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06601U - 分离叉 - Google Patents

分离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06601U
CN203906601U CN201420069054.9U CN201420069054U CN203906601U CN 203906601 U CN203906601 U CN 203906601U CN 201420069054 U CN201420069054 U CN 201420069054U CN 203906601 U CN203906601 U CN 203906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hole
lever arm
fork
driving leve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690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奎琦
夏长生
谭一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li For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li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li For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li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690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06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06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0660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离叉,包括拨杆,拨杆包括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第一杆臂的一端与第二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使拨杆呈V字形,两者的连接部分构成共同端,第一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一轴孔端,第二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二轴孔端,第一轴孔端和第二轴孔端之间一体连接有轴孔部,轴孔部和拨杆包围形成开口,开口内设有网格状的加固部,轴孔部相对共同端的另一侧设有拨叉。拨杆的形状为V字形,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圆柱形或立方形的拨杆,拨杆与轴孔部配合形成三角形结构,结构稳固,并且在拨杆和轴孔部包围形成的开口设置网格状加固部,进一步提高分离叉的结构强度,使分离叉即使在频繁的操作中,仍能可靠工作,不发生变形。

Description

分离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分离叉。
背景技术
分离叉是汽车变速箱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功能是使离合器片分离。
目前,市场上的分离叉,它包括拨杆和拨叉,所述拨杆上设有轴孔。通过下压拨杆的一端,利用杠杆的原理使分离叉绕轴孔旋转,拨叉上抬,起到分离离合器片的作用。
这种分离叉,其拨杆通常为简单的圆柱形或立方形的杆状,结构强度不高,在使用中容易发生形变,特别在频繁操作的情况下,可靠性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叉,其结构强度高,工作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离叉,包括拨杆,所述拨杆包括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所述第一杆臂的一端与第二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使拨杆呈V字形,两者的连接部分构成共同端,所述第一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一轴孔端,所述第二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二轴孔端,所述第一轴孔端和第二轴孔端之间一体连接有轴孔部,所述轴孔部和拨杆包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网格状的加固部,所述轴孔部相对共同端的另一侧设有拨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杆的形状为V字形,不同于以往的简单的圆柱形或立方形的拨杆,第一轴孔端和第二轴孔端之间一体连接的轴孔部,使得拨杆与轴孔部配合形成三角形结构,结构稳固,并且在拨杆和轴孔部包围形成的开口设置网格状加固部,进一步提高分离叉的结构强度,使分离叉即使在频繁的操作中,仍能可靠工作,不发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部呈蜂窝状网格结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部为蜂窝状的网格结构,该结构比其他网格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并且有数据表明该结构为最节省材料的结构,其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等,对结构材料要求严格的领域,其蜂窝孔格大小、高矮及其构成格子的薄片厚度等决定其局部屈曲和孔格壁板屈曲的临界应力,这些尺寸的选择,可通过实验结合实际情况,准确地计算得到,保证拨杆的结构强度,能在长期承受载荷的情况下不发生屈曲现象,结构稳固,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之间的的夹角为13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之间的夹角若设置得过大,会使拨杆的长度过短,若设置得过小,又会使拨杆的长度过长,影响强度,并且浪费材料,经大量的测试和实际数据分析,将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3度为最具性价比的角度,既节省材料,又使拨杆的长度合理,同时保证最佳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共同端到轴孔部的力矩与拨叉的端部到轴孔部的力矩比率为15: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叉根据杠杆的原理工作,其以轴孔部为支点,共同端到轴孔部的力矩与拨叉的端部到轴孔部的力矩的比率直接影响操作的难易度,经大量的测试和实际数据分析计算得出,比率为15:8为最佳的比率,使操作人员操作省力舒适,并为最节省材料,同时保证强度的比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叉上设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拨叉的承受负荷能力,增加结合面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叉、轴孔部以及拨杆三者一体锻造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拨叉、轴孔部以及拨杆一体锻造而成,没有瑕疵,强度与重量比率高,强度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离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拨杆;11、第一杆臂;111、第一轴孔端;12、第二杆臂;121、第二轴孔端;3、共同端;4、轴孔部;5、开口;6、加固部;7、拨叉;7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分离叉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分离叉,包括拨杆1,所述拨杆1包括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所述第一杆臂11的一端与第二杆臂12的一端固定连接使拨杆1呈V字形,两者的连接部分构成共同端3,所述第一杆臂11相对共同端3的另一端构成第一轴孔端111,所述第二杆臂12相对共同端3的另一端构成第二轴孔端121,所述第一轴孔端111和第二轴孔端121之间一体连接有轴孔部4,所述轴孔部4和拨杆1包围形成开口5,所述开口5内设有网格状的加固部6,所述轴孔部4相对共同端3的另一侧设有拨叉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杆1的形状为V字形,不同于以往的简单的圆柱形或立方形的拨杆1,第一轴孔端111和第二轴孔端121之间一体连接的轴孔部4,使得拨杆1与轴孔部4配合形成三角形结构,结构稳固,并且在拨杆1和轴孔部4包围形成的开口5设置网格状加固部6,进一步提高分离叉的结构强度,使分离叉即使在频繁的操作中,仍能可靠工作,不发生变形。
所述加固部6呈蜂窝状网格结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部6为蜂窝状的网格结构,该结构比其他网格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并且有数据表明该结构为最节省材料的结构,其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等,对结构材料要求严格的领域,其蜂窝孔格大小、高矮及其构成格子的薄片厚度等决定其局部屈曲和孔格壁板屈曲的临界应力,这些尺寸的选择,可通过实验结合实际情况,准确地计算得到,保证拨杆1的结构强度,能在长期承受载荷的情况下不发生屈曲现象,结构稳固,使用寿命长。
所述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之间的的夹角为13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之间的夹角若设置得过大,会使拨杆1的长度过短,若设置得过小,又会使拨杆1的长度过长,影响强度,并且浪费材料,经大量的测试和实际数据分析,将第一杆臂11和第二杆臂1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3度为最具性价比的角度,既节省材料,又使拨杆1的长度合理,同时保证最佳的结构强度。
所述共同端3到轴孔部4的力矩与拨叉7的端部到轴孔部4的力矩比率为15: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叉根据杠杆的原理工作,其以轴孔部4为支点,共同端3到轴孔部4的力矩与拨叉7的端部到轴孔部4的力矩的比率直接影响操作的难易度,经大量的测试和实际数据分析计算得出,比率为15:8为最佳的比率,使操作人员操作省力舒适,并为最节省材料,同时保证强度的比率。
所述拨叉7上设有加强筋7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拨叉7的承受负荷能力,增加结合面的强度。
所述拨叉7、轴孔部4以及拨杆1三者一体锻造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拨叉7、轴孔部4以及拨杆1一体锻造而成,没有瑕疵,强度与重量比率高,强度可靠。 

