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93857U - 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93857U CN203893857U CN201420261545.3U CN201420261545U CN203893857U CN 203893857 U CN203893857 U CN 203893857U CN 201420261545 U CN201420261545 U CN 201420261545U CN 203893857 U CN203893857 U CN 2038938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base
- uncovered
- cavity
- fl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测量过程中,特别是遇到倾斜的钢结构时,小棱镜的固定、调平问题。即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包括一个具有中空内腔的套筒,以及一个同样具有中空内腔的底座。所述套筒上端敞口、下端封闭。所述套筒内部具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套筒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所述套筒的下腔体内填充重物。所述套筒的上腔体供小棱镜插入。所述套筒的外壁具有环形槽。所述底座由永磁体制成。所述底座的上端具有敞口。所述敞口的边缘是凸缘。所述套筒的下端插入所述敞口后,所述凸缘嵌入所述环形槽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施工领域,具体是钢结构构件测量、定位。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完善,无论是工业厂房还是公共建筑都朝着“大面积”、“大体量”的方向发展,大跨度的网架吊装、铸钢节点的焊接、钢管柱的垂直校正随之出现,这些都离不开全站仪的测量工作。现代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对测量精度的水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往往在考虑如何提高全站仪的测量精度、降低系统误差,却忽略了测量中另一重要的组件-小棱镜。
在实际测设过程中,现有的小棱镜固定方法通常由一名专门测量人员扶持,或者搭设三脚架固定后人工调平,这两种方法都耗时费力,阻碍了测量工作的便捷进行。而且在固定过程中增加了人为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偶然误差和人为过失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需要测设一些大型钢结构组件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台来搭设三脚架,采用人员扶持的办法不可避免的会增加偶然误差的发生概率,特别是作业环境不是很理想的条件下,风大、日照光晒都会对人的心理、生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测量准确性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测量过程中,特别是遇到倾斜的钢结构时,小棱镜的固定、调平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具有中空内腔的套筒,以及一个同样具有中空内腔的底座。
所述套筒上端敞口、下端封闭。所述套筒内部具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套筒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
所述套筒的下腔体内填充重物。所述套筒的上腔体供小棱镜插入。
所述套筒的外壁具有环形槽。
所述底座由永磁体制成。所述底座的上端具有敞口。所述敞口的边缘是凸缘。所述套筒的下端插入所述敞口后,所述凸缘嵌入所述环形槽中
进一步,所述套筒的下腔体膨大形成中空的球体。
进一步,所述底座由左半底座和右半底座拼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下腔体内填充的重物是沙砾。
进一步,所述环形槽的横截面是“<”形。所述凸缘的横截面为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所述底座可以吸附在任何(包括倾斜的)钢结构构件上,解决了测量对象难以支撑小棱镜的问题。更好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自动平衡,避免了反复调平,提高了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实用新型与小棱镜配合使用的示意图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套筒的俯视图;
图5为底座的俯视图;
图6为底座的剖视图;
图7为套筒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小棱镜1、套筒2、平衡球201、环形槽202、隔板203、底座3、左半底座301、右半底座302、敞口303、凸缘3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包括一个具有中空内腔的套筒2,以及一个同样具有中空内腔的底座3。
实施例中,所述套筒2是塑料制成。所述套筒2上端敞口、下端封闭。所述套筒2内部具有隔板203。所述隔板203将套筒2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
所述套筒2的下腔体内填充重物,所述重物可以是沙砾。参见附图4,所述套筒2的上腔体的上端是敞口的,可以供小棱镜1的下端插入。即所述套筒2起到了固定小棱镜1的作用。
所述套筒2的外壁具有环形槽202。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槽202的横截面是“<”形。即套筒2的脖颈处留有卡槽豁口(环形槽202),该豁口自外至内逐步缩小,
所述底座3由永磁体制成。当待测的构件倾斜、不规则时,底座3可吸附在构件上。
所述底座3的上端具有圆形的敞口303。所述敞口303的内侧边缘是环形的凸缘304。实施例中,所述凸缘304的横截面为形。所述套筒2的下端插入所述敞口303后,所述凸缘304嵌入所述环形槽202中。即所述凸缘304能够与环形槽202配合。套筒2被卡在底座3上端的敞口303中后,所述环形的凸缘304与环形槽202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套筒2能够自由地摆动。
