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0439U - 调焦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40439U
CN203840439U CN201420211781.4U CN201420211781U CN203840439U CN 203840439 U CN203840439 U CN 203840439U CN 201420211781 U CN201420211781 U CN 201420211781U CN 203840439 U CN203840439 U CN 203840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ting element
focus
central hole
receptive cavity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117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锦文
范秋林
陈余天
薛江亮
朱亚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1178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40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40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404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调焦装置,其用于摄像模组的检测和校对,调焦装置包括一调焦单元以及一壳体,其中壳体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抗扭元件,以固定于摄像模组的马达的第一定位部,其中调焦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元件,以固定于摄像模组的镜头的第二定位部。当调焦单元沿着壳体形成的轨道做旋转运动时,第一定位元件驱使镜头做相对于马达的运动,以使得马达与镜头得以适配。

Description

调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摄像模组检测和校对的调焦装置。
技术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设备(如手机、单反相机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摄像模组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摄像模组是用来捕捉待摄取图像物体反射的光线,并将记录了物体信息的光线进行光电转化的光学构件。根据功能的不同来划分,摄像模组包括定焦镜头、变焦镜头等多种类型,其中变焦镜头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根据需要变换焦距,从而来获得不同宽度的视场角的镜头。变焦镜头可以在摄像模组与待摄取图像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变形焦距来改变拍摄范围,因此,变焦镜头非常有利于画面的构图,其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变焦镜头的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能够通过调整摄像模组与待摄取图像物体之间的距离来便于获得清晰的景象,其中这个使得变焦镜头改变焦距的过程称为调焦。即是说,通过改变像距v,并且满足成像公式1/u+1/v=1/f,来获得清晰的景象。通常情况下,改变焦距的手段是通过改变马达来驱动镜头与感光元件之间的相对距离来实现的。
在组装摄像模组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于调焦设备来使得镜头与马达相适配。传统的调焦设备的使用步骤包括:第一,把马达压盖套装在马达上,以使得马达压盖与马达具有相对稳定的位置;第二,把调焦手轮放入马达压盖并与镜头啮合;第三,转动调焦手轮以实现镜头与马达的适配。
然而,这个调焦的过程,需要进行多个步骤的操作,使用起来非常的麻烦,导致效率低下,以至于浪费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并且,在将调焦手轮安装到马达压盖的过程中时,调焦手轮的一端部极有可能会碰触到镜头,并且在旋转的过程中,增大了划伤镜头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调焦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具有较低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调焦装置,其中所述调焦装置的壳体与调焦单元是一体的,从而,可以减少所述调焦装置检测和校对摄像模组时的步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调焦装置,其中所述调焦装置的壳体与调焦单元可以方便地进行拆卸,以实现所述调焦装置的模块化,从而,有利于降低所述调焦装置的材料成本,提高所述调焦装置的成品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调焦装置,其中所述调焦装置的壳体与调焦单元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并且可以方便切换不同的规格,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调焦装置,所述调焦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壳体与调焦单元始终保持在同一轴向,以提高所述调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调焦装置,所述调焦装置便于操作,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利用所述调焦装置检测和校对摄像模组的效率,从而,有利于节省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调焦装置,所述调焦装置还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以进一步地提高利用所述调焦装置检测和校对摄像模组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调焦装置,所述调焦装置还提供至少一抗扭元件,以提高利用所述调焦装置检测和校对摄像模组时的稳定性,从而,大幅度提高摄像模组的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调焦装置,所述调焦装置各部分结构设计合理,布局科学,有利于控制所述调焦装置的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调焦装置,所述调焦装置没有涉及到复杂的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并且能够有效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所述调焦装置具有良好的市场空间和前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调焦装置能够满足上述的优势和其他优势,所述调焦装置包括:
一调焦装置,其中所述调焦装置一端部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元件;以及
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中心穿孔,并且所述壳体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抗扭元件,每所述抗扭元件沿着所述中心穿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得以做相对于所述抗扭元件的旋转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一第一接受腔,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受腔相对设置的第二接受腔,其中所述第一接受腔、所述中心穿孔与所述第二接受腔相连通,并且所述抗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受腔;所述调焦单元自所述第一接受腔,经由所述中心穿孔延伸至所述第二接受腔,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元件与所述抗扭元件毗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相适配的安装元件,其中每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接受腔相连通,并且每所述安装元件经由每