带来至少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既可织造光边布,也可用来织造毛边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其送纬装置既可以具有梭子,又可以具有引纬器,且更换操作简单,可轻松实现一台织机既可织造光边布又可织造毛边布的功能,目前任何一款织机无法实现这种转换兼容功能。若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织机纺织企业,只需一种生产设备即可生产多种不同的布料,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2)能够织造特宽幅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通过增加伺服电机的转动角度,即可实现梭子长距离投送纬纱,能够实现织造特宽幅布的功能;
(3)能够实现一机多幅的光边布织造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每幅布配置一把驱动梭和一把一体式梭子,即在同一条钢丝绳上每间隔一段距离固定一把驱动梭,当伺服电机转动时,同一条钢丝绳牵引多把驱动梭一起运动,与驱动梭相对应的多把梭子,同时将纬纱送入对应的织物经纱开口之内,即可实现一机同时织造多幅光边布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示出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的部分结构的正面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B-B剖面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的送纬装置(分体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根据这里的描述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不旨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示出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的部分结构的正面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B-B剖面的剖视图。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其包括设置在筘座脚1上的铝合金大龙2和安装于其上方的滚动式轨道3,该铝合金大龙2的顶部具有凹部,该凹部内设有驱动梭4,上述滚动式轨道3上设有送纬装置5,该送纬装置5与上述驱动梭4完全上下相对,该驱动梭4和上述送纬装置5相对的面的中部均内置有互相吸引的磁钢组件6。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滚动式轨道3上设有的送纬装置5和上述凹部内设有的驱动梭4的个数是不固定的,可以只设有一对上述送纬装置5和驱动梭4,也可以设有多对上述送纬装置5和驱动梭4。当上述滚动式轨道3上设有设有多对上述送纬装置5和驱动梭4时,即可实现一机织造多幅光边布的功能。即在一条钢丝绳上每间隔一段距离,固定一把驱动梭4,当伺服电机9转动时,同一条钢丝绳牵引多把驱动梭4一起运动。与驱动梭4相对应的多把梭子52,同时将纬纱送入对应的织物经纱开口之内,实现一机同时织造多幅光边布的功能。
另外,上述滚动式轨道3的作用有两个:一、将上述送纬装置5与上述驱动梭4间隔撑开,形成一定的空间区域,使底层经纱下沉到该空间区域时不与上述送纬装置5底部相摩擦;二、送纬时,上述送纬装置5、驱动梭4分别在上述滚动式轨道3的顶面和底面沿该滚动式轨道3滑行,控制上述送纬装置5和驱动梭4的运动轨迹。
上述磁钢组件6为永磁材料,上述滚动式轨道3为不锈钢材质,上述铝合金大龙2为铝合金材质。该铝合金大龙2之所以采用铝合金材质的原因有两点:一、铝合金材质对上述驱动梭4和送纬装置5内的磁钢组件6的磁性无干扰;二、铝合金材质轻、强度好,在上述铝合金大龙2打纬时既有足够的强度,又不易在停机开机时因惯性造成打纬的稀密不均的现象。
参照图3,上述驱动梭4和送纬装置5的外部于设有上述磁钢组件6的一面上在该磁钢组件6的两侧对称设有耐磨条7。
参照图2和图3,上述磁钢组件6包括多个磁钢,上述驱动梭4具有的磁钢和上述送纬装置5具有的磁钢的数目相同,其位置为上下一一对应,其磁极方向为异极相向,且上述驱动梭4和上述送纬装置5中的相邻磁钢的磁极方向相反且交叉排列。
