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78874U - 板材及板材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板材及板材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78874U
CN203878874U CN201420134506.7U CN201420134506U CN203878874U CN 203878874 U CN203878874 U CN 203878874U CN 201420134506 U CN201420134506 U CN 201420134506U CN 203878874 U CN203878874 U CN 203878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plate
hole
base plate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345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1345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78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78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788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板材及板材连接结构,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所述板材为中空结构板材,包括:顶板、底板和n条中板,n≥1;n条中板竖立且相互平行设置于底板的上板面;顶板设置于n条中板上,且顶板与底板平行;顶板中与中板平行的第一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第一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顶板中与第一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涉及的板材强度低,且安装后结构不稳固的问题;提高了板材强度,同时使得板材安装后结构稳固。

Description

板材及板材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材及板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板材,比如木质板材、金属板材、塑料板材以及新型的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纤维增强塑料)板材。
FRP(俗称“玻璃钢”)板材常用于构建工业门、采光屋面、墙体、阳光房以及活动房等。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一种常见的FRP板材及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该FRP板材为单层板,与其它板材相接侧的边沿呈凸起形状。其中,第一板材11与第二板材12通过相接侧的边沿的凸起形状叠合,然后由螺丝13将第一板材11、第二板材12与基座14进行固定。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方案至少存在如下缺陷:上述板材较为单薄,强度较低,且安装后结构不稳固,容易发生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涉及的板材较为单薄,强度较低,且安装后结构不稳固,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材及板材连接结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板材,所述板材为中空结构板材,包括:顶板、底板和n条中板,n≥1;
所述n条中板竖立且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板面;
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n条中板上,且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平行;
所述顶板中与所述中板平行的第一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
所述顶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沿和所述第二板沿之间的板面区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形成有呈波浪形的m条板棱,相邻所述板棱之间的间隔相同或者不同,m≥1。
可选地,所述m条板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所具有的所述凸起形状以及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所具有的所述凸起形状均与所述m条板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形成的所述波浪形的m条板棱的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所述第二底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部分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未设有贯穿孔,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对应的所述第二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底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沿所述第一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部分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底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沿所述第一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未设有贯穿孔,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对应的所述第二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
可选地,对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以及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中的任意一种贯穿孔,所述贯穿孔沿与所述中板平行的方向均匀或者非均匀排列。
可选地,所述凸起形状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波浪形的m条板棱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矩形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在相邻的所述中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块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平行的隔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板材连接结构,所述板材连接结构包括:至少2块相邻的中空结构的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以及与所述第一板材和所述第二板材对应的基座;
所述第一板材中与所述第二板材相接的第一板边的上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边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
所述第二板材中与所述第一板材相接的第二板边的上沿向上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边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
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板边的下沿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二板边的下沿与所述第一板边的下沿形成对接;
对应于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以及所述第三贯穿孔的固定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以及所述第三贯穿孔将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进行连接并将所述第一板材和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基座的固定面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一些有益效果可以包括:
通过n条中板竖立且相互平行设置于平行放置的顶板与底板之间,顶板中与中板平行的第一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第一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顶板中与第一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涉及的板材较为单薄,强度较低,且安装后结构不稳固,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增大了板材的厚度,使得板材强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板材在安装后结构的稳固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已有的FRP板材及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板材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板材的示意图;
图3B是包含有不同凸起形状的顶板的中空结构板材的剖面图;
图3C是具有部分凸起形状的第二板材连接部所涉及的中空结构板材的剖面图;
图3D是对应于图3A所示的板材的剖面图;
图3E-3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不同结构的板材及其拼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3J是在第一板材连接部的外边沿与底板之间竖立设置中板的示意图;
图3K是设置有隔板的中空结构板材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板材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板材的示意图。该板材为中空结构板材,包括:顶板210、底板220和n条中板230,n≥1。
n条中板230竖立且相互平行设置于底板220的上板面。
顶板210设置于n条中板230上,且顶板210与底板220平行。
顶板210中与中板230平行的第一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第一板材连接部211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
顶板210中与第一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板材,n条中板竖立且相互平行设置于平行放置的顶板与底板之间,顶板中与中板平行的第一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第一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顶板中与第一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涉及的板材较为单薄,强度较低,且安装后结构不稳固,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增大了板材的厚度,使得板材强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板材在安装后结构的稳固性。
