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6838U - 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扳手 - Google Patents

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6838U
CN203936838U CN201420239380.XU CN201420239380U CN203936838U CN 203936838 U CN203936838 U CN 203936838U CN 201420239380 U CN201420239380 U CN 201420239380U CN 203936838 U CN203936838 U CN 203936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keeper
lever
plane
but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393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志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2393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36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6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683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扳手,主要包含有一握柄、一扳手头,以及一定位组件,握柄的一端具有一枢接槽、一径向穿孔,以及一连通枢接槽与径向穿孔的轴向穿孔,扳手头通过一枢接部枢设于握柄的枢接槽内,并且于枢接部的外周面布设有一第一定位齿部,定位组件具有一设于轴向穿孔内的定位件及二设于径向穿孔内的控制栓,定位件通过一第二定位齿部啮接于扳手头的第一定位齿部且具有二第一抵靠部,各控制栓通过一第二抵靠部抵接于定位件的第一抵靠部,由此,当同时按压该二控制栓时即能解除对定位件对扳手头的定位效果,使扳手头能够进行使用角度的调整。

Description

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扳手有关,尤指一种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用来转动螺栓、螺帽或其他难以用手转动的工件的手工具,但是在狭窄的操作空间内或者在周围有其他结构物的阻挡下进行操作时,使用者就必须不断地改变握持角度,才能使扳手头跟与其相配合的工件确实地套接在一起,如此的操作方式势必会对使用者造成相当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台湾公告第I241940号专利案是在扳手头与扳手握柄之间通过定位杆与调整杆的搭配来控制扳手头的角度调整,然而在此现有专利案中,定位杆与调整杆是采用倾斜式的配置,除了具有结构复杂及操作费力的问题之外,调整杆对扳手头所能提供的定位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在结构上有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扳手,其能省力、快速且确实地调整使用角度,以增加操作上的便利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扳手包含有一握柄、一扳手头,以及一定位组件。该握柄具有一作用端,该作用端具有一枢接槽、一径向穿孔,以及一连通该枢接槽与该径向穿孔的轴向穿孔;该扳手头具有一枢接部,枢接部枢设于握柄的枢接槽内,而且,枢接部的外周面设有一第一定位齿部;该定位组件具有一定位件、二控制栓,以及二复位弹性件,该定位件可轴向移动地设于该握柄的轴向穿孔内,而且,该定位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定位齿部,该第二定位齿部啮接于该扳手头的第一定位齿部,用以对该扳手头提供卡掣效果,该定位件的另一端具有二第一抵靠部,该二控制栓可轴向移动地设于该握柄的径向穿孔内且分别具有一第二抵靠部,该二第二抵靠部分别抵接于该定位件的一该第一抵靠部,用以对该定位件提供定位效果,该二复位弹性件设于该握柄的径向穿孔内且分别顶抵于一该控制栓,用以对该控制栓提供复位力量。
其中,该定位件的第一抵靠部具有一第一斜面及一衔接第一斜面的第一抵靠平面,各该控制栓的第二抵靠部具有一第二斜面与一衔接第二斜面的第二抵靠平面,该第一、第二斜面之间相互抵接,该第一、第二抵靠平面之间相互抵接。
其中,该握柄的径向穿孔具有二大径部与一小径段,该小径段衔接在该二大径段之间且连通该轴向穿孔,使得该小径段与该二大径段的衔接处分别形成一肩部;各该控制栓具有一头部与一身部,该头部局部露出于该握柄的径向穿孔外,该身部由该头部轴向地往外延伸且具有该第二抵靠部;各该复位弹性件套设于一该控制栓的身部且分别抵接于该握柄的一该径向穿孔的肩部及一该控制栓的头部的端面。
其中,该定位件还具有一第一缺口,该第一缺口介于该二第一抵靠部之间,用以容纳该二控制栓的第二抵靠部,各该控制栓的身部还具有一第二缺口,该第二缺口邻接该第二抵靠部,用以容纳该定位件的一该第一抵靠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可知,当同时按压该二控制栓时,该二控制栓的第二抵靠部会释放对该定位件的第一抵靠部的力量,使该定位件能于该握柄的轴向穿孔内移动而解除与该扳手头之间的卡掣关系,该扳手头即能透过相对该握柄的枢转来达到调整使用角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主要显示控制栓在按压前的状态。
