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05311U - 一种板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05311U
CN203905311U CN201420135554.8U CN201420135554U CN203905311U CN 203905311 U CN203905311 U CN 203905311U CN 201420135554 U CN201420135554 U CN 201420135554U CN 203905311 U CN203905311 U CN 203905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eet material
hole
base plate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355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1355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05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05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0531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板材,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所述板材为中空结构板材,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顶板、中板和底板;中板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中板板沿和第二中板板沿,中板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和波谷的浪形结构,中板在垂直于第二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直线型结构;顶板中与第一中板板沿平行的第一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第一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顶板中与第一顶板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

Description

一种板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材。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板材,比如木质板材、金属板材、塑料板材以及新型的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纤维增强塑料)板材。
FRP(俗称“玻璃钢”)板材常用于构建工业门、采光屋面、墙体、阳光房以及活动房等。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一种常见的FRP板材及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该FRP板材为单层板,与其它板材相接侧的边沿呈凸起形状。其中,第一板材11与第二板材12通过相接侧的边沿的凸起形状叠合,然后由螺丝13将第一板材11、第二板材12与基座14进行固定。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方案至少存在如下缺陷:上述板材较为单薄,强度较低,且安装后结构不稳固,容易发生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涉及的板材较为单薄,强度较低,且安装后结构不稳固,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材。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板材,所述板材为中空结构板材,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顶板、中板和底板;
所述中板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中板板沿和第二中板板沿,所述中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和波谷的浪形结构,所述中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二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直线型结构;
所述顶板中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平行的第一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
所述顶板中与所述第一顶板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顶板板沿和所述第二顶板板沿之间的板面区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形成有呈波浪形的m条板棱,相邻所述板棱之间的间隔相同或者不同,m≥1。
可选地,所述m条板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所具有的所述凸起形状以及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所具有的所述凸起形状均与所述m条板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形成的所述波浪形的m条板棱的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所述第二底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部分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未设有贯穿孔,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对应的所述第二顶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底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沿所述第一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部分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底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沿所述第一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未设有贯穿孔,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对应的所述第二顶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
可选地,对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以及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中的任意一种贯穿孔,所述贯穿孔沿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平行的方向均匀或者非均匀排列。
可选地,所述凸起形状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浪形结构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矩形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波浪形的m条板棱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矩形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一些有益效果可以包括:
通过将顶板、中板和底板依次平行设置,且中板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中板板沿和第二中板板沿,中板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和波谷的浪形结构,中板在垂直于第二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直线型结构;顶板中与第一中板板沿平行的第一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第一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顶板中与第一顶板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涉及的板材较为单薄,强度较低,且安装后结构不稳固,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增大了板材的厚度,使得板材强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板材在安装后结构的稳固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已有的FRP板材及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板材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板材的剖面图;
图3B是包含有不同凸起形状的顶板的中空结构板材的剖面图;
图3C是具有部分凸起形状的第二板材连接部所涉及的中空结构板材的剖面图;
图3D-3H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不同结构的板材及其拼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3I是在第一板材连接部的外边沿与底板之间竖立设置中板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板材的示意图。该板材为中空结构板材,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顶板210、中板230和底板220。
中板230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中板板沿231和第二中板板沿232,中板230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231的剖面上呈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和波谷的浪形结构,中板230在垂直于第二中板板沿232的剖面上呈直线型结构。
顶板210中与第一中板板沿231平行的第一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第一板材连接部211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231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
顶板210中与第一顶板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231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板材,通过将顶板、中板和底板依次平行设置,且中板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中板板沿和第二中板板沿,中板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和波谷的浪形结构,中板在垂直于第二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直线型结构;顶板中与第一中板板沿平行的第一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第一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顶板中与第一顶板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涉及的板材较为单薄,强度较低,且安装后结构不稳固,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增大了板材的厚度,使得板材强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板材在安装后结构的稳固性。
