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18722U - 一种模具抛光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抛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18722U
CN203918722U CN201420202401.0U CN201420202401U CN203918722U CN 203918722 U CN203918722 U CN 203918722U CN 201420202401 U CN201420202401 U CN 201420202401U CN 203918722 U CN203918722 U CN 203918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hing
mold polish
gyro body
polish equipment
joint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024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伟松
李煜培
刘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MATIC GUANGZHOU INJECTION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MATIC GUANGZHOU INJECT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MATIC GUANGZHOU INJECTION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MATIC GUANGZHOU INJECT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024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18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18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187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抛光设备,包括一圆形陀螺本体、凸设在陀螺本体一表面上的连接柱及一固定地环绕在陀螺本体外周的抛光部;所述抛光部的厚度在由陀螺本体的中心指向该抛光部的方向上依次递减,直至厚度为0mm。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抛光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通过该模具抛光设备进行抛光的过程简单,抛光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抛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模具抛光通常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增加模具的光洁度,使模具注塑出的产品透光率高、光学性能好、表面光洁、漂亮、美观,另一个是为了可以模具很容易脱模,提高生产效率。现有技术中对模具进行抛光时,一般是采用油石、砂纸、抛光膏等对模具的待抛光表面进行打磨。
现有的车灯模具微光学齿纹表面抛光方法依次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抛光,首先在待抛光模具的待抛光表面上涂抹400#纤维油石后,通过电动超声波机进行粗抛;然后通过手工依次采用800#纤维油与1200#砂纸对粗抛后的位置进行中抛;再次通过气动超声波夹软木条采用6#钻石膏对中抛后的位置进行Ra0.02μm抛光;最后通过气动超声波软木条上裹棉花,并依次采用3#钻石膏与1#钻石膏对Ra0.02μm抛光后的位置分步进行Ra0.01μm抛光和Ra0.005μm抛光(光学镜面要求)。
现有技术中虽然可以对车灯模具进行抛光,但是现有的抛光方法与设备难以对角度在60度以下的车灯线性透镜模具进行抛光,所以现有的抛光方法与设备的抛光难度较大;如图1所示,两个凹形槽1之间的尖角2及个凹形槽底端的尖角容易变成R角(即圆角);另外,还有可能会导致抛光面的变形量高达0.05MM,所以其抛光效果较差,从而影响通过该模具生产出来的车灯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抛光设备及其方法,该模具抛光设备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及抛光效果好;该模具抛光方法抛光难度低、抛光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抛光设备,包括一圆形陀螺本体、凸设在陀螺本体一表面上的连接柱及一固定地环绕在陀螺本体外周的抛光部;所述抛光部的厚度在由陀螺本体的中心指向该抛光部的方向上依次递减,直至厚度为0mm。
优选地,所述圆形陀螺本体选用尼龙棒材料,可以通过车削加工而成。
优选地,所述抛光部的两个侧面相交,该相交的角度为抛光角度;所述抛光部与陀螺本体连接处的厚度与陀螺本体相等。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为圆柱形;所述连接柱的直径为2.0-3.0MM;陀螺本体的厚度为1.5-2.5MM;陀螺本体直径为25.0-30.0MM。
优选地,所述模具抛光设备的抛光角度比与其相对应待抛光的割槽的夹角小1°~2°。
优选地,所述模具抛光设备还包括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驱动本体及安装在驱动本体底端的驱动嘴,所述驱动嘴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容置孔。
