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7323U - 一种油墨排空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墨排空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7323U
CN203937323U CN201420024195.9U CN201420024195U CN203937323U CN 203937323 U CN203937323 U CN 203937323U CN 201420024195 U CN201420024195 U CN 201420024195U CN 203937323 U CN203937323 U CN 203937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iston
cylindrical shell
tail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241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彦粉
李明晗
李靖
张峻岭
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14200241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37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7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732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墨排空容器,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带有可变形活塞的可完全排空的油墨容器。该容器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内的活塞,活塞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顶面为平面的截锥体,筒体的尾部设有尾盖,尾盖围绕筒体侧壁的裙部靠边缘处设有拆封拉线,尾盖内设有与活塞相连的手动推杆,其中活塞椎体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α,筒体头部与水平面夹角β,且0<β-α<90,活塞靠近筒体顶部的外侧设有向外侧卷起的环形油墨刮铲;活塞的环形油墨刮铲后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圈密封环,该容器构造简单可靠,成本低廉,生产方便,且在使用过程中,该结构使得活塞在受到均匀推力时先按指定方向移动,然后按指定顺序形变,并最终实现不依靠其他工具的条件下,完成油墨容器的完全排空。

Description

一种油墨排空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带有可变形活塞的可完全排空的油墨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胶印行业使用的油墨罐普遍采用金属材料压制成的三片罐或二片罐,这种油墨罐一般包括罐体和罐盖两部分。在使用时,印刷工人一般是使用刮刀或者其他自制工具将油墨刮出,由于罐体的开口内径小于罐体本身,导致会在罐口残留油墨,且罐体内部中内壁上粘附的油墨也无法彻底取出。 
现有技术中也包括各种专门为胶印油墨设计的储存容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包括无法完全实现排尽油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等等。例如中国专利CN100515767C公开了一种油墨生产时能机械化灌装,真空包装储存、印刷时气动取墨的真空气动油墨容器,该容器包括凸柱,可排排出口的油墨,还包括两个导气排气柱,与后空腔相通,便于空气排净。这种结构处在几个问题:油墨无法完全排尽,包括导墨槽中有残留,且活塞顶部会有油墨因挤压不均匀,被压在盒中无法被排出;结构复杂、为了排尽空气或油墨而增设导气槽、导墨槽,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存在堵塞的问题;无法实现按量排出;只支持气动、对于使用压缩空气不方便的印刷机台兼容性不好;油墨容器在大批量存储时因为底部有进气口而不平坦,使得容器摆放不方便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可变形活塞以实现完全排空的油墨容器,其中活塞构造为在受到均匀推力时按指定顺序形变以将油墨完全排尽。