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28853U - 换热器及其转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其转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28853U
CN203928853U CN201420289507.9U CN201420289507U CN203928853U CN 203928853 U CN203928853 U CN 203928853U CN 201420289507 U CN201420289507 U CN 201420289507U CN 203928853 U CN203928853 U CN 203928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tube
hole
switching
heat exchanger
in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895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涵
聂存珠
刘西
高强
何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895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28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28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28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和所述换热器的转接组件。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扁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相连且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相连;转接块,转接块内具有转接通孔,转接块设在第一集流管上且转接通孔与第一集流管的内腔连通;和转接管,转接管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转接管的第一端部配合在转接通孔内,转接通孔的内壁和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一个上设有多个径向移动限制凸起,径向移动限制凸起与转接通孔的内壁和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另一个接触,转接管与转接块通过转接管的外壁与转接通孔的内壁之间的焊料焊接在一起。所述换热器具有焊接牢固、密封性能好、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换热器及其转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还涉及一种所述换热器的转接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换热器中,焊料难以均匀地填充在转接座与转接块之间,焊缝中普遍出现气孔现象(即焊缝中具有气孔),极大地降低了整个焊接结构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认识作出的。
图19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的局部结构。如图19所示,首先将转接座103A插入转接块102A中,并在图19中所示位置处放置焊料件(例如焊料环)104A,然后采用NB炉钎焊方式将转接座103A和转接块102A焊接在一起。但是,焊料难以均匀地填充在转接座103A与转接块102A之间,焊缝中普遍出现气孔现象(即焊缝中具有气孔),极大地降低了整个焊接结构的可靠性。
经过发明人深入地研究后,发现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由于在进行NB炉钎焊时,转接座103A和转接块102A水平放置,因此不仅导致转接座103A与转接块102A之间的间隙不均匀,而且导致转接座103A产生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最终导致焊料难以均匀地填充在转接座103A与转接块102A之间以及焊缝中具有气孔。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焊接牢固、密封性能好、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所述换热器的转接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所述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且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转接块,所述转接块内具有转接通孔,所述转接块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上且所述转接通孔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连通;和转接管,所述转接管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配合在所述转接通孔内,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和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一个上设有多个径向移动限制凸起,所述径向移动限制凸起与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和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另一个接触,所述转接管与所述转接块通过所述转接管的外壁与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之间的焊料焊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在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和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一个上设置多个所述径向移动限制凸起且多个所述径向移动限制凸起抵靠在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和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另一个上,从而不仅可以使所述转接管与所述转接块的间隙均匀,而且可以防止所述转接管产生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由此不仅可以使焊料能够均匀地填充在所述转接块与所述转接管之间,而且可以避免焊缝中出现气孔。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具有焊接牢固、密封性能好(制冷剂不会从所述转接块与所述转接管之间泄露)、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转接通孔为圆柱形或横截面积沿朝向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方向逐渐减小的截锥形。由此可以使所述换热器的结构更加合理。
多个所述径向移动限制凸起沿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周向均匀分布且沿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轴向延伸。由此不仅可以使所述转接管与所述转接块的间隙更加均匀,而且可以进一步防止所述转接管产生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从而不仅可以使焊料能够更加均匀地填充在所述转接块与所述转接管之间,而且可以进一步避免焊缝中出现气孔。
所述转接管与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转接管与所述转接块通过所述环形间隙内的焊料焊接在一起。由此可以使所述换热器的结构更加合理。
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的外周边为正多边形,所述正多边形的相邻边之间的凸棱构成所述径向移动限制凸起。由此可以使所述换热器的结构更加合理,且可以降低所述换热器的制造难度。
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外壁面和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中的一个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外壁面和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中的一个设有配合在所述定位凹槽内的定位凸起。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所述转接管产生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从而不仅可以使焊料能够更加均匀地填充在所述转接块与所述转接管之间,而且可以进一步避免焊缝中出现气孔。
