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66355U - 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66355U
CN203866355U CN201420273498.4U CN201420273498U CN203866355U CN 203866355 U CN203866355 U CN 203866355U CN 201420273498 U CN201420273498 U CN 201420273498U CN 203866355 U CN203866355 U CN 203866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coil
star wheel
induction
out star
sp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734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华
乔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KN Huayu Drivelin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KN Huayu Drivelin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KN Huayu Drivelin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KN Huayu Drivelin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734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66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66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663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所述外星轮包括轮体和花键,所述感应圈组件至少包括上、下感应圈;所述上、下感应圈的壁中均具有密闭的环形空腔,所述上、下感应圈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上感应圈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下感应圈的内壁与底面通过外凸圆弧面连接。感应加热时,由于所述下感应圈的内壁与底面通过外凸圆弧面连接,避免了磁场集中,延长了使用寿命,以及由于所述上感应圈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保证磁场强度从所述花键根部至自由端逐渐变小,减小了外星轮中部两针距小,花键头部及齿部两针距大的变形不均匀,使整个花键从头部至底部两针距基本一致,解决了两针距变形不均匀问题。

Description

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应淬火用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
背景技术
传动轴总成主要包括实轴和外星轮,实轴和外星轮都有花键并且需要表面感应淬火,而因热处理变形造成花键两针距的影响比较大,其变形趋势一般都导致花键头部及齿部两针距大,花键中部两针距小,使两针距经常超出工艺范围,影响装配及使用性能。实轴的花键较短,可采用撮齿顺锥的方式(即头部搓小,齿部搓大)削弱头部两针距的变大。然而,外星轮的花键较长,因热处理变形造成花键两针距变形大,并且无法用搓齿办法补偿花键中部两针距的变小。
外星轮作为汽车传动轴的主要零件,其花键的尺寸精度是重要的质量指标,故在感应淬火处理时,如何减小或消除外星轮中部两针距小,花键头部及齿部两针距大的变形不均匀,使整个花键从头部至底部两针距基本一致是人们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在感应淬火处理时,该感应圈组件能够减小或消除外星轮中部两针距小,花键头部及齿部两针距大的变形不均匀,使整个花键从头部至底部两针距基本一致。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所述外星轮包括轮体和花键,所述感应圈组件至少包括上、下感应圈;所述上、下感应圈的壁中均具有密闭的环形空腔,且所述环形空腔具有供输入高压钠离子水的输入口和供排出高压钠离子水的输出口,所述上、下感应圈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上感应圈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下感应圈的内壁与底面通过外凸圆弧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感应圈的内壁呈阶梯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感应圈的呈阶梯状设置的内壁具有两个台阶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感应圈壁内的环形空腔的纵截面呈长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下感应圈壁内的环形空腔的纵截面呈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梯形为直角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感应圈均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上、下端面与所述外圈上、下端面焊接,所述环形空腔位于所述内圈与所外圈之间。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外星轮进行感应淬火处理时,把所述的上感应圈和下感应圈套设在所述花键上,且使得所述下感应圈的底面与内壁的交接处正对着所述花键与所述轮体的连接处R角,及所述下感应圈的底面正对着所述轮体的端面;由于所述上下感应圈通过连接杆相连,感应加热时电流从下感应圈到上感应圈或者上感应圈到下感应圈能够构成一个回路;所述下感应圈能够对所述花键与所述轮体的连接处R角,及所述轮体靠近所述花键的端面进行加热,由于所述下感应圈的内壁与底面通过外凸圆弧面连接,避免了磁场集中,延长了所述下感应圈的使用寿命;所述上感应圈能够对所述花键进行加热,由于所述上感应圈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保证磁场强度从所述花键的根部至其自由端由强至弱逐渐变化,从而改变了外星轮热处理硬化层分布形貌,减小了外星轮中部两针距小,花键头部及齿部两针距大的变形不均匀,使整个花键从头部至底部两针距基本一致,解决了两针距变形不均匀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外星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感应圈的剖视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感应圈的剖视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圈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与外星轮组装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轮体                     2    花键
3    上感应圈                 4    下感应圈
31   上感应圈壁内的环形空腔   41   下感应圈壁内的环形空腔
32   台阶面                   42   外凸圆弧面
5    内圈                     12   R角
6    外圈                     7    硬化层分布形貌
8    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的外星轮包括轮体1和花键2,所述花键,所述花键2与所述轮体1相连,且所述花键2与所述轮体1通过一内凹圆弧面相连,在所述花键2与所述轮体1连接处形成一R角12。
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所述感应圈组件至少包括上感应圈3和下感应圈4;所述上感应圈3和下感应圈4的壁中均具有密闭的环形空腔,所述上感应圈3和下感应圈4通过连接杆8相连接;优选地,所述上感应圈3壁内的环形空腔31的纵截面呈长方形,见图2。所述下感应圈4壁内的环形空腔41的纵截面呈梯形。最好所述梯形为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与所述下感应圈4的内壁相平行,见图3。
如图2所示的上感应圈3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上感应圈3的内壁呈阶梯状设置;优选地,所述上感应圈3的呈阶梯状设置的内壁具有两个台阶面32;如图3所示的下感应圈4的内壁与底面通过外凸圆弧面42连接,见图3和图5;所述上感应圈3和下感应圈4的内直径均大于所述花键2的直径,见图2和图5。
所述上感应圈3壁内的环形空腔31和所述下感应圈4壁内的环形空腔41均具有供输入高压钠离子水的输入口(图中未示出)和供排出高压钠离子水的输出口(图中未示出)。在感应圈组件工作时,从所述上感应圈3壁内的环形空腔31输入口,以及所述下感应圈4壁内的环形空腔41输入口分别输入高压钠离子水,高压钠离子水最终分别从对应的所述上感应圈3壁内的环形空腔31输出口,以及所述下感应圈4壁内的环形空腔41输出口排出。所述高压钠离子水能够及时冷却对应的上感应圈3和下感应圈4.,延长了感应圈组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方便加工所述上感应圈3和下感应圈4,及降低制造成本,所述上感应圈3和下感应圈4均包括内圈5和外圈6,所述内圈5上、下端面与对应的所述外圈6上、下端面焊接,所述环形空腔位于所述内圈5与所外圈6之间,见图3和图4。
所述上感应圈3与所述下感应圈4连接时,只要保证感应加热时电流从下感应圈4到上感应圈3,或者上感应圈3到下感应圈4能够形成一个回路即可。所述上感应圈3与所述下感应圈4有许多连接方式,例如所述上感应圈3的外圈与所述下感应圈4的内圈通过所述连接杆8相连;或者所述上感应圈3的内圈与所述下感应圈4的内圈通过所述连接杆8相连;或者所述上感应圈3的外圈与所述下感应圈4的外圈通过所述连接杆8相连;或者,所述上感应圈3的内圈与所述下感应圈4的外圈通过所述连接杆8相连。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与外星轮组装图。当外星轮进行感应淬火处理时,把所述上感应圈3和所述下感应圈4套设在所述花键2上,且使得所述外凸圆弧面42正对着所述花键2与所述轮体1的连接处R角12,及所述下感应圈4的底面正对着所述轮体1的端面;由于所述上感应圈3与所述下感应圈4通过所述连接杆8相连,感应加热时电流从下感应圈4到上感应圈3,或者上感应圈3到下感应圈4能够形成一个回路;所述下感应圈4能够对所述花键2与所述轮体1的连接处R角12,及所述轮体1靠近所述花键2的端面进行加热,由于所述下感应圈的内壁与底面通过外凸圆弧面42连接,避免了磁场集中,延长了所述下感应圈4的使用寿命;所述上感应圈3能够对所述花键2进行加热时,由于所述上感应圈3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保证磁场强度从所述花键2的根部至其自由端由强至弱逐渐变化,从而改变了外星轮热处理硬化层分布形貌7,减小了外星轮中部两针距小,花键2头部及齿部两针距大的变形不均匀,使整个花键2从头部至底部两针距基本一致,解决了两针距变形不均匀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不仅使用寿命长,而且在感应淬火处理时能够减小或消除外星轮中部两针距小,花键2头部及齿部两针距大的变形不均匀,使整个花键2从头部至底部两针距基本一致。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所述外星轮包括轮体(1)和花键(2),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圈组件至少包括上、下感应圈(3,4);所述上、下感应圈(3,4)的壁中均具有密闭的环形空腔,且所述环形空腔具有供输入高压钠离子水的输入口和供排出高压钠离子水的输出口,所述上、下感应圈(3,4)通过连接杆(8)相连接;所述上感应圈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下感应圈的内壁与底面通过外凸圆弧面(4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感应圈的内壁呈阶梯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感应圈(3)的呈阶梯状设置的内壁具有两个台阶面(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感应圈(3)壁内的环形空腔(31)的纵截面呈长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感应圈(4)壁内的环形空腔(41)的纵截面呈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为直角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感应圈(3,4)均包括内圈(5)和外圈(6),所述内圈(5)上、下端面与对应的所述外圈(6)上、下端面焊接,所述环形空腔位于所述内圈(5)与所外圈(6)之间。
CN201420273498.4U 2014-05-26 2014-05-26 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66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73498.4U CN203866355U (zh) 2014-05-26 2014-05-26 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73498.4U CN203866355U (zh) 2014-05-26 2014-05-26 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66355U true CN203866355U (zh) 2014-10-08

