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9877U - 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59877U
CN203859877U CN201420280343.3U CN201420280343U CN203859877U CN 203859877 U CN203859877 U CN 203859877U CN 201420280343 U CN201420280343 U CN 201420280343U CN 203859877 U CN203859877 U CN 203859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ring
phonation unit
bass
magnetic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803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铭忠
谷口晶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sheng Huizhou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YANG DONGMEI AUDIO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YANG DONGMEI AUDIO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YANG DONGMEI AUDIO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803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59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59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598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包括第一低音发声单元、第二低音发声单元和中高音发声单元,该第二低音发声单元被同轴套置在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外,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套设在该中高音发声单元外,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第二低音发声单元及中高音发声单元同轴设置,且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第二低音发声单元及中高音发声单元之振动音源点皆位于相同的水平基准面上。本实用新型将发声振动的音源点同在一个基准面上,使发声单元具有更广的电性调整范围,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既可发出多个低音又可发出中高音。

Description

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发声单元的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系将复数个低音发声单元同轴套置在该中高音发声单元外,且该复数个低音发声单元的低音振动音源点皆水平对齐该中高音发声单元的中高音振动音源点,达到具有多组低音发声单元及一组中高音发声单元同时发声之功效。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常用耳机或喇叭音箱均由单一的扬声器发声单元发声,不容易发出较为宽广的声音,要发出较强的低音就必须损失一些中高音,或为了达到较为宽广的声音,选择将多个发声单元装入耳机壳或喇叭音箱内,如,将独立的低音发声单元和中高音发声单元均装入耳机壳或喇叭音箱内,从而,占用了耳机或喇叭音箱的容积,也增大了耳机的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将复数个低音发声单元同轴套置在该中高音发声单元外,缩小了扬声器整体体积,并使复数个低音发声单元与中高音发声单元的发声振动音源点同在一个水平的基准面上,使发声单元具有更广的电性调整范围。
本实用新型之一种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包括:一中高音发声单元,具有一中高音振动音源点及一接线板一中高音出音孔,该中高音发声单元的声音是从中高音出音孔发出;一第一低音发声单元,系具有一定位空间及振动发声膜片及接线板,并具有一低音振动音源点;一第二低音发声单元,系具有一定位空间及振动发声膜片及接线板,并具有一低音振动音源点;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系同轴穿置定位于第二低音发声单元之定位空间中,而中高音发声单元系同轴穿置定位于第一低音发声单元之定位空间中,使第一低音发声单元及第二低音发声单元及中高音发声单元皆同轴设置,且第一低音发声单元之低音振动音源点及第二低音发声单元之低音振动音源点及中高音发声单元之中高音振动音源点系位于相同的水平基准面上。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中高音发声单元系为圆形电磁式动铁发声单元、方形电磁式动铁发声单元、动圈式发声单元、丝带式发声单元、压电陶瓷发声片组件、压电陶瓷发声片接合振动发声膜片或半导体芯片发声单元之其中一种。