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9516U - 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9516U
CN203939516U CN201420380680.XU CN201420380680U CN203939516U CN 203939516 U CN203939516 U CN 203939516U CN 201420380680 U CN201420380680 U CN 201420380680U CN 203939516 U CN203939516 U CN 203939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monitoring device
long distance
supporting frame
air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806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武
雷耀军
张王杰
张晓刚
赵朝阳
王群英
党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3806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39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9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95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包括一个布设于隧道洞口外侧的轴流式通风机、一个位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后侧的射流风机、位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后侧的可移动式监测装置和通过通讯电缆与可移动式监测装置相接的上位监测装置,可移动式监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和可移动式安装架;射流风机位于隧道洞内且其安装在移动式风机安装架上;隧道洞内布设有与轴流式通风机的送风口相接的风管,风管前端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之间的距离为30~100m;射流风机位于风管的前端后侧且其与风管前端之间的间距为60~90m。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及使用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满足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不断向前推进的通风需求。

Description

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开挖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溆怀高速关虎冲隧道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境内,为双洞单向四车道交通隧道,设计速度为100Km/h,左线全长4918m,右线全长4970m,隧道纵坡为单坡,溆浦端洞口设计高程为287m~289m,怀化端洞口设计高程为196m,洞内设5个车行横洞且间距约800m,整个隧道中间未设措施斜井或竖井。关虎冲隧道采用分别从两端上下行线独头掘进到分界里程的施工方案,溆浦端最远独头掘进2560m,怀化端最远独头掘进2410m。根据洞身围岩性质及其成分推测,隧道围岩内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如瓦斯)。长距离隧道施工通风相对于运营期间通风而言,面临着掘进施工面不断推进、需风量动态变化、通风强度大以及通风系统设施安装、维护与保养困难等问题,特别是特长距离隧道独头掘进施工期间问题尤为突出。因而,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及使用简便、使用效果好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能满足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不断向前推进的通风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及使用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满足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不断向前推进的通风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布设于所施工隧道的隧道洞口外侧的轴流式通风机、一个布设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后侧的射流风机、位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后侧的可移动式监测装置和通过通讯电缆与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相接的上位监测装置,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包括对有害气体浓度、粉尘浓度与风速进行实时检测的检测装置和供检测装置安装的可移动式安装架;所施工隧道的长度大于500m;所述射流风机位于所施工隧道的隧道洞内且射流风机安装在移动式风机安装架上;所述隧道洞内布设有与轴流式通风机的送风口相接的风管,所述风管沿所施工隧道的延伸方向由后至前布设,所述风管前端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之间的距离为d3,其中d3=30m~100m;所述射流风机位于风管的前端后侧,所述射流风机与风管前端之间的间距d1=60m~90m;所述移动式风机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撑架体和多个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底部的第一行走轮,所述射流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体上;所述可移动式安装架包括第二支撑架体和多个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体底部的第二行走轮,所述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体上。
上述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轴流式通风机与所述隧道洞口之间的间距d2=20m~50m;所述轴流式通风机安装在水平安装架上,所述水平安装架固定在所述隧道洞口外侧且其高度为3m~4m。
上述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支撑架体的高度为1.5m~2m。
上述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体均为由型钢焊接而成的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体的高度为4m~6m。
上述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风管布设在隧道洞内部一侧,所述射流风机布设在隧道洞内部另一侧,所述通讯电缆与风管呈平行布设。
上述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之间的间距不大于500m;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沿所施工隧道的延伸方向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中位于最前侧的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为前侧监测装置,所述前侧监测装置位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所处位置处,前后相邻两个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之间的间距为80m~120m。
上述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还包括布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体上的无线通信模块一,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一与检测装置相接,所述上位监测装置与无线通信模块二相接,所述检测装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一和无线通信模块二与所述上位监测装置进行双向通信。
