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3488U - 一种可逆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逆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33488U CN203933488U CN201420358074.8U CN201420358074U CN203933488U CN 203933488 U CN203933488 U CN 203933488U CN 201420358074 U CN201420358074 U CN 201420358074U CN 203933488 U CN203933488 U CN 2039334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power supply
- bistable electro
- power
- resis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405 multipol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9901 Anxiety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60173 Myxococcus xanthus C-factor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06 anxie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Landscapes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逆模块,属于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受控制装置控制并与开关装置连接作联合动作,包括电子控制电路和可逆模块转换触头,电子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信号采样电路、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双稳态电磁铁、正反向辅助触头、电源采样电路以及电源转换电路,微处理器与信号采样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及电源采样电路连接,电源转换电路与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及开关装置连接,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与双稳态电磁铁连接,电源采样电路与正反向辅助触头以及开关装置连接,正反向辅助触头、信号采样电路、电源转换电路以及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与控制装置连接。优点:接线简单、节能又经济、响应时间短、能防止电磁铁线圈重复通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逆模块,用于电机的可逆控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于电动机的可逆控制大多数采用两台接触器、两台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或两台其它开关电器加装电气联锁和机械联锁,并结合外部正转、反转以及停机控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在上述的可逆控制方案中,两台电器并排安装将导致设备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增大一倍,不利于安装。法国专利授权公告号FR2818006B1介绍了一种开关模块10’,具体请参阅图5,所述的开关模块10’与多极电磁开关装置30’联合,实现电动机M的正、反转控制。开关模块10’包括控制电路11’和多极开关触头19’。多极开关触头19’用于实现正、反转控制;控制电路11’包括电源转换电路13、双稳态电磁铁15、正反向辅助触头18、第一激励21、第二激励22以及微处理器20。所述的微处理器20根据从C1、C信号输入端接收的正、反转指令,通过第一激励21控制双稳态电磁铁15作正、反转动作,通过第二激励22对多极电磁开关装置30’中的电磁铁31进行供电,使得双稳态电磁铁15只在与电磁铁31关联的辅助触头35闭合的情况下才开始动作。该设计方案中所述的开关模块10’为单一开关电器,体积较小,但仍存在如下缺陷:首先,开关模块10’具有D1、D自锁接线端,接线繁琐;其次,根据说明书内容可知,当开关模块10’处于正转位置且多极电磁开关装置30’处于断开位置时,若在C1信号输入端接入正转信号,将导致双稳态电磁铁15再次通电动作,存在设计不合理之虞;还有,多极电磁开关装置30’中的辅助触头35与开关模块10’的第一激励21以及微处理器20关联,当多极电磁开关装置30’处于断开状态,开关模块10’只有在检测到辅助触头35处于闭合状态时才能实现正、反转操作;而当多极电磁开关装置30’处于闭合状态,若开关模块10’检测到辅助触头35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将不响应正、反转操作指令,电路结构复杂;再有,从其原理框图来看,在开关模块10’响应正、反向控制命令且动作到位后,开关模块10’的控制电路11’仍将处于工作状态,这会造成电能的浪费;最后,控制装置40通过正反向辅助触头18及第二激励22后连接至多极电磁开关装置30’的电磁铁31,微处理器20需要先对多极电磁开关装置30’的辅助触头35检测后才能控制第二激励22通断,因此当开关模块10’在正向位置、控制命令为正向操作时,控制命令控制开关模块10’实现主回路闭合的时间较长。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电动机用可逆控制装置的结构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简单、节能又经济、使用寿命长、响应时间短、且能防止电磁铁线圈发生重复通电现象的可逆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可逆模块,所述的可逆模块受控制装置控制并与开关装置连接作联合动作,所述的开关装置包括电磁铁以及受电磁铁控制的多极开关触头、常开辅助触头,所述的多极开关触头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所述的电磁铁以及常开辅助触头与可逆模块连接,所述的可逆模块包括电子控制电路以及受电子控制电路控制的可逆模块转换触头,所述的可逆模块转换触头的输入端与开关装置的多极开关触头的输出端连接,可逆模块转换触头的输出端连接至电动机M,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用于转换控制装置发出的正、反向控制信号并将处理后的