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6976U - 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 - Google Patents

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56976U
CN203856976U CN201420273044.7U CN201420273044U CN203856976U CN 203856976 U CN203856976 U CN 203856976U CN 201420273044 U CN201420273044 U CN 201420273044U CN 203856976 U CN203856976 U CN 203856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un
wheel shaft
ring
planetary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730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兆东
牛国夷
邬明均
朱江平
陈亮
柳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igh Speed and Accurate Gea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igh Speed and Accurate Gea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igh Speed and Accurate Gea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igh Speed and Accurate Gea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730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56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56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569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包括箱体和行星轮系,箱体由前后箱体和内齿圈组成,内齿圈位于前后箱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同一级行星架和太阳轮轴上设有两组不同传动比的行星轮系,其中:两组太阳轮通过轴承支撑于同一级太阳轮轴上,两组太阳轮之间设有不停机换挡机构;两组行星轮系的内齿圈集合于同体内齿圈上;行星架上均匀分布3-5个行星轮轴,每个行星轮轴上都通过轴承安装有不同传动比的两个行星轮。

Description

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可应用于不得停机后换档的特殊场合,也可应用于一般的停机后换档场合。
背景技术
     在经济生产中,生产线上的生产执行机构有时需要得到两种不同的运转速度。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换档完成这样的任务,虽然现在的不停机换挡技术比较成熟,系统中一般离不开离合器,且需要操作者密切配合,机构比较复杂,对操作者要求较高。由于行星轮系结构的特殊性,行星齿轮箱均需停机后才能实现换档。如何解决行星轮系不停机换挡,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行星轮系轮箱无法实现不停机换档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包括箱体和行星轮系,箱体由前后箱体和内齿圈组成,内齿圈位于前后箱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同一级行星架和太阳轮轴上设有两组不同传动比的行星轮系,其中:两组太阳轮通过轴承支撑于同一级太阳轮轴上,两组太阳轮之间设有不停机换挡机构;两组行星轮系的内齿圈集合于同体内齿圈上;行星架上均匀分布3-5个行星轮轴,每个行星轮轴上都通过轴承安装有不同传动比的两个行星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停机换挡机构包括两组设有环形外摩擦圈槽和外花键的太阳轮、设在太阳轮轴中的调速外花键、内花键套、摩擦内圈,其具体结构为:
    a)两组太阳轮相对面上设有同心的环形外摩擦圈槽,或将分体的同心的环形外摩擦槽圈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太阳轮的相对面上;
    b) 太阳轮上的环形外摩擦圈槽的外圈壁面为摩擦面,摩擦面沿口到太阳轮轴心的距离大于槽底到太阳轮轴心的距离;
    c) 内花键套为圆盘结构,圆盘的中心为内花键,圆盘的外缘为拨叉槽,圆盘的同心圆周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同步销孔,同步销孔中设有同步销,同步销两端分别设有摩擦内圈,所述的摩擦内圈的圈体位于环形外摩擦圈槽沿口内,摩擦内圈的外缘为斜面,斜面的锥度与环形外摩擦圈槽的槽壁一致,斜面为粗糙的摩擦面;
