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32689U - 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32689U
CN203832689U CN201420114071.XU CN201420114071U CN203832689U CN 203832689 U CN203832689 U CN 203832689U CN 201420114071 U CN201420114071 U CN 201420114071U CN 203832689 U CN203832689 U CN 203832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gear
sun gear
carrier gea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140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Precision Electrical Applianc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Precision Electrical Applianc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Precision Electrical Applianc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ntral Precision Electrical Applianc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140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32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32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3268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包括:主马达、辅助马达、控制器、太阳齿轮A、用于主马达和太阳齿轮A离合的离合器A、太阳齿轮B、用于辅助马达和太阳齿轮B离合的离合器B、过桥齿轮组、中轴齿轮、链轮连接座、链轮、用于链轮连接座和脚蹬曲柄离合的离合器C。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机中置马达中,设置有主马达和辅助马达两个马达,两个马达可以共同驱动电动车,并且采用驱动装置设置在电动车的脚蹬曲柄所在的电动车中部,所以既可以提高电动车的驱动力,并能够保证电动车的驱动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
背景技术
如今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自行车的核心动力部件一般配置在电动车的后轮或前轮,对电动车的驱动不够平稳;并且动力部件采用单马达驱动,驱动力不够大,爬坡性能不佳。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电动车驱动不稳定和驱动力不足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以提高电动车的驱动稳定性和增大驱动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包括:
主马达、辅助马达和控制器;
与所述主马达的输出轴同轴设置的太阳齿轮A;
设置在所述主马达和所述太阳齿轮A之间,用于所述主马达和所述太阳齿轮A离合的离合器A;
与所述辅助马达的输出轴同轴设置的太阳齿轮B;
设置在所述辅助马达和所述太阳齿轮B之间,用于所述辅助马达和所述太阳齿轮B离合的离合器B;
通过过桥齿轮组同时与所述太阳齿轮A和所述太阳齿轮B传动连接的中轴齿轮,所述中轴齿轮可转动地套固在脚蹬曲柄轴上;
与所述中轴齿轮固定连接的链轮连接座;
安装在所述链轮连接座上的链轮;
设置在所述链轮连接座和脚蹬曲柄之间,用于所述链轮连接座和所述脚蹬曲柄离合的离合器C。
优选地,上述双电机中置马达中,所述过桥齿轮组包括:
与所述太阳齿轮A啮合的过桥齿轮A;
与所述过桥齿轮A同轴联动的过桥齿轮B,所述过桥齿轮A的直径大于所述过桥齿轮B的直径,所述过桥齿轮B与所述中轴齿轮啮合;
与所述过桥齿轮A和所述太阳齿轮B均啮合的过桥齿轮C,所述太阳齿轮A的直径与所述太阳齿轮B的齿数相等。
优选地,上述双电机中置马达中,还包括壳体,所述主马达、所述辅助马达、所述太阳齿轮A、所述太阳齿轮B、所述过桥齿轮A、所述过桥齿轮C、所述离合器A和所述离合器B均容置在所述壳体内。
优选地,上述双电机中置马达中,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的敞口封闭连接的端盖。
优选地,上述双电机中置马达中,所述控制器内置于所述壳体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机中置马达中,设置有主马达和辅助马达两个马达,两个马达可以通过太阳齿轮A、太阳齿轮B、过桥齿轮组、离合器A和离合器B将动力传递给中轴齿轮、链轮连接座和链轮,最后驱动电动车运行,此时脚蹬曲柄通过离合器C打滑;此外,脚蹬曲柄可以通过离合器C带动链轮连接座转动,由脚蹬曲柄驱动电动车,此时、主马达和辅助马达分别通过离合器A和离合器B打滑。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双电机中置马达安装有两个马达,且采用中置结构,所以既可以提高电动车的驱动力,并能够保证电动车的驱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的传动原理图。