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及第二低音发声单元的链接处结合有一第一阻磁环,用以分隔第一低音发声单元与第二低音发声单元的磁场,而第一低音发声单元与中高音发声单元的链接处结合有第二阻磁环,用以分隔第一低音发声单元与中高音发声单元的磁场。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或第二低音发声单元包括:一环状导磁基座,该环状导磁基座的中心部位为中空状的定位空间,该环状导磁基座的本体部分设置有顶面开口的容置空间,该环状导磁基座本体部分包括形成所述顶面开口的一外环壁及一内环壁;一第一环状磁铁及一第二环状磁铁,所述第一环状磁铁设置在所述环状容置空间的内环壁位置,与所述内环壁贴合;所述第二环状磁铁设置在所述环状容置空间的外环壁位置,与所述外环壁贴合;所述第一环状磁铁与第二环状磁铁之间形成磁间隙;一第一环状导磁环及一第二环状导磁环,所述第一环状导磁环固定于所述第一环状磁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环状导磁环固定于所述第二环状磁铁的上表面;一振动发声膜片,该振动发声膜片系包含一环状音膜片、外压边及一内压边,该外压边系固定于音膜片的外环缘,而内压边系固定于音膜片的内环缘,外压边连接环状导磁基座的外环壁的端部,而内压边连接环状导磁基座的内环壁的端部,在开口处封闭所述环状导磁基座,于环状音膜片下方连接一音圈,于连接处形成一低音振动音源点,音圈伸入所述第一环状磁铁与第二环状磁铁之间形成的磁间隙中;一接线板,该接线板系结合于该导磁基座的外底面上,系供音圈的引出线固定。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低音发声单元或第二低音发声单元包括:一环状导磁基座,该环状导磁基座的中心部分为中空状的定位空间,而于环状导磁基座的本体部分设置有顶面开口的容置空间,该环状导磁基座的本体部分包括形成所述顶面开口的一外环壁及一内环壁;一环状磁铁,该环状磁铁设置在容置空间的内环壁与外环壁之间,而将容置空间区隔成第一磁间隙及第二磁间隙;一环状导磁环,该环状导磁环是固定于环状磁铁的上表面;一振动发声膜片,该振动发声膜片系包含一环状音膜片及一外压边及一内压边,该外压边系固定于音膜片的外环缘,而内压边系固定于音膜片的内环缘,于音源片靠近内环缘处连接一第一音圈,于连接处形成第一低音振动音源点,而靠近外环缘处连接一第二音圈,于连接处形成第二低音振动音源点;系将振动发声膜片结合固定于导磁基座的开口,使外压边结合于导磁基座的外环壁,而内压边结合于内环壁,使音膜片定位于容置空间的开口,并将开口封闭,第一音圈伸入于导磁基座的第一磁间隙,而第二音圈伸入于导磁基座的第二磁间隙,使环状磁铁定位于第一音圈及第二音圈之间;一接线板,该接线板系结合于该导磁基座的外底面上,系供固定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的引出线。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或第二低音发声单元包括:一导磁基座,该导磁基座的中心部位为中空状的定位空间,导磁基座本体部位具有相邻之辅磁结合空间及音圈作动空间,该辅磁结合空间及音圈作动空间之间设置有一间隔壁;一环状磁铁,该环状磁铁具有两个相对之表面,其中一表面系固定于导磁基座之音圈作动空间中,该环状磁铁系贴合于音圈作动空间并远离间隔壁,使环状磁铁与间隔壁间形成一磁间隙;一环状导磁环,该环状导磁环系固定于环状磁铁另一表面,使环状导磁环与导磁基座形成一开口;一振动发声膜片,该振动发声膜片系包含一环状音膜片,于环状音膜片上连接一音圈,该音圈与环状音膜片的连接处形成一低音振动音源点;系将振动发声膜片结合固定于导磁基座与环状导磁环所形成的开口,以将开口封闭,且该音圈伸入于导磁基座的音圈作动空间中,并定位于音圈作动空间之磁间隙中;一接线板,该接线板系结合于该导磁基座的音圈作动空间底面外壁面上,系供固定音圈的引出线。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导磁基座之辅磁结合空间系设置于靠近定位空间位置处,而音圈作动空间系设置于远离定位空间位置处。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导磁基座之辅磁结合空间上系结合一辅磁。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导磁基座之辅磁结合空间系设置于远离定位空间位置处,而音圈作动空间系设置于靠近定位空间位置处。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导磁基座之辅磁结合空间上系结合一辅磁。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更包含:一气流阻尼纱网,该气流阻尼纱网系黏合在导磁基座底面的外壁表面,并将透气孔遮蔽,用以调整腔室的空气流量;一第一防尘保护盖,该第一防尘保护盖系结合于第一低音发声单元和中高音发声单元上方,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的声音从第一防尘保护盖的第一低音出音孔发出;一第二防尘盖,该第二防尘盖系结合于第二低音发声单元的上方,使第二低音发声单元的声音从第二防尘盖的第二低音出音孔发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4及4A~4F是本实用新型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的中高音发声单元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的另一实施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正面组合示意图;
