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5471U - 自排气静脉针 - Google Patents

自排气静脉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5471U
CN203935471U CN201420367178.5U CN201420367178U CN203935471U CN 203935471 U CN203935471 U CN 203935471U CN 201420367178 U CN201420367178 U CN 201420367178U CN 203935471 U CN203935471 U CN 203935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in
syringe
intravenous needle
needle
open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671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由渠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ailier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由渠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由渠力 filed Critical 由渠力
Priority to CN2014203671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35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5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54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自排气静脉针,包括:静脉针座、静脉针筒、排气帽和定位装置;所述静脉针座的前端设有向外的圆环状的凸起,所述静脉针筒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避免静脉针座的凸起部分向后滑出静脉针筒的圆环状卡台;所述排气帽上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处设有排气膜。本实用新型在穿刺前后静脉针均位于静脉针筒内,不会扎伤护士。排气帽内设置排气孔和排气膜,当药液通过静脉针流入排气帽时,气体通过排气帽自动排出,限制了排气时流出静脉针的药液量,避免药液浪费。

Description

自排气静脉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排气静脉针。
背景技术
在使用静脉针前,需要将输液管以及静脉针中的气体排出,使输液管以及静脉针内充满药液,防止气体随药液进入人体,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现有的静脉针在具体操作时,护士需要将静脉针的防护套筒取下,使静脉针的针头外露,然后调整药液的流量,使针管内的气体沉底排出。由于针头较细,药液的流量很难精确控制,排气操作会导致很多药液从针头溢出,造成药液浪费;排气时针头外露,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在排气过程中,静脉针头外露,容易扎伤操作人员,排出的药液量不好控制,容易造成浪费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排气静脉针,包括:静脉针座:固定连接在静脉针尾部;静脉针筒:套接在静脉针座与静脉针的外侧,所述静脉针筒的两端均设有孔;排气帽:套接在静脉针筒前端开孔处;定位装置:连接在静脉针座与静脉针筒上,用于限制两者的相对位置并实现固定;所述静脉针座的前端设有向外的圆环状的凸起,所述静脉针筒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避免静脉针座的凸起部分向后滑出静脉针筒的圆环状卡台;所述排气帽上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处设有排气膜。
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静脉针筒内的压簧和设置在所述静脉针筒外侧的锁扣,所述压簧的一端连接在静脉针筒上,另一端连接在静脉针座上;所述锁扣的前端与静脉针筒连接,连接处设有弹簧,使锁扣相对静脉针筒具有按下和弹起两种状态;所述锁扣的后端设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的内侧面与静脉针筒的尾部相对,所述弯折段的端部顶在所述静脉针座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锁扣的尾部与静脉针筒之间设有扣销,用于限定锁扣的按下或弹起状态。
其中,所述静脉针筒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长度方向与静脉针筒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静脉针座连接有静脉针叶片,所述静脉针叶片经开口槽穿出到静脉针筒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静脉针叶片、缺口和开口槽,所述静脉针叶片设置在静脉针座的侧壁上,所述静脉针叶片的长度方向与静脉针座的轴向一致;所述缺口和开口槽均设置在静脉针筒的尾部,所述开口槽的长度方向与静脉针筒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开口槽前部的宽度一致;所述开口槽后部为楔形口,所述楔形口的宽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楔形口前端的宽度小于开口槽前部的宽度。
