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7715U - 一种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57715U
CN203857715U CN201420204866.XU CN201420204866U CN203857715U CN 203857715 U CN203857715 U CN 203857715U CN 201420204866 U CN201420204866 U CN 201420204866U CN 203857715 U CN203857715 U CN 203857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gas
cylindrical shell
state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048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杰
郑修新
隋杰磊
靳文超
安普光
刘景升
房卫星
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048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57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57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577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冷凝器,包括冷凝器筒体,冷凝器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供气态冷媒进入的冷媒进口,冷凝器筒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气态冷媒均匀分配至冷凝器筒体内部的均配装置,均配装置位于冷媒进口的下方;均配装置分别在冷凝器筒体的整个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延伸。本实用新型中的气态冷媒在均配装置的阻挡之下由气态腔的中间向两端扩散,直至充满整个气态腔,在气态腔中压力的作用下,气态冷媒从透气孔中进入到冷凝器筒体中的其他部分,与换热管接触进行热量交换后变为液态冷媒,由于透气口在均配装置上呈均匀分布,所以气态冷媒与换热管进行热交换的时候也呈均匀状态,大大加强了换热管与气态冷媒之间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冷凝器。
背景技术
目前,从压缩机排气口进入到冷凝器中的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气态冷媒通常是直接喷入到冷凝器中,然后通过冷凝器内部的压差和气体分子的扩散与换热管接触后进行热量交换,经过热交换后变为液态冷媒。因此,进入冷凝器中的气态冷媒离喷入口越近,与换热管进行的热量交换越充分;而离喷入口距离越远,与换热管进行的热量交换越差,即气态冷媒在整个冷凝器中的分配是不均匀的。
现有技术中气态冷媒进入到冷凝器中,经过换热之后变为液态冷媒从冷凝器出去,冷凝器的结构多数采用的是一进一出,这样的结构只是考虑了冷媒的循环通路,并没有考虑气态冷媒在冷凝器中的分配不均问题。这种结构要求冷凝器筒体越短越好,如果冷凝器的筒体较长,则对离冷媒进口距离较远的换热管的利用越不充分。有时,当冷凝器的筒体较长时,有的冷凝器也采用两个进口一个出口或两个进口两个出口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在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增多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压力容器上开的孔越多越不安全。
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凝器结构,气态冷媒G1通过冷媒进口A直接喷入到冷凝器筒体D中,气态冷媒G1被防冲挡板B阻挡后向冷凝器筒体D的两端扩散,同时气态冷媒G1与冷凝器筒体D内的换热管C进行热交换,气态冷媒变为液态冷媒G2,液态冷媒G2从冷媒出口E出去。从图1中的箭头方向和冷媒的循环流路可以看出,离冷媒进口A越近的气态冷媒G1越密集,气态冷媒G1与换热管C的热量交换越充分;而离冷媒进口A越远,即冷凝器筒体D两端的气态冷媒G1越少,与换热管C的热量交换越不充分,换热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冷凝器,能够解决气态冷媒在冷凝器筒体中分配不均,与换热管接触不充分,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凝器,包括冷凝器筒体,所述冷凝器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供气态冷媒进入的冷媒进口,所述冷凝器筒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气态冷媒均匀分配至所述冷凝器筒体内部的均配装置,所述均配装置位于所述冷媒进口的下方;所述均配装置分别在所述冷凝器筒体的整个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均配装置与所述冷凝器筒体的上壁构成气态腔,所述均配装置上具有供气态冷媒通过的透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均配装置的边缘均与冷凝器筒体的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透气孔具有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均配装置上。
优选的,所述均配装置为板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均配装置由钢板制成。
优选的,所述均配装置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冷凝器筒体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冷凝器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均配装置,均配装置与冷凝器筒体的上壁构成气态腔,气态冷媒进入到冷凝器中后首先进入到气态腔中,而后再与换热管进行热交换,均配装置的设置大大减少了气态冷媒对换热管的冲击,减少了换热管的损坏,延长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维修费用;
(2)本实用新型中的均配装置结构和制造工艺简单,使用方便,气态冷媒进入到气态腔中之后在均配装置的阻挡之下由气态腔的中间向两端扩撒,直至充满整个气态腔,气态腔中的压力增大,在压力的作用下,气态冷媒从透气孔中进入到冷凝器筒体中的其他部分,与换热管接触进行热量交换后变为液态冷媒,由于透气口在均配装置上呈均匀分布,所以气态冷媒与换热管进行热交换的时候也呈均匀状态,大大加强了换热管与气态冷媒之间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冷凝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冷凝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均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冷媒进口;2、均配装置;21、透气孔;3、换热管;4、冷凝器筒体;5、冷媒出口;A、冷媒进口;B、防冲挡板;C、换热管;D、冷凝器筒体;E、冷媒出口;G1、气态冷媒;G2、液态冷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是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冷凝器,包括冷凝器筒体4,所述冷凝器筒体4的上端设置有供气态冷媒进入的冷媒进口1,冷凝器筒体4的下端设置有供经过换热后的液态冷媒流出的冷媒出口5。所述冷凝器筒体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气态冷媒均匀分配至所述冷凝器筒体4内部的均配装置2,所述均配装置2位于所述冷媒进口1的下方;所述均配装置2分别在所述冷凝器筒体4的整个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延伸,且所述均配装置2的边缘均与冷凝器筒体4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均配装置2与所述冷凝器筒体4的上壁构成气态腔,气态腔中仅存在气态冷媒。所述气态腔的下方由于有换热管3的存在自然形成了既存在气态冷媒又存在液态冷媒的气液态混合腔,以及只有液态冷媒的液态腔。