图7是图5背面组合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的单音圈低音发声单元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的双音圈低音发声单元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的另一单音圈低音发声单元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的另一单音圈低音发声单元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的另一单音圈低音发声单元示意图;以及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的另一单音圈低音发声单元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如下:
1气流阻尼纱网            10第一防尘保护盖
11第一低音出音孔         12中高音出音孔
1301低音振动音源点       1302低音振动音源点
1303低音振动音源点       15第一低音发声单元
16第二低音发声单元       151中空定位空间
161中空定位空间          2中高音发声单元
21中高音振动音源点       22接线板
2a方形电磁式动铁发声单元 2b动圈式发声单元
2c丝带式发声单元         2d压电陶瓷发声片组件
2e压电陶瓷发声片接合振动发声膜片
2f半导体芯片发声单元     20第二防尘盖
201第二低音出音孔        3导磁基座
3a导磁基座               32容置空间
321透气孔                321a透气孔
322外环壁                323内环壁
324第一磁间隙            325开口
325a开口                 326底面
327第二磁间隙            3261辅磁结合空间
3262音圈作动空间         3263结合面
3264间隔壁               328磁间隙
328a磁间隙               4接线板
501第一环状磁铁          502第二环状磁铁
503环状磁铁              504环状磁铁
505辅磁                  601第一环状导磁环
602第二环状导磁环        603环状导磁环
604环状导磁环            71第一阻磁环
72第二阻磁环             8音圈
801音圈                  802音圈
9振动发声膜片            901外压边
902环状音膜片            903环状内压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系本实用新型之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主要包括复数个低音发声单元和一中高音发声单元2,本实用新型是以二个低音发声单元为主要实施方式,但并非用以局限本案之申请专利范围,只要应用二个含以上的低音发声单元,即包含在本案申请专利范围中。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含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及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及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中心部分皆设置有一中空定位空间151、161,系将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同轴穿置定位于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的定位空间161中,而中高音发声单元2同轴穿置定位于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的定位空间151中,使中高音发声单元2、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及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皆同轴设置。
该中高音发声单元2请参照图4所示,该中高音发声单元2系为圆形电磁式动铁式中高音发声单元,系具有一中高音振动音源点21及一设置在底部的接线板22,并具有一中高音出音孔12,该中高音发声单元2的声音是从中高音出音孔12发出。另外,请参阅图4A~图4F所示,其中,该中高音发声单元2可以方形电磁式动铁发声单元2a(如图4A所示)、动圈式发声单元2b(如图4B所示)、丝带式发声单元2c(如图4C所示)、压电陶瓷发声片组件2d(如图4D所示)、压电陶瓷发声片接合振动发声膜片2e(如图4E所示)、半导体芯片发声单元2f(如图4F所示)取代,且图4A~图4F所示之中高音发声单元2a~2f皆包含一中高音接线板22及中高音振动音源点21,且除了图4F所示之导体芯片发声单元2f上无设置出音孔外,其他中高音发声单元2a~2f上皆设置有一中高音出音孔12,,上述中高音发声单元2仅为本案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案之申请专利范围。
