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25132U - 带弧形的门窗套 - Google Patents

带弧形的门窗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25132U
CN203925132U CN201420339407.2U CN201420339407U CN203925132U CN 203925132 U CN203925132 U CN 203925132U CN 201420339407 U CN201420339407 U CN 201420339407U CN 203925132 U CN203925132 U CN 203925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board
arc
window covering
slot
dow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394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礼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3394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25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25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2513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Corner Units Of Frames 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弧形的门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弧形的门窗套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若干第一连接筋、若干第二连接筋及弧形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及第三平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三者相互平行;所述若干第一连接筋连接于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之间;所述若干第二连接筋连接于第二平板与第三平板之间;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平板的第一端相连。上述带弧形的门窗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切割,因此生产工厂只需要一套模具就能满足不同墙壁厚度的门窗套安装。

Description

带弧形的门窗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套装门的门套和门窗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弧形的门窗套。
背景技术
目前门窗套朝着现货化、规模化、可切割且不浪费的方向发展。但是大多数门窗采用退位式门窗套,这种现货退位式门窗套存在以下四大行业技术难题:一、门窗套板切割后上面退位处暴露,二、下面线条处的插槽被切割掉,无法完成卡合,所以无法适应各种墙壁厚度尺寸的安装,三、更难的是门窗套不能通用转换为安门的台阶门套,四、需对台阶处进行开设线条插槽,以上为门窗套行业的四大技术难题,引起了整个行业关于交货时间和生产成本、现货库存销售的系列问题。往往需要对退位处进行油漆等饰面处理或使用专门的开槽机对套板边缘对应线条处开设开槽,增加生产成本而且灰尘噪音大。门窗套的线条插槽开设后结构定型,就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切割调整,退位处的饰面处理及线条插槽与收口条插槽不能切割成为行业内的技术难题。而且在门窗行业工厂规模化的生产已成为今后门窗行业的发展趋势,但由于现场的实际尺寸千变万化,需要各自订做,很难实现规模化的生产。目前门窗行业生产都是以现场实际规格尺寸,根据客户的不同尺寸要求来生产,量身定作。门窗套生产厂家根据所安装墙壁的厚度,往往采用组合法生产开槽或者需要很多套不同的模具门窗套板与线条连接处设槽成型法来生产适合不同墙壁厚度的门窗套。在现场的实际安装过程中,还存在墙壁测量误差或者墙壁厚度不均匀等问题,若遇成品套板宽度大于现场墙壁厚度需要切割以适应墙壁厚度时,则会出现切割后的门窗套由于上面退位收口处的漆面被切割掉,而且下面线条的插槽被切割掉,不能再次卡合或无法匹配卡合,直接影响美观也无法安装,联系工厂重新定做又耗费工期,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门窗套,适合各种厚度的墙壁且可不断卡合匹配、不浪费,从而生产厂家可以先制作标准宽度的大套板,从而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不需要专门使用开槽机或人工开槽或设槽节约开槽机和人工成本。在安装现场墙壁尺寸即使有所偏差,安装工人也能部分或全部切割调整安装,而不影响门窗套的美观;更先进的是,还可以自动转换生成安门的台阶和用于卡合胶条的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弧形的门窗套,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若干第一连接筋、若干第二连接筋、及弧形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及第三平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三者相互平行;所述若干第一连接筋连接于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之间以在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之间形成第一插槽;所述若干第二连接筋连接于第二平板与第三平板之间以在第二平板与第三平板之间形成第二插槽;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平板的第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带弧形的门窗套还包括线条以及收口条或者胶条,所述第一插槽为收口条插槽或者胶条插槽,所述第二插槽为线条插槽。