请参考图3A,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板材的剖面图。该板材为中空结构板材,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顶板210、中板230和底板220。
其中,顶板210、底板220和中板230的材质相同,比如金属、合金、塑料或者FRP等等。在通常情况下,当顶板210、底板220和中板230为FRP材质时,顶板210、底板220和中板230的厚度大约在2mm至4mm之间。
中板230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中板板沿和第二中板板沿,中板230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和波谷的浪形结构,中板230在垂直于第二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直线型结构。
其中,浪形结构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矩形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在图3A所示的板材中,中板230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h的波峰和波谷的三角波形。
顶板210中与第一中板板沿平行的第一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第一板材连接部211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
其中,凸起形状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请结合参考图3B,其示出了包含有不同凸起形状的顶板的中空结构板材的剖面图,由上至下依次为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以及不规则波形。
顶板210中与第一顶板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
在图3B所示的包含有不同凸起形状的顶板的中空结构板材的剖面图中,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也即第二板材连接部212所具有的凸起形状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所具有的凸起形状完全相同。
在图3C所示的一种中空结构板材的剖面图中,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部分,也即第二板材连接部212所具有的凸起形状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所具有的凸起形状相吻合,但是不完全相同。
第一顶板板沿和第二顶板板沿之间的板面区域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形成有呈波浪形的m条板棱213,相邻板棱213之间的间隔相同或者不同,m≥1。在本实施例中,假设m=2且相邻板棱213之间的间隔均为a。
可选地,m条板棱213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请结合参考图3A,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板棱213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形成波形一致的梯形波形,且各个梯形波形具有相同高度l的波峰。
与上述凸起形状类似,波浪形的m条板棱213可以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矩形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请结合参考图3B,由上至下依次为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以及不规则波形的板棱。
可选地,当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第一板材连接部211所具有的凸起形状以及第二板材连接部212所具有的凸起形状均与m条板棱213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形成的波浪形的m条板棱的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请结合参考图3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材连接部211所具有的凸起形状、第二板材连接部212所具有的凸起形状以及m条板棱213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均形成梯形波形,且各个梯形波形具有相同高度l的波峰。
为了实现板材与板材之间的拼接与固定,在顶板210和底板220中还形成有固定孔。具体地:
请结合参考图3D,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第一板材连接部211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一顶板贯穿孔214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221,第一底板贯穿孔221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对应于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215,第二顶板贯穿孔215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222,第二底板贯穿孔222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对应于第二顶板贯穿孔215。
当两块相同的板材进行拼接时,螺钉或者螺栓可依次穿过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顶板贯穿孔215、第二底板贯穿孔222以及第一底板贯穿孔221将两块板材与基座的固定面进行固定。
请结合参考图3E,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第一板材连接部211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一顶板贯穿孔214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221,第一底板贯穿孔221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对应于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215,第二顶板贯穿孔215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第二底板板沿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第二顶板贯穿孔215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
当两块相同的板材进行拼接时,螺钉或者螺栓可依次穿过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顶板贯穿孔215以及第一底板贯穿孔221将两块板材与基座的固定面进行固定。
请结合参考图3F,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部分形状时,第一板材连接部211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一顶板贯穿孔214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221,第一底板贯穿孔221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对应于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板材连接部212未设有贯穿孔,底板220中与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222,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对应的第二顶板板沿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在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第二底板贯穿孔222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
当两块相同的板材进行拼接时,螺钉或者螺栓可依次穿过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底板贯穿孔222以及第一底板贯穿孔221将两块板材与基座的固定面进行固定。
请结合参考图3G,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第一板材连接部211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一顶板贯穿孔214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第一底板板沿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沿第一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第一顶板贯穿孔214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215,第二顶板贯穿孔215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222,第二底板贯穿孔222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对应于第二顶板贯穿孔215。
当两块相同的板材进行拼接时,螺钉或者螺栓可依次穿过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顶板贯穿孔215以及第二底板贯穿孔222将两块板材与基座的固定面进行固定。
请结合参考图3H,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部分形状时,第一板材连接部211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一顶板贯穿孔214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凸起形状的最高点,底板220中与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第一底板板沿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沿第一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第一顶板贯穿孔214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第二板材连接部212未设有贯穿孔,底板220中与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222,第二板材连接部212对应的第二顶板板沿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在垂直于底板220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在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第二底板贯穿孔222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
当两块相同的板材进行拼接时,螺钉或者螺栓可依次穿过第一顶板贯穿孔214以及第二底板贯穿孔222将两块板材与基座的固定面进行固定。