参照图2和图3,上述驱动梭4与上述送纬装置5之间由不锈钢的上述滚动式轨道3隔开,并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上述驱动梭4具有的磁钢和上述送纬装置5具有的磁钢必须上下一一对应,不能偏移,其磁极方向为异极相对,即N极对应S极或S极对应N极,另外,上述驱动梭4和上述送纬装置5中的相邻磁钢的磁极方向相反且交叉排列,如图2所示,该驱动梭4的磁钢朝上一面的磁极从左向右依次为N、S、N、S……,而该送纬装置5的磁钢朝下一面的磁极从左向右依次为S、N、S、N……。
磁钢按这样的要求排列,其作用:一是使上述送纬装置5与上述驱动梭4之间的磁性吸力达到最大化,保证该驱动梭4在运动时(无论加速启动或减速停顿时)对上述送纬装置5的驱动力起到最大作用;二是防止该送纬装置5与驱动梭4之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偏移。如果上述送纬装置5的位置有偏移,该送纬装置5的N极磁钢偏移或靠近上述驱动梭4的N极磁钢位置时,该驱动梭4的N极磁钢立刻有强大的排斥力,把上述送纬装置5推移到原有N极对S极磁钢位置上,使磁场处在一种稳定闭合状。
至于上述驱动梭4与送纬装置5内的磁钢数量及磁性强度,与开机时梭子运动的速度和送纬梭上搭载的梭子质量大小有关,其设计原则是:上述驱动梭4与送纬装置5之间的磁性驱动力必须大于上述送纬装置5(含梭子)在运动过程中的惯量,才不会出现掉梭或飞梭的现象。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的送纬装置(分体式)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至图4,上述送纬装置5包括送纬梭51和位于其上部的梭子52或者引纬器,上述送纬梭51的底部具有上述磁钢组件6,上述梭子52包括梭壳521和设置于其内的纬管,该纬管上缠绕有纬纱。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织造光边布时,须让上述送纬梭51和上述梭子52搭配,该梭子52是包含上述梭壳521、纬管以及缠绕于纬管上的纬纱的总称;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织造毛边布时,须让上述送纬梭51和上述引纬器搭配,该引纬器包括装筒纱的架子、储纬器以及张力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的送纬装置5为一体式,即上述送纬梭51和上述梭子52为一体式。织造时将上述送纬梭51安装磁钢、耐磨条7的部位移植到梭壳521上一起注塑,注成后将磁钢、耐磨条7直接安装到梭壳521的底部,驱动梭4直接驱动梭子52运动。一体式梭子,当纬纱用完时,需停机将整个梭子52取下,装上新纬管后对准驱动梭4的位置,放置到上述滚动式轨道3上,再启动织机。该梭子52主要用于织造多幅光边布时使用,由于多幅织物的门幅都比较窄,一个梭子的纬纱可织较长的时间,则一般采用一体式梭子。
参照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的送纬装置5为分体式。即上述送纬梭51和梭子52为分体式,该送纬梭51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块511,上述梭壳521的两端设有与上述凸块511相匹配的卡口522,上述梭子52的梭壳521底部嵌入有一碳钢嵌件523,该碳钢嵌件523与上述送纬梭51的磁钢组件6互相吸引,上述送纬梭51和梭子52通过该碳钢嵌件523与磁钢组件6的互相吸引、上述凸块511与上述卡口522的配合而固定连接。
这样上述梭子52搭载在上述送纬梭51上随该送纬梭51一起运动时,无论纵向或横向都不会脱离开该送纬梭51。分体式梭子的设计,主要用于织造门幅较宽的单幅光边布时使用。因分体式梭子可与自动换梭装置配合,当红外线(或光电)探测装置探测到梭子上的纬纱即将用完时,主控电箱会指令自动换梭装置,在梭子穿出开口停留时,将事先准备好的梭子推出,把用完纬纱的梭子替换下来。整个换梭过程是在不停机状态下瞬间完成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操作工的看台率和织机的生产效率。
参照图2和图3,上述滚动式轨道3具有与上述驱动梭4接触的光滑的平面31和与上述送纬装置5接触的呈两排布置的多个顶部齿凸32,上述驱动梭4和送纬装置5内的磁钢组件6通过两排顶部齿凸32之间的空间上下相对,两排顶部齿凸32位于上述平面31上。
上述滚动式轨道3与上述驱动梭4接触的底面是一个平整光滑的平面31,则上述驱动梭4运动时与该滚动式轨道3之间的摩擦阻力比较小,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的运作没有大的影响。
