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6200U - 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46200U
CN203846200U CN201420192400.2U CN201420192400U CN203846200U CN 203846200 U CN203846200 U CN 203846200U CN 201420192400 U CN201420192400 U CN 201420192400U CN 203846200 U CN203846200 U CN 203846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open height
swing arm
crank
rockin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924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玉峰
祝章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jiang Wan Gong Mechanical & Electronic Equipment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jiang Wan Gong Mechanical & Electronic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jiang Wan Gong Mechanical & Electronic Equipment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Wujiang Wan Gong Mechanical & Electronic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924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46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46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462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包括设置在滑轨内的综框,滑轨固定在开口机构机架上,综框的右侧档中部与滑轨间设有滑块;综框下横梁底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推杆连接座,左右两个推杆连接座分别与开口高度调节装置连接,开口高度调节装置通过机架的摆动轴分别连接一组曲柄摇杆机构,两组曲柄摇杆机构分别通过减速器与引纬侧和捕纬侧的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设有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由摆臂和可调节长度的推杆组成,经推杆长度的微调,两侧开口高度的差值可实现微小的差异,产生沿筘幅不等高的开口高度,引纬侧梭口张开高度小,捕纬侧梭口的张开高度最大,这种新形式梭口更适用现代织机,更有利于配合气流引纬进程。

Description

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气织机领域,涉及一种喷气织机上的开口机构,具体涉及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 
背景技术
开口机构完成的运动是简单的往复直线运动,工作部件是综框。开口机构带动经纱上下运动形成梭口,现在用的开口机构产生的梭口大小(引纬侧梭口到捕纬侧梭口的张开高度)沿筘幅是不变的。但实际生产中,在引纬侧引纬气流紧密,占有较小空间,而在捕纬侧引纬气流松散,占有较大空间,大小不变的梭口明显不利于配合气流引纬进程,这显然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织机。并且,织机的织物千变万化,织物的经纬密各有不同,梭口的大小随织物结构而变化,要求的梭口大小也不同;因此,开口机构一般都需要配备开口高度可调装置,用于调节梭口高度即开口高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应用在喷气织机的开口机构上,综框带动经纱上下往复运动,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用以调节梭口尺寸,调节引纬侧和捕纬侧的开口高度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包括一设置在滑轨内的综框,所述滑轨固定在开口机构机架上,所述综框的右侧档中部与所述滑轨之间设置有一滑块;所述综框下横梁底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推杆连接座,左右两个所述推杆连接座分别与一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推杆一端铰接,所述的开口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一摆臂,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摆臂的一端铰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铰接在机架的摆动轴上,所述摆动轴分别连接一组曲柄摇杆机构,两组所述的曲柄摇杆机构分别通过一减速器与引纬侧和捕纬侧的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曲柄摇杆机构由曲柄、连杆和摇杆组成,所述摇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摆动轴上,所述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曲柄的一端铰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上开设有数个用于铰接所述推杆且位置不同的定位孔,所述摆动轴中心与所述定位孔的距离随之变化,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推杆连接座之间的距离随之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4至11个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摆臂与所述摇杆为固定在同一根所述摆动轴的两个独立的部件,所述摆臂与所述摇杆通过螺母锁紧在所述摆动轴上,所述摆臂与所述摇杆通过一隔套分开。 
    优选的,所述摆臂与所述摇杆为同一个摆块上的两个不同部分,所述摆块通过螺母夹紧在所述摆动轴上,所述摆块随所述摆动轴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包括调节螺栓、调节螺母和铰链臂;所述调节螺栓伸进所述铰链臂中,并通过所述调节螺母固定在所述铰链臂的下端面,所述铰链臂的上部开设有2个用于连接所述推杆连接座的连接孔,所述推杆连接座插在左右两个所述连接孔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开口机构由两级机构组成,第一级机构是两套相同的曲柄摇杆机构,曲柄做360°整转,经连杆带动摇杆摆动,第二级机构是七杆机构,摇杆摆动经摆臂带动推杆,两组推杆驱动同一综框作升降运动;两个运动同时作用在综框上,两个电机同步工作,两侧的运动是同步的,就能达到根除综框引纬侧的滞后和赶超的运动状态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开口高度调节装置设在第二级机构上,由第二级机构的摆臂和可调节长度的推杆组成,不对称开口机构从两边驱动综框,经推杆长度的微调,两侧开口高度的差值可实现微小的差异,就可以产生沿筘幅不等高的开口高度,引纬侧梭口张开高度小,开口高度沿筘幅逐渐增加,捕纬侧梭口的张开高度最大,这种新形式梭口更适用现代织机,更有利于配合气流引纬进程。 