控制信号送至微处理器的信号采样电路、受微处理器控制的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受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驱动的双稳态电磁铁、受双稳态电磁铁控制并与可逆模块转换触头联动的正反向辅助触头、用于转换正反向辅助触头输出的电源信号并将处理后的电源信号送至微处理器的电源采样电路以及用于转换控制装置输出的电源信号并为微处理器和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提供电源的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的微处理器分别与信号采样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以及电源采样电路连接,电源转换电路分别与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以及开关装置连接,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与双稳态电磁铁连接,电源采样电路与正反向辅助触头的公共端连接后接至开关装置,正反向辅助触头的正、反向输出端、信号采样电路、电源转换电路以及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与控制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正反向辅助触头的公共端与电源采样电路连接,并作为所述的可逆模块的电源输出端A13分别连接所述的开关装置的电磁铁的一端和常开辅助触头的一端,电磁铁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连接后构成可逆模块的参考地接线端N,常开辅助触头的另一端接入可逆模块并构成可逆模块的自锁信号输入端B,正反向辅助触头的正向输出端与信号采样电路、电源转换电路以及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连接,并构成可逆模块的正向输入端A1;正反向辅助触头的反向输出端与信号采样电路、电源转换电路以及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连接,并构成可逆模块的反向输入端A3,所述的正向输入端A1、反向输入端A3以及自锁信号输入端B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正向起动按钮、停止按钮以及反向起动按钮,所述的停止按钮的一端连接电源,停止按钮的另一端与正向起动按钮的一端以及反向起动按钮的一端连接,并共同接至所述的可逆模块的自锁信号输入端B,正向起动按钮的另一端与可逆模块的正向输入端A1连接,反向起动按钮的另一端与可逆模块的反向输入端A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包括整流桥B1、电源芯片I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一电解电容E1、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以及电源转换芯片U1,所述的电源芯片IC1采用LNK305,电源转换芯片U1采用L78L05,所述的整流桥B1的两输入端连接AC230V交流电源,整流桥B1的正输出端连接电源芯片IC1的5脚,电源芯片IC1的1脚与2脚、7脚以及8脚连接,并共同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解电容E2的负极、第一电感L1的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芯片IC1的3脚,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源芯片IC1的4脚、第一电解电容E1的负极以及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解电容E1的正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二电解电容E2的正极以及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以及电源转换芯片U1的3脚连接,并输出+24V直流电源,电源转换芯片U1的1脚输出+5V直流电源,整流桥B1的负输出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电源转换芯片U1的2脚共同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O1、晶体管Q1以及第四电阻R4,所述的驱动芯片O1为TLP701,所述的晶体管Q1为MOSFET,驱动芯片O1的1脚连接所述的微处理器,驱动芯片O1的6脚连接+24V直流电源,驱动芯片O1的5脚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Q1的栅极,晶体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的双稳态电磁铁,晶体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的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连接双稳态电磁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双稳态电磁铁为双线圈结构,包括正向电磁铁线圈L2和反向电磁铁线圈L3,所述的正向电磁铁线圈L2的一端和反向电磁铁线圈L3的一端共同连接至所述的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的晶体管Q1的漏极,正向电磁铁线圈L2的另一端与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的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反向电磁铁线圈L3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采样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五电阻R5以及第六电阻R6,所述的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以及微处理器,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采样电路的电路结构与所述的信号采样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1.所述的可逆模块对外接线简单、节省材料;2.当可逆模块处于正向位置,且控制装置输入正向控制信号时,可逆模块通过电路采样电路能够识别出当前的正向位置而禁止双稳态电磁铁动作,从而可防止双稳态电磁铁再次使线圈通电的现象发生,由此能够延长产品使用寿命;3.可逆模块通过正反向辅助触头与开关装置的电磁铁连接,当可逆模块在正向/反向位置时,控制装置输入正向/反向控制信号,可使开关装置无延时地动作,从而缩短了发出控制信号至主回路闭合的时间;4.可逆模块接收控制装置的电源控制信号并在对应动作到位后,通过控制装置的电源控制信号的撤销,使电源转换电路断电来实现自身断电,从而达到节能、经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框图。
