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0655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30655U
CN203930655U CN201420081732.3U CN201420081732U CN203930655U CN 203930655 U CN203930655 U CN 203930655U CN 201420081732 U CN201420081732 U CN 201420081732U CN 203930655 U CN203930655 U CN 203930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pallet
diversion trench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817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科特·苏兰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817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30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30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306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一显示单元;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在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三表面和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为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设置有输入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三表面上的第一区域内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多个散热孔进行散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表面上除所述输入单元外的区域。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享受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目前,以笔记本为例,其散热机构均设置在第二本体,也就是主机部分内部,通过主机部分侧部及D面开设的散热孔进行散热,而通常C面上不会设置散热机构。
但本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存在电子设备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一显示单元;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在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三表面和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为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设置有输入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三表面上的第一区域内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第二本体 通过所述多个散热孔进行散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表面上除所述输入单元外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电子器件,在所述至少一个发热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设置有一托盘,所述托盘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应,防止所述第三表面上的液体流到所述至少一个发热电子器件上,其中,所述托盘由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具体为碳纤维。
可选的,所述托盘的底面凹陷形成至少一条导流槽。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条导流槽至少包括第一导流槽,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槽开设于所述托盘的边缘,并围绕所述托盘一周。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条导流槽具体还包括第二导流槽及第三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及所述第三导流槽位于所述输入单元相对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导流槽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过铰链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一容置槽,开设在所述第一端部;其中,当所述第二部分插入并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内时,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铰链机构发生形变,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置槽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的,所述铰链机构的外侧包覆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转动时,所述连接壳体发生形变。
可选的,所述弹性材料具体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至少包括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一显示屏幕;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构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壳体由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所述电子元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显示屏幕通过所述第一壳体显 露;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构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多个散热孔构成的排布覆盖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多个散热孔进行散热,所述显示屏幕通过所述第二壳体显露。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积,所述第二壳体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壳体。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积,所述第二壳体覆盖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间距为第一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一显示单元;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在第一端部连接,第二本体具有第三表面和与第三表面相对为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上设置有;其中,在第三表面上的第一区域内开设有多个散热孔,第二本体通过多个散热孔进行散热,第一区域为第三表面上除输入单元外的区域,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在第二本体,也就是主机部分的第三表面,即C面上除了输入单元外的全部区域上开设多个散热孔,使得电子设备除了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散热机构散热外,还能够通过这些散热孔进行散热,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散热效率,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电子设备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及时散热,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而如果采用局部开孔的方式,虽然同样能够提高第二本体内的热交换效率,但是会存在破坏电子设备外观完整性的问题,所以,由于第三表面上除输入单元以外的区域均开设散热孔,可以在保证第二本体的外观的完整性的同时赋予第三表面纹理。
无论是局部开孔还是全面开孔,如果第三表面上有液体的话,液体都会通 过散热孔流入第二本体内部,流到电子器件的表面上,腐蚀电子器件或者造成电子元器件短路,这样就存在不能够防水的问题。
所以,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过程中,发明人采用另一技术方案,即采用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第三表面,这样就能够到达良好的散热效果,但是由于第三表面的热传导效率高,那么,势必在高散热部件的对应部分温度就会特别高,不适合产品化,还会影响用户体验。