其中,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另一端或者中间部位连接于第二平板上与第一平板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的一端。
其中,所述线条为带插脚的L线条。
其中,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一平板的厚度和第一连接筋的高度以及第二平板的厚度三者的和之间的差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或等于1毫米;所述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之间的间距与第三平板的厚度之间的差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或等于1毫米。
其中,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一平板的厚度和第一连接筋的高度以及第二平板的厚度三者的和之间的差等于0.2毫米或者0.3毫米;所述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之间的间距与第三平板的厚度之间的差等于0.2毫米或者0.3毫米。
其中,所述带弧形的门窗套还包括台阶构件,所述台阶构件插入所述线条插槽中,且所述台阶构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平板上未与第一连接筋相连的侧面之间形成高低差,以形成用于安装门扇用的台阶。
其中,所述带弧形的门窗套还包括台阶构件,所述台阶构件呈“L”形,所述台阶构件上较高的一侧与第一至第三平板上远离弧形连接板的一侧相连以形成用于安装门扇用的台阶。
其中,所述带弧形的门窗套还包括一台阶构件,所述台阶构件呈长方体,所述台阶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上或者第三平板的底面以形成用于安装门扇用的台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种带弧形的门窗套,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若干第一连接筋、弧形连接板、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带插脚的线条及收口条或者胶条,其中所述第一平板及第二平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两者相互平行;所述若干第一连接筋连接于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之间以在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之间形成收口条插槽或胶条插槽;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平板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构件连接于第二平板的底面上远离弧形连接板的一端以在第二平板与第一构件之间形成线条插槽,所述第二构件连接于第二平板的地面上靠近弧形连接板的一端。
其中,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另一端或者中间部位连接于第二平板上与第一平板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的一端。
其中,所述带插脚的线条为L线条。
其中,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构件为“L”形、“]”字形、“[”字形、“工”字形、“h”字形、“U”字形或“T”字形。
上述带弧形的门窗套自身具备收口条插槽与线条插槽,因此切割后可再次卡合或多次重复卡合利用,现货不浪费;而且不需要开槽机专门在套板上开设收口条插槽与线条插槽,从而节约了开槽机机器成本、电力成本、工序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而且减少灰尘的产生,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弧形的门窗套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带弧形的门窗套切割后卡合形成台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弧形的门窗套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弧形的门窗套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中台阶构件的立体图。
图5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弧形的门窗套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带弧形的门窗套的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弧形的门窗套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包括第一平板1、第二平板2、第三平板3、若干第一连接筋5、若干第二连接筋6及弧形连接板8,其中所述第一平板1、第二平板2及第三平板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三者相互平行。
所述若干第一连接筋5相互平行的连接于第一平板1与第二平板2之间且与第一及第二平板均相垂直,即所述若干第一连接筋5的第一端垂直连接于第一平板1的一侧,所述若干第一连接筋5的第二端垂直连接于第二平板2的一侧。如此即在第一平板1与第二平板2之间形成了间断贯穿整个第一与第二平板之间的空间的收口条插槽或者胶条插槽。
所述若干第二连接筋6相互平行的连接于第二平板2与第三平板3之间且与第二及第三平板均相垂直,即所述若干第二连接筋6的第一端垂直连接于第二平板2的一侧,所述若干第二连接筋6的第二端垂直连接于第三平板3的一侧。如此即在所述第二平板2与第三平板3之间形成了间断贯穿整个第二与第三平板之间的空间的线条插槽。对应的,所述带弧形的门窗套还包括了收口条或胶条以及线条,其中收口条或胶条用于插入第一与第二平板之间的收口条插槽或者胶条插槽,线条用于插入第二与第三平板之间的线条插槽。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条为带插脚的L线条。