图2为电源转换电路13电原理图。
图3为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和双稳态电磁铁15的电连接原理图。
图4为信号采样电路12的电原理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电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可逆模块,所述的可逆模块10受控制装置40控制并与开关装置30连接作联合动作。所述的可逆模块10的进线侧与开关装置30连接,可逆模块10的出线侧分别与电动机M以及控制装置40连接。开关装置30用于接通、承载和分断流入电动机M的电流,可逆模块10用于切换电动机M的正转与反转。所述的开关装置30包括电磁铁31以及受电磁铁31控制的多极开关触头33、常开辅助触头32,所述的多极开关触头33的输入端连接外部三相电源。所述的可逆模块10包括电子控制电路11以及受电子控制电路11控制的可逆模块转换触头19。所述的可逆模块转换触头19的输入端与开关装置30的多极开关触头33的输出端连接,可逆模块转换触头19的输出端连接至电动机M。所述的电子控制电路11包括:一微处理器20;一信号采样电路12,用于采集转换控制装置40发出的正、反向控制信号并将处理后的控制信号送至微处理器20;一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其受微处理器20控制;一双稳态电磁铁15,其受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驱动;一正反向辅助触头18,其受双稳态电磁铁15控制并与可逆模块转换触头19联动;一电源采样电路16,用于采集转换正反向辅助触头18输出的电源信号并将处理后的电源信号送至微处理器20;一电源转换电路13,用于转换控制装置40输出的电源信号并为微处理器20和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提供电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微处理器20采用单片机R8C/1B,其在该实施例中所用到的控制方案可从现有技术中得到,具体实现方式不受限定,此处省略赘述。所述的微处理器20分别与信号采样电路12、电源转换电路13、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以及电源采样电路16连接。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13与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连接,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与双稳态电磁铁15连接。所述的正反向辅助触头18的公共端与电源采样电路16连接,并作为所述的可逆模块10的电源输出端A13分别连接所述的开关装置30的电磁铁31的一端和常开辅助触头32的一端,所述的电源输出端A13用于为电磁铁31提供电源,电磁铁31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13连接后构成可逆模块10的参考地接线端N,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参考地接线端N与控制装置40所接入的电源系统的N线(零线)连接。常开辅助触头32的另一端接入可逆模块10并构成可逆模块10的自锁信号输入端B。正反向辅助触头18的正向输出端与信号采样电路12、电源转换电路13以及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连接,并构成可逆模块10的正向输入端A1;正反向辅助触头18的反向输出端与信号采样电路12、电源转换电路13以及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连接,并构成可逆模块10的反向输入端A3。所述的控制装置40包括正向起动按钮41、停止按钮42以及反向起动按钮43。所述的停止按钮42的一端连接电源的L线(火线),停止按钮42的另一端与正向起动按钮41的一端以及反向起动按钮43的一端连接,并共同接至所述的可逆模块10的自锁信号输入端B,用于向可逆模块10提供自锁电源信号;正向起动按钮41的另一端与可逆模块10的正向输入端A1连接,用于为可逆模块10提供电源和正向控制信号,反向起动按钮43的另一端与可逆模块10的反向输入端A3连接,用于为可逆模块10提供电源和反向控制信号。具体而言,可逆模块10的电源转换电路13将从正向输入端A1或反向输入端A3接收的信号转换为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和微处理器20的工作电源;信号采样电路12和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将从正向输入端A1或反向输入端A3接收的信号转换为切换可逆模块10的正反向工作模式的控制信号;同时,正向输入端A1或反向输入端A3的信号还可经正反向辅助触头18为开关装置30的电磁铁31供电。
请参阅图2,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13包括整流桥B1、电源芯片I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一电解电容E1、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以及电源转换芯片U1,其中,所述的电源芯片IC1采用LNK305,电源转换芯片U1采用L78L05。所述的整流桥B1的两输入端1、2脚接AC230V交流电源,在本实施例中,整流桥B1的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40、另一输入端连接电源N线,由此可得到AC230V交流电源。整流桥B1的正输出端3脚连接电源芯片IC1的5脚,电源芯片IC1的1脚与2脚、7脚以及8脚连接,并共同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解电容E2的负极、第一电感L1的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芯片IC1的3脚,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源芯片IC1的4脚、第一电解电容E1的负极以及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解电容E1的正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二电解电容E2的正极以及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以及电源转换芯片U1的3脚连接,电源转换芯片U1的1脚作为电源转换电路13的一输出端输出+5V直流电源,整流桥B1的负输出端4脚、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电源转换芯片U1的2脚共同接地。