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11134U - 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11134U
CN203911134U CN201420231085.XU CN201420231085U CN203911134U CN 203911134 U CN203911134 U CN 203911134U CN 201420231085 U CN201420231085 U CN 201420231085U CN 203911134 U CN203911134 U CN 203911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hell body
assembled portion
insulating base
bas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310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岱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mula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mul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mula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imul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4202310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11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11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1113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及连接器,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内金属壳体、外壳体及金属板体,绝缘座体的前端凸设有舌板,舌板嵌设有多支连接端子,绝缘座体能组装至内金属壳体上,且舌板及连接端子的一端会定位于内金属壳体中,内金属壳体设有至少一支接地脚,且接地脚被焊接于电路板上的接地接点。内金属壳体能组装至外壳体上,且连接端子的另一端会经由外壳体的后端而延伸出来,且能被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端子接点,金属板体组装固定至外壳体,且延伸设有至少一支接地脚,且接地脚被焊接于电路板上的接地接点。本实用新型能降低内金属壳体与金属板体间电性导通的设计难度,同时也可大幅缩短业者的组装时间。

Description

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及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内金属壳体与金属板体上均设有接地脚,且接地脚设于内金属壳体与金属板体间,不需直接以两金属件卡合组装或额外进行雷射焊接的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不断地被推陈出新,虽然替人类社会带来了无穷的便利,实际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而不可分离,但各类电子设备伴随而来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ing,简称EMI),其影响层面却是非常广泛,小至电视画面受影响,大至危害飞行航空安全等,甚至于有影响人体健康的可能,有鉴于此,许多国家都已要求产品须通过"电磁相容"的测试,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另外,随着电子产品大量使用连接器后,除了前述的EMI屏蔽的需求之外,例如:防水、特殊外壳形状(螺牙孔、过长的结构或焊接脚)…等各种需求产生,使得部分连接器必须使用两件金属件进行组合,才能满足前述使用上的需求,就时下常见的一款Micro USB规格的连接器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A所示,该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座体11、一金属壳体13及一金属板体14,该绝缘座体11上嵌设有多支连接端子110,该金属壳体13上设有一插接槽130,其顶侧则开设有二定位孔131,该等定位孔131的构型与一插接头15上的定位部151的构型相匹配,以能与该定位部151相嵌卡,该插接槽130供容置该绝缘座体11;该金属板体14能定位于该金属壳体13的顶侧,且其上对应于该定位孔131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定位槽141,以避免遮蔽住该定位孔131。
对于前述具有两个金属件(即,金属壳体13及金属板体14)结合的连接器1来说,需要注重的要素包括:维持该等金属件于物理结构上的稳固性,及维持该等金属件的稳定电性传导(如:为能确保屏蔽EMI的功能,使得该等金属件必须能稳定接地);复请参阅图1A所示,目前业者将两个金属件(即,金属壳体13及金属板体14)结合的方式,大抵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使用雷射焊接方式,即将该金属板体14焊接至该金属壳体13上,请参阅图1B所示,为使金属壳体13及金属板体14间能确实组装及增加稳定电性传导,该金属壳体13及金属板体14间势必需布设多个焊接点142,如此,前述的雷射焊接方式将会明显增加该连接器1的生产成本及工序。
第二种方式是使用两金属件直接卡合方式,请参阅图1C及图1D所示,该连接器1A的金属壳体13A及金属板体14A上分别设有一卡合部131A、141A,使得该金属板体14A能借由该等卡合部131A、141A而直接固定至金属壳体13A上,由于金属壳体13A及金属板体14A均为刚性体,因此在组装上不仅较为困难,且彼此间亦较难紧密贴合而造成导电性不稳定。因此,如何针对现有连接器的缺失,设计出一种崭新的连接器构造,以能解决前述问题,即成为本实用新型在此所欲探讨的一重要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现有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即,金属板体焊接于金属壳体上),会产生高昂的生产成本与组装难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及其连接器构造,期能有效改善前述的诸多缺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包括一电路板、一绝缘座体、一内金属壳体、一外壳体及一金属板体,其中该电路板的一侧面设有多个端子接点与至少一个接地接点,另,该绝缘座体的前端凸设有一舌板,且该舌板嵌设有多支连接端子,各该连接端子的一端是露出至该舌板表面,其另一端则能由该绝缘座体的后端延伸而出,该内金属壳体的前后两端相互连通,以在其内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在该绝缘座体组装至该内金属壳体的状态下,该舌板能经由该内金属壳体的后端伸入且定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该内金属壳体设有至少一支接地脚,且该接地脚是被焊接于该电路板上的接地接点。又,该外壳体是为绝缘材质制成,其内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在该内金属壳体组装至该外壳体的状态下,该等连接端子的另一端是会经由该外壳体的后端而延伸出该第二容置空间外,并被焊接于该电路板上的端子接点,再者,该金属板体是组装固定至该外壳体的外侧表面,且其上延伸设有至少一支接地脚,该接地脚是被焊接于该电路板上的接地接点。
一种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包括:
电路板,一个侧面设有多个端子接点与至少一个接地接点;
绝缘座体,前端凸设有舌板,且所述舌板嵌设有多支连接端子,各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露出至所述舌板表面,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能延伸出所述绝缘座体;
