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9915U - 一种液压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阻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9915U
CN203939915U CN201420377531.8U CN201420377531U CN203939915U CN 203939915 U CN203939915 U CN 203939915U CN 201420377531 U CN201420377531 U CN 201420377531U CN 203939915 U CN203939915 U CN 203939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torage
active chamber
guidance
hydraulic cylinder
piston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775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光伟
王凯平
殷盛福
黎剑锋
贺文
曾松林
熊求颛
陈永军
陈健
方照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 Ltd
Zhuzhou CRRC Times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Times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Times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Times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775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39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9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9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油缸筒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油缸筒体内并将所述油缸筒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的端部设有端盖,所述活塞杆一端装设在所述活塞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工作腔和端盖置于所述油缸筒体外,所述油缸筒体外套设有储油壳体,所述储油壳体的一端与所述油缸筒体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另一端设有储油密封盖,所述储油壳体内壁、油缸筒体外壁和储油密封盖三者之间形成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与所述第二工作腔之间设有油液通道,所述油液通道与所述第二工作腔之间设有流向控制阀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密封可靠、输出阻尼力大、便于维修、生产和使用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减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液压阻尼器。
背景技术
液压阻尼器是根据流体通过节流孔时会产生粘滞阻力的原理制成的,是一种对速度反应灵敏、可吸收和衰减振动的装置,因其能够吸收、衰减振动与冲击能量,减少构件的动力反应,保护工程结构、机械结构等免受振动冲击带来的破坏,应用非常广泛。
现有技术中的液压阻尼器如图1所示,为了简化液压阻尼器的结构,通常将储油壳体4和油缸筒体1、活塞杆3与油缸筒体1处的密封等设置为一体式或固定不可拆卸的结构,当阻尼器出现故障或性能不稳定时,无法拆解维修,通常需要整件报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现有技术中的骨架密封圈10是通过油缸筒体1上的两个滚槽进行定位的,受骨架密封圈10加工误差与滚槽定位精度的影响,当活塞杆3高频往复运动时,骨架密封圈10容易在两个滚槽之间发生轴向窜动,导致现有的液压阻尼器容易发生漏油故障,并且由于骨架密封圈10的耐压能力低,现有的液压阻尼器可输出的阻尼力也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密封可靠、输出阻尼力大、便于维修且生产和使用成本低的液压阻尼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油缸筒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油缸筒体内并将所述油缸筒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的端部设有端盖,所述活塞杆一端装设在所述活塞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工作腔和端盖置于所述油缸筒体外,所述油缸筒体外套设有储油壳体,所述储油壳体的一端与所述油缸筒体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另一端设有储油密封盖,所述储油壳体内壁、油缸筒体外壁和储油密封盖三者之间形成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与所述第二工作腔之间设有油液通道,所述油液通道与所述第二工作腔之间设有流向控制阀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工作腔的内壁之间设有导向密封组件,所述导向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导承、第二导承、第三导承、高压密封件和低压密封件,所述第一导承、第二导承和第三导承沿活塞杆轴向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第三导承的外侧与所述端盖接触,所述高压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承和第二导承之间,所述低压密封件设置在第二导承和第三导承之间。