上述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上位监测装置包括对检测装置所检测信息进行采集的前端采集装置和与所述前端采集装置相接的上位机,所述前端采集装置与检测装置之间通过所述通讯电缆进行连接,所述前端采集装置与上位机之间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连接。
上述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风速检测仪、对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实时检测的气体浓度传感器和对粉尘浓度进行实时检测的粉尘浓度传感器,所述风速检测仪、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均与数据收发器相接,所述数据收发器通过所述通讯电缆与所述前端采集装置相接;所述风速检测仪、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风速检测仪、多个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多个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均沿隧道洞的宽度方向由左至右进行布设。
上述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轴流式通风机和射流风机均由所述上位监测装置进行控制且二者均与所述上位监测装置相接;所述轴流式通风机为变频风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投入成本较低。
2、安装布设方便、使用操作简便且通风效果好,能满足长距离隧道的通风需求,并且对隧道施工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3、所采用的通风设备位置布设合理、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由一个布设于所施工隧道的隧道洞口外侧的轴流式通风机和一个布设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后侧的射流风机组成,其中射流风机为移动式风机,能随隧道向前掘进进度对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实际使用时,对所施工隧道前500m进行开挖时,仅采用轴流式通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待隧道掘进至500m后,在采用轴流式通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的同时,通过射流风机持续向隧道洞外侧吹风;并且开挖施工过程中,风管前端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之间的距离均为d3;射流风机与风管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d1。
4、所采用的可移动式监测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移动方便、使用效果好,能随隧道向前掘进进度对监测位置进行相应调整,从而满足长距离隧道通风监测需求。
5、所采用的可移动式监测装置与上位监测装置之间采用无线通信与通信电缆两种通讯方式,既满足了可移动式监测装置布设位置的灵活性需求,并且也保障了长距离通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6、推广应用前景广泛,能推广适用至长距离隧道的通风施工过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及使用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满足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不断向前推进的通风需求。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隧道洞;     2—轴流式通风机;      3—当前所施工掌子面;
4—射流风机; 5—风管;      6—检测装置;
7—上位机;   8—PLC控制器; 9—无线通信模块一;
10—无线通信模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布设于所施工隧道的隧道洞口外侧的轴流式通风机2、一个布设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3后侧的射流风机4、位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3后侧的可移动式监测装置和通过通讯电缆与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相接的上位监测装置,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包括对有害气体浓度、粉尘浓度与风速进行实时检测的检测装置6和供检测装置6安装的可移动式安装架。所施工隧道的长度大于500m。所述射流风机4位于所施工隧道的隧道洞1内且射流风机4安装在移动式风机安装架上。所述隧道洞1内布设有与轴流式通风机2的送风口相接的风管5,所述风管5沿所施工隧道的延伸方向由后至前布设,所述风管5前端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3之间的距离为d3,其中d3=30m~100m。所述射流风机4位于风管5的前端后侧,所述射流风机4与风管5前端之间的间距d1=60m~90m。所述移动式风机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撑架体和多个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底部的第一行走轮,所述射流风机4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体上;所述可移动式安装架包括第二支撑架体和多个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体底部的第二行走轮,所述检测装置6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体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流式通风机2与所述隧道洞口之间的间距d2=20m~50m。
实际安装时,所述轴流式通风机2安装在水平安装架上,所述水平安装架固定在所述隧道洞口外侧。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安装架为由型钢焊接而成的支架且其高度为3m~4m。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管5为拉链式软风管,所述拉链式软风管通过多个紧固件固定在隧道洞1的侧壁上,多个所述紧固件沿所施工隧道的延伸方向由后至前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链式软风管为拉链式胶皮风管且其直径为Φ1.5m,所述拉链式胶皮风管由多个节段由后至前拼接而成,每个节段的长度为20m左右。所述紧固件包括固定在隧道洞1侧壁上的铆钉和将所述拉链式软风管悬挂于所述铆钉上的悬挂铁丝。
实际加工时,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体均为由型钢焊接而成的支撑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架体的高度为1.5m~2m。所述第一支撑架体的高度为4m~6m。具体加工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体的高度进行相应调整。
实际布设安装时,所述风管5布设在隧道洞1内部一侧,所述射流风机4布设在隧道洞1内部另一侧。所述通讯电缆与风管5呈平行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3之间的间距不大于500m。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沿所施工隧道的延伸方向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中位于最前侧的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为前侧监测装置,所述前侧监测装置位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3所处位置处,前后相邻两个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之间的间距为80m~120m。
同时,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还包括布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体上的无线通信模块一9,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一9与检测装置6相接,所述上位监测装置与无线通信模块二10相接,所述检测装置6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一9和无线通信模块二10与所述上位监测装置进行双向通信。