所述定位凹槽形成在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且沿所述转接管的壁厚方向贯通。由此可以降低所述定位凹槽的加工难度。
所述转接管具有圆形横截面,所述径向移动限制凸起为形成在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外壁面上且沿所述第一端部的轴向延伸的凸条。由此可以使所述换热器的结构更加合理。
所述转接通孔为台阶孔,所述转接管与所述转接块通过放在台阶上的焊料环焊接在一起。由此可以使所述换热器的结构更加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用于换热器的转接组件,所述用于换热器的转接组件包括:转接块,所述转接块内具有转接通孔;和转接管,所述转接管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配合在所述转接通孔内且所述转接管与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和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一个上设有多个径向移动限制凸起,所述径向移动限制凸起与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和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另一个接触,所述转接管和所述转接块通过所述转接管的外壁与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之间的焊料焊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换热器的转接组件具有焊接牢固、密封性能好(制冷剂不会从所述转接块与所述转接管之间泄露)、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转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转接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转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转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转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转接块的俯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转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转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转接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转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转接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现有的换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现有的换热器的局部结构如图19所示,同时图19也是现有的换热器的装配示意图。如图19所示,首先将转接座103A插入转接块102A中,并在图19中所示位置处放置焊料环104A,然后采用NB炉钎焊方式将转接座103A和转接块102A焊接在一起。但是,焊料难以均匀地填充在转接座103A与转接块102A之间,焊缝中普遍出现气孔现象(即焊缝中具有气孔),极大地降低了整个焊接结构的可靠性。
经过发明人深入地研究后,创造性地发现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由于在进行NB炉钎焊时,转接座103A和转接块102A水平放置,因此不仅导致转接座103A与转接块102A之间的间隙不均匀,而且导致转接座103A产生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最终导致焊料难以均匀地填充在转接座103A与转接块102A之间以及焊缝中具有气孔。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接组件和换热器10
下面参考图1-图1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如图1-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包括第一集流管101、第二集流管102、多个扁管103、转接块105和转接管106。
扁管103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101相连,且每个扁管103的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102相连。转接块105内具有转接通孔1051,转接块105设在第一集流管101上且转接通孔1051与第一集流管101的内腔1011连通。
转接管106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配合在转接通孔1051内,转接通孔1051的内壁和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一个上设有多个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与转接通孔1051的内壁和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另一个接触,以便限制转接管106在转接通孔1051(或转接管106)的径向上移动。转接管106与转接块105通过转接管106的外壁与转接通孔1051的内壁之间的焊料焊接在一起。
具体而言,当转接通孔105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时,多个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抵靠在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上。当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时,多个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抵靠在转接通孔1051的内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通过在转接通孔1051的内壁和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一个上设置多个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且多个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抵靠在转接通孔1051的内壁和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另一个上,从而不仅可以使转接管106与转接块105的间隙均匀,而且可以防止转接管106产生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由此不仅可以使焊料能够均匀地填充在转接块105与转接管106之间,而且可以避免焊缝中出现气孔。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具有焊接牢固、密封性能好(制冷剂不会从转接块105与转接管106之间泄露)、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如图1-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包括第一集流管101、第二集流管102、多个扁管103、翅片104和转接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接组件包括转接块105和转接管106。
转接块105内具有转接通孔1051,转接块105设在第一集流管101上且转接通孔1051与第一集流管101的内腔1011连通。转接管106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配合在转接通孔1051内,转接通孔1051的内壁和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一个上设有多个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与转接通孔1051的内壁和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另一个接触,以便限制转接管106在转接通孔1051(或转接管106)的径向上移动。转接管106与转接块105通过转接管106的外壁与转接通孔1051的内壁之间的焊料焊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接组件具有焊接牢固、密封性能好(制冷剂不会从转接块105与转接管106之间泄露)、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块105为两个且转接管106为两个,一个转接块105邻近第一集流管101的第一端,另一个转接块105邻近第一集流管101的第二端。两个转接管106一一对应地设在两个转接块105上。由此可以使换热器10的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稳定,从而可以进一步延伸换热器10的使用寿命。