故而,发明人在第三表面除输入单元外全部区域开设散热孔的基础上,在散热孔对应的区域设置有一托盘,该托盘采用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这样能够防止液体进入到第二本体的内腐蚀或短路第二本体的电子元件,同时还由于液体流到的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盘上由于蒸发吸热更有利于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盘的散热。
进一步,在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盘上方设置全表面的第三表面,使得用户的手或者皮肤不直接接触热传导效率高材料。这样用户不会感到因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盘传导高发热量部件的热量而导致的托盘温度过高。同时由于在托盘上方设置全表面的第三表面增加了托盘上方的空气流动更利用所述托盘的散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活动隔板与第三表面的相对位置 示意图;
图6A-图6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活动隔板与第三表面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8A-图8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存在的电子设备由于其C面导热性差所导致的散热不及时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由于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一显示单元;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在第一端部连接,第二本体具有第三表面和与第三表面相对为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上设置有;其中,在第三表面上的第一区域内开设有多个散热孔,第二本体通过多个散热孔进行散热,第一区域为第三表面上除输入单元外的区域,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在第二本体,也就是主机部分的第三表面,即C面上除了输入单元外的全部区域上开设多个散热孔,使得电子设备除了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散热机构散热外,还能够通过这些散热孔进行散热,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散热效率,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电子设备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及时散热,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而如果采用局部开孔的方式,虽然同样能够提高第二本体内的热交换效率,但是会存在破坏电子设备外观完整性的问题,所以,由于第三表面上除输入单元以外的区域均开设散热孔,可以在保证第二本体的外观的完整性的同时赋予第三表面纹理。
无论是局部开孔还是全面开孔,如果第三表面上有液体的话,液体都会通过散热孔流入第二本体内部,流到电子器件的表面上,腐蚀电子器件或者造成电子元器件短路,这样就存在不能够防水的问题。
所以,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过程中,发明人采用另一技术方案,即采用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第三表面,这样就能够到达良好的散热效果,但是由于第三表面的热传导效率高,那么,势必在高散热部件的对应部分温度就会特别高,不适合产品化,还会影响用户体验。
故而,发明人在第三表面除输入单元外全部区域开设散热孔的基础上,在散热孔对应的区域设置有一托盘,该托盘采用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这样能够防止液体进入到第二本体的内腐蚀或短路第二本体的电子元件,同时还由于液体流到的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盘上由于蒸发吸热更有利于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盘的散热。
进一步,在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盘上方设置全表面的第三表面,使得用户的手或者皮肤不直接接触热传导效率高材料。这样用户不会感到因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盘传导高发热量部件的热量而导致的托盘温度过高。同时由于在托盘上方设置全表面的第三表面增加了托盘上方的空气流动更利用所述托盘的散热。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超级本、普通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扩展坞等,请参考图1,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10,具有第一表面11和与第一表面11相对的第二表面12,第二表面12上设置有一显示单元31;第二本体20,与第一本体10在第一端部21连接,第二本体20具有第三表面22和与第三表面22相对为第四表面23, 第三表面22上设置有输入单元32;其中,在第三表面22上的第一区域内开设有多个散热孔33,第二本体20通过多个散热孔33进行散热,第一区域为第三表面22上除输入单元32外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现有技术中的散热机构,如CPU风扇、散热片等仍可以设置在第二本体20中,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除了如图1所示的形态和连接方式外,还可以为如下的形态和连接方式。
首先,介绍第一本体10。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及图2,第一本体10具有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在第一表面11上设置有一显示单元31。例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部分、平板电脑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具有两部分,即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第一部分14与第二部分15通过铰链机构16连接,铰链机构16可以通过外力的作用产生形变,带动第一部分14相对于第二部分15转动,使两者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进一步,为了第一本体10的外形美观,在铰链机构16的外侧包覆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壳体,连接壳体与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固定连接,当第一部分14相对于第二部分15转动时,连接壳体发生形变。较优的,弹性材料为橡胶。
接下来,介绍第二本体20。
仍参考图2,第二本体20具有第三表面21和第四表面22,还具有第一端部21和与第一端部21相对的第二端部24,在第一端部21处开设有一容置槽25,该容置槽25可以为“U”型槽,也可为“L”型槽,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25为“U”型槽。第一本体10的第二部分15可以插入并在容置槽25内,此时,用户可以通过对第一部分14施加远离第二本体20的外力时,铰链机构16发生形变,以使得第一部分14能够相对于容置槽25 转动,进而改变了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如图3所示,第三表面22与第四表面2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电子器件40,那么,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液体通过第三表面22上的散热孔流入第二本体内部,流到发热电子器件40上,所以,为了防止第三表面22上的液体流到至少一个发热电子器件40上,那么,在至少一个发热电子器件40与第三表面22之间设置有一托盘50,托盘50的设置位置与第一区域,也就是在第三表面22上开设有散热孔33的区域内侧均设置有托盘,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电子设备散热的效率,托盘50是由如金属、碳纤维等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并且当液体流到托盘50中时,由于液体蒸发吸热,就会带走托盘50传导的热量,加快第二本体20内部的热交换效率,及时散热。
在具体实现方式中,托盘50与第三表面2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那么,电子设备外部的空气能够通过散热孔33进入电子设备内部,加快电子设备内部空气流动,进一步加快第二本体20内部的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当流入托盘50的液体较多时,为了快速排出这些液体,仍参考图4,在托盘50的底面凹陷形成至少一条导流槽,当有液体流入托盘50时,可以汇聚到导流槽中,进而通过第二本体20侧面上与导流槽连通的排水口排出。
具体的,为了方便液体通过排水口排出,至少一条导流槽少包括第一导流槽51,其中,第一导流槽51开设于托盘50的边缘,并围绕托盘50一周。
可选的,由于输入单元32中每个按键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缝隙,液体也能够由该处流入,那么,至少一条导流槽还包括第二导流槽52及第三导流槽53,第二导流槽52及第三导流槽53位于输入单元32相对的两侧,并与第一导流槽51连通,这样,由按键之间的缝隙流入的液体就能够经第二导流槽52和第三导流槽53流入第一导流槽51中,进而由排水口排出。