其中,电源芯片I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一电解电容E1、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以及第一电感L1组成一开关电源,向电源转换芯片U1的3脚提供+24V直流电源,所述的+24V直流电源为电源转换电路13的另一输出端。所述的第一电容C1为旁路电容,第一二极管D1为续流二极管,第三电阻R3为假负载,第一电阻R1为反馈电阻,第一电解电容E1为软起电容,第二电阻R2为反馈基准电阻,第二二极管D2为反馈二极管,第二电解电容E2为反馈电容。+5V直流电源为微处理器20供电,+24V直流电源为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供电。
请参阅图3,所述的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包括驱动芯片O1、晶体管Q1以及第四电阻R4,其中,所述的驱动芯片O1为TLP701,所述的晶体管Q1为MOSFET。驱动芯片O1的1脚作为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微处理器20,驱动芯片O1的6脚连接+24V直流电源,驱动芯片O1的5脚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Q1的栅极,晶体管Q1的漏极作为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双稳态电磁铁15,晶体管Q1的源极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双稳态电磁铁15为双线圈结构,包括正向电磁铁线圈L2和反向电磁铁线圈L3。晶体管Q1的漏极与正向电磁铁线圈L2的一端以及反向电磁铁线圈L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还包括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双稳态电磁铁15的反向电磁铁线圈L3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正向电磁铁线圈L2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分别作为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的两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装置40连接。具体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反向起动按钮43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正向起动按钮41的另一端,正、反向控制电源经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半波整流后为双稳态电磁铁15提供直流电源。微处理器20发出PWM信号,经驱动芯片O1将+5V电压转换为+24V电压输入至晶体管Q1的栅极,实现对双稳态电磁铁15线圈电压的斩波控制,第四电阻R4为限流电阻。
请参阅图4,所述的信号采样电路12用于采集正、反向控制信号,此处以采集正向控制信号为例进行说明。信号采用电路12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五电阻R5以及第六电阻R6,所述的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作为信号采样电路12的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40中的转换开关41的正向起动端,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且作为信号采样电路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微处理器20,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控制装置40输出的正向控制信号经第五二极管D5单向整流、以及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分压后输出一模拟电压采样信号发送给微处理器20。采集反向控制信号的电路结构及原理以上述过程相同,省略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采样电路16的电路结构及原理也与信号采样电路12相同。
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图2至图4,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假设可逆模块10处于反向位置,若控制装置40按下正向起动按钮41,则电源通过正向输入端A1输入可逆模块10。此时,由于正反向辅助触头18处于反向位置,开关装置30因常开辅助触头32为断开状态而断电;微处理器20通过电源采样电路16检测到电源输出端A13无电源信号。微处理器20根据信号采样电路12输送的正向控制信号,控制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驱动双稳态电磁铁15作正向线圈通电,双稳态电磁铁15控制可逆模块转换触头19从反向位置切换至正向位置,可逆模块10进入正向工作状态。另一方面,此时的正反向辅助触头18也从反向位置切换至正向位置,电源从正向输入端A1经正反向辅助触头18输出至开关装置30的电磁铁31,电磁铁31得电吸合,控制多极开关触头33闭合,电动机M开始正向运转;同时,常开辅助触头32闭合,连通从可逆模块10的自锁信号输入端B接入的自锁电源信号,使得当正向起动按钮41释放后通过自锁信号输入端B继续为电磁铁31供电;而此时由于正向起动按钮41的释放,电源转换电路13因无输入电源而使可逆模块10失电,达到节能的目的。当可逆模块10处于正向位置,控制装置40按下反向起动按钮43发出反向控制信号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类似,不再赘述。