优选地,所述容置孔为圆柱形孔,其孔径与所述连接柱相等;所述连接柱穿插在所述容置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抛光设备可对度数在60°以下的夹角进行抛光操作,因此具有较好的抛光效果,且其结构简单、操作也很简单。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抛光方法采用了专用的模具抛光设备,所以在抛光操作过程中仅需通过在待抛光表面涂抹研磨材料,然后通过专用模具抛光设备对待抛光表面进行抛光操作,直至抛光工作完成。因此该抛光方法的过程简单,抛光操作的难度低、且抛光的效果良好。另外,通过该方法制备的模具生产出来的车灯线性透镜的配光效果非常好;还达到了缩短车灯线性透镜的模具镶件加工周期、降低成本及突破国外专利技术的限制,形成自有的独特技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可抛光的工件效果图;
图2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抛光设备可抛光出的工件效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模具抛光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模具抛光设备及其抛光时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模具抛光设备及其抛光时的示意图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2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抛光方法,包括:
步骤S1,在模具上切割出数量若干的预定形状的割槽1;
步骤S2,对模具的待抛光的割槽1的表面涂抹抛光用的研磨材料;
步骤S3,采用专用的模具抛光设备对各割槽1的表面进行抛光;
步骤S4,判断抛光的结果是否符合预定要求,若否,则执行步骤3或者依次执行步骤S2与步骤S3。若是则说明抛光完成,可以进行下一次模具抛光操作。若各个抛光阶段内抛光效果未合格则可以只返回执行步骤S3即可,若某个操作完成了,需要继续下一步操作时则需要依次执行步骤S2和S3。
优选地,以上所述的研磨材料可为各种型号的钻石膏、抛光油,抛光液或者金刚砂等材料。例如:25#钻石膏、14#钻石膏、6#钻石膏 、3#钻石膏或1#钻石膏等。所述割槽1可为线性槽。该线性槽可1通过精密慢走丝线割出;线割完割槽1底部尖角位形状变成圆角可为R=0.05MM,侧面精确度可为0.005MM。
作为一个较好的实施例,执行完步骤S1后,可依次交替地执行步骤S2与步骤S3。以实现在多个抛光阶段内依次进行抛光操作。其具体过程,依次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模具的待抛光表面上均匀地涂抹一层型号为25#钻石膏;
步骤S31,采用模具抛光设备对割槽1的表面进行初步抛光;
步骤S22,在模具的待抛光表面上均匀地涂抹一层型号为14#钻石膏;
步骤S32,采用模具抛光设备对割槽1的表面进行二次抛光,即为Ra0.05μm抛光;
步骤S23,在模具的待抛光表面上均匀地涂抹一层型号为6#钻石膏;
步骤S33,采用模具抛光设备对割槽1的表面进行三次抛光;即为:Ra0.02μm抛光;
步骤S24,在模具的待抛光表面上均匀地涂抹一层型号为3#钻石膏;
步骤S34,采用模具抛光设备对割槽1的表面进行四次抛光,即为Ra0.01μm抛光;
步骤S25,在模具的待抛光表面上均匀地涂抹一层型号为1#钻石膏;
步骤S35,采用模具抛光设备对割槽1的表面进行光学要求抛光,即: RA0.005ΜM抛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S21、步骤S22、步骤S23、步骤S24及步骤S25均为步骤S2的子步骤;所述步骤S31、步骤S32、步骤S33、步骤S34及步骤S35均为步骤S3的子步骤。
在进行上述各抛光步骤时,驱动模具抛光设备沿着线性的割槽1的方向,保持平衡,并左右移动模具抛光设备。对不同角度的割槽1进行抛光时,均需要选择预定型号的模具抛光设备。具体地可为,不同角度割槽1需要不同型号的模具抛光设备进行抛光。例如,将所述模具抛光设备放置在割槽1内后,所述模具抛光设备的抛光角度比与其相对应抛光槽夹角小1°~2°。
作为一个较好的实施例,所述割槽1的两个侧面相交。该割槽1的底端为两个侧面的相交处。相邻两个割槽1的相邻侧面相交,并在该两个相交侧面的相交处形成一尖顶。在进行抛光之前,所述割槽1的底端与尖顶的角度可为半径等于0.05MM的圆角;各割槽1的侧面精度为0.005MM。所述割槽1的角度的取值范围可为大于1°小于60°。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抛光方法在抛光操作过程中仅需通过在待抛光表面涂抹研磨材料,然后仅需通过专用模具抛光设备对待抛光表面进行抛光操作,直至抛光工作完成。因此该抛光方法的过程简单,抛光操作的难度低、且抛光的效果良好。
参照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方法所专用的模具抛光设备,包括一圆形陀螺本体10、凸设在陀螺本体10一表面上的连接柱20及一固定地环绕在陀螺本体外周的抛光部30。所述抛光部30的厚度在由陀螺本体10的中心指向该抛光部30的方向上依次递减,直至厚度为0mm。所述抛光部30的两个侧面相交,该相交的角度为抛光角度。具体地,所述抛光部30与陀螺本体10连接处的厚度与陀螺本体10相等。优选地,所述抛光部30的两个侧面分别与陀螺本体10的两个表面11倾斜。所述连接柱20为圆柱形。所述连接柱20的直径可为2.0-3.0MM;陀螺本体10的厚度可为1.5-2.5MM;陀螺本体10直径可为25.0-30.0MM。所述模具抛光设备的抛光角度比与其相对应待抛光的割槽1的夹角小1°~2°。所述圆形陀螺本体10可以选用尼龙棒材料,可以通过车削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抛光设备可对度数在60°以下的夹角进行抛光操作,因此具有较好的抛光效果,且其结构简单、操作也很简单。