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第一接受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调焦单元包括一第二定位元件,以及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间隔设置的第三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之间形成一定位槽,每所述安装元件得以经由每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定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每所述安装元件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三定位元件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接受腔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一定位槽,其中所述定位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接受腔的直径;所述调焦单元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引导腔,以及与所述引导腔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元件,其中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得以沿着每所述引导腔形成的轨道运动,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的远端与所述定位槽的周壁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调焦单元还包括一第四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四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毗邻设置,并且所述第四定位元件位于所述中心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调焦单元还包括一第四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四定位元件位于所述中心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四定位元件的直径等于所述中心穿孔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调焦装置还具有一光线通道,其中所述光线通道与所述中心穿孔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调焦单元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引导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的近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调焦装置,其包括一调焦单元,其一端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定位元件,以及一壳体,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抗扭元件,当所述调焦装置在检测和校对一摄像模组的过程中,每所述抗扭元件得以固定摄像模组的一马达,每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得以固定于摄像模组的一镜头,并且当所述调焦单元做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旋转运动时,每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得以驱使镜头做相对于马达的旋转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一第一接受腔、一中心穿孔以及一第二接受腔,其中所述第一接受腔、所述中心穿孔与所述第二接受腔相连通,并且所述抗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受腔;所述调焦单元自所述第一接受腔,经由所述中心穿孔延伸至所述第二接受腔,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元件与所述抗扭元件毗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相适配的安装元件,其中每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接受腔相连通,并且每所述安装元件经由每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第一接受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调焦单元包括一第二定位元件,以及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间隔设置的第三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之间形成一定位槽,每所述安装元件得以经由每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定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每所述安装元件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三定位元件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接受腔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一定位槽,其中所述定位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接受腔的直径;所述调焦单元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引导腔,以及与所述引导腔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元件,其中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得以沿着每所述引导腔形成的轨道运动,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的远端与所述定位槽的周壁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调焦单元还包括一第四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四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毗邻设置,并且所述第四定位元件位于所述中心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调焦单元还包括一第四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四定位元件位于所述中心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四定位元件的直径等于所述中心穿孔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调焦装置还具有一光线通道,其中所述光线通道与所述中心穿孔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调焦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引导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的近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上述状态局部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方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引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4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调焦装置,其中所述调焦装置用于摄像模组的检测和校对。相应地,所述调焦装置包括一调焦单元10以及一壳体20。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调焦单元10的一端部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元件11。
