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27579U -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27579U
CN203927579U CN201420242981.6U CN201420242981U CN203927579U CN 203927579 U CN203927579 U CN 203927579U CN 201420242981 U CN201420242981 U CN 201420242981U CN 203927579 U CN203927579 U CN 203927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gp
oblique angle
backlight
glue frame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429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静
金�雄
王飞
孙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429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27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27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275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源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膜层、背板和胶框,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层设置于背板上,胶框用于将导光板固定,导光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斜角,第一斜角形成于导光板上相邻的两个侧面的相接处;胶框上与第一斜角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一斜角相对应的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上具有朝向第一斜角的表面的斜面,且斜面与第一斜角的表面在与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在该方向上,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胶框之间的距离。上述背光源可以减小导光板和光学膜层之间的相对运动,将导光板和光学膜层更稳定地固定,从而防止其二者因摩擦而产生划伤,或者减小该划伤,进而保证背光源的背光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源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组成部分,其用于向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提供光线,以使显示面板可以显示画面。
图1为现有的背光源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源1包括光源2、导光板3、光学膜层4、背板5和胶框6。其中,光源2和导光板3设置在背板5上,且光源2位于导光板3的一侧,用于向导光板3发出光线,使导光板3成为一个面光源。光学膜层4包括设置在导光板3下方的反射层7和设置在导光板3上方的扩散板8。胶框6设置在导光板3和背板5之间,用于固定导光板3;并且,胶框6和导光板3之间设置有间隙,以使导光板3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产生膨胀时可以不受阻碍,进而避免导光板3产生变形。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导光板3的上下两个侧面与胶框6之间的间隙L1,以及导光板3的左右两个侧面与胶框6之间的间隙L2均为0.4mm。
在上述背光源1中,由于导光板3和胶框6之间存在间隙,在导光板3未膨胀时,导光板3可以在胶框6内侧沿任意方向运动,且其运动量为导光板3上位于其运动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与胶框6在该运动方向上的间隙之和;以左右方向为例,导光板3的运动量为其左右两侧与胶框6之间的间隙之和,即0.8mm;在实际应用中,该运动量偏大,这样使导光板3和反射层7、扩散板8之间容易产生相对运动及摩擦,从而容易导致导光板3、反射层7和扩散板8被划伤,进而影响背光源的光学画面品质;并且,导光板3较大的运动量,还会对背光源的亮度均一性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由于导光板3的运动量较大,胶框6的朝向导光板3的内侧还需设置向导光板3方向凸出的弹性挡片,以便在导光板3向胶框6运动时,缓冲导光板3和胶框6之间的冲击;这样使背光源1的结构较为复杂。并且,由于导光板3的运动量较大,在导光板3与弹性挡片碰撞时,其冲击力较大,在一定情况下,弹性挡片容易被该冲击力折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其可以减小导光板的活动量,从而减小导光板和光学膜层之间的摩擦,避免导光板和光学膜层因摩擦而被划伤,或者减小该划伤,保证背光源的光学画面品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膜层、背板和胶框,所述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层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胶框用于将所述导光板固定,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斜角,所述第一斜角形成于所述导光板上相邻的两个侧面的相接处;所述胶框上与所述第一斜角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角相对应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斜角的表面的斜面,且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斜角的表面在与所述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在该方向上,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胶框之间的距离。
其中,在与上述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胶框之间的距离为0.4~0.6mm。
其中,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光源相对的一个侧面与相邻侧面的相接处形成有所述第一斜角。
其中,形成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光源相对的一个侧面与相邻侧面的相接处的所述第一斜角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
其中,所述光学膜层和背板的与所述第一斜角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斜角相对应的第二斜角。
其中,所述第一斜角包括第三斜角,且所述第三斜角的表面和与该第三斜角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斜面在与所述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不大于第一预设值。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为0.2mm。
其中,所述第一斜角包括第四斜角,且所述第四斜角的表面和与该第四斜角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斜面在所述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为不小于第二预设值。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为0.2mm。
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源,所述背光源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其第一斜角形成于导光板上相邻的两个侧面的相接处,且在与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该第一斜角的表面与第一限位件上的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导光板的侧面与胶框之间的距离,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与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导光板的活动量减小,从而可以减小导光板和光学膜层之间的摩擦,避免导光板和光学膜层因摩擦而被划伤,或者减小该划伤,保证背光源的光学画面品质;同时,导光板的活动量减小,使其更加稳定,从而可以使背光源的亮度均一性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其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背光源,可以减小导光板和光学膜层之间的相对运动,防止其二者因摩擦而产生划伤,或者减小该划伤,从而可以保证背光源的光学画面品质和亮度均一性,进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背光源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背光源的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背光源的沿B-B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背光源的沿C-C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背光源的沿D-D的剖视图;以及