其中,所述开口槽前部的宽度以及缺口的宽度均大于或等于静脉针叶片的厚度,所述楔形口最窄处的宽度小于静脉针叶片的厚度,所述开口槽前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静脉针叶片与静脉针筒连接处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静脉针叶片和开口槽,所述静脉针叶片连接在静脉针座的侧壁上,所述静脉针叶片位于开口槽内,所述静脉针叶片的长度方向与静脉针座的轴向一致;所述开口槽设置在静脉针筒的尾部,所述开口槽的长度方向与静脉针筒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开口槽前部的宽度一致;所述开口槽后部为楔形口,所述楔形口的宽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楔形口前端的宽度小于开口槽前部的宽度。
其中,所述静脉针筒前部的内腔为锥形腔,所述锥形腔的直径由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锥形腔内设有医用硅胶塞,所述医用硅胶塞的外侧面与锥形腔相配合;所述医用硅胶塞的中部开有通孔,所述静脉针穿过所述通孔。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自排气静脉针,通过在静脉针筒与静脉针座之间设置凸起和卡台,防止静脉针座从静脉针筒的尾部滑脱;再加上定位装置的设计,使得静脉针座与静脉针筒组成一体,方便穿刺操作;排气帽内设置排气孔和排气膜,在实现排气的同时,限制了流出静脉针的药液量,避免操作失误导致药液浪费;使用前后,静脉针均位于静脉针筒内,不会扎伤护士,操作安全;排气完成后,将静脉针座向前推出,然后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即可进行输液操作,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排气静脉针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排气静脉针实施例一去掉排气帽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排气静脉针实施例一静脉针推出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排气静脉针实施例一的锁扣与静脉针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自排气静脉针实施例一的静脉针叶片与静脉针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自排气静脉针实施例二静脉针推出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自排气静脉针实施例二静脉针推出前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自排气静脉针实施例二的静脉针推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右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自排气静脉针实施例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排气孔;2、排气帽;3、静脉针筒;4、锁扣;5、静脉针;6、压簧;7、静脉针座;8、静脉针叶片;9、缺口;10、开口槽;11、排气膜;12、医用硅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自动型,本实用新型一种自排气静脉针5,主要用于医院的输液或输血设备上,包括:连接在静脉针5尾部的圆柱形静脉针座7、套接在静脉针座7与静脉针5外侧且两端均设有圆孔的静脉针筒3、套接在静脉针筒3前端圆孔处的排气帽2、以及用于限定静脉针座7与静脉针筒3的相对位置的定位装置,所述静脉针座7前端的外侧设有圆环状的凸起,所述静脉针筒3尾部的内壁上设有圆环状卡台,所述凸起位于卡台的前方,卡台用于挡住静脉针座7的凸起部分,以避免静脉针座7滑出静脉针筒3的尾部;所述排气帽2上设有排气孔1,所述排气孔1处设有排气膜11,排气膜11只允许气体通过,液体无法通过;优选的,所述排气帽2和静脉针筒3均为透明结构。所述静脉针筒3前部的内腔为锥形腔,所述锥形腔的直径由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锥形腔内设有医用硅胶塞12,所述医用硅胶塞12的外侧面与锥形腔相配合;所述医用硅胶塞12的中部开有通孔,所述静脉针5穿过所述通孔。医用硅胶塞12分别与静脉针5和静脉针筒3相配合,避免排气时药液流入静脉针筒3的后部,起到密封的作用。静脉针筒3前部的内腔为锥形腔,医用硅胶塞12也是相配合的锥形结构,两者相互配合,可以避免医用硅胶塞12从静脉针筒3的前端滑出,保证密封效果。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静脉针筒3内的压簧6和设置在所述静脉针筒3外侧的锁扣4;压簧6一端连接在静脉针筒3上,另一端连接在静脉针座7上;锁扣4前端与静脉针筒3连接,连接处设有弹簧,使得锁扣4具有相对静脉针筒3弹起和按下两种状态;锁扣4的后端设有朝向静脉针筒3轴线方向的弯折段,所述弯折段的内侧面与静脉针筒3的尾部相对,所述弯折段的端部顶在静脉针座7的侧面。所述锁扣4上还设有用于连接静脉针筒3的扣销,当锁扣4按下时,将扣销锁紧在静脉针筒3上,即可使锁扣4保持在按下状态;松开扣销时,锁扣4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弹起状态。