由于在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盘上方设置全表面的第三表面,使得用 户的手或者皮肤不直接接触热传导效率高材料,这样用户不会感到因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盘传导高发热量部件的热量而导致的托盘温度过高。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用户在操作输入单元32时,被第二端部24位置上的散热孔33所散发的热量灼伤,那么,第二本体20还包括一至少一个活动隔板54,设置在第三表面22和托盘50之间,且设置在远离第一端部21的位置,即第二端部24处,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操作输入单元时,控制至少一个活动隔板54相对于第三表面22移动至第一相对位置,这样,至少一个活动隔板54就能够隔挡一部分热量,使得用户不会被灼伤,而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不操作输入单元时,控制至少一个活动隔板54相对于第三表面22移动至第二相对位置,这样,电子设备可以正常散热。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至少一个活动隔板54可以通过转轴活动的固定在第二本体20中,那么,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操作输入单元时,控制至少一个活动隔板54相对于第三表面22转动到第一相对位置,即如图5A所示的与第三表面22平行的位置;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不操作输入单元时,控制至少一个活动隔板54相对于第三表面22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即如图5B所示的垂直与第三表面的位置。
进一步,至少一个活动隔板54还可以通过滑轨活动的固定在第二本体20中,假设至少一个活动隔板54为三个隔板,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操作输入单元时,控制三个活动隔板54相对于第三表面22滑动到第一相对位置,即如图6A所示的三个隔板拼合,组成一个与第三表面22平行的平面;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不操作输入单元时,控制至少一个活动隔板54相对于第三表面22转动到第二相对位置,即如图6B所示的三个隔板收缩折叠。
当然,至少一个活动隔板的设置位置及方式还有其他的方案,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电 子元器件71,至少包括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一显示屏幕;第一壳体72,第一壳体构成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壳体由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电子元器件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内,显示屏幕通过第一壳体显露;第二壳体73,第二壳体构成第二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与第一容置空间的形状相同,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外侧,第二壳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构成的排布覆盖第二壳体,显示屏幕通过第二壳体显露。
具体来说,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71,其中,这些电子元器件71中至少包括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一显示屏幕,该显示屏幕通过第一壳体72显露。
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较为轻薄,没有空间用于设置散热机构,所以,电子设备的壳体,即第一壳体72,由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用来散热,但这样会使得用户在握持电子设备时,感觉电子设备温度高,或者被电子设备灼伤,影响用户体验。
所以,在第一壳体7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壳体73,第二壳体73与第一壳体72所构成的容置空间,即第二容置空间与第一容置空间的形状相同,如同为矩形。
为了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在第二壳体73上开设有多个通孔,这些通孔构成的排布覆盖第二壳体,显示屏幕同样通过第二壳体73显露。这样,电子设备内部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壳体72快速的传导到电子设备的表面,并通过第二壳体73上的散热孔传散发出去,进而实现电子设备的高效散热。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一壳体72与第二壳体73可以且不仅存在以下两种设置方式。
第一种,如图8A所示,第一壳体72的表面积大于等于第二壳体73的表面积,第二壳体73完全覆盖第一壳体72,也就是说,第二壳体73完全与第一壳体72重叠,使得第一壳体72不外露,这样,电子设备除了显示屏幕,全部被第二壳体73包围。
第二种,如图8B所示,第一壳体72的表面积小于第二壳体73的表面积,第二壳体73覆盖第一壳体72的第一区域,也就是说,由于电子设备的背壳与用户的手掌接触面积最大,所以,为了在保证散热效率的情况下,避免用户直接接触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第一壳体72,所以,将第二壳体73仅设置在第一区域,即电子设备的背壳部分,这样,用户在使用时,直接接触的就是第二壳体73,而不是第一壳体72,所以不会被第一壳体72上的热量灼伤,提高了用户体验。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壳体72与第二壳体71的设置方式还有其他的方式,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效率,第一壳体72与第二壳体73之间间距为第一值,如3mm、5mm、10mm,这样,第一壳体72与第二壳体73之间的空气流动加快,促进第一壳体72上热量的散发。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一显示单元;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在第一端部连接,第二本体具有第三表面和与第三表面相对为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上设置有;其中,在第三表面上的第一区域内开设有多个散热孔,第二本体通过多个散热孔进行散热,第一区域为第三表面上除输入单元外的区域,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在第二本体,也就是主机部分的第三表面,即C面上除了输入单元外的全部区域上开设多个散热孔,使得电子设备除了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散热机构散热外,还能够通过这些散热孔进行散热,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散热效率,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电子设备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及时散热,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而如果采用局部开孔的方式,虽然同样能够提高第二本体内的热交换效率,但是会存在破坏电子设备外观完整性的问题,所以,由于第三表面上除输入单元以外的区域均开设散热孔,可以在保证第二本体的外观的完整性的同时 赋予第三表面纹理。
无论是局部开孔还是全面开孔,如果第三表面上有液体的话,液体都会通过散热孔流入第二本体内部,流到电子器件的表面上,腐蚀电子器件或者造成电子元器件短路,这样就存在不能够防水的问题。
所以,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过程中,发明人采用另一技术方案,即采用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第三表面,这样就能够到达良好的散热效果,但是由于第三表面的热传导效率高,那么,势必在高散热部件的对应部分温度就会特别高,不适合产品化,还会影响用户体验。
故而,发明人在第三表面除输入单元外全部区域开设散热孔的基础上,在散热孔对应的区域设置有一托盘,该托盘采用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这样能够防止液体进入到第二本体的内腐蚀或短路第二本体的电子元件,同时还由于液体流到的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盘上由于蒸发吸热更有利于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盘的散热。
进一步,在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盘上方设置全表面的第三表面,使得用户的手或者皮肤不直接接触热传导效率高材料。这样用户不会感到因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的托盘传导高发热量部件的热量而导致的托盘温度过高。同时由于在托盘上方设置全表面的第三表面增加了托盘上方的空气流动更利用托盘的散热。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一显示单元;
