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00305U - 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00305U
CN203900305U CN201420294821.6U CN201420294821U CN203900305U CN 203900305 U CN203900305 U CN 203900305U CN 201420294821 U CN201420294821 U CN 201420294821U CN 203900305 U CN203900305 U CN 203900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engagement plate
belt
opening clip
circula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948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鹏申
刘春雨
阮林凡
郑薇
赵鸿鹄
赖荣胜
王海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2948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00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00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0030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张紧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皮带;圆轴,其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其轴线与所述皮带的工作面平行;多个开口卡箍,其卡装在所述圆轴上;衔接板,至少一个开口卡箍的非开口端以相对于所述衔接板垂向可调的方式安装在该衔接板上。本实用新型传输机构中的圆轴可在开口卡箍内旋转,从而实现了圆轴和衔接板上部的法向可调,开口卡箍与衔接板之间垂向可调,使得皮带上的工作面可以根据汽车覆盖件型面进行调整,实现了汽车覆盖件与传输皮带接触最大化,确保了覆盖件在无损伤的前提下快速、稳定的传输。

Description

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模具配件,特别是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覆盖件为了满足强度、功能、造型等各方面的需求,往往形状都非常复杂。复杂型面的覆盖件为了保证表面质量,在对其进行传输过程中,需要极其小心,而覆盖件传输的便捷性将直接影响冲压生产的效率。因此,如何使传输机构对覆盖件完成快速、平稳、无损伤的传输,成为冲压生产工艺中的关键一环。
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传输机构两个带轮100之间通过型材101连接。型材101的剖面如图3所示。型材101与连接板102之间焊接。这一结构造成带轮100和型材101之间以及型材101和连接板102之间不可调,从而使得传输机构无法实现汽车覆盖件与皮带接触面最大化,尤其是对于起伏性较大的覆盖件,现有传输机构中的皮带无法与覆盖件尽量贴合,因此,在传输过程中会造成皮带无法带动覆盖件的情况发生,而且传输机构上的刚性零件还容易对覆盖件造成划伤,影响覆盖件的表面质量,使得良品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其实现了汽车覆盖件与传输皮带接触最大化,确保了覆盖件在无损伤的前提下快速、稳定的传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包括:
主动轮;
从动轮;
张紧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皮带;
圆轴,其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其轴线与所述皮带的工作面平行;
多个开口卡箍,其卡装在所述圆轴上;
衔接板,至少一个开口卡箍的非开口端以相对于所述衔接板垂向可调的方式安装在该衔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衔接板的上部设有垂向第一长圆孔,第一螺栓穿过此第一长圆孔与所述开口卡箍紧固联接。
优选地,所述衔接板的中部形成折弯部,该折弯部弯向所述开口卡箍且与所述衔接板的下部垂直,所述衔接板的上部与折弯部的夹角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衔接板的下部设有垂向第二长圆孔,第二螺栓穿过该第二长圆孔与安装支架紧固联接。
优选地,所述开口卡箍面向所述皮带工作面底侧的顶端固装有托板。
优选地,所述托板与所述开口卡箍的顶端螺纹联接。
优选地,所述开口卡箍的开口端通过第三螺栓将该开口卡箍拧紧。
优选地,所述开口卡箍上、位于所述第三螺栓之上设有用于放置紧固螺栓的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主动轮由电机带动,一所述开口卡箍上设置有检测模具中冲压件的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传输机构中的圆轴可在开口卡箍内旋转,从而实现了圆轴和衔接板上部的法向可调,开口卡箍与衔接板之间垂向可调,使得皮带上的工作面可以根据汽车覆盖件型面进行调整,实现了汽车覆盖件与传输皮带接触最大化,确保了覆盖件在无损伤的前提下快速、稳定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传输机构的轴测图;