所述壳体20具有内表面,其形成一中心穿孔21,所述壳体2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抗扭元件22,每所述抗扭元件22沿着所述中心穿孔21设置。所述调焦单元10穿过所述壳体20的所述中心穿孔21,以使得所述壳体20的内表面环绕在所述调焦单元10的周围。
相应地,所述壳体20的内表面为所述调焦单元10提供了可供所述调焦单元10做旋转运动的轨道。换言之,所述调焦单元10可以沿着所述壳体20的内表面形成的轨道做旋转运动,并且,当所述调焦单元10处于运动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元件11得以同步地做相对于所述抗扭元件22的旋转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调焦单元10的中轴与所述壳体20的中轴重合,也就是说,所述调焦单元10与所述壳体20共轴。
如图1至图3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调焦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20还具有一第一接受腔23,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受腔23相对设置一第二接受腔24,其中所述第一接受腔23、所述中心穿孔21与所述第二接受腔24相连通,并且所述抗扭元件22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受腔24。
相应地,所述调焦单元10自所述第一接受腔23,经由所述中心穿孔21延伸至所述第二接受腔24,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元件11与所述抗扭元件22毗邻。
所述壳体20还具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25,以及与所述安装孔25相适配的一个或多个安装元件26,其中每所述安装孔25与所述第一接受腔23相连通,每所述安装元件26得以经由每所述安装孔25延伸至所述第一接受腔22内。
相应地,所述调焦单元10包括一第二定位元件12,以及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2间隔设置的第三定位元件13,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2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13之间形成一定位槽101,每所述安装元件26得以经由每所述安装孔25延伸至所述定位槽101,以将所述调焦单元10固定于所述壳体20的所述第一接受腔23内。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调焦单元10沿着所述壳体20的内表面形成的轨道做旋转运动时,每所述安装元件26延伸至所述定位槽101内的端部得以在所述定位槽101内做同步的轴向运动。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2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13之间的距离大于每所述安装元件26的直径,以使得所述调焦单元10还可以沿着所述第一接受腔23形成的轨道做轴向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三定位元件13的直径等于所述壳体20的所述第一接受腔23的直径,以确保所述调焦单元10始终与所述壳体20的所述中心穿孔21同轴,从而,保证所述调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调焦单元10还包括一第四定位元件14,所述第四定位元件14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13毗邻设置,其中所述第四定位元件14位于所述中心穿孔21内。当所述调焦单元10沿着所述壳体20的内表面形成的轨道做旋转运动时,所述第四定位元件14得以同步沿着所述中心穿孔21形成的轨道做旋转运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四定位元件14的直径等于所述壳体20的所述中心穿孔21的直径,以确保所述调焦单元10始终与所述壳体20的所述中心穿孔21同轴,从而,保证所述调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调焦单元10还具有一光线通道15,并且所述光线通道15与所述中心穿孔21相连通。当所述调焦装置处于使用的过程中时,在所述调焦装置的所述调焦单元10的合适位置设置检测光源,其中该检测光源产生的光线得以依次穿过所述光线通道15与所述中心穿孔21,并最终被待检测的所述摄像模组所捕获。从而,来达到使用所述调焦装置检测和校对所述摄像模组的目的。
如图4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调焦装置在检测和校对所述摄像模组过程中的示意图。所述摄像模组包括一马达30以及一镜头40,其中所述镜头40藉由螺纹结构安装在所述马达30上,当使所述镜头40做相对于所述马达30径向运动时,所述镜头40与所述马达30的关系可以被调焦。相应地,所述马达30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部31,所述镜头40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定位部41,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31与所述第二定位部41毗邻,并且,当所述调焦装置处于检测和校对所述摄像模组的过程中,所述镜头40得以做相对于所述马达30的径向运动。
具体地说,使用所述调焦装置对所述摄像模组进行检测和校对的过程为:
第一,藉由连接器将所述摄像模组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且使得所述摄像模组的线路板连接于检测系统,以对所述马达30与所述镜头40是否匹配做出判断;
第二,将所述调焦装置由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套装在所述摄像模组上,其中使得所述摄像模组被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受腔24内,并且使得每所述抗扭元件22得以卡合于所述马达30的每所述第一定位部31内,从而,使得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调焦装置具有稳定的位置关系;
第三,调整所述调焦单元10的径向位置,以使得每所述第一定位元件11得以卡合于所述镜头40的每所述第二定位部41;
第四,在所述调焦单元10的合适位置设置检测光源,并使该检测光源产生的光线通过所述光线通道15照射至所述镜头40,以使得该检测光源产生的光线得以被所述所述摄像模组所捕获;
第五,转动所述调焦单元10,以使得每所述第一定位元件11驱使所述镜头40沿着所述马达30的螺纹结构形成的轨道运动,此时,该螺纹结构将所述镜头40与所述马达30的轴向位移转化成径向位移,并且,藉由检测系统来判断所述镜头40与所述马达30是否匹配;
最后,在完成对所述摄像模组的检测和校对工作后,将所述调焦装置由垂直方向自下而上取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步骤五中,可以手动转动所述调焦单元10。另外,还可以通过机械设备来驱动所述调焦单元10做旋转运动,从而,不仅能够使得对所述摄像模组检测和校对的过程中更加简便,而且还有利于实现全自动化检测和校对所述摄像模组,以提高对所述摄像模组检测和校对的效率,进而节约人工成本,并有效地控制所述摄像模组的制造成本。
如图5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调焦装置的一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相应地,所述壳体20具有一第一接受腔23A,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受腔23A相对设置的一第二接受腔24A,其中所述第一接受腔23A、所述中心穿孔21与所述第二接受腔24A相连通,并且所述抗扭元件22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受腔24A。
相应地,所述调焦单元10自所述第一接受腔23A,经由所述中心穿孔21延伸至所述第二接受腔24A,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元件11与所述抗扭元件22毗邻。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调焦单元10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引导腔12A,以及与每所述引导腔12A相适配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定位元件13A,其中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3A得以沿着每所述引导腔12A形成的轨道运动。