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在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三表面和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为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设置有输入单元;
其中,在所述第三表面上的第一区域内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多个散热孔进行散热,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三表面上除所述输入单元外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热电子器件,在所述至少一个发热电子器件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设置有一托盘,所述托盘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应,防止所述第三表面上的液体流到所述至少一个发热电子器件上,其中,所述托盘由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具体为碳纤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底面凹陷形成至少一条导流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条导流槽至少包括第一导流槽,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槽开设于所述托盘的边缘,并围绕所述托盘一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条导流槽具体还包括第二导流槽及第三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及所述第三导流槽位于所述输入单元相对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导流槽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过铰链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本 体包括一容置槽,开设在所述第一端部;
其中,当所述第二部分插入并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内时,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铰链机构发生形变,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置槽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的外侧包覆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转动时,所述连接壳体发生形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具体为橡胶。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至少包括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一显示屏幕;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构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壳体由热传导效率高材料制成;所述电子元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显示屏幕通过所述第一壳体显露;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构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多个散热孔构成的排布覆盖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多个散热孔进行散热,所述显示屏幕通过所述第二壳体显露。
11.如权利要求10所示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积,所述第二壳体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壳体。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积,所述第二壳体覆盖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间距为第一值。
CN201420081732.3U 2014-02-25 2014-02-25 一种电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30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81732.3U CN203930655U (zh) 2014-02-25 2014-02-25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81732.3U CN203930655U (zh) 2014-02-25 2014-02-25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30655U true CN203930655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26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81732.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30655U (zh) 2014-02-25 2014-02-25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3065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6045A (zh) * 2014-02-25 2015-08-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6406426A (zh) * 2015-07-21 2017-02-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0545535B2 (en) 2015-07-21 2020-01-28 Lenovo (Beijing)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6045A (zh) * 2014-02-25 2015-08-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866045B (zh) * 2014-02-25 2019-03-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6406426A (zh) * 2015-07-21 2017-02-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6406426B (zh) * 2015-07-21 2019-07-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0545535B2 (en) 2015-07-21 2020-01-28 Lenovo (Beijing)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96662U (zh) 一种移动终端复合式散热结构及手机
CN20393065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455761U (zh) 笔记本电脑抽吸式散热器
CN105050361A (zh) 一种电子装置的散热结构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2354003U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486604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4408838U (zh) 手持电子设备中发热源的散热结构
CN203722977U (zh) 行动装置散热结构
CN205179142U (zh) 一种改进的散热型手机主板
CN203561256U (zh) 具有热交换腔体的微型回路式热管
CN206541229U (zh) 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平板电脑
CN205670907U (zh) 一种双基板散热器
CN203691739U (zh) 一种双层屏蔽罩及终端
CN107946264A (zh) 石墨烯复合散热结构
CN203633035U (zh) 散热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3970243A (zh) 用上盖传导及对流散热的笔记本电脑结构
CN206251432U (zh) 一种高效散热柔性线路板
CN206674017U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高散热手机
CN203870551U (zh) 用上盖传导及对流散热的笔记本电脑结构
CN204790813U (zh) 一种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CN204595747U (zh) 一种笔记本散热器
CN204288103U (zh) 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外接风冷散热器
CN206421313U (zh) 超薄平板电脑散热装置
CN204741660U (zh) 一种电子装置的散热结构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4020830A (zh) 计算机机箱高效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