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一9和无线通信模块二10均为Zigbee无线通信模块一。
也就是说,当前所施工掌子面3后侧500m范围内为监测区域,需在该监测区域内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实际使用过程中,多个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所检测信息同步上传至所述上位监测装置,这样通风监控人员可通过所述上位监测装置对当前状态下监测区域内的通风状况进行及时、准确了解。
并且,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与所述上位监测装置通过无线传输与通讯电缆相结合的数据传输模式,这样既满足了可移动式监测装置布设位置的灵活性需求,并且也保障了长距离通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位监测装置包括对检测装置6所检测信息进行采集的前端采集装置和与所述前端采集装置相接的上位机7,所述前端采集装置与检测装置6之间通过所述通讯电缆进行连接,所述前端采集装置与上位机7之间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连接。
所述检测装置6包括风速检测仪、对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实时检测的气体浓度传感器和对粉尘浓度进行实时检测的粉尘浓度传感器,所述风速检测仪、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均与数据收发器相接,所述数据收发器通过所述通讯电缆与所述前端采集装置相接。所述风速检测仪、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风速检测仪、多个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多个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均沿隧道洞1的宽度方向由左至右进行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一9与所述数据收发器相接,且所述数据收发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一9和无线通信模块二10与所述前端采集装置进行双向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二10与所述前端采集装置相接。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风速检测仪、多个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多个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与隧道洞1底部的距离均为1.5m~1.8m。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采集装置为PLC控制器8。实际使用时,所述前端采集装置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控制器芯片。
实际使用时,所述轴流式通风机2和射流风机4均由所述上位监测装置进行控制且二者均与所述上位监测装置相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流式通风机2为变频风机,轴流式通风机2的变频器与所述上位监测装置相接。实际接线时,所述轴流式通风机2的变频器与PLC控制器8相接。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检测装置6所检测信息上传至所述前端采集装置后,由所述前端采集装置完成信息采集,并上传至上位机7。通风监控技术人员通过上位机7和PLC控制器8对轴流式通风机2和射流风机4进行控制,以对所施工隧道内的通风状况进行调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布设于所施工隧道的隧道洞口外侧的轴流式通风机(2)、一个布设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3)后侧的射流风机(4)、位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3)后侧的可移动式监测装置和通过通讯电缆与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相接的上位监测装置,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包括对有害气体浓度、粉尘浓度与风速进行实时检测的检测装置(6)和供检测装置(6)安装的可移动式安装架;所施工隧道的长度大于500m;所述射流风机(4)位于所施工隧道的隧道洞(1)内且射流风机(4)安装在移动式风机安装架上;所述隧道洞(1)内布设有与轴流式通风机(2)的送风口相接的风管(5),所述风管(5)沿所施工隧道的延伸方向由后至前布设,所述风管(5)前端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3)之间的距离为d3,其中d3=30m~100m;所述射流风机(4)位于风管(5)的前端后侧,所述射流风机(4)与风管(5)前端之间的间距d1=60m~90m;所述移动式风机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撑架体和多个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底部的第一行走轮,所述射流风机(4)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体上;所述可移动式安装架包括第二支撑架体和多个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体底部的第二行走轮,所述检测装置(6)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体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式通风机(2)与所述隧道洞口之间的间距d2=20m~50m;所述轴流式通风机(2)安装在水平安装架上,所述水平安装架固定在所述隧道洞口外侧且其高度为3m~4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体的高度为1.5m~2m。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体均为由型钢焊接而成的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体的高度为4m~6m。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5)布设在隧道洞(1)内部一侧,所述射流风机(4)布设在隧道洞(1)内部另一侧,所述通讯电缆与风管(5)呈平行布设。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3)之间的间距不大于500m;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沿所施工隧道的延伸方向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中位于最前侧的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为前侧监测装置,所述前侧监测装置位于当前所施工掌子面(3)所处位置处,前后相邻两个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之间的间距为80m~120m。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监测装置还包括布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体上的无线通信模块一(9),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一(9)与检测装置(6)相接,所述上位监测装置与无线通信模块二(10)相接,所述检测装置(6)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一(9)和无线通信模块二(10)与所述上位监测装置进行双向通信。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监测装置包括对检测装置(6)所检测信息进行采集的前端采集装置和与所述前端采集装置相接的上位机(7),所述前端采集装置与检测装置(6)之间通过所述通讯电缆进行连接,所述前端采集装置与上位机(7)之间通过串行通信接口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6)包括风速检测仪、对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实时检测的气体浓度传感器和对粉尘浓度进行实时检测的粉尘浓度传感器,所述风速检测仪、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均与数据收发器相接,所述数据收发器通过所述通讯电缆与所述前端采集装置相接;所述风速检测仪、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风速检测仪、多个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多个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均沿隧道洞(1)的宽度方向由左至右进行布设。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式通风机(2)和射流风机(4)均由所述上位监测装置进行控制且二者均与所述上位监测装置相接;所述轴流式通风机(2)为变频风机。