请参阅图5、图6及图7所示,其与图1~3之差异处再于,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与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之连接处可设置一第一阻磁环71,而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与中高音发声单元2的连接处亦可设置一第二阻磁环72,该第一阻磁环71及第二阻磁环72类似一套筒结构,该第一阻磁环71内部系供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穿置定位,而外部系与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的定位空间161固定连接,使该第一阻磁环71可分隔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的磁场与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的磁场;而第二阻磁环72内部系供中音高发声单元2穿置定位,外部系与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的定位空间151相连接,使该第二阻磁环72可分隔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的磁场与中高音发声单元2的磁场,而其他结构皆与图1~3相同,于此不在赘述。
请同时参阅图1~图3及图5~7及图8所示,系为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或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为单音圈低音发声单元示意图,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或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系包括一导磁基座3,该导磁基座3的中心部分为中空状的定位空间151或161,该导磁基座3本体部分设置有顶面开口325的容置空间32,该环状导磁基座3的本体部分包括形成所述顶面开口325的一外环壁322及一内环壁323,远离开口325之另一表面为一底面326,该底面326上设有透气孔321;
该环状导磁基座3的容置空间32中定位有一第一环状磁铁501及第二环状磁铁502,该第一环状磁铁501面积小于第二环状磁铁502,而第一环状磁铁501及第二环状磁铁502的断面宽度及高度皆小于容置空间32之断面宽度及高度,该第一环状磁铁501及第二环状磁铁502的底面皆系固定于容置空间32的底面326,其中,该第一环状磁铁501系贴合于容置空间32内环壁323,而第二环状磁铁502系贴合于容置空间32外环壁322,使第一环状磁铁501及第二环状磁铁502于容置空间32之间形成一磁间隙328。
一第一环状导磁环601及一第二环状导磁环602,该第一环状导磁环601系黏合固定于第一环状磁铁501上表面,而第二环状导磁环602系黏合固定于第二环状磁铁502的上表面,使第一环状磁铁501、第二环状磁铁502及第一导磁环601及第二环状导磁环602容置定位于导磁基座3的容置空间32中,该第一环状导磁环601及第二环状导磁环602并未突露出导磁基座3的开口325;
该导磁基座3的开口325上结合有一振动发声膜片9,该振动发声膜片9系包含一环状外压边901、一环状音膜片902及一环状内压边903,该环状音膜片902系具有一外环缘及一内环缘,该外环缘上固定环状外压边901,而内环缘上固定环状内压边903,并于音膜片902下方连接一音圈8,该音圈8位于外压边901及内压边903之间,而音圈8与音膜片902的连接处为一低音振动音源点1301;系将振动发声膜片9的外压边901固定贴合于导磁基座3开口325的外环壁322,而内压边903固定贴合于导磁基座3的内环壁323,使音圈8定位于导磁基座3的容置空间32中,并位于第一环状磁铁501及第二环状磁铁502所形成的磁间隙328中,且该振动发声膜片9会将导磁基座3容置空间32的开口325封闭;
请同时参阅图1~图3及图5~7及图9所示,其中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或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为双音圈低音发声单元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或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系具有双磁间隙机构,系包括一环状导磁基座3,该环状导磁基座3的中心部分为中空状的定位空间151或161,该导磁基座3本体部分设置有顶面开口325的容置空间32,该环状导磁基座3的本体部分包括形成所述顶面开口325的一外环壁322及一内环壁323,远离开口325之另一表面为一底面326,该底面326上设有透气孔321;