内金属壳体,内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绝缘座体设置于所述内金属壳体中,所述舌板能自所述内金属壳体的后端伸入且定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
外壳体,表面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内金属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中,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能经由所述外壳体延伸出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外并被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端子接点;及
金属板体,组装固定至所述外壳体的外侧表面,所述金属板体上延伸设有至少一支接地脚,所述接地脚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地接点。
所述内金属壳体还设有至少一支接地片,所述接地片能穿过所述绝缘座体并外露于所述绝缘座体。
所述外壳体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组装部,所述金属板体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组装部,所述第一组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二组装部组装。
所述电路板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组装部,所述第三组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二组装部组装,或所述第三组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组装部组装。
所述外壳体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及所述接地片能经由所述开孔而延伸出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外。
一种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体、一内金属壳体、一外壳体及一金属板体,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前端凸设有一舌板,且该舌板嵌设有多支连接端子,各该连接端子的一端是露出至该舌板表面,其另一端则能由该绝缘座体的后端延伸而出,该内金属壳体的前后两端相互连通,以在其内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在该绝缘座体组装至该内金属壳体的状态下,该舌板能经由该内金属壳体的后端伸入且定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该内金属壳体设有至少一支接地脚,且该接地脚是被焊接于该电路板上的接地接点。又,该外壳体是具备轻微表面弹性材质(如:塑胶)制成,其内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在该内金属壳体组装至该外壳体的状态下,该等连接端子的另一端是会经由该外壳体的后端而延伸出该第二容置空间外,并能被焊接于一电路板上的端子接点,该金属板体是组装固定至该外壳体的外侧表面,且其上延伸设有至少一支接地脚,该接地脚是能被焊接于该电路板上的接地接点。
一种连接器,包括:
绝缘座体,前端凸设有舌板,且所述舌板嵌设有多支连接端子,各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露出至所述舌板表面,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能延伸出所述绝缘座体;
内金属壳体,内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绝缘座体设置于所述内金属壳体中,所述舌板能自所述内金属壳体的后端伸入且定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
外壳体,表面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内金属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中,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能经由所述外壳体延伸出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外;及
金属板体,组装固定至所述外壳体的外侧表面,所述金属板体上延伸设有至少一支接地脚。
所述内金属壳体还设有至少一支接地片,所述接地片能穿过所述绝缘座体并外露于所述绝缘座体。
所述外壳体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组装部,所述金属板体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组装部,所述第一组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二组装部组装。
所述外壳体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及所述接地片能经由所述开孔而延伸出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体的结构中,由于该金属板体是直接将接地脚焊接于该电路板上的接地接点,而不是像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一般,是通过雷射焊接于内金属壳体上,故能降低焊接作业的难度、节省雷射焊接的成本,进而大幅缩短业者的组装时间;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该接地脚是能被焊接于该电路板上的接地接点,如此,由于该金属板体与内金属壳体间是通过该外壳体而组装在一起,而非是两个刚性体结合或是使用相焊接方式,故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且组装程序上更为简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A是常见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1B是常见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及金属板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1C是另一常见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1D是另一常见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及金属板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前视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后视爆炸示意图;及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组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连接器                1、1A
绝缘座体              11
连接端子              110
金属壳体              13、13A
插接槽                130
定位孔                131
卡合部                131A、141A
金属板体              14、14A
定位槽                141
焊接点                142
插接头                15
定位部                151
本实用新型
连接器                2
绝缘座体              21
舌板                  211
连接端子              213
内金属壳体            22
第一容置空间          220
第一前开口            221
第一后开口            222
接地片                223
外壳体                23