又,假设可逆模块10处于正向位置,若控制装置40按下正向起动按钮41,则电源通过正向输入端A1输入可逆模块10,并经正反向辅助触头18为开关装置30的电磁铁31供电,电磁铁31吸合,使多极开关触头33闭合。微处理器20通过信号采样电路12检测到正向控制信号,同时由于正反向辅助触头18处于正向位置,微处理器20通过电源采样电路16检测到可逆模块10的电源输出端A13此时有电源信号,从而通过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禁止双稳态电磁铁15动作。另一方面,由于电磁铁31得电吸合,开关装置30的常开辅助触头32闭合,连通从可逆模块10的自锁信号输入端B接入的自锁电源信号,使得当正向起动按钮41释放后通过自锁信号输入端B继续为电磁铁31供电;而此时由于正向起动按钮41的释放,电源转换电路13因无输入电源而使可逆模块10断电,达到节能目的。当可逆模块10处于反向位置,控制装置40发出反向控制信号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类似,不再赘述。可逆模块10通过正反向辅助触头18与开关装置30的电磁铁31连接,当可逆模块10在正向/反向位置时,控制装置40输入正向/反向控制信号,可使开关装置30无延时地动作,从而缩短了发出控制信号至主回路闭合的时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可逆模块10对电动机M进行正、反转切换需要在开关装置30断开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假设可逆模块10处于正向位置,开关装置30受控制装置40控制已处于闭合状态,此时电动机M处于正转运行状态,若此时按下反向起动按钮43,由于微处理器20通过电源采样电路16检测到可逆模块10的A13接线端此时有电源,将忽略反向起动按钮43输入的反向控制信号,保持电动机M正转运行状态。可逆模块10必须接收到停止信号,使开关装置30断开、电动机M停止运行,此时若按下反向起动按钮43,微处理器20通过电源采样电路16检测到可逆模块10的A13接线端此时无电源,才能进行相反方向的起动控制。
Claims (8)
1.一种可逆模块,所述的可逆模块(10)受控制装置(40)控制并与开关装置(30)连接作联合动作,所述的开关装置(30)包括电磁铁(31)以及受电磁铁(31)控制的多极开关触头(33)、常开辅助触头(32),所述的多极开关触头(33)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所述的电磁铁(31)以及常开辅助触头(32)与可逆模块(10)连接,所述的可逆模块(10)包括电子控制电路(11)以及受电子控制电路(11)控制的可逆模块转换触头(19),所述的可逆模块转换触头(19)的输入端与开关装置(30)的多极开关触头(33)的输出端连接,可逆模块转换触头(19)的输出端连接至电动机M,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控制电路(11)包括微处理器(20)、用于转换控制装置(40)发出的正、反向控制信号并将处理后的控制信号送至微处理器(20)的信号采样电路(12)、受微处理器(20)控制的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受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驱动的双稳态电磁铁(15)、受双稳态电磁铁(15)控制并与可逆模块转换触头(19)联动的正反向辅助触头(18)、用于转换正反向辅助触头(18)输出的电源信号并将处理后的电源信号送至微处理器(20)的电源采样电路(16)以及用于转换控制装置(40)输出的电源信号并为微处理器(20)和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提供电源的电源转换电路(13),所述的微处理器(20)分别与信号采样电路(12)、电源转换电路(13)、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以及电源采样电路(16)连接,电源转换电路(13)分别与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以及开关装置(30)连接,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与双稳态电磁铁(15)连接,电源采样电路(16)与正反向辅助触头(18)的公共端连接后接至开关装置(30),正反向辅助触头(18)的正、反向输出端、信号采样电路(12)、电源转换电路(13)以及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与控制装置(4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反向辅助触头(18)的公共端与电源采样电路(16)连接,并作为所述的可逆模块(10)的电源输出端A13分别连接所述的开关装置(30)的电磁铁(31)的一端和常开辅助触头(32)的一端,电磁铁(31)的另一端与电源转换电路(13)连接后构成可逆模块(10)的参考地接线端N,常开辅助触头(32)的另一端接入可逆模块(10)并构成可逆模块(10)的自锁信号输入端B,正反向辅助触头(18)的正向输出端与信号采样电路(12)、电源转换电路(13)以及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连接,并构成可逆模块(10)的正向输入端A1;正反向辅助触头(18)的反向输出端与信号采样电路(12)、电源转换电路(13)以及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连接,并构成可逆模块(10)的反向输入端A3,所述的正向输入端A1、反向输入端A3以及自锁信号输入端B分别与控制装置(4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40)包括正向起动按钮(41)、停止按钮(42)以及反向起动按钮(43),所述的停止按钮(42)的一端连接电源,停止按钮(42)的另一端与正向起动按钮(41)的一端以及反向起动按钮(43)的一端连接,并共同接至所述的可逆模块(10)的自锁信号输入端B,正向起动按钮(41)的另一端与可逆模块(10)的正向输入端A1连接,反向起动按钮(43)的另一端与可逆模块(10)的反向输入端A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13)包括整流桥B1、电源芯片I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一电解电容E1、第二电解电容E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以及电源转换芯片U1,所述的电源芯片IC1采用LNK305,电源转换芯片U1采用L78L05,所述的整流桥B1的两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整流桥B1的正输出端连接电源芯片IC1的5脚,电源芯片IC1的1脚与2脚、7脚以及8脚连接,并共同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解电容E2的负极、第一电感L1的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