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刻度的可限量排出的油墨盒,当油墨未用完,需要再次密封时,顶盖上对应筒体的油墨排出口的区域设有内径略大于排出口的容墨槽,用于接纳被活塞形变而挤出的部分油墨,防止在关闭顶盖时这部分油墨因为顶盖的关闭,而被挤开扩散到筒体顶部的外表面,产生浪费且不便于清理。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油墨排出方式为气动排出式或手动排出式或气手双动力式的、带有拆封拉线和安全限压阀的油墨容器。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底面为平面的、可多层堆放的,对油墨成分没有影响或影响程度非常低的、能在储存过程中降低油墨结皮的还可以带有油墨厂家宣传册或其他信息的油墨容器。 
本发明的油墨容器、其包括筒体、顶盖、尾盖。筒体又包括筒体内壁和筒体侧壁,按使用时的方向来看,筒体包括筒体顶部和筒体尾部,顶部由顶部顶面、顶部斜面、顶部底面组成。筒体内壁中有可以在筒体内壁中沿轴向滑动的活塞,活塞包括活塞顶面、活塞斜面、活塞侧壁、活塞底面、活塞背部。活塞斜面与筒体内壁相连接处有油墨刮铲,活塞侧壁与筒体内壁之间有密封环,活塞背部上连接有推杆。活塞将筒体内壁形成的空间分为前空腔和后空腔,前空腔中储存油墨,且具有排出口,排出口由顶盖封闭,后空腔中放有后空腔放入物,后空腔由尾盖封闭。顶盖通过顶盖螺纹与筒体螺纹连接,顶盖内与油墨排出口相对应处有容墨槽。尾盖包括尾盖裙部和尾盖边缘,尾盖裙部上靠近尾盖边缘处设有削弱部,尾盖通过与尾盖螺纹与筒体侧壁螺纹连接,尾盖的尾盖底面上还设有进气口和安全限压阀。所述活塞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顶面为平面的截锥体(亦称圆台或截头圆锥),其斜面上的母线与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α,筒体顶部也为截椎体,顶部斜面上的母线与顶部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0°<β-α<90°,该构造使得活塞在受到均匀推力时在排出油墨的最后阶段会沿从周边向中心的顺序接触筒体顶部的内壁并发生形变。(β-α)的差值与活塞的形变能力有关,越大的角度差需要越大的形变能力以保证在最后的油墨排出阶段实现完全的排尽,优选地3°≤β-α≤15°。活塞截椎体的顶面面积为S1,筒体顶部的顶面面积为S2,两面积之间不同的大小关系对活塞弹性的需求也不一样,优选地S1≤S2。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活塞在排尽油墨时并不限于该变形方式,变形方式是与活塞形状以及相配套的筒体顶部的形状相对应的,比如还可以设置活塞形状和筒体顶部形状为倾斜角不同的斜面、四面体等,在此情形下,活塞的变形方式为从一边到另一对边发生形变挤压油墨等。 
进一步地,油墨排出方式为气动排出式,所述筒体上设有与筒体后空腔相通的进气口,使用时将压缩空气接入进气口即可。 
进一步地, 进气口设置在油墨容器的筒体尾部,且在尾部设有凹陷处,容纳进气口等突出部件,以使底面平坦、便于多层堆放以保证容器底部的平坦,实现多层堆放。 
进一步地,尾盖边缘与筒体侧壁固定连接,在尾盖裙部上靠尾盖边缘处设有由一圈削弱部和拉片(图未示出)形成的拆封拉线,在使用推杆前需要用手拉动拉片将拆封拉线围绕尾盖边缘拉开,方可打开尾盖,使用推杆排出油墨。 
进一步地,尾盖上设有安全限压阀,该限压阀的压强阈值需要高于推动活塞排出油墨的空气压强,由此气动排出式的油墨容器在油墨排尽后,油墨容器的后空腔的压力不会继续增大至超过阈值,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进一步地,活塞靠近筒体顶部的外侧设有向外侧卷起的环形油墨刮铲,油墨刮铲由塑料、金属等强度较高的材料构成,在活塞向筒体顶部运动时,硬度高于活塞的油墨刮铲会提供更大的刮力以将油墨容器壁上的油墨刮下并由活塞推动排出。为了不在排出油墨的最后阶段在油墨刮铲处产生残留,油墨刮铲的高度需要小于活塞截椎体的高,优选高度≤2mm,以保证可以在活塞变形阶段被活塞填充满。 
进一步地,活塞侧壁与筒体内壁之间设有一圈密封环,用于提高油墨容器的筒体的后空腔的密封度。 
进一步地,活塞侧壁与筒体内壁之间设有多圈密封环,用于进一步提高油墨容器筒体的后空腔的密封度。 