优选地,所述套筒2的下腔体膨大形成中空的球体,即所述套筒2下部成为一个平衡球201。参见图8,测试倾斜构件时,由于平衡球201中填充的沙砾使得整个套筒2的重心较低,使得套筒2可以自动竖立。进一步,所述底座3的底面为正方形,底座3自一定的高度有过度的截面变化区,自过度区开始其截面收缩,一直到顶部。在顶部正方形的中心即为敞口303。由于底座3内部具有较大的空腔,平衡球201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摆动。
优选地,所述底座3由左半底座301和右半底座302拼接而成。由于左半底座301和右半底座302均为永磁体,其产生的磁场可以让二者吸附到一起。所述左半底座301和右半底座302分开时,敞口303也一分为二,便于套筒2的拆装。
Claims (4)
1.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具有中空内腔的套筒(2),以及一个同样具有中空内腔的底座(3);
所述套筒(2)上端敞口、下端封闭;所述套筒(2)内部具有隔板(203);所述隔板(203)将套筒(2)的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
所述套筒(2)的下腔体内填充重物;所述套筒(2)的上腔体供小棱镜(1)插入;
所述套筒(2)的外壁具有环形槽(202);
所述底座(3)由永磁体制成;所述底座(3)的上端具有敞口(303);所述敞口(303)的边缘是凸缘(304);所述套筒(2)的下端插入所述敞口(303)后,所述凸缘(304)嵌入所述环形槽(20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的下腔体膨大形成中空的球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由左半底座(301)和右半底座(302)拼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内填充的重物是沙砾。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61545.3U CN203893857U (zh) | 2014-05-21 | 2014-05-21 | 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61545.3U CN203893857U (zh) | 2014-05-21 | 2014-05-21 | 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93857U true CN203893857U (zh) | 2014-10-22 |
Family
ID=51720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61545.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93857U (zh) | 2014-05-21 | 2014-05-21 | 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9385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6807A (zh) * | 2014-05-21 | 2014-08-27 | 重庆大学 | 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 |
CN112880651A (zh) * | 2021-02-20 | 2021-06-01 | 山东省地质测绘院 | 一种遥感测绘定位装置 |
-
2014
- 2014-05-21 CN CN201420261545.3U patent/CN20389385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6807A (zh) * | 2014-05-21 | 2014-08-27 | 重庆大学 | 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 |
CN104006807B (zh) * | 2014-05-21 | 2016-01-06 | 重庆大学 | 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 |
CN112880651A (zh) * | 2021-02-20 | 2021-06-01 | 山东省地质测绘院 | 一种遥感测绘定位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13153A (zh) | 自动调水平激光测量仪 | |
CN103791882B (zh) | 一种拱坝全变形监测方法 | |
CN203893857U (zh) | 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 | |
CN104006807B (zh) | 一种自动平衡小棱镜固定吸附平台 | |
CN207349720U (zh) | 一种教育信息化专用教学实验平台 | |
CN205664812U (zh) | 一种经纬仪支撑架 | |
CN202255389U (zh) | 一种用于陀螺全站仪的强制对中装置 | |
CN203881339U (zh) | 可拆卸式监测墩 | |
CN210221089U (zh) | 一种用于测绘仪的支撑架 | |
CN204703201U (zh) | 一种基坑监测用强制对中观测墩 | |
CN213236833U (zh) | 一种自动调平激光水平仪 | |
CN203798357U (zh) | 自动调水平激光测量仪 | |
CN206975231U (zh) | 传感器水平分量正交的调平机构 | |
CN209214624U (zh) | 凹型测量标志组件 | |
CN107340535A (zh) | 两分式井下传感器水平调整装置 | |
CN210400366U (zh) |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的水准仪 | |
CN205400095U (zh) | 一种固定皮数杆的水平底座 | |
CN203811979U (zh) | 视景系统成像球幕 | |
CN205898130U (zh) | 一种新型工程造价用测量尺 | |
CN206848495U (zh) | 井下地震计重力自调平装置 | |
CN209385580U (zh) | 一种用于机器人重心平衡支撑结构 | |
CN206816164U (zh) | 市政工程用的下水道移动梯 | |
CN206503414U (zh) | 一种防鸟击测风塔 | |
CN205722577U (zh) | 高层建筑物轴线投测教学模型 | |
CN107356961A (zh) | 倾斜姿态下传感器水平正交保持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106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