该导磁基座3的容置空间32中定位有一环状磁铁503,该环状磁铁503其中一表面系固定于容置空间32的底面326上,另一端黏合有一环状导磁环603,该环状磁铁503及环状导磁环603系容置于导磁基座3的容置空间32中,该环状导磁环603并未突露出导磁基座3的开口325,且该环状磁铁503剖面后的宽度及高度小于容置空间32,使环状磁铁503会将容置空间32区隔成第一磁间隙324及第二磁间隙327,并于导磁基座3的开口325上结合有一振动发声膜片9,该振动发声膜片9系包含一环状外压边901、一环状音膜片902及一环状内压边903,该环状音膜片902系具有一外环缘及一内环缘,该外环缘上固定环状外压边901,而内环缘上固定环状内压边903,并于音膜片902靠近内环缘处连接一第一音圈801,以及于靠近外环缘处连接一第二音圈802,使音膜片902上形成两个内、外环音圈,该第一音圈801在内环圈,而第二音圈802为外环圈,该第一音圈801与音膜片902的连接处为第一低音振动音源点1302,而该第二音圈802与音膜片902的连接处为第二低音振动音源点1303;系将振动发声膜片9的外压边901固定贴合于导磁基座3开口325的外环壁322,而内压边903固定贴合于导磁基座3的内环壁323,第一音圈801定位于导磁基座3的第一磁间隙324,而第二音圈802定位于导磁基座3的第二磁间隙327,使环状磁铁503定位于第一音圈801及第二音圈802之间,并经由振动发声膜片9将导磁基座3容置空间32的开口325封闭;
请参阅图10所示,系本实用新型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或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之导磁基座3a断面为Z型示意图,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或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系为单磁间隙机构,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与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的连接处可设置一第一组磁环71,使第一组磁环71可分隔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及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的磁场,使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与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同轴设置;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与中高音发声单元2的连接处亦设置有一第二阻磁环72,该第二阻磁环72可分隔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与中高音发声单元2的磁场,使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同轴套设于中高音发声单元2外。
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或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皆包含包括一环状导磁基座3a,系包括一环状导磁基座3a,该环状导磁基座3a的中心部位为中空状的中空状的定位空间151,161,该导磁基座3a的本体部分为相邻之一辅磁结合空间3261及一音圈作动空间3262,该辅磁结合空间3261及音圈作动空间3262之间具有一间隔壁3264,使导磁基座3a的断面类似Z型,并于音圈作动空间3262的一结合面3263上设有透气孔321a;如图10所示之导磁基座3a,该辅磁结合空间3261系靠近定位空间151,161,而音圈作动空间322则远离定位空间151,161;
该导磁基座3a的音圈作动空间3262的结合面3263上固定结合有一环状磁铁504,该环状磁铁504的断面宽度及高度皆小于音圈作动空间3262之断面宽度及高度,该环状磁铁51系贴合于音圈作动空间3262远离辅磁结合空间3261,因环状磁铁51宽度小于音圈作动空间3262,使环状磁铁504并不会将音圈作动空间3262填塞补满,而与接近辅磁结合空间3261的间隔壁3264处会保有一磁间隙328a。
一环状导磁环604,该环状导磁环604系黏合固定于环状磁铁504的顶端表面,使环状磁铁504及环状导磁环604容置定位于导磁基座3a的音圈作动空间3262中;
该导磁基座3a与环状导磁环604之间会形成一开口325a,该开口325a上结合有一振动发声膜片9,该振动发声膜片9系包含一环形外压边901、一环状音膜片902及一环形内压边903,该环状音膜片902系具有一外环缘及一内环缘,该外环缘上固定环形外压边901,而内环缘上固定环形内压边903,并于音膜片902上连接一音圈8,该音圈8位于外压边901及内压边903之间,而音圈8与音膜片902的连接处为一低音振动音源点1301;系将振动发声膜片9的外压边901及内压边903分别贴合于导磁基座3a的开口325a内、外边缘,使音圈8定位于导磁基座3a的音圈作动空间3262中,并位于环状磁铁504及间隔壁3264之间的磁间隙328a,且该振动发声膜片9会将导磁基座3a的开口325a封闭;
经由环状磁铁504提供磁场,再藉由环状导磁环604达到导磁作用,而音圈8提供磁隙回路,并藉由该导磁基座3a达到导磁的作用,及透过透气孔321a达到透气作用,使振动发声膜片9振动时所产生的空气气流可经由透气孔321a排出。而环状磁铁504的一侧裸露出音圈作动空间3262,故具有较强的磁间隙磁力。
请参阅图11所示,系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示意图,其中,该辅磁结合空间321上可固定结合一辅磁505,该辅磁505的面积小于环状磁铁504,而辅磁505的断面宽度及高度皆小于音圈作动空间3262之断面宽度及高度,经由辅磁505的结合,再藉由导磁基座3a具有导磁效果,将增强整体磁性,而其他结构皆与图10相同,于此不在赘述。