图4类同于图3,主要显示控制栓在按压后的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图,主要显示扳手头在调整使用角度后的状态。
【符号说明】
10扳手                         20握柄
21第一作用端                   22第二作用端
23U形开口                      24枢接槽
25径向穿孔                     252大径部
254小径段                      256肩部
26轴向穿孔                     30扳手头
31棘轮座                       32棘轮
33枢接部                       34枢轴
35第一定位齿部                 40定位组件
50定位件                       51第二定位齿部
52第一抵靠部                   53第一缺口
54第一斜面                     55第一抵靠平面
60控制栓                       61头部
62身部                         63第二抵靠部
64第二缺口                     65第二斜面
66第二抵靠平面                 70复位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扳手10包含有一握柄20、一扳手头30,以及一定位组件40。
握柄20具有一第一作用端21与一第二作用端22,第一作用端21具有一U形开口23,用以卡接螺栓或螺帽,第二作用端22具有一枢接槽24、一径向穿孔25,以及一轴向穿孔26,如图3所示,径向穿孔25具有二大径段252与一小径段254,小径段254衔接在该二大径段252之间,使得小径段254与该二大径段252的衔接处分别形成一肩部256,此外,轴向穿孔26连通于枢接槽24与径向穿孔25的小径段254之间。
扳手头30具有一棘轮座31与一可转动地设于棘轮座31的棘轮32,棘轮座31的一侧面具有一枢接部33,枢接部33容纳于握柄20的枢接槽24内且通过一枢轴34与握柄20形成枢接,此外,枢接部33的外周面布设有一第一定位齿部35。
定位组件40具有一定位件50、二控制栓60,以及二复位弹性件70,其中:
如图2及图3所示,定位件50可轴向移动地设于握柄20的轴向穿孔26内,而且,定位件50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定位齿部51,定位件50通过第二定位齿部51啮接于扳手头30的第一定位齿部35,用以对扳手头30提供卡掣效果,定位件50的另一端具有二相对的第一抵靠部52与一介于该二第一抵靠部52之间的第一缺口53,各第一抵靠部52具有一第一斜面54及一衔接第一斜面54的第一抵靠平面55。
如图2及图3所示,控制栓60可轴向移动地设于握柄20的径向穿孔25内且具有一头部61与一身部62,头部61有一部份会露出于握柄20的径向穿孔25外,用以供使用者按压,身部62由头部61轴向地往外延伸且具有一第二抵靠部63与一邻接第二抵靠部63的第二缺口64,第二抵靠部63容纳于定位件50的第一缺口53内且具有一第二斜面65与一衔接第二斜面65的第二抵靠平面66,控制栓60的第二抵靠部63的第二斜面65用以供定位件50的第一抵靠部52的第一斜面54作抵靠,控制栓60的第二抵靠部63的第二抵靠平面66用以供定位件50的第一抵靠部52的第一抵靠平面55作抵靠。
如图2及图3所示,各复位弹性件70套设于控制栓60的身部62且分别抵接于握柄20的径向穿孔25的肩部256及控制栓60的头部61的端面,用以对控制栓60提供复位力量。
经由上述结构可知,当尚未按压该二控制栓60时,如图3所示,通过复位弹性件70对控制栓60的弹力作用,控制栓60的第二抵靠部63的第二斜面65会抵接于定位件50的第一抵靠部52的第一斜面54,同时控制栓60的第二抵靠部63的第二抵靠平面66亦会抵接于定位件50的第一抵靠部52的第一抵靠平面55,这时候的定位件50会受到该二控制栓60的限制而无法于握柄20的轴向穿孔26内移动,因此,扳手头30在定位件50无法作动的状况下会通过与定位件50之间的卡掣关系而无法相对握柄20枢转,亦即无法调整使用角度。
当要调整扳手头30的使用角度时,首先同时按压该二控制栓60的头部61,如图4所示,使该二控制栓60相互靠近而压缩复位弹性件70,在该二控制栓60朝彼此移动的过程中,控制栓60的第二缺口64会将定位件50的第一抵靠部52容纳在内,以避免控制栓60的身部62与定位件50的第一抵靠部52之间产生干涉,同时控制栓60的第二抵靠部63会脱离定位件50的第一抵靠部52,由此,该二控制栓60会释放对定位件50的顶持力量,使定位件50能够在握柄20的轴向穿孔26内移动而解除对扳手头30的卡掣关系,此时的扳手头30即可通过相对握柄20的枢转来调整使用角度,如图5所示,直到调整到适当的角度位置之后再释放该二控制栓60,使该二控制栓60的第二抵靠部63再次抵接于定位件50的第一抵靠部52即完成扳手头30的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扳手10通过二相对的控制栓60与定位件50的搭配来调整扳手头30的使用角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但在操作上更加的省力、快速及方便,并且能够提升对扳手头30的定位效果,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Claims (4)