请参考图3A,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板材的示意图。该板材为中空结构板材,包括:顶板210、底板220和n条中板230,n≥1。
其中,顶板210、底板220和n条中板230的材质相同,比如金属、合金、塑料或者FRP等等。在通常情况下,当顶板210、底板220和中板230为FRP材质时,顶板210、底板220和中板230的厚度大约在2mm至4mm之间。
n条中板230竖立且相互平行设置于底板220的上板面。相邻中板之间的间隔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在通常情况下,相邻中板之间的间隔相同。
顶板210设置于n条中板230上,且顶板210与底板220平行。
顶板210中与中板230平行的第一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第一板材连接部211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
其中,凸起形状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请结合参考图3B,其示出了包含有不同凸起形状的顶板的中空结构板材的剖面图,由上至下依次为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以及不规则波形。
顶板210中与第一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
在图3B所示的包含有不同凸起形状的顶板的中空结构板材的剖面图中,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也即第二板材连接部212所具有的凸起形状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所具有的凸起形状完全相同。
在图3C所示的一种中空结构板材的剖面图中,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部分,也即第二板材连接部212所具有的凸起形状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所具有的凸起形状相吻合,但是不完全相同。
请结合参考图3D,其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板材的剖面图。第一板沿和第二板沿之间的板面区域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形成有呈波浪形的m条板棱213,相邻板棱213之间的间隔相同或者不同,m≥1。在本实施例中,假设m=2且相邻板棱213之间的间隔均为a。
可选地,m条板棱213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请结合参考图3D,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板棱213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形成波形一致的梯形波形,且各个梯形波形具有相同高度h的波峰。
与上述凸起形状类似,波浪形的m条板棱213可以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矩形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请结合参考图3B,由上至下依次为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以及不规则波形的板棱。
可选地,当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第一板材连接部211所具有的凸起形状以及第二板材连接部212所具有的凸起形状均与m条板棱213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形成的波浪形的m条板棱213的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请结合参考图3D,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材连接部211所具有的凸起形状、第二板材连接部212所具有的凸起形状以及m条板棱213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均形成梯形波形,且各个梯形波形具有相同高度h的波峰。
为了实现板材与板材之间的拼接与固定,在顶板210和底板220中还形成有固定孔。具体地:
请结合参考图3E,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第一板材连接部211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一顶板贯穿孔214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221,第一底板贯穿孔221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对应于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215,第二顶板贯穿孔215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222,第二底板贯穿孔222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对应于第二顶板贯穿孔215。
当两块相同的板材进行拼接时,螺钉或者螺栓可依次穿过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顶板贯穿孔215、第二底板贯穿孔222以及第一底板贯穿孔221将两块板材与基座的固定面进行固定。
请结合参考图3F,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第一板材连接部211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一顶板贯穿孔214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221,第一底板贯穿孔221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对应于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215,第二顶板贯穿孔215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第二底板板沿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第二顶板贯穿孔215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
当两块相同的板材进行拼接时,螺钉或者螺栓可依次穿过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顶板贯穿孔215以及第一底板贯穿孔221将两块板材与基座的固定面进行固定。
请结合参考图3G,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部分形状时,第一板材连接部211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一顶板贯穿孔214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221,第一底板贯穿孔221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对应于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板材连接部212未设有贯穿孔,底板220中与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222,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对应的第二板沿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在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第二底板贯穿孔222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
当两块相同的板材进行拼接时,螺钉或者螺栓可依次穿过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底板贯穿孔222以及第一底板贯穿孔221将两块板材与基座的固定面进行固定。
请结合参考图3H,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第一板材连接部211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一顶板贯穿孔214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第一底板板沿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沿第一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第一顶板贯穿孔214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215,第二顶板贯穿孔215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222,第二底板贯穿孔222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对应于第二顶板贯穿孔215。
当两块相同的板材进行拼接时,螺钉或者螺栓可依次穿过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顶板贯穿孔215以及第二底板贯穿孔222将两块板材与基座的固定面进行固定。
请结合参考图3I,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部分形状时,第一板材连接部211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一顶板贯穿孔214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第一底板板沿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沿第一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第一顶板贯穿孔214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第二板材连接部212未设有贯穿孔,底板中与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222,第二板材连接部222对应的第二板沿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在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第二底板贯穿孔222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
当两块相同的板材进行拼接时,螺钉或者螺栓可依次穿过第一顶板贯穿孔214以及第二底板贯穿孔222将两块板材与基座的固定面进行固定。