参照图2和图3,上述顶部齿凸32包括外立面321、内立面322、滚轮323和小轴324,该外立面321和内立面322均垂直于上述平面31,该外立面321和内立面322分别位于上述滚动式轨道3的外侧面和内侧面,该外立面321比内立面322高,该外立面321的顶部呈菱锥状,该外立面321的中部呈比底部稍宽的圆弧状,该外立面321和内立面322的中部均设有圆孔,上述滚轮323位于上述外立面321和内立面322之间,该滚轮323沿轴向具有通孔,上述小轴324穿过上述内立面322、滚轮323和外立面321,该小轴324的一端于上述内立面322的外侧设有铆头,该小轴324的另一端于上述外立面321的外侧设有轴卡以防止上述小轴324产生轴向的移动,上述铆头与上述小轴324为一体的。
上述滚动式轨道3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与上述送纬装置5接触的呈两排布置的多个顶部齿凸32为多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滚轮323,使该送纬装置5在上述滚动式轨道3上滑行运动时,在上述滚轮323上滑动行进,把运动摩擦阻力降到最小,同时也减少了器材的损耗和降低了伺服电机的无用荷载,并且这样的结构对于维修也很方便;二、安装上述滚轮323和上述小轴324的两个竖起的外立面321和内立面322,该外立面321比内立面322高,该外立面321的顶部呈菱锥状,该外立面321的中部呈比底部稍宽的圆弧状,以防止经纱下沉时搁置在上述滚轮323上。
上述滚动式轨道3与上述送纬装置5接触的上述顶部齿凸32,为了确保底层经纱下沉时有足够的容纳空间,则该顶部齿凸32与经纱同方向的截面积越小越好,同时每排该顶部齿凸32的排列间隔距离越大越好。
上述小轴324的材质为轴承钢,上述耐磨条7和上述滚轮323的材质为具有自润滑性能的高分子耐磨材料。
为了保证上述滚轮323与上述小轴324之间在高速度、长时间运转状态下,既有足够的使用寿命,又不需添加任何润滑剂(油)。上述小轴324的材质为轴承钢或其他高碳钢,上述滚轮323的材质为具有自润滑性能的高分子耐磨材料,这两者搭配使用具有以下三点优势:一、磨损最小;二、噪音最低;三、不用加润滑剂(油),对布面无油渍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耐磨条7和上述滚轮323的材质为具有自润滑性能的高分子耐磨材料,此处高分子耐磨材料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也可以是自己特制的,只要是能够具有高耐磨性、耐热性、自润滑性的高分子材料即可,比如四氟乙烯。
参照图1,上述铝合金大龙2的两端的内部分别设有导轮21,该铝合金大龙2的下方设有张紧轮8,上述导轮21和张紧轮8的外圆上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还包括伺服电机9、编码器10、主控电器箱和钢丝绳,该伺服电机9的转动轴上设有钢丝轮11,上述编码器10设置于织机主轴12的端部,上述主控电器箱内部设有处理器和伺服驱动器,该处理器与伺服驱动器之间、处理器与编码器10之间和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9之间均为电连接,上述钢丝绳的中段与上述驱动梭4固定连接,上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述钢丝轮11内,上述钢丝绳经上述导轮21、张紧轮8和钢丝轮11形成闭合,即上述钢丝轮11通过上述导轮21和上述张紧轮8驱动上述驱动梭4。
上述钢丝轮11的外圆上设有螺纹凹槽,当该钢丝轮11正反旋转时,可将缠绕在该钢丝轮11上的钢丝绳分别从不同方向同时收绕、释放,以牵引上述驱动梭4在上述铝合金大龙2上的往返运动。
上述伺服电机9作为送纬的原动力,具有高精度的可控性、调整性,保证了送纬运动或停留的时间、送纬行程和送纬速度的准确性;上述编码器10,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是一个与上述织机主轴12同步旋转的高分辨率编码器,该编码器10及时将上述织机主轴12每转动一周(360°)的精确信息发送给上述主控电器箱的处理器和伺服驱动器,使上述伺服电机9按主控电器箱编排设定的参数指令始终与上述织机主轴12的状态保持高度同步工作,从而保证了送纬动作与织机其他机构的动作同步协调进行,实现整机织造工艺的完整性。
织机织布时,织机的开口装置先将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菱形状开口,其中底层经纱处在上述送纬装置5底部下方、滚动式轨道3的平面的上方。参见图1,当经纱开口打开足够大时,伺服电机9就启动工作,该伺服电机9转动轴转动一定的角度。上述钢丝轮11随电机轴一起转动时,将钢丝绳的一端收绕进该钢丝轮11的螺纹凹槽内,同时将钢丝绳的另一端从该钢丝轮11上释放出去,把固定在钢丝绳中段的上述驱动梭4从经纱开口的一侧牵引到经纱开口的另一侧。在磁性吸力的作用下,轨道上方的送纬梭51搭载着梭子52,跟随驱动梭4滑行进入经纱开口内,并从经纱开口的另一侧穿出。纬管上的纬纱被拉出并置留在经纱开口之内,实现与经纱交织的目的。