优选的,所述静脉针筒3的侧壁上还设有开口槽10,所述开口槽10的长度方向与静脉针筒3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静脉针座7连接有静脉针叶片8,所述静脉针叶片8经开口槽10穿出到静脉针筒3的外侧。静脉针叶片8可以设置单独的一片,也可以为对称分布的两片,方便护士使用和操作静脉针5,便于穿刺操作(如图6)。
使用前,锁扣4处于弹起状态,静脉针座7前端的凸起恰好卡在静脉针座7尾部的卡台上,静脉针座7的后半部穿出静脉针座7的尾部,静脉针5的前端位于静脉针筒3内,排气帽2扣接在静脉针筒3的前端,锁扣4的弯折段内侧卡在静脉针筒3的尾部,而且弯折段的端部与静脉针座7的侧壁相接触(如图1)。
排气时,先将静脉针5的针头朝上,并调整输液管中药液的流量,开始排气;药液中的气体随着部分药液一起从静脉针5的针头流出,气体经排气膜11和排气孔1排出,流出针头的药液进入医用硅胶塞12前方的静脉针筒3内,或者流入静脉针筒3与排气帽2之间的空腔内;当医用硅胶塞12前方的静脉针筒3内腔、以及排气帽2内均充满药液时,由于排气膜11的存在,流出针头的药液无法继续流出;此时,可轻轻摇晃静脉针5,使针管内残留的少数气体快速自排气帽2的排气孔1排出,排气操作完成。排气过程药液流出量较少,避免药液浪费。
排气操作完成后,取下排气帽2(如图2),将静脉针叶片8向前推,静脉针座7和静脉针5也随着一起移动,直至静脉针座7完全进入静脉针筒3内部,然后将锁扣4按下,并将其后端的扣销锁紧在静脉针筒3的外壁上,使锁扣4保持在按下状态,此时锁扣4的弯折段内侧面卡在静脉针座7与静脉针筒3的尾部,静脉针座7卡紧在静脉针筒3内(如图4、5);由于静脉针座7与静脉针5固定连接,静脉针5被静脉针座7带动,穿过医用硅胶塞12,穿出静脉针筒3的前端,针头外露(如图3)。此时可以开始穿刺操作。
使用完毕后,将锁扣4上的扣销打开,在弹簧的作用下,锁扣4自行恢复弹起状态,锁扣4的弯折段向外移动,将静脉针叶片8向后推,使静脉针5回到静脉针筒3内,静脉针5不会刺伤操作人员,防止造成划伤、刺伤甚至感染,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方便收集和处理穿刺和输液设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为手动型,其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定位装置不同,本实施例的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静脉针筒3尾部的侧壁上的缺口9和沿轴向分布的开口槽10、以及设置在静脉针座7侧壁上的一片薄壁状静脉针叶片8;所述开口槽10前部的宽度一致,所述开口槽10后部为楔形口,所述楔形口的最宽处位于静脉针筒3的尾部,最窄处位于开口槽10的中部,其最窄处与开口槽10的前部连通,楔形口最窄处的宽度小于开口槽10前部的宽度;静脉针叶片8设置在静脉针座7的侧壁上,静脉针叶片8的长度方向与静脉针座7的轴向一致。
所述开口槽10前部的宽度以及缺口9的宽度均大于或等于静脉针叶片8的厚度,所述楔形口最窄处的宽度小于静脉针叶片8的厚度,所述开口槽10前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静脉针叶片8与静脉针筒3连接处的长度(如图7、8所示)。
排气之前,静脉针叶片8卡在静脉针筒3尾部的缺口9内,此时静脉针座7前端的圆环状凸起位于静脉针筒3尾部的环形卡台的前方。排气完毕后,取下排气帽2,将静脉针叶片8从缺口9内滑出,然后从开口槽10的楔形口推入,楔形口被静脉针叶片8撑开,静脉针叶片8穿过楔形口,进入开口槽10前半部,楔形口闭合,静脉针叶片8被固定在开口槽10前半部。静脉针叶片8推动过程中,静脉针座7和静脉针5也随着一起向前移动,静脉针5被推出静脉针筒3(如图9、10),可以开始穿刺操作。
使用完毕后,用力将静脉针叶片8从开口槽10的前部拉出来,然后卡到缺口9内,使得静脉针5再次退回静脉针筒3内,方便收集和处理输液设备。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静脉针筒3与静脉针座7之间设置凸起和卡台,实现两者间的锁定,防止静脉针座7从静脉针筒3的尾部滑脱;在静脉针筒3的前端设置排气帽2,排气帽2内设置排气孔1和排气膜11,限制了排气时流出静脉针5的药液量,避免操作失误导致药液浪费;排气时静脉针5位于静脉针筒3和排气帽2内,避免伤到操作人员;通过采用带套环的锁扣4、带扭转弹簧的锁扣4或者设有开口槽10的静脉针筒3等不同结构的定位装置,实现了静脉针5与静脉针座7在静脉针筒3内的定位。医用硅胶塞12分别与静脉针5和静脉针筒3相配合,避免排气时药液流入静脉针筒3的后部,起到密封的作用。医用硅胶塞12后部的静脉针筒3内壁上设有固定装置,防止医用硅胶塞12脱落。静脉针筒3前部的内腔为锥形腔,医用硅胶塞12也是相配合的锥形结构,两者相互配合,可以避免医用硅胶塞12从静脉针筒3的前端滑出,保证密封效果。