所述弧形连接板8的一端与第一平板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弧形连接板8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平板2上与第一平板1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的一端相连。如此即将第一与第二平板之间的空间的一端(后续将空间的该端称之为空间的第一端整个门窗套上与该端位于同一侧的亦称之为门窗套的第一端,对应的,整个门窗套的另一侧则为门窗套的第二端)进行弧形封口。
使用时,可根据墙壁厚度对门窗套的第二端进行切割,即将整个第一至第三平板的第二端进行竖直切割(当然,切割时要避免切割在连接筋的位置)。切割之后的门窗套仍然具备线条插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套板需要专门使用开槽机开槽和开槽后无法切割的技术问题。
换一个角度来看,所述门窗套为重复单元结构,进而实现了工厂规模化生产的功能。所述收口条插槽或者胶条插槽与所述线条插槽各自连续重复出现,从而在实际生产时,现有原材料板材的一般标准长度为2400mm,宽度为1200mm,工厂可根据现有材料板材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长度为2400mm,宽度为1200mm的标准大板。根据实际墙厚,进行切割快速组合成套,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库存销售门套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平板1的厚度d1、每一第一连接筋5的高度h1以及第二平板2的厚度d2三者的和略小于或等于第一平板1与第二平板2之间的间距h2;第三平板d3的厚度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平板2和第三平板3之间的间距h3。如此设置的优点在于当对整个门窗套的第二端进行切割后,所述门窗套所分成的两个部分可相互卡合以形成台阶。更为具体的,0≤h2-(d1+h1+d2)≤1mm且0≤h3-d3≤1mm。更为具体的,h2-(d1+h1+d2)=0.2mm或者0.3mm,且h3-d3=0.2mm或者0.3mm。
具体而言,切割后,不包括弧形连接板8的一部分(后续称之为门窗套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平板1、若干第一连接筋5以及第二平板2整体插入包括弧形连接板8的一部分(后续称之为门窗套的第二部分)的若干第二连接筋6所组成的线条插槽内,如此,第一部分的第一平板1与第二部分的第一平板1之间形成高低差,即台阶。此台阶可作为安装门扇的台阶,以对门扇的关闭位置进行定位。
每一第一连接筋5(或第二连接筋6)的宽度与每两个第一连接筋5之间(或每两个第二连接筋6之间)的间距的比例优选1:2或1:4,如果是PVC或金属板门窗套,由于第一连接筋5(或第二连接筋6)比较薄,PVC或金属板自身受力性能较佳,每两个第一连接筋5之间(或每两个第二连接筋6之间)的间距主要考虑便于切割问题即可,每两个第一连接筋5之间(或每两个第二连接筋6之间)的间距可以较宽,每两个第一连接筋之间(或每两个第二连接筋6之间)的间距取1:4较佳。如果是木质材质套板,由于第一连接筋5(或第二连接筋6)比较厚,考虑到木质筋的受力问题,每两个第一连接筋5之间(或每两个第二连接筋6之间)的间距应该较窄,每两个第一连接筋5之间(或每两个第二连接筋6之间)的间距取1:2较佳。所述第一连接筋5(或第二连接筋6)为木质或植物纤维板时,其宽度为10毫米为较佳尺寸,所述每两个第一连接筋5之间(或每两个第二连接筋6之间)的间距为20毫米为佳;所述第一连接筋5(或第二连接筋6)为塑料或金属板时,其宽度为5毫米为佳,所述每两个第一连接筋5之间(或每两个第二连接筋6)之间的间距优选14至30毫米,特别以20毫米为佳(此尺寸为方便线条调节或套板切割卡合时的调节)。从便于切割的角度,所述第一连接筋5与第二连接筋6优选宽度相等,且每一第一连接筋5与对应的第二连接筋6位于同一条竖线上。
所述每一第一连接筋5为长方体实心结构或型腔结构,其高度为1至20毫米为佳。所述每一第二连接筋6为长方体实心结构或型腔结构。所述型腔结构是指物体内部由若干筋以及空心所构成的结构。作为一种实例,当第一连接筋5或第二连接筋6为型腔结构时,所述第一连接筋5或第二连接筋6包括两竖直板及若干横板,所述若干横板垂直连接于两块竖直板之间且每两块横板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
另外,具体安装时,如果需要增加所述门窗套的承重能力,所述门窗套还可以包括若干受力块,每一受力块的形状与所述线条插槽和收口条插槽的形状相匹配。当需要增加门窗套受力或需要将门窗套左右两块套板和顶端套板相连时,每块套板的两端可将受力块填充入所述线条插槽或收口条插槽中以增加整个门窗套的承重能力。
另外,如果不需要带弧形的门窗套时,则可对门窗套的第一端进行切割,此时,门窗套的两端均形成有线条插槽及收口条插槽,且切割后的门窗套同样可相互卡合以形成台阶。
请参考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带弧形的门窗套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门窗套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一台阶构件9,所述台阶构件9为“L”形实心结构。所述台阶构件9高度与由所述第一至第三平板、若干第一及第二连接筋所组成的套板的高度相等为佳,也可约高于或约低于所述套板的高度。具体来讲,所述“L”形实心结构中的最高处的高度(即台阶构件9的高度)与套板的高度相等,或者约高于或约低于套板的高度。所述台阶构件9上较高的一侧与所述套板上远离弧形封口的一侧相连形成安装门扇时的台阶。另外,所述台阶构件亦可直接插入线条插槽中,以使得台阶构件的上表面与第一平板上未与第一连接筋相连的侧面之间形成高低差,进而可形成用于安装门扇用的台阶。
请参考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带弧形的门窗套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台阶构件为外加式台阶构件10。所述外加式台阶构件10包括板体,优选长方体实心、空心或型腔结构。请继续参考图5、图6,图5、图6为套板与台阶构件10的连接方式。台阶构件10与套板的表面、侧面棱子或底部相连形成台阶。所述台阶构件的另一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台阶构件为“L”形型腔结构。所述台阶构件内部为若干筋以及空心构成的型腔结构。所述台阶构件的高度与所述套板的高度相等。台阶构件与套板相连形成台阶。
另外,其他实施方式中,台阶构件亦可直接插入所述线条插槽中,且所述台阶构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平板上未与第一连接筋相连的侧面之间形成高低差,以形成用于安装门扇用的台阶。