请参阅图12所示,其与图10之差异处在于该音圈作动空间3262系位于靠近定位空间151,161处,而辅磁结合空间321系远离定位空间151,161处,其断面形状系与图10所示之导磁基座3a反向,而其他结构皆与图10相同,与此不在赘述。
而如图13所示,系于远离定位空间151,161的辅磁结合空间3261上固定连接一辅磁505,同样可达到如图11所述之效果,至于其他结构皆与图11同,于此不在赘述。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之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及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该之音膜片902可为复合膜片材料,而音膜片902所采用的材料可选用高分子塑料、高分子塑料纤维、有机纤维或矿物质(Mineralmatter)等,其中矿物质(Mineral matter)可为金属(metal,)、岩石(rock)、矿物(mineral)及玻璃(glass)等,以薄膜形态或编织形态冲压轧成型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皆可;且环状外压边901或环状内压边903不限制为圆形,圆形仅为本案之最佳实施方式,并非用以局限本案之专利范围,只要将外压边901或内压边903设置成楕圆形、三角形、四角形、多角形或其他几何图形皆包含在本案之专利范围中。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所述之该导磁基座3,3a的底面外壁面上可黏合一接线板4,该接线板4系供音圈8,801,802引出线焊接固定,以达到电性回路之目的;
系将上述各实施例之中高音发声单元2藉由链接手段结合于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之中空定位空间151中,该连接手段可为黏合或扣合或紧配合等,使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套设于中高音发声单元2外,达到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与中高音发声单元2同轴,而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与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之链接段可为黏合、紧配合或扣合等,使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同轴套设于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外,且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的低音振动音源点1301或1302,1303与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的低音振动音源点1301或1302,1303与中高音发声单元2的中高音振动音源点21都是位于同一水平基准面上,使发声单元具有更广的电性调整范围,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既可发出低音又可发出中高音;
而已经磁化后的中高音发声单元2的接线板22和已经磁化的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及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的接线板4都接通电讯号线。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之该导磁基座3底面外壁面上还可黏合有气流阻尼纱网1,该气流阻尼纱网1系将透气孔321,321a覆盖,用以调整导磁基座3容置空间32及导磁基座3a之音圈作动空间3262内的空气流量;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之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上设置有第一防尘盖10,而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上方设置有第二防尘盖20;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15的声音从第一防尘保护盖10的第一低音出音孔11发出;第二低音发声单元16的声音是从第二防尘保护盖20之第二低音出音孔201发出;该中高音发声单元2的声音从中高音出音孔12发出。
另外,上述所揭露之各式实施例,可被应用于各式喇叭产品或耳机产品中,该耳机产品包含入耳式耳机、耳道式耳机、背颈式耳机、头戴式耳机。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包括: 
一中高音发声单元,具有一中高音振动音源点及一接线板; 
一第一低音发声单元,系具有一定位空间及振动发声膜片及接线板,并具有一低音振动音源点; 
一第二低音发声单元,系具有一定位空间及振动发声膜片及接线板,并具有一低音振动音源点; 
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系同轴穿置定位于第二低音发声单元之定位空间中,而中高音发声单元系同轴穿置定位于第一低音发声单元之定位空间中,使第一低音发声单元及第二低音发声单元及中高音发声单元皆同轴设置,且第一低音发声单元之低音振动音源点及第二低音发声单元之低音振动音源点及中高音发声单元之中高音振动音源点系位于相同的水平基准面上。 