3、本实用新型在综框一侧边缘设置了滑块,滑块外周边在滑轨上往复运动,以达到两套驱动部件驱动同一页综框时需要相互适应协调的目的,为综框运动提供了新的自由度和约束。 
4、本实用新型在摆臂上开设了若干位置不同的定位孔,根据织物的需求,各种开口高度选择不同的孔作为推杆下端连接点,孔位置不同,摆臂和推杆的长度跟着变动,最后运动的输出即开口高度就有了多种选择。 
5、本实用新型的推杆由调节螺栓、螺母与铰链臂等另件组成,调节螺栓与铰链臂用细牙螺纹配合,通过转动螺纹用来微调推杆的长度;两套驱动部件驱动同一页综框,两侧机构的动作幅度需要适应和协调,不对称开口机构产生不等高的梭口,两侧动程要求有很小的差异,在基本尺寸调定后经微调两侧推杆的长度实现微小的差异,满足织造的特别需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级机构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摇杆和摆臂的侧面结构和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摇杆和摆臂的正面结构和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由摇杆和摆臂所组成的摆块的正面结构和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由摇杆和摆臂所组成的摆块的侧面结构和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推杆中调节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推杆中铰链臂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推杆中铰链臂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所示,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包括一设置在滑轨2内的综框1,所述滑轨2固定在开口机构机架上,所述综框1的右侧档中部与所述滑轨2之间设置有一滑块3,所述滑块3的作用是平衡所述综框1两侧的驱动;所述综框1下横梁底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推杆连接座4,左右两个所述推杆连接座4分别与一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推杆5一端铰接,所述的开口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一摆臂6,所述推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摆臂6的一端铰接,所述摆臂6的另一端铰接在机架的摆动轴7上,所述摆动轴7分别连接一组曲柄摇杆机构,两组所述的曲柄摇杆机构分别通过一减速器8与引纬侧和捕纬侧的电机9连接。 
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示,所述的曲柄摇杆机构由曲柄12、连杆11和摇杆10组成,所述摇杆10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摆动轴7上,所述摇杆10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11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11的另一端与所述曲柄12的一端铰接,所述曲柄1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减速器8与所述电机5连接。 
优选的,参见图3、4所示,所述摆臂6与所述摇杆10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所述摆臂6与所述摇杆10通过螺母13锁紧在所述摆动轴7上,所述摆臂6与所述摇杆10通过一隔套14分开;第一级机构带动所述摇杆10,所述摇杆10作摆动,所述摆臂6随所述摇杆10同步摆动,将所述摆臂6和所述摇杆10做成两个独立的部件的优点是所述摇杆10和所述摆臂6的夹角可以自由调节。 
所述的开口高度调节装置主要由第二级机构的所述摆臂6和所述推杆5组成,所述摆臂6上开设有4个用于铰接所述推杆5且位置不同的定位孔601,这样一来,所述摆动轴7中心与所述定位孔601的距离就有4种选择,可以根据织物的需求,根据开口高度的尺寸选择不同的孔作为推杆下端连接点;同时,所述定位孔601与所述推杆连接座4之间的距离,即所述推杆5的长度也有4种选择,所述综框1的运动幅度随之变化。 
优选的,参见图5、6所示,所述摆臂6与所述摇杆10为同一个摆块上的两个不同部分,所述摆块通过螺母13夹紧在所述摆动轴7上,所述摆块随所述摆动轴7摆动;所述摆臂6上开设有7个用于铰接所述推杆5且位置不同的定位孔601,这样一来,所述摆动轴7中心与所述定位孔601的距离就有7种选择,可以根据织物的需求,根据开口高度的尺寸选择不同的孔作为推杆下端连接点;同时,所述定位孔601与所述推杆连接座4之间的距离,即所述推杆5的长度也有7种选择,所述综框1的运动幅度随之变化。 
进一步的,参见图7所示,所述推杆5包括调节螺栓501、调节螺母502和铰链臂503;所述调节螺栓501伸进所述铰链臂503中,并通过所述调节螺母502固定在所述铰链臂503的下端面; 
参见图8所示,所述调节螺栓501与所述铰链臂503的配合用细牙螺纹,如M20×1.0,所述调节螺栓501伸进所述铰链臂503的长度可通过螺纹啮合长度作出调节,所述推杆5长度调定后用所述调节螺母502锁紧;
参见图9、10所示,所述铰链臂503的上部开设有2个用于连接所述推杆连接座4的连接孔504,所述推杆连接座4插在左右两个所述连接孔504之间。
本机构有一级、二级机构组成。第一级机构是两套相同的四杆机构,也就是所述曲柄摇杆机构,所述曲柄12做360°整转,经所述连杆11带动所述摇杆10摆动;第二级机构是七杆机构,所述摇杆10摆动经所述摆臂6带动所述推杆5,两组所述推杆5驱动同一综框作升降运动。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设在第二级机构上,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由第二级机构的所述摆臂6和可调节长度的所述推杆5组成。不对称开口机构从两边驱动综框,要求在两侧都具有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经推杆长度的微调,两侧开口高度的差值可实现微小的差值。两个运动同时作用在综框上,两个电机同步工作,两侧的运动是同步的,配备两侧驱动机构的目的是根除综框引纬侧的滞后和赶超的运动状态。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设置在滑轨(2)内的综框(1),所述滑轨(2)固定在开口机构机架上,所述综框(1)的右侧档中部与所述滑轨(2)之间设置有一滑块(3);所述综框(1)下横梁底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推杆连接座(4),左右两个所述推杆连接座(4)分别与一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推杆(5)一端铰接,所述的开口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一摆臂(6),所述推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摆臂(6)的一端铰接,所述摆臂(6)的另一端铰接在机架的摆动轴(7)上,所述摆动轴(7)分别连接一组曲柄摇杆机构,两组所述的曲柄摇杆机构分别通过一减速器(8)与引纬侧和捕纬侧的电机(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柄摇杆机构由曲柄(12)、连杆(11)和摇杆(10)组成,所述摇杆(10)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摆动轴(7)上,所述摇杆(10)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