上述图1和图2中,1为端盖、2为主马达、3为离合器A、4为太阳齿轮A、5为壳体、6为链轮、7为脚蹬曲柄、8为链轮连接座、9为离合器C、10为中轴齿轮、11为过桥齿轮B、12为过桥齿轮A、13为辅助马达、14为离合器B、15为太阳齿轮B、16为过桥齿轮C、17为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通过设置两个马达和采用马达中置布置结构,提高了电动车的驱动稳定性和增大了驱动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的传动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包括主马达2、辅助马达13、控制器17、太阳齿轮A4、离合器A3、太阳齿轮B15、离合器B14、过桥齿轮组、中轴齿轮10、链轮连接座8、链轮6、脚蹬曲柄7和离合器C9。
其中,太阳齿轮A4与主马达2的输出轴同轴设置,通过设置在太阳齿轮A4和主马达2之间的离合器A3实现太阳齿轮A4与主马达2的离合操作;太阳齿轮B15与辅助马达13的输出轴同轴设置,通过设置在太阳齿轮B15和辅助马达13之间的离合器B14实现太阳齿轮B15与辅助马达13的离合操作;中轴齿轮10通过过桥齿轮组同时与太阳齿轮A4和太阳齿轮B15传动连接,中轴齿轮10可转动地设置在脚蹬曲柄轴(脚蹬曲柄轴是脚蹬曲柄7的转轴,又称中轴)上,即中轴齿轮10同时与主马达2和辅助马达13传动连接;链轮连接座8与中轴齿轮10固定连接,一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链轮连接座8随中轴齿轮10一起同轴转动;链轮6固定安装在链轮连接座8上,通常情况下,链轮6通过链条与电动车的后轮传动连接;离合器C9设置在链轮连接座8和脚蹬曲柄7之间,通过离合器C9实现链轮连接座8与脚蹬曲柄7的离合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的主马达2和辅助马达13可以采用如专利号为CN200820115958.5中的电动自行车微型马达,具体的结构、原理和有益效果不在此赘述。当然,主马达2和辅助马达13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电机,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类型。
上述双电机中置马达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当主马达2主动驱动时,在控制器17的控制下,离合器A3将主马达2的输出轴和太阳齿轮A4传动连接,太阳齿轮A4转动,并将动力通过过桥齿轮组传递给中轴齿轮10,中轴齿轮10带动链轮连接座8一起转动,进而带动链轮6转动,链轮6通过链条驱动电动车的后轮前进,与此同时,离合器C9将链轮连接座8与脚蹬曲柄7脱离连接,所以脚蹬曲柄7打滑,可以自由转动。此过程实现了由主马达2驱动电动车前进。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主马达2负载足够大的情况下,辅助马达13在控制器17的控制下启动,在主马达2驱动电动车的同时,辅助马达13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B14与太阳齿轮B15传动连接,太阳齿轮B15将动力通过过桥齿轮组传递给中轴齿轮10,进而带动链轮连接座8和链轮6转动,此时,离合器C9将链轮连接座8与脚蹬曲柄7脱离连接,脚蹬曲柄7打滑。此过程实现了主马达2和辅助马达13共同驱动电动车的目的,提高了电动车的驱动力。
如图1所示,当由脚蹬曲柄7主动驱动时,脚蹬曲柄7通过离合器C9与链轮链接座8传动连接,脚蹬曲柄7带动链轮连接座8转动,进而带动链轮6转动,与此同时,离合器A3将主马达2的输出轴与太阳齿轮A4脱离连接,离合器B14将辅助马达13的输出轴与太阳轮B15脱离连接,分别使主马达2和辅助马达13打滑。此过程实现了由脚蹬曲柄7驱动电动车行进。
通过上述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机中置马达可以通过主马达2和辅助马达13共同为电动车提供动力,在平路骑行时,主马达2单独驱动;在路况不好、爬坡或顶风时,辅助马达13启动,实现双电机驱动。这样既省电又能在负载大时及时加力。并且将驱动装置集成设置在脚蹬曲柄7所在的电动车中间位置,即采用中置布置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动力部件设置在后轮或前轮,中置布置结构的驱动更加平稳。
对双电机中置马达进行优化,在本实施例中,过桥齿轮组包括过桥齿轮A12、过桥齿轮B11和过桥齿轮C16;其中,过桥齿轮A12与太阳齿轮A4啮合,过桥齿轮B11与过桥齿轮A12同轴联动,且过桥齿轮A12的直径大于过桥齿轮B11的直径,过桥齿轮B11与中轴齿轮10啮合,过桥齿轮C16同时与过桥齿轮A12和太阳齿轮B15啮合,此时,过桥齿轮C16相当于惰轮,为了保证主马达2和辅助马达13能同步对电动车进行驱动,在此情况下太阳齿轮A4与太阳齿轮B15的齿数相等。
上述过桥齿轮组的工作过程是:如图2所示,主马达2启动,太阳齿轮A4带动过桥齿轮A12转动,过桥齿轮B11与过桥齿轮A12同轴转动,过桥齿轮B11带动中轴齿轮10转动;当辅助马达13也启动后,太阳齿轮B15带动过桥齿轮C16转动,过桥齿轮C16带动过桥齿轮A12转动,即此时,太阳齿轮B15和太阳齿轮A4同时驱动过桥齿轮A12,实现了双马达驱动。
当然,上述的过桥齿轮组还可以是其它组合或结构,如过桥齿轮A12和过桥齿轮B11可以是一个大小轮结构的单个齿轮。通过调节过桥齿轮组中的过桥齿轮的个数和齿数,只要能够实现主马达2和辅助马达13共同驱动的作用,其它过桥齿轮组结构和组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双电机中置马达还包括壳体5,如图1所示,壳体5将主马达2、辅助马达13、太阳齿轮A4、太阳齿轮B15、过桥齿轮A12、过桥齿轮C16、离合器A3和离合器B14均容置在其内,从而保护上述部件,保证传动的安全。
进一步地,在壳体5的敞口的一端封闭连接有端盖1,端盖1将壳体5密封,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内部部件。
本实施例中,将控制器17安装在壳体5内部,从而将控制器17与两个马达集成在一起,简化了结构。
为了保证各转动部件的转动的平稳性和提高使用寿命,因此,在各个转动部位设置轴承。