d) 两组太阳轮相对面上设有与太阳轮轴中调速外花键对应的外花键,拨叉槽驱动内花键套或同时与一侧太阳轮及太阳轮轴中的调速外花键啮合,或仅与太阳轮轴中的调速外花键啮合,仅与太阳轮轴中调速外花键啮合时,摩擦内圈外缘斜面摩擦面与太阳轮上环形外摩擦圈槽的摩擦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两个太阳轮的外花键与太阳轮轴中的调速外花键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内花键套的同心圆周上至少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张力同步销孔,张力同步销孔中部设有弹簧装置,弹簧装置包括弹簧座、弹簧和弹簧套,张力同步销孔中配有匹配的中部断面为正方形的张力同步销,所述弹簧的张力通过弹簧套由轴心方向抵于张力同步销的正方形的一个壁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拨叉槽中设有匹配的拨叉,拨叉的驱动装置采用固定在行星架上的液压油缸或者高压汽缸,液压油缸的控制油路或高压汽缸的控制气路中的一段设在行星架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同一级行星架和太阳轮轴上设有两组不同传动比的行星轮系,其中:两组太阳轮通过轴承支撑于同一级太阳轮轴上,两组太阳轮之间设有不停机换挡机构;两组中的内齿圈集合于同体内齿圈上;两组中的行星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行星架的同一级行星轮轴上,可以在行星轮系连续运转的条件下,通过不停机换挡机构在不停机的情况下,选择不同传动比的行星轮系作为本级行星轮系,从而改变整个齿轮箱的传动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同步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A为正视图;B为a向或b向视图;C为A中的c-c向视图。
图4是摩擦内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A为正视图;B为A中的d-d向视图。
图5是一种弹簧装置示意图。
图中: 1、前箱体 ,2、后箱体, 3、同体内齿圈, 4、行星架, 5、行星轮,6、太阳轮轴, 7、太阳轮, 8、轴承, 9、行星轮轴, 10、前透盖,11、透气帽, 12、后透盖, 13、环形外摩擦圈槽, 14、外花键, 15、调速外花键, 16、内花键套, 17、摩擦内圈,18、拨叉槽, 19、同步销孔, 20、同步销, 21、键, 22、定距环, 23、拨叉支架, 24、拨叉, 25、滑块, 26、弹簧装置, 27、螺栓 ,28、弹簧座, 29、弹簧, 30、弹簧套, 31、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和行星轮系,箱体由前箱体1后箱体2和同体内齿圈3组成,同体内齿圈3位于前箱体1后箱体2之间,同一级行星架4和太阳轮轴6上设有两组不同传动比的行星轮系,其中:两组太阳轮7通过轴承8支撑于同一级太阳轮轴6上,两组太阳轮7之间设有不停机换挡机构(图中I);两组行星轮系的内齿圈集合于同体内齿圈3上;行星架4上均匀分布3-5个行星轮轴9,每个行星轮轴9上都通过轴承安装有不同传动比的两个行星轮5。
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轮轴6穿过前透盖10伸出前箱体1,前箱体1上还设有透气帽11;行星架4输出端穿过后透盖12伸出后箱体2。
由图2可见:不停机换挡机构包括两组设有环形外摩擦圈槽13和外花键14的太阳轮7、设在太阳轮轴6中的调速外花键15、内花键套16、摩擦内圈17,其中:同心的环形外摩擦圈槽13设在两组太阳轮7的相对面上。太阳轮7上的环形外摩擦圈槽13的外圈壁面为摩擦面,摩擦面沿口到太阳轮7轴心的距离大于槽底到太阳轮7轴心的距离。内花键套16为圆盘结构,圆盘的中心为内花键,圆盘的外缘为拨叉槽18,圆盘的同心圆周上设有均匀分布的三个同步销孔19,同步销孔19中设有同步销20,同步销20两端分别设有摩擦内圈17,组装后的摩擦内圈17的圈体位于环形外摩擦圈槽13沿口内,摩擦内圈17的外缘为斜面,斜面的锥度与环形外摩擦圈槽13的槽壁一致,斜面为粗糙的摩擦面。两组太阳轮7相对面上设有与太阳轮轴6中调速外花键15对应的外花键,拨叉槽18驱动内花键套16或同时与一侧太阳轮7及太阳轮轴6中的调速外花键15啮合,或仅与太阳轮轴6中的调速外花键15啮合,仅与太阳轮轴6中调速外花键15啮合时,摩擦内圈17外缘斜面摩擦面与太阳轮7上环形外摩擦圈槽13的摩擦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两个太阳轮7的外花键与太阳轮轴6中的调速外花键15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调速外花键15通过键21与太阳轮轴6固定,太阳轮7的支撑轴承8之间,以及轴承8与调速外花键15之间均设有定距环22,拨叉槽18沿口设有拨叉支架23,拨叉24支撑于拨叉支架23上,拨动滑块25驱动拨叉槽18。
在本实施例中:同步销20两端的摩擦内圈17通过螺栓27固定。张力同步销孔19中部设有环绕孔壁向内还设有弹簧装置26。
具体实施时,环形外摩擦圈槽13也可以是将分体的同心的环形外摩擦槽圈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太阳轮7的相对面上。
由图3中的A-C可见,同步销20的结构中部断面为正方形区域,两端为摩擦内圈17的安装凸台,正方形区域与安装凸台之间的端面为圆。
由图4可见,本实施例使用的摩擦内圈17是与均匀分布的8个同步销20连接的,
由图5可见,弹簧装置23包括弹簧座28中包括弹簧29和弹簧套30,弹簧29的张力由轴心方为力点将弹簧套30抵于同步销20的正方形区域的一个壁面。在本实施例中,弹簧套30轴心还设有定位柱31。

Claims (4)