芯片IC1的3脚,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源芯片IC1的4脚、第一电解电容E1的负极以及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解电容E1的正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二电解电容E2的正极以及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以及电源转换芯片U1的3脚连接,并输出+24V直流电源,电源转换芯片U1的1脚输出+5V直流电源,整流桥B1的负输出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电源转换芯片U1的2脚共同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包括驱动芯片O1、晶体管Q1以及第四电阻R4,所述的驱动芯片O1为TLP701,所述的晶体管Q1为MOSFET,驱动芯片O1的1脚连接所述的微处理器(20),驱动芯片O1的6脚连接+24V直流电源,驱动芯片O1的5脚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Q1的栅极,晶体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的双稳态电磁铁(15),晶体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的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还包括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连接双稳态电磁铁(15),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稳态电磁铁(15)为双线圈结构,包括正向电磁铁线圈L2和反向电磁铁线圈L3,所述的正向电磁铁线圈L2的一端和反向电磁铁线圈L3的一端共同连接至所述的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的晶体管Q1的漏极,正向电磁铁线圈L2的另一端与双稳态电磁铁驱动电路(14)的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反向电磁铁线圈L3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采样电路(12)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五电阻R5以及第六电阻R6,所述的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40),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以及微处理器(20),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采样电路(16)的电路结构与所述的信号采样电路(12)的电路结构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58074.8U CN203933488U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一种可逆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58074.8U CN203933488U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一种可逆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33488U true CN203933488U (zh) | 2014-11-05 |
Family
ID=51829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358074.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33488U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一种可逆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33488U (zh) |
-
2014
- 2014-06-30 CN CN201420358074.8U patent/CN20393348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56063B2 (en) | Controll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lternating current contactor | |
CN100459369C (zh) | 一种主备电源的切换控制装置 | |
CN202712965U (zh) | 一种交流电源和电池自动转换智能化节能系统 | |
CN204349949U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低待机功耗电路 | |
CN101819906A (zh) | 一种电子开关 | |
CN203799965U (zh) | 复合开关的脉冲极性转换模块 | |
CN203933487U (zh) | 一种换向控制模块 | |
CN103434899A (zh) | 电梯一体化控制器 | |
CN208849663U (zh) | 逆变器保护电路及伺服设备 | |
CN105871056B (zh) | 一种电源系统自动切换电路 | |
CN203933461U (zh) | 一种换向装置 | |
CN112072741A (zh) | 一种户用储能系统一键启动系统及其启动方法 | |
CN203933488U (zh) | 一种可逆模块 | |
CN202905606U (zh) | 机械电子组合式继电器 | |
CN204361781U (zh) | 具有自动重合闸功能的综合保护开关 | |
CN203721637U (zh) | 复合开关 | |
CN203513001U (zh) | 电梯一体化控制器 | |
CN203588791U (zh) | 一种电磁线圈驱动电路 | |
CN202649754U (zh) | 一种新型电操控制装置 | |
CN201629723U (zh) | 一种电子开关 | |
CN102629112B (zh) | 一种无静耗行程控制电路 | |
CN203930398U (zh) | 一种多极电路切换开关 | |
CN108233902A (zh) | 一种固态功率控制器 | |
CN203398751U (zh) | 一种由电子电路控制的空气断路器 | |
CN203313102U (zh) | 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