所述流向控制阀组包括固定座、底阀座、储油阀、储油弹簧、补油弹簧和止挡件,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腔的端部,所述底阀座的头部与所述第二工作腔的内壁之间设有补油通道,所述底阀座的头部还开设有储油通道,所述底阀座的杆部穿设在所述固定座中,所述止挡件套设在所述底阀座杆部的尾端,所述储油阀套设在所述底阀座的杆部且与所述储油通道对应设置,所述储油弹簧压设在所述止挡件和储油阀之间,所述补油弹簧压设在所述止挡件和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之间。
所述油液通道设置在所述储油密封盖与所述第二工作腔的端面之间。
所述储油腔内设有密封气囊。
所述油缸筒体外壁上设有环状凸起部,所述储油壳体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紧套在所述环状凸起部上且结合处设有环形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阻尼器包括油缸筒体、活塞和活塞杆,活塞设置在油缸筒体内并将油缸筒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第一工作腔的端部设有端盖,活塞杆一端装设在活塞上,另一端穿过第一工作腔和端盖置于油缸筒体外,油缸筒体外套设有储油壳体,储油壳体的一端与油缸筒体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另一端设有储油密封盖,储油壳体内壁、油缸筒体外壁和储油密封盖三者之间形成储油腔,储油腔与第二工作腔之间设有油液通道,油液通道与第二工作腔之间设有流向控制阀组,储油腔由储油壳体内壁、油缸筒体外壁和储油密封盖共同形成,液压阻尼器的结构简单、紧凑,同时储油壳体和储油密封盖可方便、快速地从油缸筒体上拆卸下来,便于维修、降低了使用成本。
(2)活塞杆与第一工作腔的内壁之间设有导向密封组件,导向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导承、第二导承、第三导承、高压密封件和低压密封件,第一导承、第二导承和第三导承沿活塞杆轴向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第三导承的外侧与端盖接触,高压密封件设置在第一导承和第二导承之间,低压密封件设置在第二导承和第三导承之间,通过第一导承、第二导承和第三导承的多级导向以及高压密封件和低压密封件的串联式双重密封,既提高了活塞杆端密封的耐压能力、增大了液压阻尼器的输出阻尼力,又降低了阻尼器发生漏油故障的概率。此外,由于第一导承、第二导承、第三导承采用工艺性良好的分体式结构,高压密封件和低压密封件为现有的批量生产的标准密封件,使得液压阻尼器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3)在储油腔内设有密封气囊,既可借助密封气囊内气体压缩和膨胀时的“柔性”来提高各阀体的响应灵敏性,缓和液压冲击与局部真空,消除液压阻尼器的局部畸变、空程和噪声等问题,提高了液压阻尼器的临界速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且补偿腔内的油液不会与空气直接接触,避免出现油液乳化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液压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压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油缸筒体;11、第一工作腔;12、第二工作腔;13、密封气囊;14、环状凸起部;2、活塞;3、活塞杆;31、第一导承;32、第二导承;33、第三导承;34、高压密封件;35、低压密封件;4、储油壳体;5、储油密封盖;6、端盖;7、油液通道;8、储油腔;9、流向控制阀组;91、固定座;92、底阀座;93、储油阀;94、储油弹簧;95、补油弹簧;96、止挡件;97、补油通道;98、储油通道;10、骨架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液压阻尼器的一种实施例,该液压阻尼器包括油缸筒体1、活塞2和活塞杆3,活塞2设置在油缸筒体1内并将油缸筒体1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第一工作腔11的端部设有端盖6,活塞杆3一端装设在活塞2上,另一端穿过第一工作腔11和端盖6置于油缸筒体1外,油缸筒体1外套设有储油壳体4,储油壳体4的一端与油缸筒体1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另一端设有储油密封盖5,储油壳体4内壁、油缸筒体1外壁和储油密封盖5三者之间形成储油腔8,储油腔8与第二工作腔12之间设有油液通道7,油液通道7与第二工作腔12之间设有流向控制阀组9,储油腔8由储油壳体4内壁、油缸筒体1外壁和储油密封盖5共同形成,液压阻尼器的结构简单、紧凑,同时储油壳体4和储油密封盖5可方便、快速地从油缸筒体1上拆卸下来,便于维修、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实施例中,流向控制阀组9包括固定座91、底阀座92、储油阀93、储油弹簧94、补油弹簧95和止挡件96,固定座91固定设置在第二工作腔12内,底阀座92的头部与第二工作腔12的内壁之间设有补油通道97,底阀座92的头部还开设有储油通道98,底阀座92的杆部穿设在固定座91中,止挡件96套设在底阀座92杆部的尾端,储油阀93套设在底阀座92的杆部且与储油通道98对应设置,储油弹簧94压设在止挡件96和储油阀93之间,补油弹簧95压设在止挡件96和固定座91的侧壁之间,当往油缸筒体1外拉动活塞杆3时,第一工作腔11的容积减小、油压升高,而第二工作腔12的容积增大、油压降低,第一工作腔11内的油液流入第二工作腔12,由于活塞杆3的存在,流入第二工作腔12的油液的体积小于第二工作腔12增大的容积,第二工作腔12内产生一定的真空度,此时,储油腔8内的油液克服补油弹簧95的作用力,使底阀座92的头部与固定座91之间产生环形间隙,使补油通道97与储油腔8内的油液连通,储油腔8内的油液流经油液通道7、补油通道97进入第二工作腔12,对第二工作腔12内的真空进行补偿,当往油缸筒体1内推动活塞杆3时,第二工作腔12的容积减小、油压升高,而第一工作腔11的容积增大、油压降低,第二工作腔12内的油液部分进入第一工作腔11,由于活塞杆3的存在,第一工作腔11增加的容积小于第二工作腔12减小的容积,此时,第二工作腔12内的另一部分油液克服储油弹簧94的作用力,打开储油阀93,使储油通道98畅通,第二工作腔12内的另一部分油液流经储油通道98、油液通道7回到储油腔8内,即通过流向控制阀组9实现了油液在第二工作腔12和储油腔8之间的单向流动。