请继续参考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带弧形的门窗套的第四较佳实施方式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带弧形的门窗套的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省略了第三平板及若干第二连接筋,且所述带弧形的门窗套还包括第一构件30及第二构件3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构件30及第二构件32均呈L形,且两者均与第二平板2’上未与第一连接筋5’相连的一侧相连以形成插槽。具体来说,所述第一构件30与第二构件32分别连接于第二平板2’的两端,且连接于第二平板2’上靠近弧形连接板的一端的第二构件32可采用不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二平板2’上,甚至可以采用注塑时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于第二平板2’上远离弧形连接板的一端的第一构件30则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第二平板2’上。
使用时,可先根据墙壁厚度对第一平板1’及第二平板2’上远离弧形连接板的一端进行切割,切割之后再将第一构件30通过粘钉卡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二平板2’上,如此即可形成活动的线条插槽。
另外,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构件亦可均设置成其他形状,只需满足当其与第二平板2’相连时能形成水平插槽即可,比如可为“]”字形、“[”字形、“工”字形、“h”字形、“U”字形或“T”字形等。
当然,当第一及第二平板上与弧形连接板8’相连的一端不切割时,所述第二构件亦可设计成实心的带插槽或者不带插槽的长方体结构均可。上述设计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如此设计的目的在于可以更为节省原材料,由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三平板在安装好之后用户无法看到,因此可将第三平板的中间部分及部分第二连接筋省掉,即可节省原材料。也就是说,此实施方式中相当于第三平板及若干第二连接筋替换为两个构件。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门窗套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带弧形的门窗套的套板自身具备收口条插槽与线条插槽,因此不需要开槽机专门套板开设收口条插槽与线条插槽,从而节约了开槽机机器成本、电力成本、工序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而且减少灰尘的产生,更加环保。又由于所述门窗套具备重复单元结构,因此生产工厂可以只生产一块大板,就可以适应退位式门窗套、全遮盖式门窗套的安装或生产时的切割。并且所述门窗套可以与脚线条组合。实际生产时只需根据各种墙厚尺寸切割就能立即组合成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切割,只有根据各种墙厚需要单独分别订做,需要20~50天才能出厂导致工期缓慢的技术问题。在同样的工人数量以及厂房面积的情况下,产量最大可以提高数倍,而且切割的余料还可以不需要经过再加工即可快速组合成套,循环利用,节约原材料。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带弧形的门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弧形的门窗套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若干第一连接筋、若干第二连接筋、及弧形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及第三平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三者相互平行;所述若干第一连接筋连接于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之间以在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之间形成第一插槽;所述若干第二连接筋连接于第二平板与第三平板之间以在第二平板与第三平板之间形成第二插槽;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平板的第一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弧形的门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弧形的门窗套还包括线条以及收口条或者胶条,所述第一插槽为收口条插槽或者胶条插槽,所述第二插槽为线条插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弧形的门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另一端或者中间部位连接于第二平板上与第一平板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弧形的门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条为带插脚的L线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弧形的门窗套,其特征在于: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一平板的厚度和第一连接筋的高度以及第二平板的厚度三者的和之间的差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或等于1毫米;所述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之间的间距与第三平板的厚度之间的差大 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或等于1毫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弧形的门窗套,其特征在于: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一平板的厚度和第一连接筋的高度以及第二平板的厚度三者的和之间的差等于0.2毫米或者0.3毫米;所述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之间的间距与第三平板的厚度之间的差等于0.2毫米或者0.3毫米。