第二容置空间          230
第二前开口            231
开孔                  232
第一组装部            233
金属板体              24
第二组装部            240
接地脚                241
电路板                3
端子接点              31
接地接点              33
第三组装部            3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及连接器,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器2包括一绝缘座体21、一内金属壳体22、一外壳体23及一金属板体24,后续说明中,以图2的左下方为前方,右上方为后方,合先叙明。其中该绝缘座体21的前端凸设有一舌板211,且该舌板211嵌设有多支连接端子213,各该连接端子213的一端露出至该舌板211表面,其另一端则能由该绝缘座体21的后端延伸而出,另,该内金属壳体22为金属材质,其前端具有一第一前开口221,且其后端设有一第一后开口222,该第一前开口221与第一后开口222相互连通,以在该内金属壳体22内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220,又,该内金属壳体22上设有多支接地片223,当该绝缘座体21经由该内金属壳体22的后端组装至该内金属壳体22上时,该舌板211会经由该第一后开口222伸入且定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220中,同时,该舌板211上的连接端子213不会碰触到该内金属壳体22,同时,该内金属壳体22的接地片223会穿过该绝缘座体21的后端,并外露于该绝缘座体21的后端外,且该等接地片223亦不会碰触到该等连接端子213。
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外壳体23是具备轻微表面弹性材质(如:塑胶)制成,也就是说,其外壳体23的表面具有些许的形变能力,又,该外壳体23的前端具有一第二前开口231,且其后端开设有多个开孔232,该外壳体23的第二前开口231向内凹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230,又,该外壳体23的顶面邻近周缘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一组装部233,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组装部233为穿孔,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业者能依设计需求而改变第一组装部233的样式与位置。另,该内金属壳体22能经由该外壳体23的前端组装至该外壳体23上,且该等连接端子213的另一端及该等接地片223会经由该等开孔232而延伸出该第二容置空间230外,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外壳体23的后端能设有一第二后开口,且第二前开口231能与第二后开口相互连通,使得该等连接端子213的另一端及该等接地片223经由该第二后开口而延伸出该外壳体23之外,合先陈明。
再者,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金属板体24的周缘设有多个第二组装部240,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二组装部240为片体,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业者能依设计需求而改变第二组装部240的样式、数量与位置。另,当该金属板体24组装至该外壳体23的外侧表面时,该等第二组装部240会分别对应该等第一组装部233,以使该金属板体24能贴靠固定于该外壳体23上,又,该金属板体24上延伸设有多支接地脚241,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业者能依设计需求而改变接地脚241的位置与数量。最后,业者能将组装后的连接器2焊接至一电路板3上(如图4所示)形成连接器的接地结构,该电路板3的一侧面设有多个端子接点31与至少一个接地接点33,其中该绝缘座体21的连接端子213的另一端能被焊接至该等端子接点31上,该内金属壳体22的接地片223及该金属板体24的接地脚241能被焊接至该等接地接点33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业者能依设计需求而设置不同位置接地接点33来分别焊接该内金属壳体22的接地片223及该金属板体24的接地脚241,并使不同接地接点33在电路板3上相互导通,在该实施例中,该电路板3尚设有多个第三组装部35(在该实施例为凹孔),该金属板体24的第二组装部240尚能组装至该第三组装部35上,以使该连接器2能固定于该电路板3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业者能改变第一组装部233、第二组装部240、第三组装部35的样式与位置,因此,第一组装部233、第二组装部240、第三组装部35组装部间的连接关系与样式,并非仅限定于前述实施例,只要第一组装部233、第二组装部240、第三组装部35组装部能使该连接器2固定于电路板3上,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组装部233、第二组装部240、第三组装部35。
复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在金属板体24上增设接地脚241,因此,工作人员于组装该连接器2时,只要将接地脚241焊接至电路板3上的接地接点33即可,且该接地脚241与接地接点33的面积通常较大,故能降低焊接上的难度,进而提高业者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良率,又,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接地脚241、接地片223、接地接点33及第一组装部233、第二组装部240、第三组装部35的数量能为一个,而非仅限定于多个,以满足不同连接器2的需求,此外,由于该内金属壳体22与金属板体24间是通过该外壳体23而组装在一起,故在组装上较为简单便利,且因该外壳体23具备一定弹性,而能与该内金属壳体22与金属板体24紧密贴合,使得该连接器2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应当地涵盖了与本案创新点有关的其他组合及具体应用。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包括:
电路板,一个侧面设有多个端子接点与至少一个接地接点;
绝缘座体,前端凸设有舌板,且所述舌板嵌设有多支连接端子,各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露出至所述舌板表面,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能延伸出所述绝缘座体;
内金属壳体,内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绝缘座体设置于所述内金属壳体中,所述舌板能自所述内金属壳体的后端伸入且定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
外壳体,表面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内金属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中,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能经由所述外壳体延伸出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外并被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端子接点;及