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其中该中高音发声单元系为圆形电磁式动铁发声单元、方形电磁式动铁发声单元、动圈式发声单元、丝带式发声单元、压电陶瓷发声片组件、压电陶瓷发声片接合振动发声膜片或半导体芯片发声单元之其中一种。 
3.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其中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及第二低音发声单元的链接处结合有一第一阻磁环,用以分隔第一低音发声单元与第二低音发声单元的磁场,而第一低音发声单元与中高音发声单元的链接处结合有第二阻磁环,用以分隔第一低音发声单元与中高音发声单元的磁场。 
4.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其中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或第二低音发声单元包括: 
一环状导磁基座,该环状导磁基座的中心部位为中空状的定位空 间,该环状导磁基座的本体部分设置有顶面开口的容置空间,该环状导磁基座本体部分包括形成所述顶面开口的一外环壁及一内环壁; 
一第一环状磁铁及一第二环状磁铁,所述第一环状磁铁设置在所述环状容置空间的内环壁位置,与所述内环壁贴合;所述第二环状磁铁设置在所述环状容置空间的外环壁位置,与所述外环壁贴合;所述第一环状磁铁与第二环状磁铁之间形成磁间隙; 
一第一环状导磁环及一第二环状导磁环,所述第一环状导磁环固定于所述第一环状磁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环状导磁环固定于所述第二环状磁铁的上表面; 
一振动发声膜片,该振动发声膜片系包含一环状音膜片、外压边及一内压边,该外压边系固定于音膜片的外环缘,而内压边系固定于音膜片的内环缘,外压边连接环状导磁基座的外环壁的端部,而内压边连接环状导磁基座的内环壁的端部,在开口处封闭所述环状导磁基座,于环状音膜片下方连接一音圈,于连接处形成一低音振动音源点,音圈伸入所述第一环状磁铁与第二环状磁铁之间形成的磁间隙中; 
一接线板,该接线板系结合于该导磁基座的外底面上,系供固定音圈的引出线。 
5.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其中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或第二低音发声单元包括: 
一环状导磁基座,该环状导磁基座的中心部分为中空状的定位空间,而于环状导磁基座的本体部分设置有顶面开口的容置空间,该环状导磁基座的本体部分包括形成所述顶面开口的一外环壁及一内环壁; 
一环状磁铁,该环状磁铁设置在容置空间的内环壁与外环壁之间,而将容置空间区隔成第一磁间隙及第二磁间隙; 
一环状导磁环,该环状导磁环是固定于环状磁铁的上表面; 
一振动发声膜片,该振动发声膜片系包含一环状音膜片及一外压边及一内压边,该外压边系固定于音膜片的外环缘,而内压边系固定于音膜片的内环缘,于音源片靠近内环缘处连接一第一音圈,于连接处形成第一低音振动音源点,而靠近外环缘处连接一第二音圈,于连接处形成第二振动低音音源点;系将振动发声膜片结合固定于导磁基座的开口,使外压边结合于导磁基座的外环壁,而内压边结合于内环壁,使音膜片定位于容置空间的开口,并将开口封闭,第一音圈伸入于导磁基座的第一磁间隙,而第二音圈伸入于导磁基座的第二磁间隙,使环状磁铁定位于第一音圈及第二音圈之间; 
一接线板,该接线板系结合于该导磁基座的外底面上,系供固定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的引出线。 
6.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其中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或第二低音发声单元包括: 
一导磁基座,该导磁基座的中心部位为中空状的定位空间,导磁基座本体部位具有相邻之辅磁结合空间及音圈作动空间,该辅磁结合空间及音圈作动空间之间设置有一间隔壁; 
一环状磁铁,该环状磁铁具有两个相对之表面,其中一表面系固定于导磁基座之音圈作动空间中,该环状磁铁系贴合于音圈作动空间并远离间隔壁,使环状磁铁与间隔壁间形成一磁间隙;一环状导磁环,该环状导磁环系固定于环状磁铁另一表面,使环状导磁环与导磁基座形成一开口; 
一振动发声膜片,该振动发声膜片系包含一环状音膜片,于环状音膜片上连接一音圈,该音圈与环状音膜片的连接处形成一低音振动音源点;系将振动发声膜片结合固定于导磁基座与环状导磁环所形成的开口,以将开口封闭,且该音圈伸入于导磁基座的音圈作动空间中,并定位于音圈作动空 间之磁间隙中; 
一接线板,该接线板系结合于该导磁基座的音圈作动空间底面外壁面上,系供固定音圈的引出线。 
7.如权利要求第6项所述的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其中该导磁基座之辅磁结合空间系设置于靠近定位空间位置处,而音圈作动空间系设置于远离定位空间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第6项所述的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其中该导磁基座之辅磁结合空间系设置于远离定位空间位置处,而音圈作动空间系设置于靠近定位空间位置处。 
9.如权利要求第7或8项所述的同轴同音源扬声器,其中该导磁基座之辅磁结合空间上系结合一辅磁。 
10.如权利要求第4或5或6项所述的同轴同音源扬声器,更包含: 
一气流阻尼纱网,该气流阻尼纱网系黏合在导磁基座底面的外壁表面,并将透气孔遮蔽,用以调整腔室的空气流量;
一第一防尘保护盖,该第一防尘保护盖系结合于第一低音发声单元和中高音发声单元上方,该第一低音发声单元的声音从第一防尘保护盖的第一低音出音孔发出; 