图2为现有的传输机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现有的传输机构中型材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拆掉皮带后的轴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中固定衔接试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中圆轴、开口卡箍和衔接板安装后的轴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中圆轴、开口卡箍和衔接板安装后的背向轴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为:带轮100、型材101连接、连接板102。
图4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为:1主动轮、2从动轮、3皮带、4电机、5圆轴、6开口卡箍、7衔接板、71衔接板上部、72衔接板中部、73衔接板下部、8第一螺栓、9第二螺栓、10安装支架、11托板、12第三螺栓、13传感器、14安装孔、15万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其主要应用于汽车冲压件冲压模具中,包括主动轮1、从动轮2、皮带3、电机4、圆轴5、开口卡箍6、衔接板7。
皮带3张紧在主动轮1和从动轮2上的皮带3。
圆轴5设置在主动轮1和从动轮2之间,其轴线与皮带3的工作面平行。
四个开口卡箍6卡装在圆轴5上,其中两个分别设置在圆轴5的两端,靠近主动轮1的开口卡箍6上安装有电机4。
圆轴5中部上的两个开口卡箍6的非开口端以相对于衔接板7垂向可调的方式安装在该衔接板7上。
圆轴5可在开口卡箍6内旋转,从而实现了圆轴5和衔接板7的法向可调,开口卡箍6与衔接板7之间垂向可调,使得皮带上的工作面可以根据汽车冲压件型面进行调整,实现了汽车冲压件与传输皮带接触最大化,确保了冲压件在无损伤的前提下快速、稳定的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优选地,衔接板7的上部71对应两个开口卡箍6的位置处设有垂向第一长圆孔,其中衔接板7的上部71上对应每个开口卡箍6的位置处都沿垂向设有两个第一长圆孔,共计四个第一长圆孔,每一个长圆孔上都装配有一个第一螺栓8,第一螺栓8穿过第一长圆孔与开口卡箍6紧固联接。使用时,拧松第一螺栓8,使得第一螺栓8可沿第一长圆孔滑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处后,再拧紧第一螺栓8。通过此种方式即可实现对衔接板7和开口卡箍6之间的垂向可调,这一调节方式简单易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优选地,衔接板7的中部形成折弯部72,该折弯部72弯向开口卡箍6且与衔接板7的下部73垂直,衔接板7的上部71与折弯部72的夹角为钝角。采用钝角的设计,使得圆轴5和衔接板7的法向可调角度更大,进而使得皮带3的工作面与冲压件更好的贴合。
一种使用方式,如图7所示,衔接板7的下部73的两侧分别设有垂向第二长圆孔,第二螺栓9穿过该第二长圆孔与安装支架10紧固联接。借助安装架可将传输机构安装在模具上,而且第二螺栓9可在第二长圆孔内滑动,实现了衔接板7在安装支架10上高度可调,这一高度可调延伸了开口卡箍6与衔接板7的垂向可调,有助于皮带3的工作面与冲压件贴合。
如图6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开口卡箍6面向皮带3工作面底侧的顶端固装有托板11,托板11与开口卡箍6的顶端螺纹联接。托板11可将皮带3的工作面托起,从而增大了工作面与冲压件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了冲压件与工作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助于皮带3对冲压件的传输。
如图8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每个开口卡箍6的开口端通过第三螺栓12将该开口卡箍6拧紧。开口卡箍6上、位于第三螺栓12之上设有用于放置紧固螺栓的安装孔14。当圆轴5和开口卡箍6之间的位置调整完成后,拧紧第三螺栓12,再在安装孔14内拧入紧固螺栓,可防止传输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圆轴5发生旋转,影响冲压件的传输。另外,调节第三螺栓12和紧固螺栓可对传输机构的角度进行微调,进一步确保皮带3的工作面与冲压件最大化接触。除了采用上述结构外,开口卡箍6的开口端还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紧固。
如图4至图6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一开口卡箍6上设置有检测模具中冲压件的传感器13,传感器13可以是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中的一种,该传感器13用于控制电机4的启闭,由电机4带动主动轮1,实现传输机构的传动。传感器13的设置提升了冲压模具的最自动化程度,进而提升了生产效率。
如图10所示,在一种包边模中使用了此传输机构,用于实现包边总成件举升后的传输工作。为了节约成本,可将两个传输机构通过万向节15连接,实现一个电机4带动两个传输机构运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指导思想轻易提出其它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包括主动轮(1)、从动轮(2)以及张紧在所述主动轮(1)和从动轮(2)上的皮带(3),其特征在于,该传输机构还包括:
圆轴(5),其设置在所述主动轮(1)和从动轮(2)之间,其轴线与所述皮带(3)的工作面平行;
多个开口卡箍(6),其卡装在所述圆轴(5)上;
衔接板(7),至少一个开口卡箍(6)的非开口端以相对于所述衔接板(7)垂向可调的方式安装在该衔接板(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7)的上部(71)设有垂向第一长圆孔,第一螺栓(8)穿过此第一长圆孔与所述开口卡箍(6)紧固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7)的中部形成折弯部(72),该折弯部(72)弯向所述开口卡箍(6)且与所述衔接板(7)的下部(73)垂直,所述衔接板(7)的上部(71)与折弯部(72)的夹角为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7)的下部(73)设有垂向第二长圆孔,第二螺栓(9)穿过该第二长圆孔与安装支架(10)紧固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卡箍(6)面向所述皮带(3)工作面底侧的顶端固装有托板(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1)与所述开口卡箍(6)的顶端螺纹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卡箍(6)的开口端通过第三螺栓(12)将该开口卡箍(6)拧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卡箍(6)上、位于所述第三螺栓(12)之上设有用于放置紧固螺栓的安装孔(14)。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1)由电机(4)带动,一所述开口卡箍(6)上设置有检测模具中冲压件的传感器(13),该传感器(13)用于控制所述电机(4)的启闭。
CN201420294821.6U 2014-06-04 2014-06-04 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00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94821.6U CN203900305U (zh) 2014-06-04 2014-06-04 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94821.6U CN203900305U (zh) 2014-06-04 2014-06-04 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00305U true CN203900305U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74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94821.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900305U (zh) 2014-06-04 2014-06-04 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003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4678A (zh) * 2014-06-04 2014-09-03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4678A (zh) * 2014-06-04 2014-09-03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CN104014678B (zh) * 2014-06-04 2015-12-1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51110U (zh) 一种汽车曲面配件夹具
CN202105894U (zh) 一种简易型管件自动折弯机
CN102962664A (zh) 汽车内饰件卡扣压具以及卡扣压装设备
CN103855855A (zh) 可调式电机座
CN203900305U (zh) 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CN205342878U (zh) 一种变速器的工装夹具
CN104014678B (zh) 用于冲压模具的传输机构
CN108246852B (zh) 一种冷弯机
CN104625925B (zh) 一种用于封头表面抛光的自动抛光机
CN204085884U (zh) 汽车离合器拉伸、扭转组合试验机
CN2799090Y (zh) 自动喷漆机的送料带宽可调装置
CN205764554U (zh) 一种焊枪翻转机构
CN204052052U (zh) 一种门板异型封边涂胶设备
CN210412010U (zh) 紧固件棒料校直双盘压力机
CN1677798A (zh) 可调电机架
CN2802822Y (zh) 可调电机架
CN210453093U (zh) 一种竹制品加工用竹筒打孔设备
CN205061081U (zh) 移动式进布架
CN201783535U (zh) 一种钢结构调形装置
CN205328074U (zh) 手选用带式输送机
CN210081737U (zh) 一种具有转向功能的取件机器人
CN216461517U (zh) 一种辊锻机机械手夹紧油缸顶紧装置
CN205763088U (zh) 一种机器人折弯系统
CN208648012U (zh) 木板输送用转向装置
CN204340572U (zh) 轮胎安装/拆卸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21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