Claims (6)

1.一种分离叉,包括拨杆,其特征是:所述拨杆包括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所述第一杆臂的一端与第二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使拨杆呈V字形,两者的连接部分构成共同端,所述第一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一轴孔端,所述第二杆臂相对共同端的另一端构成第二轴孔端,所述第一轴孔端和第二轴孔端之间一体连接有轴孔部,所述轴孔部和拨杆包围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网格状的加固部,所述轴孔部相对共同端的另一侧设有拨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加固部呈蜂窝状网格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之间的的夹角为13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共同端到轴孔部的力矩与拨叉的端部到轴孔部的力矩比率为15: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拨叉上设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叉,其特征是:所述拨叉、轴孔部以及拨杆三者一体锻造而成。
CN201420069054.9U 2014-02-18 2014-02-18 分离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06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69054.9U CN203906601U (zh) 2014-02-18 2014-02-18 分离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69054.9U CN203906601U (zh) 2014-02-18 2014-02-18 分离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06601U true CN203906601U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80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6905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06601U (zh) 2014-02-18 2014-02-18 分离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066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0074A (zh) * 2015-06-28 2015-09-23 芜湖创智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分离叉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0074A (zh) * 2015-06-28 2015-09-23 芜湖创智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分离叉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06601U (zh) 分离叉
CN203308825U (zh) 自动精确回中位双伸杆气缸
CN203906602U (zh) 分离叉
CN203391876U (zh) 一种安装有可自由升降驾驶室的装置的抓料机
CN202401505U (zh) 一种芦苇叉叉头
CN202370801U (zh) 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气缸座
CN204286276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固定安装支架检具
CN203635670U (zh) 一种脚踏式钢板整平机
CN107769491A (zh) 一种电机磁钢片自动装填机构
CN202321944U (zh) 一种新型驾驶室吊装工具
CN204239584U (zh) 大载荷隔振器
CN202757783U (zh) 汽车后桥总成侧、纵向力试验加载装置
CN202280062U (zh) 连杆増力多点均压式夹桩机构
CN203023462U (zh) 复合式操纵杆结构
CN203005092U (zh) 一种改进型操作杆结构
CN201808586U (zh) 一种托盘油桶搬运车
CN203962776U (zh) 一种拖拉机离合器硬链接操纵装置
CN202225911U (zh) 板式平衡梁
CN202684414U (zh) 一种后桥小件焊接工装
CN203255937U (zh) 一种带有油缸活塞杆限位装置的手动液压叉车
CN202320478U (zh) 一种改进型连接摇臂
CN201735723U (zh) 铆钉锤座
CN202529403U (zh) 带振动的物料下料装置
CN207386463U (zh) 一种铆接钳工具
CN201382207Y (zh) 轻质电缆桥架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