一第二防尘盖,该第二防尘盖系结合于第二低音发声单元的上方,使第二低音发声单元的声音从第二防尘盖的第二低音出音孔发出; 
所述中高音发声单元具有中高音出音孔,该中高音发声单元的声音从中高音出音孔发出。 
CN201420280343.3U 2014-05-28 2014-05-28 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9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0343.3U CN203859877U (zh) 2014-05-28 2014-05-28 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0343.3U CN203859877U (zh) 2014-05-28 2014-05-28 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59877U true CN203859877U (zh) 2014-10-01

Family

ID=51609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80343.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9877U (zh) 2014-05-28 2014-05-28 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5987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462A (zh) * 2016-08-08 2016-12-14 珠海声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
CN110062317A (zh) * 2019-05-23 2019-07-26 成都法兰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发声单元组合结构、耳塞以及耳机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462A (zh) * 2016-08-08 2016-12-14 珠海声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
CN110062317A (zh) * 2019-05-23 2019-07-26 成都法兰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发声单元组合结构、耳塞以及耳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59863U (zh) 同轴同音源扬声器结构
CN202178854U (zh) 微型扬声器
CN204157049U (zh) 多音圈同轴同音源扬声器
US11882423B2 (en) Multi-input-driving loudspeaker
US20160014485A1 (en) Coaxial audio speaker using single audio source
CN104782143A (zh) 同轴扬声器布置
US20150373436A1 (en) Multiple-vocal coil coaxial audio speaker using single audio source
CN203859877U (zh) 多环同轴同音源扬声器
CN110248297A (zh) 一种多路输入驱动的小型扬声器及中高音扬声器
CN204104128U (zh) 双振膜共用一磁回结构的喇叭
CN204119458U (zh) 双振膜共用一磁回结构的喇叭
CN202818587U (zh) 微型扬声器
CN209105441U (zh) 扬声器模组
CN103079156B (zh) 一种超薄型喇叭
CN104301837A (zh) 可旋转的全方位组合式音箱
CN204157050U (zh) 同轴同音源扬声器
CN203827512U (zh) 偏轴同音源扬声器
CN106303790A (zh) 一种耳机
CN110278516A (zh) 多路输入驱动的扬声器
CN204465851U (zh) 一种新型声音传感器
CN204598258U (zh) 多发声单元耳机
JP3193406U (ja) マルチリング同軸同音源スピーカ
CN201854413U (zh) 微型扬声器
US11877136B2 (en) Multi-input-driving loudspeaker
JP3192587U (ja) マルチボイスコイル同軸同音源スピー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6223 Dongfeng management area, Xinxu Town, Huiya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sheng (Huizhou)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226 Dongmei earphone factory, Dongfeng management area, Xinxu Town, Huiya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yang Dongmei Audio Product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