在上述图3E-图3I所示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顶板贯穿孔215、第一底板贯穿孔221以及第二底板贯穿孔222中的任意一种贯穿孔,贯穿孔沿与中板230平行的方向均匀或者非均匀排列(如图3A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3J,为了增强板材连接部分的强度,可以在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的外边沿与底板220之间也竖立设置一块中板230,或者在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的外边沿与底板220之间也竖立设置一块中板230(图中未示出)。这样既可以增强板材连接部分的强度,也可以提高连接部分的稳固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3K,在相邻的中板230之间,可设置有至少一块与顶板210和底板220相平行的隔板240。隔板240可以选用与顶板210、底板220以及中板230相同的材质,比如FRP;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用不同的材质,比如需要确保透光性时可选用透明塑料材质,再比如需要增强保温性时可以选用泡沫塑料材质。设置隔板240之后的板材,既可以增强板材的强度,也可以起到隔音、保温等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板材,n条中板竖立且相互平行设置于平行放置的顶板与底板之间,顶板中与中板平行的第一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第一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顶板中与第一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涉及的板材较为单薄,强度较低,且安装后结构不稳固,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增大了板材的厚度,使得板材强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板材在安装后结构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多种不同结构的板材及其拼接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不同结构的板材和选用不同的拼接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板材,还通过在第一板材连接部的外边沿与底板之间也竖立设置一块中板,或者在第二板材连接部的外边沿与底板之间也竖立设置一块中板。既可以增强板材连接部分的强度,也可以提高连接部分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板材,还通过在相邻的中板之间,设置至少一块与顶板和底板相平行的隔板,既可以增强板材的强度,也可以起到隔音、保温等效果。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板材连接结构的示意图。该板材连接结构包括:至少2块相邻的中空结构的第一板材410和第二板材420,以及与第一板材410和第二板材420对应的基座430。
第一板材410中与第二板材420相接的第一板边的上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411,第一板材连接部411在垂直于第一板边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
第二板材420中与第一板材410相接的第二板边的上沿向上延伸形成与第一板材连接部411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421,第二板材连接部421在垂直于第一板边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
第一板材连接部411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贯穿孔,第二板材连接部421在板面上形成有对应于第一贯穿孔的第二贯穿孔,第一板边的下沿形成有对应于第一贯穿孔的第三贯穿孔,第二板边的下沿与第一板边的下沿形成对接。
对应于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以及第三贯穿孔的固定件440,依次穿过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以及第三贯穿孔将第一板材410与第二板材420进行连接并将第一板材410和第二板材420与基座430的固定面进行固定。
上述板材连接结构在图3A所示实施例中以及详细介绍和说明,具体参见如图3A所示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此外,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是也可以设想多个,除非明确限制为单数。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为中空结构,包括:顶板、底板和n条中板,n≥1;
所述n条中板竖立且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板面;
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n条中板上,且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平行;
所述顶板中与所述中板平行的第一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
所述顶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沿和所述第二板沿之间的板面区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形成有呈波浪形的m条板棱,相邻所述板棱之间的间隔相同或者不同,m≥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板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所具有的所述凸起形状以及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所具有的所述凸起形状均与所述m条板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形成的所述波浪形的m条板棱的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所述第二底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部分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未设有贯穿孔,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对应的所述第二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底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沿所述第一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部分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底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沿所述第一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未设有贯穿孔,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对应的所述第二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以及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中的任意一种贯穿孔,所述贯穿孔沿与所述中板平行的方向均匀或者非均匀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形状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的m条板棱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矩形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所述中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块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平行的隔板。
10.一种板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连接结构包括:至少2块相邻的中空结构的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以及与所述第一板材和所述第二板材对应的基座;
所述第一板材中与所述第二板材相接的第一板边的上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边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
所述第二板材中与所述第一板材相接的第二板边的上沿向上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板边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
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板边的下沿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二板边的下沿与所述第一板边的下沿形成对接;
对应于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以及所述第三贯穿孔的固定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以及所述第三贯穿孔将所述第一板材与所述第二板材进行连接并将所述第一板材和所述第二板材与所述基座的固定面进行固定。
CN201420134506.7U 2014-03-24 2014-03-24 板材及板材连接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8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4506.7U CN203878874U (zh) 2014-03-24 2014-03-24 板材及板材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4506.7U CN203878874U (zh) 2014-03-24 2014-03-24 板材及板材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78874U true CN203878874U (zh) 2014-10-15

Family

ID=51679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3450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78874U (zh) 2014-03-24 2014-03-24 板材及板材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788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6161A (zh) * 2021-03-26 2022-09-30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6161A (zh) * 2021-03-26 2022-09-30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40038U (zh) 一种整体卫浴的相邻两块墙板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
CN101743366A (zh) 用于将两个并置的面板固定于构件的组件
CN203905311U (zh) 一种板材
CN203878874U (zh) 板材及板材连接结构
CN203878782U (zh) 板材连接结构及板材
CN206722280U (zh) 一种快速组装式环氧树脂建筑装饰板
CN202689422U (zh) 一种装饰板锁扣结构
CN203210475U (zh) 一种大幅面速生材指接板
CN101949201A (zh) 一种塑木地板连接组件
CN203878875U (zh) 板材连接结构及板材
CN208088740U (zh) 竹木纤维集成墙面
CN202181677U (zh) 一种实现无缝拼接的装饰构件及其拼接而成的装饰部件
CN206438642U (zh) 一种拼接式墙板结构及楼阁
CN204357078U (zh) 一种梯式拼接结构
CN210562635U (zh) 一种可折叠的活动板房
CN203891395U (zh) 一种仿花岗岩保温装饰板
CN207988302U (zh) 八字顶
CN112431402A (zh) 一种建筑模板
CN202689539U (zh) 一种新型塑料外角模板
CN210482875U (zh) 一种可拼接组合的地台板
CN205637429U (zh) 一种能与墙面贴合的装饰板
CN214144510U (zh) 一种土字型板材衔接型材
CN205712725U (zh) 一种组合式墙板
CN205976324U (zh) 卡件及组合地板
CN113005841B (zh) 异形无缝拼接铺装组件及道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