当上述送纬装置5穿出经纱开口后,上述伺服电机9就立即停止转动,上述驱动梭4、送纬梭51、梭子52就停留在开口之外。当织机继续运转,开口装置将经纱再次形成新的开口时,上述伺服电机9再次启动,并反向转动原来相同的角度,上述钢丝轮11反转时,钢丝绳牵引上述驱动梭4,该驱动梭4驱动送纬梭51原路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上述梭子52再次将纬纱送入经纱开口之内,完成第二次交织。上述织机主轴12每旋转一周,上述伺服电机9工作一次,送纬也完成一次。如此这样,织机连续运作,上述送纬梭51及搭载的梭子52不断在经纱开口之内往返送纬,实现连续织布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伺服电机9何时启动,需要转动多少角度,转动的速度是多少,这些都是根据织布机的门幅宽度、经纱开口形成的时间等工艺要求来设定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磁力驱动送纬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在筘座脚(1)上的铝合金大龙(2)和安装于其上方的滚动式轨道(3),所述铝合金大龙(2)的顶部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内设有驱动梭(4),所述滚动式轨道(3)上设有送纬装置(5),所述送纬装置(5)与所述驱动梭(4)完全上下相对,所述驱动梭(4)和所述送纬装置(5)相对的面的中部均内置有互相吸引的磁钢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组件(6)包括多个磁钢,所述驱动梭(4)具有的磁钢和所述送纬装置(5)具有的磁钢的数目相同,其位置为上下一一对应,其磁极方向为异极相向,且所述驱动梭(4)和所述送纬装置(5)中的相邻磁钢的磁极方向相反且交叉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纬装置(5)包括送纬梭(51)和位于其上部的梭子(52)或者引纬器,所述送纬梭(51)的底部具有所述磁钢组件(6),所述梭子(52)包括梭壳(521)和设置于其内的纬管,所述纬管上缠绕有纬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纬梭(51)和所述梭子(52)为一体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纬梭(51)和所述梭子(52)为分体式,所述送纬梭(51)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块(511),所述梭壳(521)的两端设有与所述凸块(511)相匹配的卡口(522),所述梭子(52)的梭壳(521)底部嵌入有一碳钢嵌件(523),所述碳钢嵌件(523)与所述送纬梭(51)的所述磁钢组件(6)互相吸引,所述送纬梭(51)和所述梭子(52)通过所述碳钢嵌件(523)与所述磁钢组件(6)的互相吸引、所述凸块(511)与所述卡口(522)的配合而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梭(4)和所述送纬装置(5)的外部于设有所述磁钢组件(6)的一面上在所述磁钢组件(6)的两侧对称设有耐磨条(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式轨道(3)具有与所述驱动梭(4)接触的光滑的平面(31)和与所述送纬装置(5)接触的呈两排布置的多个顶部齿凸(32),所述驱动梭(4)和所述送纬装置(5)内的所述磁钢组件(6)通过两排所述顶部齿凸(32)之间的空间上下相对,两排所述顶部齿凸(32)位于所述平面(3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齿凸(32)包括外立面(321)、内立面(322)、滚轮(323)和小轴(324),所述外立面(321)和所述内立面(322)分别位于所述滚动式轨道(3)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外立面(321)比所述内立面(322)高,所述外立面(321)的顶部呈菱锥状,所述外立面(321)的中部呈比底部稍宽的圆弧状,所述滚轮(323)位于所述外立面(321)和所述内立面(322)之间,所述滚轮(323)沿 轴向具有通孔,所述小轴(324)穿过所述内立面(322)、所述滚轮(323)和所述外立面(3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轴(324)的材质为轴承钢,所述滚轮(323)的材质为具有自润滑性能的高分子耐磨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驱动送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大龙(2)的两端的内部分别设有导轮(21),所述铝合金大龙(2)的下方设有张紧轮(8),所述磁力驱动送纬装置还包括伺服电机(9)和编码器(10),所述伺服电机(9)的转动轴上设有钢丝轮(11),所述编码器(10)设置于织机主轴(12)的端部,所述钢丝轮(11)通过所述导轮(21)和所述张紧轮(8)驱动所述驱动梭(4)。 