本实施例中,油液通道7设置在储油密封盖5与第二工作腔12的端面之间。
本实施例中,储油腔8内设有密封气囊13,不仅可以借助密封气囊13内的气体压缩和膨胀时的“柔性”来提高各阀体的响应灵敏性,缓和液压冲击与局部真空,消除液压阻尼器的局部畸变、空程和噪声等问题,提高了液压阻尼器的临界速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而且储油腔8内的油液不会与空气直接接触,避免出现油液乳化现象,提升液压阻尼器的工作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活塞杆3与第一工作腔11的内壁之间设有导向密封组件,导向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导承31、第二导承32、第三导承33、高压密封件34和低压密封件35,第一导承31、第二导承32和第三导承33沿活塞杆3轴向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第三导承33的外侧与端盖6接触,高压密封件34设置在第一导承31和第二导承32之间,低压密封件35设置在第二导承32和第三导承33之间,通过第一导承31、第二导承32和第三导承33的多级导向以及高压密封件34和低压密封件35的串联式双重密封,既提高了活塞杆3端部密封的耐压能力、增大了液压阻尼器的输出阻尼力,又降低了液压阻尼器发生漏油故障的概率。此外,由于第一导承31、第二导承32、第三导承33采用工艺性良好的分体式结构,高压密封件34和低压密封件35为现有的批量生产的标准密封件,大大降低了液压阻尼器的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油缸筒体1外壁上设有环状凸起部14,储油壳体4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紧套在环状凸起部14上且结合处设有环形密封圈,储油壳体4可以较轻松地进行拆卸,端盖6、第一导承31、第二导承32和第三导承33均为可拆卸式结构,从而降低了维修成本。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油缸筒体(1)、活塞(2)和活塞杆(3),所述活塞(2)设置在所述油缸筒体(1)内并将所述油缸筒体(1)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所述第一工作腔(11)的端部设有端盖(6),所述活塞杆(3)一端装设在所述活塞(2)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工作腔(11)和端盖(6)置于所述油缸筒体(1)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筒体(1)外套设有储油壳体(4),所述储油壳体(4)与所述油缸筒体(1)可拆卸地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工作腔(12)的一端设有储油密封盖(5),所述储油壳体(4)内壁、油缸筒体(1)外壁和储油密封盖(5)三者之间形成储油腔(8),所述储油腔(8)与所述第二工作腔(12)之间设有油液通道(7),所述油液通道(7)与所述第二工作腔(12)之间设有流向控制阀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与所述第一工作腔(11)的内壁之间设有导向密封组件,所述导向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导承(31)、第二导承(32)、第三导承(33)、高压密封件(34)和低压密封件(35),所述第一导承(31)、第二导承(32)和第三导承(33)沿活塞杆(3)轴向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第三导承(33)的外侧与所述端盖(6)接触,所述高压密封件(34)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承(31)和第二导承(32)之间,所述低压密封件(35)设置在第二导承(32)和第三导承(3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向控制阀组(9)包括固定座(91)、底阀座(92)、储油阀(93)、储油弹簧(94)、补油弹簧(95)和止挡件(96),所述固定座(9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腔(12)的端部,所述底阀座(92)的头部与所述第二工作腔(12)的内壁之间设有补油通道(97),所述底阀座(92)的头部还开设有储油通道(98),所述底阀座(92)的杆部穿设在所述固定座(91)中,所述止挡件(96)套设在所述底阀座(92)杆部的尾端,所述储油阀(93)套设在所述底阀座(92)的杆部且与所述储油通道(98)对应设置,所述储油弹簧(94)压设在所述止挡件(96)和储油阀(93)之间,所述补油弹簧(95)压设在所述止挡件(96)和所述固定座(91)的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通道(7)设置在所述储油密封盖(5)与所述第二工作腔(12)的端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8)内设有密封气囊(1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筒体(1)外壁上设有环状凸起部(14),所述储油壳体(4)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紧套在所述环状凸起部(14)上且结合处设有环形密封圈。