进一步地,筒体侧壁沿筒体轴向方向印有刻度,刻度区的筒体透明,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限量排出油墨。需要注意的是,与外壁接触紧密的最靠近筒体顶部的为油墨刮铲或活塞(在无油墨刮铲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使用者观察刻度,油墨刮铲或活塞更优选使用能与筒体颜色和油墨颜色区别开来的带颜色的材料或带有有颜色的涂层,且排出量的实际量需要考虑活塞的变形等因素,优选地可由生产厂家多次试验后根据实验结果制定刻度。 
进一步地,油墨容器设有顶盖,用于封闭油墨排出口,顶盖与筒体可以为螺纹连接、铰接(图未示出)等常见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油墨容器的顶盖上对应筒体的油墨排出口的区域设有内径不小于排出口的容墨槽。在排出油墨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在活塞施加作用力给到油墨将其排出的同时,活塞会受到油墨的反作用力,在油墨的反作用力下弹性活塞的体积会变小,而在停止施加排出油墨的动力时,活塞会由于自身弹性而恢复原来的体积,该形变会在停止施加动力后将少量油墨挤出排出口。油墨排出速度越快,作用力越大,活塞形变也越大,进而被活塞的形变挤出油墨排出口的体积也越大。又因为油墨的粘度非常大导致该部分油墨不足以滴落,而只能凸出与排出口之外,加上在停止排出油墨时因油墨张力而拉丝缩回的少量油墨,使得最后在排出口凸出的残留油墨较多。顶盖中的容墨槽的作用在于在顶盖关闭过程中,接纳被活塞形变而挤出的这部分油墨,防止这部分油墨因为顶盖的关闭,而被挤开扩散到筒体顶部的外表面,产生浪费且不便于清理。 
容墨槽中有不粘结油墨,且不与油墨发生作用或以极低速率与油墨发生作用的材料涂层(图未示出),以降低影响油墨成分的可能,该涂层为可以为包含特殊材料的纳米涂层、也可以为常见的氟特龙层、箔层,涂层的连接方式包括直接涂布、层压、焊接、胶粘等,发生的作用包括溶解、渗透、化学反应等。 
活塞与前空腔相邻的表面上和筒体内壁上也有不粘结油墨,且不与油墨发生作用或以极低速率与油墨发生作用的材料涂层(图未示出),以降低影响油墨成分的可能,该涂层为可以为包含特殊材料的纳米涂层、也可以为常见的氟特龙层、箔层等,涂层的连接方式包括直接涂布、层压、焊接、胶粘等,发生的作用包括溶解、渗透、化学反应等。 
由于油墨中有使用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溶剂,为了减少筒体后空腔中的氧气经由活塞缓慢渗透到筒体前空腔中,造成临近活塞部的油墨发生轻微结皮,可在不影响推杆使用者手持或压缩空气推动推杆排出油墨的前提下,在后空腔中增设小袋装的吸氧剂、干燥剂等,保证后空腔中维持较低的氧含量。另外还可以根据厂家需要在后空腔中放置厂家宣传册、产品说明书等等。后空腔放入物优选地构造成即使不取出来也不影响使用推杆或压缩空气排出油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提到的所有实施例中的特性之间并不存在特定的排斥关系,均可以以常见的方式,根据需要来改造和组合成新的实施例,以形成满足不同需要的油墨容器,比如可以将气动排出和手动排出结合在一起形成排出兼容性最好的实施例,或取消顶盖上的容墨槽、进气口或推杆之一、油墨刮铲、密封环、拆封拉线、限压阀、筒体上的刻度、活塞和筒体内壁上的材料涂层、尾盖、后空腔放入物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优势和一定成本优势的其他多个实施例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截面图,该实施例中包括气动和手动排出结构、尾盖、油墨刮铲、密封环、拆封拉线、限压阀、容墨槽; 图2是图1中密封环和油墨刮铲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筒体上的刻度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顶盖的放大示意图; 图5a、5b、5c是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的尾盖示意图; 图6a、6b、6c、6d、6e是实施例1中油墨排出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因活塞变形而被挤出排出口的和拉丝缩回的油墨示意图; 图8a、8b是图7中的油墨在无容墨槽的顶盖关闭时被挤开的示意图; 图中,1. 油墨容器,2. 筒体,3. 筒体内壁,4. 筒体侧壁,5. 筒体顶部,6. 筒体尾部,7. 凹陷处,8. 前空腔,9. 后空腔,10. 顶盖,11.轴向,12. 尾盖,13. 尾盖裙部,14. 尾盖边缘,15. 削弱部,16. 顶盖螺纹,17. 排出口,18. 顶部顶面,19. 顶部斜面,20. 顶部底面,21. 容墨槽,22. 油墨刮铲,23. 密封环,24. 活塞,25. 活塞顶面,26. 活塞斜面,27. 活塞侧壁,28. 活塞底面,29. 