所述壳体20具有一定位槽201A,其中所述定位槽201A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接受腔23A的直径,并且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3A设置于所述定位槽201A内,以将所述调焦单元10安装于所述壳体20的所述第一接受腔23A内。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调焦单元10沿着所述壳体20的内表面形成的轨道做旋转运动时,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3A在所述定位槽201A内做同步的轴向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3A在轴向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定位槽201A在轴向方向的尺寸,以使得所述调焦单元10还可以沿着所述定位槽201A的轴向方向运动。从而,当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20的所述第二接受腔24A内时,每所述第一定位元件11可以方便地卡合于所述镜头40的所述第二定位部41内。
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3A具有一远端,其延伸至所述定位槽201A的周壁,以及一近端,其延伸至所述引导腔12A,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3A的远端得以与所述定位槽201A的周壁接触,以确保所述调焦单元10始终与所述壳体20的所述中心穿孔21同轴,从而,保证所述调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调焦单元10还包括一第四定位元件14A,其中所述第四定位元件14A位于所述中心穿孔12内。当所述调焦单元10沿着所述壳体20的内表面形成的轨道做旋转运动时,所述第四定位元件14A得以同步沿着所述中心穿孔21形成的轨道做旋转运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四定位元件14A的直径等于所述壳体20的所述中心穿孔21的直径,以确保所述调焦单元10始终与所述壳体20的所述中心穿孔21同轴,从而,保证所述调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如图5所示,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调焦单元1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元件15A,每所述弹性元件15A的两端部分别延伸并固定于所述引导腔12A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3A的近端。
值得一提的是,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3A远端的尺寸小于近端的尺寸,当所述调焦单元10接触到所述定位槽201A的端部,并继续受到外力作用时,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3A得以沿着所述引导腔12A运动并挤压每所述弹性元件15A,从而,使得所述调焦单元10从所述壳体20内滑脱。相应地,当所述调焦单元10的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3A位于所述定位槽201A内时,每所述弹性元件15A使得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3A的远端与所述定位槽201A的周壁接触,来确保所述调焦单元10始终与所述壳体20的所述中心穿孔21同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9)

1.一种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调焦单元,其中所述调焦单元一端部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元件;以及
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中心穿孔,并且所述壳体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抗扭元件,每所述抗扭元件沿着所述中心穿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得以做相对于所述抗扭元件的旋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第一接受腔,以及与所述第一接受腔相对设置的第二接受腔,其中所述第一接受腔、所述中心穿孔与所述第二接受腔相连通,并且所述抗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受腔;所述调焦单元自所述第一接受腔,经由所述中心穿孔延伸至所述第二接受腔,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元件与所述抗扭元件毗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相适配的安装元件,其中每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接受腔相连通,并且每所述安装元件经由每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第一接受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单元包括一第二定位元件,以及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间隔设置的第三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之间形成一定位槽,每所述安装元件得以经由每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每所述安装元件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接受腔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定位槽,其中所述定位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接受腔的直径;所述调焦单元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引导腔,以及与所述引导腔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元件,其中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得以沿着每所述引导腔形成的轨道运动,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的远端与所述定位槽的周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单元还包括一第四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四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毗邻设置,并且所述第四定位元件位于所述中心穿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单元还包括一第四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四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毗邻设置,并且所述第四定位元件位于所述中心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单元还包括一第四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四定位元件位于所述中心穿孔。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定位元件的直径等于所述中心穿孔的直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定位元件的直径等于所述中心穿孔的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定位元件的直径等于所述中心穿孔的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装置还具有一光线通道,其中所述光线通道与所述中心穿孔相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装置还具有一光线通道,其中所述光线通道与所述中心穿孔相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单元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引导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的近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单元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引导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的近端。
