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76387U - 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76387U CN203876387U CN201420284397.7U CN201420284397U CN203876387U CN 203876387 U CN203876387 U CN 203876387U CN 201420284397 U CN201420284397 U CN 201420284397U CN 203876387 U CN203876387 U CN 2038763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ing
- turning cylinder
- support
- inking roller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转动设置主动轴,主动轴上装有固定座,固定座内装有打码器,支架上转动设置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上装有第一着墨辊,支架上转动设置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上装有第二着墨辊,支架上转动设置第三转动轴,第三转动轴上装有行墨辊,主动轴上装有主动齿轮,第一转动轴上装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二转动轴上装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三转动轴上装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第一着墨辊、第二着墨辊上下布置,行墨辊与第一着墨辊、第二着墨辊相贴合。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上墨,油墨均匀,使得打出来的号码清晰,大大提高了打码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票据补号机,尤其涉及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
背景技术
票据是按照一定形式制成﹑写明有付出一定货币金额义务的证件,是出纳或运送货物的凭证。票据在印刷过程中,会在其上印制号码以便区分。然而,票据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号码少印、漏印的情况,当出现此类情况时,通常是采用票据补号机进行补号。目前,市场上的票据补号机在补号过程中,通常是通过人工在打码器的数字上涂上油墨后进行补号,其存在油墨不均匀,易出现号码不清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以解决现有票据补号机通过人工在打码器的数字上涂上油墨后进行补号,其存在油墨不均匀,易出现号码不清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安装有打码器,支架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一着墨辊,支架上转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二着墨辊,支架上转动设置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安装有行墨辊,所述主动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安装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安装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安装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着墨辊、第二着墨辊上下布置,所述行墨辊位于第一着墨辊、第二着墨辊之间并与第一着墨辊、第二着墨辊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动轴的端头安装有手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上开有长条形孔,并安装有轴盘,所述轴盘上开有轴孔,并安装有轴承,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轴盘的轴承内,轴盘上挂接有涨紧弹簧,所述涨紧弹簧的另一端挂接在固定柱上,所述固定柱固定于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结构巧妙,简单,通过齿轮传动使得安装有打码器的固定座、第一着墨辊、第二着墨辊、行墨辊一同转动,在匀墨的同时实现在打码器的表面上墨,操作方便、简单,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上墨,油墨均匀,使得打出来的号码清晰,大大提高了打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架;2、第二着墨辊;3、第一着墨辊;4、行墨辊;5、长条形孔;6、涨紧弹簧;7、固定座;8、打码器;9、主动齿轮;10、轴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于本实施例中,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转动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安装有固定座7,所述固定座7内安装有打码器8,支架1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一着墨辊3,支架1上转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二着墨辊2,支架1上开有长条形孔5,并安装有轴盘10,所述轴盘10上开有轴孔,并安装有轴承,轴承内转动设置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安装有行墨辊4,,所述第一着墨辊3、第二着墨辊2上下布置,所述行墨辊4位于第一着墨辊3、第二着墨辊2之间并与第一着墨辊3、第二着墨辊2相贴合,轴盘10上挂接有涨紧弹簧6,所述涨紧弹簧6的另一端挂接在固定柱上,所述固定柱固定于支架1上,所述主动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9,且主动轴的端头安装有手轮,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安装有与主动齿轮9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安装有与主动齿轮9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安装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
上墨时,在行墨辊4上涂上油墨,然后转动手轮,带动主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安装在主动轴上的固定座7、主动齿轮9转动,固定座7连带其内的打码器8一同转动,主动齿轮9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轴上的第一着墨辊3、第二转动轴上的第二着墨辊2转动,第一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行墨辊4转动,使得行墨辊4上的油墨均匀上到第一着墨辊3、第二着墨辊2上,并通过第一着墨辊3、第二着墨辊2均匀的上到打码器8上,操作方便、简单,上墨均匀。
长期使用后,行墨辊4会有所磨损,通过设置涨紧弹簧6,可以有效保证行墨辊与4第一着墨辊3、第二着墨辊2相贴合。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3)
1.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转动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安装有打码器,支架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一着墨辊,支架上转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二着墨辊,支架上转动设置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安装有行墨辊,所述主动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安装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安装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安装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着墨辊、第二着墨辊上下布置,所述行墨辊位于第一着墨辊、第二着墨辊之间并与第一着墨辊、第二着墨辊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的端头安装有手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开有长条形孔,并安装有轴盘,所述轴盘上开有轴孔,并安装有轴承,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轴盘的轴承内,轴盘上挂接有涨紧弹簧,所述涨紧弹簧的另一端挂接在固定柱上,所述固定柱固定于支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84397.7U CN203876387U (zh) | 2014-05-29 | 2014-05-29 | 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84397.7U CN203876387U (zh) | 2014-05-29 | 2014-05-29 | 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76387U true CN203876387U (zh) | 2014-10-15 |
Family
ID=51676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84397.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76387U (zh) | 2014-05-29 | 2014-05-29 | 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7638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8787A (zh) * | 2014-05-29 | 2014-08-13 | 无锡双龙信息纸有限公司 | 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 |
-
2014
- 2014-05-29 CN CN201420284397.7U patent/CN20387638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8787A (zh) * | 2014-05-29 | 2014-08-13 | 无锡双龙信息纸有限公司 | 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 |
CN103978787B (zh) * | 2014-05-29 | 2016-09-07 | 无锡双龙信息纸有限公司 | 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876387U (zh) | 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 | |
CN203199737U (zh) | 一种彩印设备的送纸结构 | |
CN203580238U (zh) | 全自动卷筒机 | |
CN202934902U (zh) | 带叼牙机构的压印装置 | |
CN103978787A (zh) | 一种票据补号机的自动上墨装置 | |
CN203739389U (zh) | 凹版印刷机放卷机构及包括其的卷筒纸凹版印刷机 | |
CN203876398U (zh) | 一种票据补号机 | |
CN203833120U (zh) | 一种可旋转的传输带 | |
CN202826666U (zh) | 一种用于轮转印刷机的纸带翻转装置 | |
CN205202497U (zh) | 纸带胶印机 | |
CN203697692U (zh) | 印刷机的递墨装置 | |
CN103978794A (zh) | 一种票据补号机 | |
CN204429632U (zh) | 一种涂布机的抹平装置 | |
CN204799492U (zh) | 一种用于反光膜生产线的涂胶装置 | |
CN203876402U (zh) | 一种票据补号机的拨号装置 | |
CN201856446U (zh) | 一种用于印字机的自动加溶剂装置 | |
CN203919035U (zh) | 用于加工胶管端口圆周标记的加工装置 | |
CN204157169U (zh) | 一种全自动蚀刻工艺流水线 | |
CN104057738B (zh) | 一种票据补号机的拨号装置 | |
CN205871515U (zh) | 批号打印设备 | |
CN204977774U (zh) | 一种砂带后印商标机 | |
CN204604055U (zh) | 抛光机 | |
CN204120077U (zh) | 一种用于饼干生产的组合刮刀 | |
CN204714170U (zh) | 打印纸生产设备输出收集装置 | |
CN208182266U (zh) | 一种数码印花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07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