Family

ID=51647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7349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66355U (zh) 2014-05-26 2014-05-26 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663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9852A (zh) * 2018-12-31 2019-03-08 兴化东华齿轮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r角的驱动轴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9852A (zh) * 2018-12-31 2019-03-08 兴化东华齿轮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r角的驱动轴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7350A (zh) 一种汽车驱动轴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61987B (zh) 空心轴旋锻模具的设计方法
JP6014191B2 (ja)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のフェース板の製造方法
CN203866355U (zh) 外星轮感应淬火用感应圈组件
Wang et al. A forming technology of spur gear by warm extrusion and the defects control
CN103244571B (zh) 外星轮
TWM436515U (en) Impact-resistant punching mold and punching facility applied thereof
CN203003351U (zh) 一种带有焊接对角的彩钢板
CN104874701A (zh) 一种驾驶室中地板及其拉延工艺与模具
CN204084449U (zh) 打火机定向钢轮
CN103600241A (zh) 输入轴铣面定位工装
CN103056270B (zh) 采用三阶非均匀有理b样条设计齿轮锻件锻模的方法
CN206282723U (zh) 一种变压器长圆线圈绕线模
CN206571942U (zh) 一种焊接大齿轮
CN206356803U (zh) 一种钢轴盘
CN204449152U (zh) 一种球形镦粗板
CN203611009U (zh) 输入轴铣面定位工装
CN202571141U (zh) 冷镦成型组合模
CN205146914U (zh) 一种三销壳锻件反挤模具
CN205289458U (zh) 一种散货船横隔舱槽型板成型模具
CN204474730U (zh) 中频淬火设备顶针转速监控功能的装置
CN104001848B (zh) 一种齿盘锻件的成型模具
CN204685851U (zh) 一种驾驶室中地板及其拉延模具
CN207000080U (zh) 汽车纵向摆臂总成
CN211219144U (zh) 一种搅拌针螺旋槽渐浅型搅拌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