18.一种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调焦单元,其一端部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定位元件,以及一壳体,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抗扭元件,当所述调焦装置在检测和校对一摄像模组的过程中,每所述抗扭元件得以固定摄像模组的一马达,每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得以固定于摄像模组的一镜头,并且当所述调焦单元做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旋转运动时,每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得以驱使镜头做相对于马达的旋转运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第一接受腔、一中心穿孔以及一第二接受腔,其中所述第一接受腔、所述中心穿孔与所述第二接受腔相连通,并且所述抗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受腔;所述调焦单元自所述第一接受腔,经由所述中心穿孔延伸至所述第二接受腔,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元件与所述抗扭元件毗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相适配的安装元件,其中每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接受腔相连通,并且每所述安装元件经由每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第一接受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单元包括一第二定位元件,以及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间隔设置的第三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之间形成一定位槽,每所述安装元件得以经由每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定位槽。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每所述安装元件的直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接受腔的直径。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定位槽,其中所述定位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接受腔的直径;所述调焦单元具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引导腔,以及与所述引导腔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元件,其中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得以沿着每所述引导腔形成的轨道运动,每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的远端与所述定位槽的周壁接触。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单元还包括一第四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四定位元件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毗邻设置,并且所述第四定位元件位于所述中心穿孔。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单元还包括一第四定位元件,其中所述第四定位元件位于所述中心穿孔。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任一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定位元件的直径等于所述中心穿孔的直径。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装置还具有一光线通道,其中所述光线通道与所述中心穿孔相连通。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引导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的近端。
CN201420211781.4U 2014-04-28 2014-04-28 调焦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40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1781.4U CN203840439U (zh) 2014-04-28 2014-04-28 调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1781.4U CN203840439U (zh) 2014-04-28 2014-04-28 调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40439U true CN203840439U (zh) 2014-09-17

Family

ID=51518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1178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40439U (zh) 2014-04-28 2014-04-28 调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40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77117U (zh) 摄影模块
US5559571A (en) Lens barrel and electric circuit board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0582914C (zh) 自动对焦结构及应用该对焦结构的数码相机模组
CN103747179B (zh) 一种基于聚焦评价值反馈调节的变倍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05872339A (zh) 带有摄像头的终端
CN105049840A (zh) 沿着水平方向检测摄像模组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0595615C (zh) 镜筒及具有该镜筒的成像装置
CN105807552B (zh) 一种摄像模组的af矫正装置、调距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CN112911109B (zh) 电子设备及拍摄方法
CN201508454U (zh) 基于摄像模块的光学自动调焦系统
CN202362566U (zh) 自动对焦机构及光学影像采集设备
CN102411256A (zh) 镜头测试装置
CN203840439U (zh) 调焦装置
CN115824642A (zh) 一种应用于轴承的自动检测装置
JP2010262107A (ja) レンズ枠の退避構造
US8444332B1 (en) Lens barrier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hereof
CN103200367B (zh) 一种视频监控设备及补光装置
CN203414678U (zh) 反射式变形镜变焦系统
CN100581323C (zh) 多联电路板的校位移植设备
CN204143039U (zh) 一种平稳流畅型光学镜头变焦结构
CN103293630B (zh) 一种螺纹调焦机构
CN207782961U (zh) 摄像模组
CN103135316A (zh) 变焦镜头机构及其摄像装置
CN204883034U (zh) 3.35-10.05mm全塑料外壳1080p高清微型变焦镜头
CN202351497U (zh) 一种应用凸轮的红外光学调焦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