如图3所示,为了使气态腔中的气态冷媒能够进入到气液态混合腔中与换热管3进行热量交换,所述均配装置2上具有供气态冷媒通过的多个透气孔21。所述透气孔21均匀分布在所述均配装置2上。当然,透气孔21也可以不呈均匀状态分布,只要是能够使气态冷媒能够通过透气孔21后与冷凝器筒体中的几乎全部换热管3进行热量交换的分布方式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均配装置2为板状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是要能够实现将气态冷媒均匀分配到冷凝器筒体4中即可。所述均配装置2由钢板制成,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冷凝器筒体4的内壁上。
当气态冷媒从冷媒进口1中进入到冷凝器筒体4中之后,由于受到均配装置2的阻挡而无法大量与换热管3接触,从而向冷凝器筒体4的两端扩散,进而将整个气态腔充满。气态腔充满之后,气态冷媒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均配装置2上的透气孔21均匀的进入到气液态混合腔中与换热管3进行热量交换,进而变为液态冷媒进入到液态腔中,完成换热过程。
由于透气口21在均配装置2上呈均匀分布,所以气态冷媒与换热管3进行热交换的时候也呈均匀状态,大大加强了换热管3与气态冷媒之间的换热效率。
均配装置2与冷凝器筒体4的上壁构成气态腔,气态冷媒进入到冷凝器中后首先进入到气态腔中,而后再与换热管3进行热交换,均配装置2的设置大大减少了气态冷媒对换热管3的冲击,减少了换热管3的损坏,延长了换热管3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维修费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冷凝器,包括冷凝器筒体(4),所述冷凝器筒体(4)的上端设置有供气态冷媒进入的冷媒进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筒体(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气态冷媒均匀分配至所述冷凝器筒体(4)内部的均配装置(2),所述均配装置(2)位于所述冷媒进口(1)的下方;
所述均配装置(2)分别在所述冷凝器筒体(4)的整个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均配装置(2)与所述冷凝器筒体(4)的上壁构成气态腔,所述均配装置(2)上具有供气态冷媒通过的透气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配装置(2)的边缘均与冷凝器筒体(4)的内壁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21)具有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均配装置(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配装置(2)为板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配装置(2)由钢板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配装置(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冷凝器筒体(4)的内壁上。
CN201420204866.XU 2014-04-24 2014-04-24 一种冷凝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7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4866.XU CN203857715U (zh) 2014-04-24 2014-04-24 一种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04866.XU CN203857715U (zh) 2014-04-24 2014-04-24 一种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57715U true CN203857715U (zh) 2014-10-01

Family

ID=51607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04866.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7715U (zh) 2014-04-24 2014-04-24 一种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577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09294U (zh) 蛋粉冷却罐
CN104913548B (zh) 单集流管平行流换热器
CN106482550A (zh) 管箱结构、壳管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2885369U (zh) 强制节流式分液装置及使用该分液装置的空调器
CN203857715U (zh) 一种冷凝器
CN101943529A (zh) 高温气体干法降温装置及方法
CN202158700U (zh) 均流装置、蒸发器及空调
CN203968568U (zh) 一种机载液冷系统
CN205403430U (zh) 一种极耳烘干装置
CN103884210A (zh) 余热回收换热器及全热回收热水系统
CN104848515B (zh) 空调换热器及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CN204516485U (zh) 一种用于易散热线缆冷却的环侧吹风装置
CN204460196U (zh) 一种多层套筒式滚筒冷渣机
CN206131816U (zh) 管箱结构、壳管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3550673U (zh) 蒸发式冷却器
CN204100857U (zh)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及空调
CN105126379A (zh) 一种汞蒸气冷却装置
CN103727807A (zh) 内流风冷式高压流体热交换器
CN203282075U (zh) 多流道通风散热器
CN204147751U (zh) 冷冻式干燥机
CN205112345U (zh) 定型台制冷系统
CN104596005A (zh) 节水型填料裹管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204438840U (zh) 冷却塔空冷辅助设备
CN203687692U (zh) 超长双排圆铜管翅片整体式芯体
CN203586866U (zh) 冷却循环式高压流体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