具体而言,第一集流管101上可以设有通孔1012,转接通孔1051可以通过通孔1012与内腔1011连通。
有利地,如图1-图3、图5、图13和图14所示,转接管106可以是折弯管。由此可以使转接管106更加方便地、容易地与转接块105和用于输送制冷剂的输送管(图中未示出)相连。
如图7-图13所示,转接通孔1051可以是圆柱形或横截面积沿朝向第一集流管101的方向逐渐减小的截锥形。由此可以使换热器10的结构更加合理。其中,上下方向如图9和图17中的箭头A所示。
如图17和图18所示,有利地,多个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沿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周向均匀分布。由此不仅可以使转接管106与转接块105的间隙更加均匀,而且可以进一步防止转接管106产生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从而不仅可以使焊料能够更加均匀地填充在转接块105与转接管106之间,而且可以进一步避免焊缝中出现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沿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轴向延伸。换言之,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可以平行于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轴向。由此不仅可以使转接管106与转接块105的间隙更加均匀,而且可以进一步防止转接管106产生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从而不仅可以使焊料能够更加均匀地填充在转接块105与转接管106之间,而且可以进一步避免焊缝中出现气孔。
具体而言,转接管106具有圆形横截面,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为形成在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外壁面上且沿所述第一端部的轴向延伸的凸条。由此可以使换热器10的结构更加合理。
如图2-图6以及图13-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的外周边为正多边形1063,正多边形1063的相邻边之间的凸棱构成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也就是说,每个凸棱都可以是径向移动限制凸起1071。由此可以使换热器10的结构更加合理,且可以降低换热器10的制造难度。
具体地,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的内周边也可以是正多边形。例如,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的外周边可以是正十边形体,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的内周边可以是正十边形体。由此不仅可以使转接管106与转接块105的间隙更加均匀,而且可以进一步防止转接管106产生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从而不仅可以使焊料能够更加均匀地填充在转接块105与转接管106之间,而且可以进一步避免焊缝中出现气孔。
可选地,如图15所示,转接管106的其余部分(除所述第一端部之外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周边也可以是正多边形。
如图2-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外壁面和转接通孔1051的内壁中的一个上设有定位凹槽1072,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外壁面和转接通孔1051的内壁中的一个设有配合在定位凹槽1072内的定位凸起1073。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转接管106产生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从而不仅可以使焊料能够更加均匀地填充在转接块105与转接管106之间,而且可以进一步避免焊缝中出现气孔。
如图13-图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定位凹槽1072形成在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且定位凹槽1072沿转接管106的壁厚方向贯通。由此可以降低定位凹槽1072的加工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7-图12所示,定位凹槽1072形成在转接通孔1051的内壁上,定位凹槽1072的上端敞开。由此可以使定位凸起1073更加容易地配合在定位凹槽1072内。
有利地,如图2-图16所示,定位凸起1073为多个且多个定位凸起1073沿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周向等间距地设置,定位凹槽1072为多个且多个定位凹槽1072沿转接通孔1051的周向等间距地设置。其中,多个定位凹槽1072一一对应地与多个定位凸起1073配合。
也就是说,定位凹槽1072的数量可以等于定位凸起1073的数量,且一个定位凹槽1072可以与一个定位凸起1073配合。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转接管106产生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从而不仅可以使焊料能够更加均匀地填充在转接块105与转接管106之间,而且可以进一步避免焊缝中出现气孔。
有利地,转接通孔1051的中心线与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中心线可以重合。具体而言,转接通孔1051可以是圆柱形且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可以是圆柱形,转接通孔1051的中心轴线与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中心轴线可以重合。
也就是说,转接通孔1051的圆心与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的圆心保持一致。由此不仅可以使转接管106与转接块105的间隙更加均匀,而且可以进一步防止转接管106产生径向位移和轴向位移,从而不仅可以使焊料能够更加均匀地填充在转接块105与转接管106之间,而且可以进一步避免焊缝中出现气孔。
转接管106(的第一端部)与转接通孔1051的内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转接管106与转接块105通过环形间隙内的焊料焊接在一起。由此可以使换热器10的结构更加合理。
具体而言,在对转接管106和转接块105进行焊接时,可以将焊料环108放置在环形间隙内。焊料环108熔化后形成焊料,焊料填充在环形间隙内以便将转接管106和转接块105焊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7-图12所示,转接通孔1051为台阶孔,转接管106与转接块105通过放在台阶1052上的焊料环108焊接在一起。由此可以使换热器10的结构更加合理。
具体而言,在对转接管106和转接块105进行焊接时,可以将焊料环108放置在台阶1052上。焊料环108熔化后形成焊料,焊料填充在环形间隙内以便将转接管106和转接块105焊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多个扁管,所述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且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
转接块,所述转接块内具有转接通孔,所述转接块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上且所述转接通孔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连通;和