以下是双电机中置马达的安装过程:首先将过桥齿轮A12和过桥齿轮B11连带轴承组装在壳体5上,再将过桥齿轮C16带轴承组装在壳体5上;然后将主马达2和辅助马达13分别组装在端盖1上,再将其组装件装在壳体5上;将中轴齿轮10、链轮连接座8、离合器C9组装在脚蹬曲柄7上,再将该组件装在脚蹬曲柄轴(即中轴)上。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马达(2)、辅助马达(13)和控制器(17); 
与所述主马达(2)的输出轴同轴设置的太阳齿轮A(4); 
设置在所述主马达(2)和所述太阳齿轮A(4)之间,用于所述主马达(2)和所述太阳齿轮A(4)离合的离合器A(3); 
与所述辅助马达(13)的输出轴同轴设置的太阳齿轮B(15); 
设置在所述辅助马达(13)和所述太阳齿轮B(15)之间,用于所述辅助马达(13)和所述太阳齿轮B(15)离合的离合器B(14); 
通过过桥齿轮组同时与所述太阳齿轮A(4)和所述太阳齿轮B(15)传动连接的中轴齿轮(10),所述中轴齿轮(10)可转动地套固在脚蹬曲柄轴上; 
与所述中轴齿轮(10)固定连接的链轮连接座(8); 
安装在所述链轮连接座(8)上的链轮(6); 
设置在所述链轮连接座(8)和脚蹬曲柄(7)之间,用于所述链轮连接座(8)和所述脚蹬曲柄(7)离合的离合器C(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中置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桥齿轮组包括: 
与所述太阳齿轮A(4)啮合的过桥齿轮A(12); 
与所述过桥齿轮A(12)同轴联动的过桥齿轮B(11),所述过桥齿轮A(12)的直径大于所述过桥齿轮B(11)的直径,所述过桥齿轮B(11)与所述中轴齿轮(10)啮合; 
与所述过桥齿轮A(12)和所述太阳齿轮B(15)均啮合的过桥齿轮C(16),所述太阳齿轮A(4)的直径与所述太阳齿轮B(15)的齿数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中置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5),所述主马达(2)、所述辅助马达(13)、所述太阳齿轮A(4)、所述太阳齿轮B(15)、所述过桥齿轮A(12)、所述过桥齿轮C(16)、所述离合器A(3)和所述离合器B(14)均容置在所述壳体(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中置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壳体(5)的敞口封闭连接的端盖(1)。 
5.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机中置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7)内置于所述壳体(5)内部。 
CN201420114071.XU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32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4071.XU CN203832689U (zh)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4071.XU CN203832689U (zh)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32689U true CN203832689U (zh) 2014-09-17

Family

ID=51510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1407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32689U (zh)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326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60361U (zh) 一种双输出水泥搅拌减速机
CN204794539U (zh) 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中置电机
CN207843216U (zh) 传动装置、驱动装置和具有驱动装置的电动车辆
CN203557322U (zh) 一种多轴电动螺丝刀
CN104953759A (zh) 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中置电机
CN102658852A (zh) 电动三轮车双驱双动力装置
CN205075984U (zh) 自行车用驱动单元
CN203819033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装置
CN203832689U (zh) 一种双电机中置马达
CN102817971B (zh) 双向可控棘轮离合传动装置
CN103754317B (zh) 一种电动助力车驱动机构
CN202657093U (zh) 新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蜗轮蜗杆无间隙啮合机构
CN204312630U (zh) 一种后置同轴式车用变速器
CN203078225U (zh) 挖掘机转向驱动前桥
CN103231777A (zh) 一种起锚绞盘
CN203126523U (zh) 一种叉装车的动力驱动系统
CN206841656U (zh) 轮毂电机
CN203832690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中置马达
CN204403292U (zh) 一种电动车的变速机构
CN201300722Y (zh) 轮毂式变速离合器
CN204452778U (zh) 助力自行车的无段变速装置
CN209192146U (zh) 一种辅助摩托车倒挡装置
CN209875898U (zh) 带有手制动器的半开式新能源卡车减速器
CN202557728U (zh) 电动三轮车双驱双动力装置
CN202481243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中置动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