CN201420377531.8U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液压阻尼器 Active CN203939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77531.8U CN203939915U (zh)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液压阻尼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77531.8U CN203939915U (zh)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液压阻尼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9915U true CN203939915U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59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77531.8U Active CN203939915U (zh)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液压阻尼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3991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4153A (zh) * 2017-02-06 2017-04-26 常州格林电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刚度调节功能的液压阻尼器
CN106594149A (zh) * 2017-02-06 2017-04-26 常州格林电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刚度调节功能的液压阻尼器
CN106678245A (zh) * 2017-02-06 2017-05-17 常州格林电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刚度调节功能的液压阻尼器
CN114962524A (zh) * 2022-04-14 2022-08-30 苏世博(南京)减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阻尼器及用于液压阻尼器的高压密封导向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4153A (zh) * 2017-02-06 2017-04-26 常州格林电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刚度调节功能的液压阻尼器
CN106594149A (zh) * 2017-02-06 2017-04-26 常州格林电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刚度调节功能的液压阻尼器
CN106678245A (zh) * 2017-02-06 2017-05-17 常州格林电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刚度调节功能的液压阻尼器
CN106594153B (zh) * 2017-02-06 2018-05-18 常州格林电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刚度调节功能的液压阻尼器
CN114962524A (zh) * 2022-04-14 2022-08-30 苏世博(南京)减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阻尼器及用于液压阻尼器的高压密封导向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39915U (zh) 一种液压阻尼器
CN104154167A (zh) 液压阻尼器
CN104595281A (zh) 缓冲油缸
CN102767588B (zh) 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
CN105952698B (zh) 一种气-液增压缸
CN203146453U (zh) 一种预警式活塞蓄能器
CN111442058A (zh) 一种混合动力式减震装置
CN203394921U (zh) 一种柱塞液压缸
CN204403250U (zh) 一种感测变频减振器
CN204437313U (zh)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用分体式阀芯
CN104500636A (zh) 感测变频减振器
CN108562419B (zh) 一种自由活塞缓冲机构
CN105782137A (zh) 一种超高压蓄能器
CN107965605A (zh) 一种常压式排气阀
CN212127436U (zh) 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
CN203836061U (zh) 一种转向机用减震器
CN106151167A (zh) 液压双缓冲柱塞缸
CN205401575U (zh) 一种充气式减震器浮动活塞密封结构
CN202108477U (zh) 柱塞排水采气井口缓冲器
CN202451693U (zh) 防泡沫化型汽车减震器
CN201593611U (zh) 高温高压减温减压阀
CN203362978U (zh) 防干涉的减震器带衬套和出轴容腔弹片隔离防漏结构
CN203335377U (zh) 一种自适应不漏失的柱塞泵轴封装置
CN203892420U (zh) 内呼吸式弹簧缸
CN204253712U (zh) 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he age of 412001 in Hunan Province, Zhuzhou Shifeng District Road No. 169

Patentee after: ZHUZHOU CRRC TIMES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age of 412001 in Hunan Province, Zhuzhou Shifeng District Road No. 169

Patentee before: ZHUZHOU TIMES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13

Address after: The age of 412001 in Hunan Province, Zhuzhou Shifeng District Road No. 169

Patentee after: 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age of 412001 in Hunan Province, Zhuzhou Shifeng District Road No. 169

Patentee before: ZHUZHOU CRRC TIMES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