1.一种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握柄,具有一作用端,该作用端具有一枢接槽、一径向穿孔,以及一连通该枢接槽与该径向穿孔的轴向穿孔;
一扳手头,具有一枢接部与一第一定位齿部,该枢接部枢设于该握柄的枢接槽内,该第一定位齿部分布于该枢接部的外周面;以及
一定位组件,具有一定位件、二控制栓,以及二复位弹性件,该定位件能轴向移动地设于该握柄的轴向穿孔内,该定位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定位齿部,该第二定位齿部啮接于该扳手头的第一定位齿部,该定位件的另一端具有二第一抵靠部,该二控制栓可轴向移动地设于该握柄的径向穿孔内且分别具有一第二抵靠部,该二第二抵靠部分别抵接于该定位件的一该第一抵靠部,该二复位弹性件设于该握柄的径向穿孔内且分别顶抵于一该控制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的第一抵靠部具有一第一斜面及一衔接第一斜面的第一抵靠平面,各该控制栓的第二抵靠部具有一第二斜面与一衔接第二斜面的第二抵靠平面,该第一、第二斜面之间相互抵接,该第一、第二抵靠平面之间相互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握柄的径向穿孔具有二大径部与一小径段,该小径段衔接在该二大径段之间且连通该轴向穿孔,使得该小径段与该二大径段的衔接处分别形成一肩部;各该控制栓具有一头部与一身部,该头部局部露出于该握柄的径向穿孔外,该身部由该头部轴向地往外延伸且具有该第二抵靠部;各该复位弹性件套设于一该控制栓的身部且分别抵接于该握柄的一该径向穿孔的肩部及一该控制栓的头部的端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还具有一第一缺口,该第一缺口介于该二第一抵靠部之间,用以容纳该二控制栓的第二抵靠部,各该控制栓的身部还具有一第二缺口,该第二缺口邻接该第二抵靠部,用以容纳该定位件的一该第一抵靠部。
CN201420239380.XU 2014-05-12 2014-05-12 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扳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6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39380.XU CN203936838U (zh) 2014-05-12 2014-05-12 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39380.XU CN203936838U (zh) 2014-05-12 2014-05-12 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6838U true CN203936838U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56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3938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6838U (zh) 2014-05-12 2014-05-12 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368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1838A (zh) * 2016-08-30 2016-12-07 李利 一种扳手
CN109746852A (zh) * 2017-11-07 2019-05-14 陈怡富 扳手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1838A (zh) * 2016-08-30 2016-12-07 李利 一种扳手
CN109746852A (zh) * 2017-11-07 2019-05-14 陈怡富 扳手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02394A (zh) 萬能鉗
JP2014014913A5 (zh)
US9352453B2 (en) Multiple-function hand tool
CN203936838U (zh) 可调整使用角度的扳手
TWI391212B (zh) 可調整寬度的工作台
CN105983934A (zh) 可调扳手
TWI530373B (zh) 具輔助握把的直角轉接頭
TWM494064U (zh) 可調整使用角度之扳手
CN204053895U (zh) 活动扳手结构
CN106181805A (zh) 一种夹钳
US8459154B2 (en) Hand-held tool
CN203141371U (zh) 一种扳手
CN203993659U (zh) 旋转式扳手
CN204053902U (zh) 一种棘轮扳手方向开关
CN202780983U (zh) T型接头
CN202780943U (zh) T型套筒
CN205200683U (zh) 切割机
CN103692392B (zh) 一种高效连续旋转型手旋具
CN202241059U (zh) 可调整角度扳手
CN204266602U (zh) 一种钢筋绑扎钩
CN211761114U (zh) 压管钳结构
CN202592281U (zh) 活动刀杆螺丝刀
TWI436864B (zh) Wrench device
CN208788421U (zh) 一种单柄自紧装配工具
CN221048307U (zh) 一种自适应pvc双由令阀门阀芯棘轮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