图7为图4所示背光源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背光源;2:光源;3:导光板;4:光学膜层;5:背板;6:胶框;7:反射层;8:扩散板;
10:背光源;11:光源;12:导光板;13:光学膜层;14:背板;15:胶框;120:第一斜角;150第一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看图4、图5和图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背光源的沿C-C的剖视图;图6为图4所示背光源的沿D-D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源10包括光源11、导光板12、光学膜层13、背板14和胶框15。其中,光源11、导光板12和光学膜层13设置于背板14上,胶框15用于将导光板12固定;导光板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斜角120,该第一斜角120形成于导光板12上相邻的两个侧面的相接处;胶框15上与第一斜角12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一斜角120相对应的第一限位件150,第一限位件150上具有朝向第一斜角120的表面的斜面,且该斜面与第一斜角120的表面在与导光板12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在该方向上,导光板12的侧面与胶框15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的侧面与胶框15之间的距离是指导光板12未发生偏移时,其相应侧面与胶框15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的侧面与胶框15之间的距离用以在导光板12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产生膨胀时,避免导光板12膨胀至胶框15上,或者减小导光板12和胶框15之间的相互挤压,从而避免导致导光板12和/或胶框15损坏。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导光板12的每个侧面与胶框15之间的距离为0.4~0.6mm。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10中,第一斜角120形成于导光板12上相邻的两个侧面的相接处,且在与导光板12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该第一斜角120的表面与第一限位件150上的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导光板12的侧面与胶框15之间的距离,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与导光板12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导光板12的活动量减小,从而可以减小导光板12和光学膜层13之间的摩擦,防止导光板12和光学膜层13因摩擦而被划伤,或者减小该划伤,,保证背光源的光学画面品质;此外,导光板12的活动量的减小,可以使其更加稳定,从而保证背光源的亮度均一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光学膜层13和背板14的与第一斜角120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与第一斜角120相对应的第二斜角,以使背板14、光学膜层13和导光板12之间可以稳固地连接。
具体地,光源11位于导光板12的一侧,其包括多个点光源(一般为发光二极管),该多个点光源沿背板14的一侧间隔设置,且一般不设置于该侧与背板14上另一侧相接的位置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光源11发出的光线一般无法直接照射至导光板12上靠近光源11的两个角处,从而导致该区域的亮度较低,使该区域成为“暗角”。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上靠近光源11的两个角中,其中一个角与背板14连接固定,并且,光源11的电路板设置在背板14的与该角相接的位置处上;而另一个角处则形成一个第一斜角120。这样设置可以减小暗角的大小,从而提高导光板12上各区域的亮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导光板12的与光源11相对的一个侧面与相邻侧面的相接处形成的靠近光源11的第一斜角120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用以将光线反射向位于导光板12上的上述暗角区域,以提高该区域的亮度,进一步减小暗角的大小,甚至消除暗角,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导光板12上各区域的亮度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角120包括第三斜角和/或第四斜角。其中,第三斜角的表面和与该第三斜角相对应的第一限位件150的斜面在与导光板12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不大于第一预设值。优选地,第一预设值为0.2mm。进一步优选地,在与导光板12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第三斜角的表面和与该第三斜角相对应的第一限位件150的斜面之间的距离为0。
第四斜角的表面和与该第四斜角相对应的第一限位件150的斜面在与导光板12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不小于第二预设值。优选地,第二预设值为0.2mm。进一步优选地,在与导光板12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第四斜角的表面和与该第四斜角对应的第一限位件150的斜面之间的距离为0.2mm。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减小导光板12的活动量和减小导光板12在膨胀时与胶框15之间的相互挤压的需要,可以设置第一斜角120仅包括第三斜角,仅包括第四斜角,或者同时包括第三斜角和第四斜角。具体地,在第一斜角120仅包括第三斜角时,由于第三斜角的表面和对应的第一限位件150的斜面之间的距离较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导光板12的活动量,以及,避免导光板12与光学膜层13之间的摩擦。在第一斜角120仅包括第四斜角时,由于第四斜角的表面和对应的第一限位件150的斜面之间的距离较大,在减小导光板12的活动量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导光板12在产生膨胀时与胶框15接触,或减小导光板12与胶框15之间的挤压。在第一斜角120同时包括第三斜角和第四斜角时,则可以通过第三斜角较大程度地减小导光板12的活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第四斜角较大程度地避免导光板12在产生膨胀时与胶框15接触,或者减小导光板12与胶框15之间的相互挤压。
例如,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上第三斜角的数量为两个,第四斜角的数量为一个,其中,两个第三斜角设置在距离光源11较远的位置处(图4中导光板12的左上角处和右上角处)。第四斜角设置在距离光源11较近的位置处(图4中导光板12的左下角处)。这样设置可以通过两个第三斜角减小导光板12的活动量,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导光板12受热膨胀时,由于第四斜角与相应的第一限位件150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导光板12可以向靠近光源11的方向膨胀,而不会受到与第四斜角对应的第一限位件150的阻碍,或者受到较小的阻碍,从而可以减小导光板12和胶框15之间的相互挤压。