排气过程中,由于排气膜11的作用,当药液充满医用硅胶塞12前方的静脉针筒3内腔、以及静脉针筒3与排气帽2之间的空腔后,无法继续流出;排气过程流出的药液量有限,避免操作失误导致药液大量流出,浪费药液;排气过程中,静脉针5一直位于静脉针筒3内部,不会扎伤护士,操作安全;排气完成后,将静脉针座7向前推出,然后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即可进行输液操作,操作方便。输液完毕后,静脉针5退回静脉针筒3内,保证操作人员以及后期输液设备处理人员的安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静脉针叶片8包括两片,两片静脉针叶片8对称分布,相应的开口槽和缺口也分别设置为两个(如图11)。两片静脉针叶片8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护士的操作习惯,操作时可以捏住一片静脉针叶片8,也可以两片一起捏住,以尽量减小静脉针5在刺入血管的过程中产生的晃动,减小患者的疼痛感。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静脉针筒3尾部不设缺口9,只设置开口槽10,静脉针叶片8位于开口槽10内。使用前,静脉针叶片8位于开口槽10的后部,静脉针座7前端的凸起恰好卡在静脉针座7尾部的卡台上;使用时,先排气,然后取下排气帽2,将静脉针叶片8推到开口槽的前部,静脉针叶片8被固定,静脉针伸出到静脉针筒3的外部,可以开始注射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静脉针叶片8可以是一片,也可以是对称分布的两片。
本实施例去掉了缺口9,静脉针叶片8只在开口槽内运动,无需旋转静脉针叶片8和静脉针座7,直接向前推动即可,操作方便。
四个实施例分别为手动自排气静脉针5和自动自排气静脉针5两种。通过在静脉针筒3与静脉针座7之间设置凸起和卡台,防止静脉针座7从静脉针筒3的尾部滑脱,使其完整结成一体,方便穿刺。在输液前后,通过操作静脉针叶片8,改变静脉针座7的前后位置,可使静脉针5始终保持在静脉针筒3里,避免扎伤护士。
自动自排气静脉针5在操作时,通过向前推动静脉针座7,使静脉针5从静脉针筒3前端的孔内穿出,然后用扣销将静脉针座7固定,防止滑脱,即可进行输液操作,操作方便。输液完毕后,打开扣销,静脉针座7在压簧6的弹力作用下,带动静脉针5自动收回到静脉针筒3,使静脉针5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始终保持在针筒内,保证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排气静脉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脉针座(7):固定连接在静脉针(5)尾部;
静脉针筒(3):套接在静脉针座(7)与静脉针(5)的外侧,所述静脉针筒(3)的两端均设有孔;
排气帽(2):套接在静脉针筒(3)前端开孔处;
定位装置:连接在静脉针座(7)与静脉针筒(3)上,用于限制两者的相对位置并实现固定;
所述静脉针座(7)的前端设有向外的圆环状的凸起,所述静脉针筒(3)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避免静脉针座(7)的凸起部分向后滑出静脉针筒(3)的圆环状卡台;所述排气帽(2)上设有排气孔(1),所述排气孔(1)处设有排气膜(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气静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静脉针筒(3)内的压簧(6)和设置在所述静脉针筒(3)外侧的锁扣(4),所述压簧(6)的一端连接在静脉针筒(3)上,另一端连接在静脉针座(7)上;所述锁扣(4)的前端与静脉针筒(3)连接,连接处设有弹簧,使锁扣(4)相对静脉针筒(3)具有按下和弹起两种状态;所述锁扣(4)的后端设有弯折段,所述弯折段的内侧面与静脉针筒(3)的尾部相对,所述弯折段的端部顶在所述静脉针座(7)的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排气静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4)的尾部与静脉针筒之间设有扣销,用于限定锁扣(4)的按下或弹起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排气静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针筒(3)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槽(10),所述开口槽(10)的长度方向与静脉针筒(3)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静脉针座(7)连接有静脉针叶片(8),所述静脉针叶片(8)经开口槽(10)穿出到静脉针筒(3)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气静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静脉针叶片(8)、缺口(9)和开口槽(10),所述静脉针叶片(8)设置在静脉针座的侧壁上,所述静脉针叶片(8)的长度方向与静脉针座(7)的轴向一致;所述缺口(9)和开口槽(10)均设置在静脉针筒(3)的尾部,所述开口槽(10)的长度方向与静脉针筒(3)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开口槽(10)前部的宽度一致;所述开口槽(10)后部为楔形口,所述楔形口的宽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楔形口前端的宽度小于开口槽(10)前部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排气静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10)前部的宽度以及缺口(9)的宽度均大于或等于静脉针叶片(8)的厚度,所述楔形口最窄处的宽度小于静脉针叶片(8)的厚度,所述开口槽(10)前