CN201420418529.0U 2014-07-28 2014-07-28 磁力驱动送纬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60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8529.0U CN203960493U (zh) 2014-07-28 2014-07-28 磁力驱动送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18529.0U CN203960493U (zh) 2014-07-28 2014-07-28 磁力驱动送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60493U true CN203960493U (zh) 2014-11-26

Family

ID=51921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1852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60493U (zh) 2014-07-28 2014-07-28 磁力驱动送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604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6025A (zh) * 2018-01-09 2018-04-24 苏州硕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轨道的有梭引纬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6025A (zh) * 2018-01-09 2018-04-24 苏州硕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轨道的有梭引纬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60493U (zh) 磁力驱动送纬装置
CN105088469B (zh) 一种绞织方式的喷水织机
CN200974890Y (zh) 剑杆织机的纱罗绞边装置
US9359700B2 (en) Weft insertion system and weaving machine comprising such a system
CN102367623A (zh) 圆织机无接触式梭子装置
US4050481A (en) Undulated shed loom with electromagnetic shuttle drive
CN103103683B (zh) 一种三梭大口径型圆织机
CN104195726B (zh) 一种自动化2.5d立体编织装置
CN209537724U (zh) 一种经向多梭口织机的双层喷气引纬和开口装置
CN202202080U (zh) 一种凹槽梭船轨道圆织机
CN203475051U (zh) 一种双层织物喷水织机
Hari et al. Developments in weaving machines
CN107177920B (zh) 一种用于喷气织机的玻纤织物绞织开口装置及工作方法
CN203768575U (zh) 一种塑料圆织机的二分之一斜纹塑料布经纬编织装置
CN201202004Y (zh) 一种经编机的牵拉辊装置
CN103628229A (zh) 磁悬浮梭船轨道塑料圆织机
CN206127558U (zh) 一种新型织带编织机
CN204780050U (zh) 一种循环式综框
CN205099877U (zh) 带有牵引固定装置的剑杆织机
CN213739881U (zh) 一种可消除静电的喷气织布机综框
CN204874986U (zh) 一种凸轮式综框
CN205741447U (zh) 一种带有清洁功能的织布机
CN202519411U (zh) 一种经线免碾压双织塑料圆织机
CN208829843U (zh) 一种高速剑杆织机的引纬结构
CN210886416U (zh) 一种喷气织机消极凸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