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源,并且,该背光源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其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可以减小导光板和光学膜层之间的相对运动,防止其二者因摩擦而划伤,或者减小该划伤,从而可以提高背光源的光学画面品质和亮度均一性,进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源,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膜层、背板和胶框,所述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层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胶框用于将所述导光板固定于所述背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斜角,所述第一斜角形成于所述导光板上相邻的两个侧面的相接处;所述胶框上与所述第一斜角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角相对应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斜角的表面的斜面,且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斜角的表面在与所述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在该方向上,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胶框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胶框之间的距离为0.4~0.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光源相对的一个侧面与相邻侧面的相接处形成有所述第一斜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光源相对的一个侧面与相邻侧面的相接处的所述第一斜角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层和背板的与所述第一斜角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斜角相对应的第二斜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角包括第三斜角,且所述第三斜角的表面和与该第三斜角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斜面在与所述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不大于第一预设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为0.2mm。
8.根据权利要求1、2和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角包括第四斜角,且所述第四斜角的表面和与该第四斜角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斜面在所述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为不小于第二预设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值为0.2mm。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采用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源。
CN201420242981.6U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27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2981.6U CN203927579U (zh)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2981.6U CN203927579U (zh)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27579U true CN203927579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23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42981.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27579U (zh)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2757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4088A1 (zh) * 2015-05-19 2016-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6842694A (zh) * 2015-12-07 2017-06-1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12255841A (zh) * 2020-11-05 2021-01-22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CN113947995A (zh) * 2020-07-17 2022-01-18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4088A1 (zh) * 2015-05-19 2016-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9904005B2 (en) 2015-05-19 2018-02-2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842694A (zh) * 2015-12-07 2017-06-1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13947995A (zh) * 2020-07-17 2022-01-18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947995B (zh) * 2020-07-17 2023-08-1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255841A (zh) * 2020-11-05 2021-01-22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27579U (zh)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4328702U (zh)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US8960983B2 (en) Profiled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ce device
CN204087706U (zh) 无边框显示装置
EP2733527A2 (en) Double-vis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637388A (zh) 一种无缝拼接显示屏
CN104456310A (zh)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2182969A (zh) 一种侧入式led光源背光模组
CN204141394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180003886A1 (en) Ligth source module and light guide plate
CN103672537B (zh) 一种led灯条、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17146333A (ja) 表示装置
CN104763979A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990001A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US20160363714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939799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17153A (zh) 用于投影机的屏幕及投影系统
CN104965351A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206594421U (zh) 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994399A (zh) 光补偿件、遮光胶带、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994895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03901514A (zh) 一种光学棱镜、棱镜片、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77742B (zh)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3204188U (zh) 一种led彩屏背光源用导光板
CN204347285U (zh) 棱镜膜片、曲面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