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静脉针叶片(8)与静脉针筒(3)连接处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气静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静脉针叶片(8)和开口槽(10),所述静脉针叶片(8)连接在静脉针座的侧壁上,所述静脉针叶片(8)位于开口槽(10)内,所述静脉针叶片(8)的长度方向与静脉针座(7)的轴向一致;所述开口槽(10)设置在静脉针筒(3)的尾部,所述开口槽(10)的长度方向与静脉针筒(3)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开口槽(10)前部的宽度一致;所述开口槽(10)后部为楔形口,所述楔形口的宽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楔形口前端的宽度小于开口槽(10)前部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气静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针筒(3)前部的内腔为锥形腔,所述锥形腔的直径由前向后逐渐增大,所述锥形腔内设有医用硅胶塞(12),所述医用硅胶塞(12)的外侧面与锥形腔相配合;所述医用硅胶塞(12)的中部开有通孔,所述静脉针(5)穿过所述通孔。
CN201420367178.5U 2014-07-03 2014-07-03 自排气静脉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5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7178.5U CN203935471U (zh) 2014-07-03 2014-07-03 自排气静脉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67178.5U CN203935471U (zh) 2014-07-03 2014-07-03 自排气静脉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5471U true CN203935471U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54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6717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5471U (zh) 2014-07-03 2014-07-03 自排气静脉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35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015466A (ko) 수축가능 캐뉼러를 구비한 유체 유동 제어 장치
JP2008513156A (ja) 雄型コネクタ弁を有する針なし採血装置
KR101560149B1 (ko) 슬라이딩 분리식 흡입관이 구비된 필터니들 및 필터주사기
CN202554636U (zh) 防针刺防回血留置针
CN207722182U (zh) 一种注射器
CN103736170A (zh) 防刺伤留置针
CN203935471U (zh) 自排气静脉针
CN208927260U (zh) 一种留置针
CN107684644A (zh) 预冲式冲管注射器输注泵组合包
CN203989261U (zh) 防刺伤留置针
JP3087850B2 (ja) 多用途安全自動輸液静脈カテーテル
CN206304185U (zh) 一种输血器
CN204840498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自毁式输液针
CN205697804U (zh) 密闭式采血输液系统
CN204319419U (zh) 防刺伤静脉穿刺针
CN109481783B (zh)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CN204158725U (zh) 溶药加药器
CN209060192U (zh) 一种新型安全留置针
CN103127580B (zh) 一种单手安全留置针
CN201033193Y (zh) 静脉留置针止血密封塞
CN203107851U (zh) 一种直式单手留置针
CN103110997B (zh) 一种直式单手留置针
CN215386539U (zh) 一种输液港专用安全型穿刺针及穿刺套装
CN204106726U (zh) 一种安全式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
CN204582153U (zh) 一种安全型留置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19

Address after: 101500 Beijing City, Miyun Dong Ji Road No. 2 hospital

Patentee after: Beijing kailier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1500 No. 123, Da Sheng Road, A District, Miyu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You Quli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