作为另一较好的实施例,所述模具抛光设备还包括一驱动装置40,该驱动装置40与所述连接柱20连接。所述驱动装置40包括一驱动本体41及安装在驱动本体41底端的驱动嘴42,所述驱动嘴42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容置孔(图未示)。所述容置孔为圆柱形孔,其孔径与所述连接柱20相等。所述连接柱20穿插在所述容置孔内。
工作时,通过该驱动装置40驱动连接柱20转动,从而带动与该连接柱20连接的陀螺本体10转动,并带动所述抛光部30转动,即可进行抛光操作。所述驱动装置40可为现有技术的气动打磨笔。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模具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圆形陀螺本体、凸设在陀螺本体一表面上的连接柱及一固定地环绕在陀螺本体外周的抛光部;所述抛光部的厚度在由陀螺本体的中心指向该抛光部的方向上依次递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部的两个侧面相交,该相交的角度为抛光角度;所述抛光部与陀螺本体连接处的厚度与陀螺本体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为圆柱形;所述连接柱的直径为2.0-3.0MM;陀螺本体的厚度为1.5-2.5MM;陀螺本体直径为25.0-3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抛光设备的抛光角度比与其相对应待抛光割槽的夹角小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陀螺本体选用尼龙棒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抛光设备还包括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驱动本体及安装在驱动本体底端的驱动嘴,所述驱动嘴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一容置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为圆柱形孔,其孔径与所述连接柱相等;所述连接柱穿插在所述容置孔内。
CN201420202401.0U 2014-04-23 2014-04-23 一种模具抛光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18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2401.0U CN203918722U (zh) 2014-04-23 2014-04-23 一种模具抛光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2401.0U CN203918722U (zh) 2014-04-23 2014-04-23 一种模具抛光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18722U true CN203918722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14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0240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18722U (zh) 2014-04-23 2014-04-23 一种模具抛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18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83355U (zh) 光学镜片冷加工刚性盘
US8221195B2 (en) Process for grinding dies
CN105252378B (zh) 一种大矢高深凹球面透镜的抛光方法
CN106466802A (zh) 基于非牛顿流体的抛光系统及其抛光方法
CN105643374B (zh) 一种非球面镜的加工方法
CN103419118B (zh) 一种研磨抛光方法
TW201527079A (zh) 立體成型物以及立體成型物的製造設備與製造方法
CN203495716U (zh) 一种镜片定位抛光结构
CN102183819B (zh) 透镜光纤的制作方法
CN203918722U (zh) 一种模具抛光设备
CN103949965A (zh) 一种模具抛光设备及其方法
CN204976294U (zh) 基于非牛顿流体的抛光系统
CN210678061U (zh) 一种管件表面处理装置
CN108406505B (zh) 一种斜方棱镜的加工方法及其热胶上盘装置
CN109664527B (zh) 透镜的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JPH05123957A (ja) プラスチツク部材のキヤビテイー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577312A (en) Rotatable work holder for articles to belapped or ground
CN103481155A (zh) 一种Si非球面透镜的数控加工方法
CN104029095B (zh) 一种保证非球面透镜中心偏的加工方法
CN207223613U (zh) 快速处理透镜毛坯光滑度的装置
KR101561111B1 (ko) 입체 조형물 연마를 수행하는 3차원 프린터 및 3차원 프린터의 연마 방법
CN204621755U (zh) 自动抛光机
CN103786083A (zh) 玻璃模具腔体抛光设备
CN203918806U (zh) 一种改进的砂轮
JP4085643B2 (ja) 半球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