11)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11)的另一端与所述曲柄(12)的一端铰接,所述曲柄(1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减速器(8)与所述电机(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6)上开设有数个用于铰接所述推杆(5)且位置不同的定位孔(601),所述摆动轴(7)中心与所述定位孔(601)的距离随之变化,所述定位孔(601)与所述推杆连接座(4)之间的距离随之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601)的数量为4至11个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6)与所述摇杆(10)为固定在同一根所述摆动轴(7)上的两个独立的部件,所述摆臂(6)与所述摇杆(10)通过螺母(13)锁紧在所述摆动轴(7)上,所述摆臂(6)与所述摇杆(10)通过一隔套(14)分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6)与所述摇杆(10)为同一个摆块上的两个不同部分,所述摆块通过螺母(13)夹紧在所述摆动轴(7)上,所述摆块随所述摆动轴(7)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5)包括调节螺栓(501)、调节螺母(502)和铰链臂(503);所述调节螺栓(501)伸进所述铰链臂(503)中,并通过所述调节螺母(502)固定在所述铰链臂(503)的下端面,所述铰链臂(503)的上部开设有2个用于连接所述推杆连接座(4)的连接孔(504),所述推杆连接座(4)插在左右两个所述连接孔(504)之间。
CN201420192400.2U 2014-04-21 2014-04-21 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46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2400.2U CN203846200U (zh) 2014-04-21 2014-04-21 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2400.2U CN203846200U (zh) 2014-04-21 2014-04-21 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46200U true CN203846200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59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92400.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46200U (zh) 2014-04-21 2014-04-21 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4620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8655A (zh) * 2014-04-21 2014-07-02 吴江万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
CN104328564A (zh) * 2014-10-22 2015-02-04 杭州创兴织造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织口高度可调的双层织物纺织机
CN105734763A (zh) * 2014-10-22 2016-07-06 杭州创兴云智能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织口高度的双层织物纺织机
CN110117860A (zh) * 2018-02-07 2019-08-13 广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织带机滑动结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8655A (zh) * 2014-04-21 2014-07-02 吴江万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
CN103898655B (zh) * 2014-04-21 2015-05-13 吴江万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
CN104328564A (zh) * 2014-10-22 2015-02-04 杭州创兴织造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织口高度可调的双层织物纺织机
CN104328564B (zh) * 2014-10-22 2016-03-02 杭州创兴云智能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织口高度可调的双层织物纺织机
CN105734763A (zh) * 2014-10-22 2016-07-06 杭州创兴云智能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织口高度的双层织物纺织机
CN105734763B (zh) * 2014-10-22 2017-11-17 杭州创兴云智能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织口高度的双层织物纺织机
CN110117860A (zh) * 2018-02-07 2019-08-13 广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织带机滑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46200U (zh) 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
CN103898655B (zh) 一种配开口高度调节装置的不对称开口机构
CN104911790B (zh) 一种便携式半自动缂丝机装置
CN103898654A (zh) 一种双侧驱动不对称连杆滑块开口机构
CN105088469B (zh) 一种绞织方式的喷水织机
CN105420880A (zh) 一种六梭圆织机开口机构
CN202247137U (zh) 开口绞织机构的绞织动力机构
CN103556346A (zh) 提花机开口机构
CN207552582U (zh) 有梭织机钢筘独立打纬装置
CN103526383A (zh) 双摇杆摆块七杆提花机构
CN203295776U (zh) 双针床经编机的经轴架
CN203546307U (zh) 提花机开口机构
CN205529275U (zh) 一种织机的废边机构
CN205046267U (zh) 一种电磁阀与提花针联动式电子提花机
CN104328564B (zh) 一种织口高度可调的双层织物纺织机
CN104032438A (zh) 梭口最低位置具有长停顿角度的六杆开口机构的设计方法
CN209292598U (zh) 一种纱线穿筘装置
CN203487325U (zh) 一种毛毯加工用的双层剑杆织机
CN209580550U (zh) 一种用于格栅生产的走纱机构
CN203938810U (zh) 一种双侧驱动不对称连杆滑块开口机构
CN204342973U (zh) 一种织机的下置式开口装置
CN203065710U (zh) 应用于织斜纹缎纹的开口装置
CN203546306U (zh) 双摇杆摆块七杆提花机构
CN207143436U (zh) 织机的高效边撑装置
CN205741407U (zh) 一种交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51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513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