1.一种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包括箱体和行星轮系,箱体由前后箱体和内齿圈组成,内齿圈位于前后箱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同一级行星架和太阳轮轴上设有两组不同传动比的行星轮系,其中:两组太阳轮通过轴承支撑于同一级太阳轮轴上,两组太阳轮之间设有不停机换挡机构;两组行星轮系的内齿圈集合于同体内齿圈上;行星架上均匀分布3-5个行星轮轴,每个行星轮轴上都通过轴承安装有不同传动比的两个行星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其特征在于:不停机换挡机构包括两组设有环形外摩擦圈槽和外花键的太阳轮、设在太阳轮轴中的调速外花键、内花键套、摩擦内圈,其具体结构为:
    a)两组太阳轮相对面上设有同心的环形外摩擦圈槽,或将分体的同心的环形外摩擦槽圈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太阳轮的相对面上;
    b) 太阳轮上的环形外摩擦圈槽的外圈壁面为摩擦面,摩擦面沿口到太阳轮轴心的距离大于槽底到太阳轮轴心的距离;
    c) 内花键套为圆盘结构,圆盘的中心为内花键,圆盘的外缘为拨叉槽,圆盘的同心圆周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同步销孔,同步销孔中设有同步销,同步销两端分别设有摩擦内圈,所述的摩擦内圈的圈体位于环形外摩擦圈槽沿口内,摩擦内圈的外缘为斜面,斜面的锥度与环形外摩擦圈槽的槽壁一致,斜面为粗糙的摩擦面;
d) 两组太阳轮相对面上设有与太阳轮轴中调速外花键对应的外花键,拨叉槽驱动内花键套或同时与一侧太阳轮及太阳轮轴中的调速外花键啮合,或仅与太阳轮轴中的调速外花键啮合,仅与太阳轮轴中调速外花键啮合时,摩擦内圈外缘斜面摩擦面与太阳轮上环形外摩擦圈槽的摩擦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两个太阳轮的外花键与太阳轮轴中的调速外花键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其特征在于:在内花键套的同心圆周上至少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张力同步销孔,张力同步销孔中部设有弹簧装置,弹簧装置包括弹簧座、弹簧和弹簧套,张力同步销孔中配有匹配的中部断面为正方形的张力同步销,所述弹簧的张力通过弹簧套由轴心方向抵于张力同步销的正方形的一个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其特征在于:拨叉槽中设有匹配的拨叉,拨叉的驱动装置采用固定在行星架上的液压油缸或者高压汽缸,液压油缸的控制油路或高压汽缸的控制气路中的一段设在行星架体中。
CN201420273044.7U 2014-05-27 2014-05-27 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56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73044.7U CN203856976U (zh) 2014-05-27 2014-05-27 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73044.7U CN203856976U (zh) 2014-05-27 2014-05-27 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56976U true CN203856976U (zh) 2014-10-01

Family

ID=51606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73044.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56976U (zh) 2014-05-27 2014-05-27 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569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2606A (zh) * 2014-05-27 2014-08-13 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2606A (zh) * 2014-05-27 2014-08-13 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31843U (zh) 一级锥齿直交轴输入行星齿轮箱
CN107407377A (zh) 星轮力矩器
CN103438177A (zh) 多凸轮自适应多档自动变速器
CN203082130U (zh) 机动车的后置三挡减速器
CN203395150U (zh) 主副箱可拆分的变速器
CN101769155B (zh) 盾构机双驱动行星变速传动系统
CN104246083A (zh) 工程机械的驱动装置
CN203856976U (zh) 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
CN102678867A (zh) 被动式机械变矩器
CN101248293B (zh) 自动变速器中的压力油供给装置
CN203906681U (zh) 电驱动两档双级轮边减速器
CN109737186B (zh) 一种电动方程式赛车轮边行星齿轮减速装置
CN205534053U (zh) 自动变速器
CN202790347U (zh) 轮边减速器和车辆
CN105090381A (zh) 同轴串列积木式无箱变速器
CN205896049U (zh) 一种行星减速器
CN104879473A (zh) 一种离合器与外围组件结构
CN103982606B (zh) 齿轮箱中的不停机换档行星轮系
CN105114555B (zh) 多档无离合手自动一体单向同步超越式变速器
CN206972857U (zh) 一种两档行星齿轮机构变速箱驱动桥系统
CN105889438A (zh) 减速器
CN203656127U (zh) 汽车驱动桥主减速器总成
CN207809058U (zh) 一种电动叉车驱动桥
CN101303064A (zh) 差速反馈无级变速器
CN102120549B (zh) 一种矿用绞车减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0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