CN201420380680.XU 2014-07-10 2014-07-10 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 Active CN203939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0680.XU CN203939516U (zh) 2014-07-10 2014-07-10 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80680.XU CN203939516U (zh) 2014-07-10 2014-07-10 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9516U true CN203939516U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58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80680.XU Active CN203939516U (zh) 2014-07-10 2014-07-10 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39516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1031A (zh) * 2014-07-10 2014-10-29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4405428A (zh) * 2014-12-09 2015-03-11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的隧道路面施工用通风装置
CN104481570A (zh) * 2014-11-29 2015-04-01 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独头巷道通风系统
CN105240298A (zh) * 2015-11-17 2016-01-13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地下洞室施工期通风散烟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06050293A (zh) * 2016-06-01 2016-10-26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隧道的通风除尘系统及隧道用养护机械设备
CN106121706A (zh) * 2016-08-08 2016-11-16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长隧道通风除尘一体系统
CN116085028A (zh) * 2023-04-13 2023-05-09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一种隧道通风控制系统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1031A (zh) * 2014-07-10 2014-10-29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4121031B (zh) * 2014-07-10 2016-05-25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4481570A (zh) * 2014-11-29 2015-04-01 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独头巷道通风系统
CN104481570B (zh) * 2014-11-29 2016-09-14 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独头巷道通风系统
CN104405428A (zh) * 2014-12-09 2015-03-11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的隧道路面施工用通风装置
CN105240298A (zh) * 2015-11-17 2016-01-13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地下洞室施工期通风散烟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05240298B (zh) * 2015-11-17 2018-07-20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地下洞室施工期通风散烟系统安装方法
CN106050293A (zh) * 2016-06-01 2016-10-26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隧道的通风除尘系统及隧道用养护机械设备
CN106121706A (zh) * 2016-08-08 2016-11-16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长隧道通风除尘一体系统
CN106121706B (zh) * 2016-08-08 2018-09-18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长隧道通风除尘一体系统
CN116085028A (zh) * 2023-04-13 2023-05-09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一种隧道通风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39516U (zh) 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系统
CN104121031B (zh) 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3002574B (zh) 基于无线网络的电缆隧道内巡检机器人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5134278B (zh) 高海拔高寒地区隧道通风升温系统及通风升温施工方法
CN206280078U (zh)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皮带运输出碴装置
CN204060792U (zh) 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用可移动式通风监测装置
CN103723625A (zh) 用于可遥控吊杆式检修葫芦的可换向轨道
CN104514574A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柔性风管风速自动调节系统
CN202706912U (zh) 钻机整体推移装置
CN209212274U (zh) 一种地下矿山巷道掘进用的通风和除尘一体化装置
CN210566648U (zh) 一种用于受限空间内大型管道定向滑移的安装装置
CN202991096U (zh) 一种隧道掌子面用通风控制系统
CN101819726B (zh) 能灵活装配多库型的移动智能式驾驶员桩考装置
CN103147781A (zh) 隧道施工用自动通风系统
CN107065893B (zh) 高桩码头基桩损伤动力检测传感器布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274993A (zh)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轨道电动车环境自动识别系统
CN214372295U (zh) 一种可移动隧道工程变形检测装置
CN108854177A (zh) 刮泥机运行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40747A (zh) 一种自动管道清理装置
CN105626123A (zh) 基于风管管口自动调节装置的柔性风管在线监控系统
CN203422160U (zh) 悬挂式多角度观测装置
CN206722840U (zh) 一种用于隧道掘进机的皮带机架及台车
CN111375977A (zh) 一种管材焊接用托架、托架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4327152U (zh) 隧道施工通风监测系统
CN205078279U (zh) 压力检测式掘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