金属板体,组装固定至所述外壳体的外侧表面,所述金属板体上延伸设有至少一支接地脚,所述接地脚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地接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金属壳体还设有至少一支接地片,所述接地片能穿过所述绝缘座体并外露于所述绝缘座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组装部,所述金属板体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组装部,所述第一组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二组装部组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组装部,所述第三组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二组装部组装,或所述第三组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组装部组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及所述接地片能经由所述开孔而延伸出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外。
6.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绝缘座体,前端凸设有舌板,且所述舌板嵌设有多支连接端子,各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露出至所述舌板表面,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能延伸出所述绝缘座体;
内金属壳体,内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绝缘座体设置于所述内金属壳体中,所述舌板能自所述内金属壳体的后端伸入且定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
外壳体,表面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内金属壳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中,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能经由所述外壳体延伸出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外;及
金属板体,组装固定至所述外壳体的外侧表面,所述金属板体上延伸设有至少一支接地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金属壳体还设有至少一支接地片,所述接地片能穿过所述绝缘座体并外露于所述绝缘座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组装部,所述金属板体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组装部,所述第一组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二组装部组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及所述接地片能经由所述开孔而延伸出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外。
CN201420231085.XU 2014-05-07 2014-05-07 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及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11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31085.XU CN203911134U (zh) 2014-05-07 2014-05-07 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31085.XU CN203911134U (zh) 2014-05-07 2014-05-07 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11134U true CN203911134U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85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3108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11134U (zh) 2014-05-07 2014-05-07 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1113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5661A (zh) * 2014-11-24 2015-04-08 永泰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CN107293890A (zh) * 2016-04-11 2017-10-24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9687203A (zh) * 2018-12-05 2019-04-2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5661A (zh) * 2014-11-24 2015-04-08 永泰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CN107293890A (zh) * 2016-04-11 2017-10-24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9687203A (zh) * 2018-12-05 2019-04-2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58148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3859322U (zh) 电连接器
CN106356656A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JP2017098232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333257B2 (en) Sign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terminal and ground piece together to form a grounding element
CN106207534A (zh) 模块化电连接器组件和相关的制造方法
CN204333335U (zh) 电连接器
CN203911134U (zh) 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及连接器
CN103956617A (zh) 一种数位高频母座连接器
US2016024098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KR102631033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
CN105449434A (zh) 电连接器
CN205141262U (zh) 积木式电连接器
CN20564637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3225416U (zh) 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CN203950995U (zh) 一种数位高频母座连接器
CN205282694U (zh) 电连接器
CN205178120U (zh) 电连接器
CN205141185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6516796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5016731U (zh) 端子组件
US9379462B2 (en)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03456613U (zh) 一种usb电连接器
CN207781961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2340024U (zh) 一种usb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5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