活塞背部,30. 推杆,31. 后空腔放入物,32. 油墨,33. 尾盖螺纹,34. 进气口,35. 安全限压阀,36. 刻度,37. 凸出油墨,38. 尾盖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真空气动油墨容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2、6-7c所示,本发明的油墨容器1、其包括筒体2、顶盖10、尾盖12。筒体2又包括筒体内壁3和筒体侧壁4,按使用时的方向来看,筒体2包括筒体顶部5和筒体尾部6,顶部5由顶部顶面18、顶部斜面19、顶部底面20组成。筒体内壁3中有可以在筒体内壁中沿轴向11滑动的活塞24,活塞24包括活塞顶面25、活塞斜面26、活塞侧壁27、活塞底面28、活塞背部29。活塞斜面26与筒体内壁3相连接处有油墨刮铲22,活塞侧壁27与筒体内壁3之间有密封环23,活塞背部29上连接有推杆30。活塞24将筒体内壁3形成的空间分为前空腔8和后空腔9,前空腔8中储存油墨32,且具有排出口17,排出口17由顶盖10封闭,后空腔9中放有后空腔放入物31,后空腔9由尾盖12封闭。顶盖10通过顶盖螺纹16与筒体螺纹连接,顶盖10内与油墨排出口17相对应处有容墨槽21。尾盖12包括尾盖裙部13和尾盖边缘14,尾盖裙部13上靠近尾盖边缘14处设有削弱部15,尾盖12通过与尾盖螺纹33与筒体侧壁4螺纹连接,尾盖12的尾盖底面38上还设有进气口34和安全限压阀35。
活塞24为顶面为平面的截锥体(亦称圆台或截头圆锥),相应地,筒体2也为截椎体,该构造使得活塞在受到均匀推力时在排出油墨的最后阶段会沿从周边向中心的顺序接触筒体顶部的内壁并发生形变。 
如图3所示实施例,筒体侧壁4上有刻度36,使用者通过观察油墨刮铲22来读数。 
如图4所示,顶盖10中包括容墨槽21。 
如图5a-5c所示的各实施例,5a中示出的为手动排出式的尾盖;5b中示出的为气动排出式的尾盖,进气口34和限压阀35位于筒体侧壁4上;5c中示出的为手气双动力式的尾盖,进气口34和限压阀35位于尾盖底面38的凹陷处7中。 
如图6a-6d所示,6a为油墨容器的初始状态;6b为使用排出接近一半的状态;6c为排出绝大部分的状态;6d为活塞变形挤出剩余油墨的中间状态;6e为油墨全部排尽的状态,其中6c-6e为油墨排出的最后阶段。 
如图7所示,排出口17上的凸出油墨37。 
如图8a-8b所示,8a为无容墨槽17的顶盖10关闭油墨容器时的初始状态;8b为凸出油墨37被挤开至顶部斜面19上的状态。 
现针对图1中的容器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在使用时根据需要选择排出方式。选择手动方式时,撕开拆封拉线,打开尾盖12,用手握住推杆30,将油墨推出直至排尽油墨;选择气动方式时,将压缩空气通过尾盖12上的进气孔34,打开压缩空气开关,压缩空气会推动活塞排出油墨。当需要全部排出油墨时,可以推动推杆到无法推动时或安全泄压阀开始泄气时即可停止;当不需要排出全部油墨时,可以根据刻度36来判断当前油墨的排出量,在排出指定量之后,停止推动推杆30或者关闭压缩空气开关,然后使用带有容墨槽17的顶盖10关闭油墨容器,并盖上尾盖12。活塞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顶面为平面的截锥体,其锥体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α,筒体顶部也为截椎体,其椎体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β,其中0<β-α<90 ,或进一步满足3°≤β-α≤1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油墨排空容器,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内的活塞,位于筒体上的顶盖,其特征是:活塞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顶面为平面的截锥体,其锥体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α,筒体顶部也为截椎体,其椎体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β,其中0<β-α<90;活塞靠近筒体顶部的外侧设有向外侧卷起的环形油墨刮铲;活塞的环形油墨刮铲后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圈密封环;筒体的尾部设有尾盖,尾盖围绕筒体侧壁的裙部靠边缘处设有拆封拉线,尾盖内设有与活塞相连的手动推杆,筒体外壁沿筒体轴向方向印有刻度顶盖上对应筒体的油墨排出口的区域设有内径不小于排出口的容墨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是:α与β的关系进一步满足3°≤β-α≤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是:尾盖上设有进气口和安全限压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尾盖上有凹陷处,凹陷处容纳有进气孔和安全限压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是:容墨槽中有不粘油墨,且不与油墨发生作用或以极低速率与油墨发生作用的材料涂层。