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弧形的门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弧形的门窗套还包括台阶构件,所述台阶构件插入所述线条插槽中,且所述台阶构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平板上未与第一连接筋相连的侧面之间形成高低差,以形成用于安装门扇用的台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弧形的门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弧形的门窗套还包括台阶构件,所述台阶构件呈“L”形,所述台阶构件上较高的一侧与第一至第三平板上远离弧形连接板的一侧相连以形成用于安装门扇用的台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弧形的门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弧形的门窗套还包括一台阶构件,所述台阶构件呈长方体,所述台阶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上或者第三平板的底面以形成用于安装门扇用的台阶。
10.一种带弧形的门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弧形的门窗套包括 第一平板、第二平板、若干第一连接筋、弧形连接板、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带插脚的线条及收口条或者胶条,其中所述第一平板及第二平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两者相互平行;所述若干第一连接筋连接于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之间以在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之间形成收口条插槽或胶条插槽;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平板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构件连接于第二平板的底面上远离弧形连接板的一端以在第二平板与第一构件之间形成线条插槽,所述第二构件连接于第二平板的地面上靠近弧形连接板的一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弧形的门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另一端或者中间部位连接于第二平板上与第一平板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的一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弧形的门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插脚的线条为L线条。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弧形的门窗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构件为“L”形、“]”字形、“[”字形、“工”字形、“h”字形、“U”字形或“T”字形。
CN201420339407.2U 2014-06-24 2014-06-24 带弧形的门窗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25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39407.2U CN203925132U (zh) 2014-06-24 2014-06-24 带弧形的门窗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39407.2U CN203925132U (zh) 2014-06-24 2014-06-24 带弧形的门窗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25132U true CN203925132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20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3940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25132U (zh) 2014-06-24 2014-06-24 带弧形的门窗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25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6111A (zh) 可调节门套及门套安装方法
CN201377249Y (zh) 卡扣式可调门套
CN203925132U (zh) 带弧形的门窗套
CN211342407U (zh) 可调节的门框套
CN101538974A (zh) 可依墙体厚度调节的门套
CN209384566U (zh) 一种新型的木塑开槽墙板
CN105361446B (zh) 板间便捷拼装结构
CN203452543U (zh) 一种可切割免开槽的门窗套板
CN201078156Y (zh) 一种门套型材
CN105239881A (zh) 根据墙厚进行调节的新型结构的门套组件
CN102168456B (zh) 方舱壁板间铰接部位的密封装置
CN203452539U (zh) 可切割可收口的门窗套
CN104847219A (zh) 一种组合门框及其安装方法
CN210858456U (zh) 装配式门板及门
CN103410406B (zh) 可切割可收口的门窗套
CN201276930Y (zh) 可调式木门套
CN201835675U (zh) 一种组合式门框
CN206555638U (zh) 一种发泡外壳把手
CN202056307U (zh) 一种方舱壁板间铰接部位的密封装置
CN203654599U (zh) 集成房屋墙板结构
CN204476035U (zh) 一种插销定位座钣金件
CN219101128U (zh) 一种玻璃纤维门
CN103410407B (zh) 多功能的可切割卡合且可外调的退位式门窗套
CN204899600U (zh) 一种组合式门套
CN203856820U (zh) 一种型材与板材的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