在上述图3D-图3H所示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第一顶板贯穿孔214、第二顶板贯穿孔215、第一底板贯穿孔221以及第二底板贯穿孔222中的任意一种贯穿孔,贯穿孔沿与第一中板板沿平行的方向均匀或者非均匀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3I,为了增强板材连接部分的强度,可以在第一板材连接部211的外边沿与底板220之间竖立设置一块立板240,或者在第二板材连接部212的外边沿与底板220之间竖立设置一块立板240(图中未示出)。这样既可以增强板材连接部分的强度,也可以提高连接部分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板材,通过将顶板、中板和底板依次平行设置,且中板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中板板沿和第二中板板沿,中板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和波谷的浪形结构,中板在垂直于第二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直线型结构;顶板中与第一中板板沿平行的第一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第一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顶板中与第一顶板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涉及的板材较为单薄,强度较低,且安装后结构不稳固,容易发生松动的问题;增大了板材的厚度,使得板材强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板材在安装后结构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多种不同结构的板材及其拼接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不同结构的板材和选用不同的拼接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板材,还通过在第一板材连接部的外边沿与底板之间竖立设置一块立板,或者在第二板材连接部的外边沿与底板之间竖立设置一块立板,既可以增强板材连接部分的强度,也可以提高连接部分的稳固性。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此外,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是也可以设想多个,除非明确限制为单数。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为中空结构板材,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顶板、中板和底板;
所述中板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中板板沿和第二中板板沿,所述中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和波谷的浪形结构,所述中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二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呈直线型结构;
所述顶板中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平行的第一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板材连接部,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凸起形状;
所述顶板中与所述第一顶板板沿位置相对的第二顶板板沿向上延伸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吻合的第二板材连接部,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或部分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板沿和所述第二顶板板沿之间的板面区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形成有呈波浪形的m条板棱,相邻所述板棱之间的间隔相同或者不同,m≥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板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所具有的所述凸起形状以及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所具有的所述凸起形状均与所述m条板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形成的所述波浪形的m条板棱的波形一致,且具有相同高度的波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所述第二底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部分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一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未设有贯穿孔,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对应的所述第二顶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全部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底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沿所述第一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
或者,
当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具有所述凸起形状的部分形状时,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在板面上形成有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凸起形状的最高点,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一底板板沿未设有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底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在沿所述第一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未设有贯穿孔,所述底板中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相同一侧的第二底板板沿形成有第二底板贯穿孔,所述第二板材连接部对应的所述第二顶板板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的位置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位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板沿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的剖面上所对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第一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二顶板贯穿孔、所述第一底板贯穿孔以及所述第二底板贯穿孔中的任意一种贯穿孔,所述贯穿孔沿与所述第一中板板沿平行的方向均匀或者非均匀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形状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浪形结构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矩形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的m条板棱呈梯形波形、正弦波形、半圆形波形、三角波形、矩形波形或者不规则波形中的任意一种。
CN201420135554.8U 2014-03-24 2014-03-24 一种板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05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5554.8U CN203905311U (zh) 2014-03-24 2014-03-24 一种板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5554.8U CN203905311U (zh) 2014-03-24 2014-03-24 一种板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05311U true CN203905311U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79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3555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05311U (zh) 2014-03-24 2014-03-24 一种板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053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2476A (zh) * 2016-12-03 2017-03-22 青岛蓝天创先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波纹叠加的保温隔热拱形屋面彩钢板
CN107795250A (zh) * 2017-12-01 2018-03-13 刘雨菡 一种坚固门门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2476A (zh) * 2016-12-03 2017-03-22 青岛蓝天创先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波纹叠加的保温隔热拱形屋面彩钢板
CN107795250A (zh) * 2017-12-01 2018-03-13 刘雨菡 一种坚固门门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8361A (zh) 一种复合墙板结构和复合墙体
CN203905311U (zh) 一种板材
CN201763734U (zh) 组合家具配件结构
CN203878874U (zh) 板材及板材连接结构
CN203878782U (zh) 板材连接结构及板材
CN203210475U (zh) 一种大幅面速生材指接板
CN101949201A (zh) 一种塑木地板连接组件
CN104192453A (zh) 一种集装箱的板壁结构及其集装箱、集装箱式活动房
CN202689422U (zh) 一种装饰板锁扣结构
CN203878875U (zh) 板材连接结构及板材
CN203160612U (zh) 一种cz形龙骨式外墙板材安装结构
CN203947978U (zh) 模块化组合门扇
CN201082986Y (zh) 加强型直立锁边屋面板
CN203514680U (zh) 一种倾斜式木塑外墙板
CN207988302U (zh) 八字顶
CN206438642U (zh) 一种拼接式墙板结构及楼阁
CN203394020U (zh) 一种防漏浆易组装的建筑模板及其组合结构
CN205712725U (zh) 一种组合式墙板
CN104401046A (zh) 一种新型榫卯结合的木质工程材点阵夹芯结构的制备方法
CN210482875U (zh) 一种可拼接组合的地台板
CN204531261U (zh) 一种彩钢扣板
CN204288522U (zh) 一种交通信号灯后壳组件
CN216156880U (zh) 一种快速安装墙体
CN202788172U (zh) 多功能栅栏
CN212453216U (zh) 一种设有工字形龙骨的木作板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