CN201420024195.9U 2014-01-15 2014-01-15 一种油墨排空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7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24195.9U CN203937323U (zh) 2014-01-15 2014-01-15 一种油墨排空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24195.9U CN203937323U (zh) 2014-01-15 2014-01-15 一种油墨排空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7323U true CN203937323U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56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2419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7323U (zh) 2014-01-15 2014-01-15 一种油墨排空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373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006A (zh) * 2016-07-05 2016-09-21 沈宏 一种电动剃须刀
CN107019021A (zh) * 2017-04-06 2017-08-08 庄硕辉 一种肉泥挤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006A (zh) * 2016-07-05 2016-09-21 沈宏 一种电动剃须刀
CN107019021A (zh) * 2017-04-06 2017-08-08 庄硕辉 一种肉泥挤出装置
CN107019021B (zh) * 2017-04-06 2023-03-10 庄硕辉 一种肉泥挤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3295B (zh) 可再密封容器和封闭包装物
CN203937323U (zh) 一种油墨排空容器
CN104640783B (zh) 容器、器具及取出所容物的方法
AU2014237907A1 (en) Container having a use indicator
CN217497125U (zh) 一种存放罐密封组件
CN201447123U (zh) 一种两端有开口的软管
CN208670171U (zh) 一种微型单向密封气嘴
CN103707630B (zh) 一种用于排尽油墨的容器及方法
CN203889338U (zh) 一种用于粘稠流体的容器
JP2011157119A (ja) 二重構造の容器
CN203512300U (zh) 一种容器透气液密封结构
CN201006804Y (zh) 一种瓶子
KR200469854Y1 (ko) 혼합용기
CN205931881U (zh) 按压式液体真空容器
CN211076944U (zh) 一种聚合物消泡剂灌装桶密封结构
KR20100045288A (ko) 튜브형 용기
CN205416967U (zh) 活塞挤出式颜料盒
CN201272240Y (zh) 密封开关式方便油箱盖
KR200488231Y1 (ko) 밀폐구조 튜브형 화장품용기
CN204916359U (zh) 一种用于食用油包装的塑料组合瓶盖
CN2808773Y (zh) 带有出料口的包装袋
CN106945909B (zh) 一种环保油罐
CN206885714U (zh) 一种一次性化妆品包装软管
CN200981412Y (zh) 活动储墨管白板笔
CN205278207U (zh) 一种顶部具有充气的氮气弹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