转接管,所述转接管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配合在所述转接通孔内,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和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一个上设有多个径向移动限制凸起,所述径向移动限制凸起与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和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另一个接触,所述转接管与所述转接块通过所述转接管的外壁与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之间的焊料焊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通孔为圆柱形或横截面积沿朝向所述第一集流管的方向逐渐减小的截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径向移动限制凸起沿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周向均匀分布且沿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轴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与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转接管与所述转接块通过所述环形间隙内的焊料焊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的外周边为正多边形,所述正多边形的相邻边之间的凸棱构成所述径向移动限制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外壁面和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中的一个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外壁面和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中的一个设有配合在所述定位凹槽内的定位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形成在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且沿所述转接管的壁厚方向贯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具有圆形横截面,所述径向移动限制凸起为形成在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的外壁面上且沿所述第一端部的轴向延伸的凸条。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通孔为台阶孔,所述转接管与所述转接块通过放在台阶上的焊料环焊接在一起。
10.一种用于换热器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接块,所述转接块内具有转接通孔;和
转接管,所述转接管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转接管的第一端部配合在所述转接通孔内且所述转接管与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和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一个上设有多个径向移动限制凸起,所述径向移动限制凸起与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和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壁中的另一个接触,所述转接管和所述转接块通过所述转接管的外壁与所述转接通孔的内壁之间的焊料焊接在一起。
CN201420289507.9U 2014-05-29 2014-05-29 换热器及其转接组件 Active CN203928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9507.9U CN203928853U (zh) 2014-05-29 2014-05-29 换热器及其转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9507.9U CN203928853U (zh) 2014-05-29 2014-05-29 换热器及其转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28853U true CN203928853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24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89507.9U Active CN203928853U (zh) 2014-05-29 2014-05-29 换热器及其转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2885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7422A1 (zh) * 2014-12-29 2016-07-07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其集流管组件
CN110095008A (zh) * 2018-01-27 2019-08-06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转接装置
CN110587055A (zh) * 2018-09-14 2019-12-20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制造方法及接头的处理方法和与连接管的焊接方法
WO2022121848A1 (zh) * 2020-12-08 2022-06-16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
EP4060240A4 (en) * 2019-11-14 2022-12-21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7422A1 (zh) * 2014-12-29 2016-07-07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其集流管组件
CN110095008A (zh) * 2018-01-27 2019-08-06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转接装置
CN110587055A (zh) * 2018-09-14 2019-12-20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制造方法及接头的处理方法和与连接管的焊接方法
CN110587055B (zh) * 2018-09-14 2023-08-22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制造方法及接头的处理方法和与连接管的焊接方法
EP4060240A4 (en) * 2019-11-14 2022-12-21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WO2022121848A1 (zh) * 2020-12-08 2022-06-16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28853U (zh) 换热器及其转接组件
CN103791759B (zh)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板以及具有该热交换板的板式换热器
CN103813921A (zh) 燃料箱的排气阀装置
EP3038743B1 (en) Tower packing element, tower packing, and packing tower and mixer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3148729A (zh) 集流管以及具有集流管的换热器
JP2015500456A (ja) 最適化された外部構造を有するエバポレータ管
CN107433710B (zh) 成型设备
KR20140035427A (ko) 열 교환기
CN204388688U (zh)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
CN102168930A (zh) 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01983679U (zh) 铝排管
CN203375767U (zh) 壳管组件和具有该壳管组件的空调
CN101108399A (zh) 高效多孔圆管热挤压模具
CN204902656U (zh) 换热器、集流管组件和接口转接组件
CN204438880U (zh) 用于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
EP4350275A1 (en) Connector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same
CN103411458A (zh) 一种脉动热管散热器
CN107261535B (zh) 一种降膜蒸发器
CN103486887A (zh) 有梳形垫板的盒形层叠换热器
CN203053268U (zh) 双管板换热器
CN203407142U (zh) 一种散热器
CN102252559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2997504A (zh) 用于冰箱的换热器及该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CN211717232U (zh) 螺旋板换热器
CN203629383U (zh) 有梳形垫板的盒形层叠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