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12671U - 线圈座 - Google Patents

线圈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12671U
CN203812671U CN201420188347.9U CN201420188347U CN203812671U CN 203812671 U CN203812671 U CN 203812671U CN 201420188347 U CN201420188347 U CN 201420188347U CN 203812671 U CN203812671 U CN 203812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section
unit
segment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883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仲成
林宜正
崔卓斌
杨镇杰
谢明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Puls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thhand Electronics Kaip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thhand Electronics Kaip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thhand Electronics Kaip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12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126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线圈座,包含一包括一容装空间的座体,以及二第一接脚单元。该座体包括一底壁,以及二分别由该底壁相对的两侧往上延伸的侧壁。每一第一接脚单元包括数分别插设在各别的侧壁上的第一接脚。每一第一接脚具有一向上突伸出各别的侧壁的第一上接脚段、一向下突伸出该底壁且较该第一上接脚段邻近另一第一接脚单元的第一下接脚段,以及一连接该第一上接脚段与该第一下接脚段彼此相邻的一端的第一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一接脚的三段式设计,使得该线圈座能有较大的容装空间,相当实用。

Description

线圈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线圈座。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为一现有的线圈座5。该线圈座5具有一矩形的底壁51、二彼此相对的侧壁52、二彼此相对且各自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壁52连接的插接壁53,以及数分别插设在所述插接壁53的接脚54。该底壁51、所述侧壁52,以及所述插接壁53相配合界定出一容装空间55。此种现有的线圈座5,通常会安装在一电路板6上。该电路板6具有数分别供所述接脚54插接且电连接的孔洞61。然而所述孔洞61彼此间的距离无法改变,但是所述接脚54却又必须相对应地插设在所述孔洞61中,此将相对使得该容装空间55的大小受到限制。故在需要增大该容装空间55的情形下,只能另外订做不同间距的所述孔洞61的电路板6。这样的作法,除了相当不方便外,更造成庞大的成本负担。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线圈座5,在不改变该电路板6的设计下,而能增大该容装空间55,是一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增大容装空间的线圈座。
本实用新型线圈座,适用于能电连接地容装数个线圈,并包含一个座体,以及二个分别插设在该座体上的第一接脚单元,该座体包括一个底壁,以及二个分别由该底壁相对的两侧往上延伸的侧壁,该底壁与所述侧壁相配合界定出一个供所述线圈容置的容装空间;每一第一接脚单元包括数只分别插设在各别的侧壁的第一接脚,每一第一接脚供各别的线圈电连接并具有段一向上突伸出各别的侧壁的第一上接脚段、一段向下突伸出该底壁且较该第一上接脚段邻近另一第一接脚单元的第一下接脚段,以及一段连接该第一上接脚段与该第一下接脚段彼此相邻的一端的第一连接段,每一第一接脚单元的第一上接脚段与另一第一接脚单元的第一上接脚段间的距离,大于每一个第一接脚单元的第一下接脚段与另一个第一接脚单元的第一下接脚段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圈座,还包含个二第二接脚单元,每一第二接脚单元包括数只分别插设在各别的侧壁上并供所述线圈电连接的第二接脚,每一第二接脚具有一段向上突伸出各别的侧壁的第二上接脚段、一段向下突伸出该底壁且较该第二上接脚段邻近另一第二接脚单元的第二下接脚段,以及一段连接该第二上接脚段与该第二下接脚段彼此相邻的一端的第二连接段,每一个第二接脚单元的第二上接脚段与另一个第二接脚单元的第二上接脚段间的距离,大于每一个第二接脚单元的第二下接脚段与另一个第二接脚单元的第二下接脚段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圈座,每一第一接脚单元是间隔地排列在各别的第二接脚单元的内侧,各该第一接脚的第一上接脚段位于各该第二接脚的第二上接脚段的内侧,各该第一接脚的第一连接段位于各该第二接脚的第二连接段的上方,各该第一接脚的第一下接脚段位于各该第二接脚的第二下接脚段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圈座,该座体还包括二个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插槽单元,以及二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插槽单元外侧的第二插槽单元,每一第一插槽单元具有数个彼此间隔地设置于各别的侧壁与该底壁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分别供所述第一接脚单元的所述第一接脚相对应地插设其中,每一第二插槽单元具有数个彼此间隔地设置于各别的侧壁与该底壁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分别供所述第二接脚单元的所述第二接脚相对应地插设其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圈座,该底壁具有彼此间隔的一个上壁面,以及一个下壁面,每一侧壁具有彼此间隔的一个内壁面,以及一个外壁面,每一第一插槽单元的每一第一插槽具有一段位于该上壁面的第一横槽段,一段由该第一横槽段邻近各别的侧壁的一端往上延伸且位于该内壁面的第一上槽段,以及一段由该第一横槽段远离各别的侧壁的一端且由该上壁面连通至下壁面的第一下槽段,每一第一接脚的第一连接段是插设在各别的第一横槽段中,每一第一接脚的第一上接脚段是插设在各别的第一上槽段中,每一第一接脚的第一下接脚段则是插设在各别的第一下槽段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圈座,每一第二插槽单元的每一第二插槽具有一段位于该下壁面的第二横槽段,以及一段由该第二横槽段远离另一第二插槽单元的一端往上延伸的第二上槽段,每一第二接脚的第二连接段是插设在各别的第二横槽段中,每一第二接脚的第二上接脚段是插设在各别的第二上槽段中,每一第二接脚的第二下接脚段是由该第二横槽段邻近另一第二插槽单元的一端向下突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圈座,每一侧壁的外壁面形成有一个与所述第二插槽连通的镂空槽,所述镂空槽分别使所述第二接脚部分地裸露在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脚的三段式设计,利于所述第一连接段配合该容装空间而有不同的长度设计,使该容装空间得以增大,而方便容装更多线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现有线圈座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座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剖视图;及
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线圈座的一较佳实施例,适用于可电连接地容装数个线圈41,并可插接在一具有数个孔洞43的电路板42上。该线圈座包含一座体1,以及分别插设在该座体1两侧的二第一接脚单元2与二第二接脚单元3。
该座体1包括一呈矩形的底壁11、二分别由该底壁11的两长侧往上延伸的侧壁12、二分别由该底壁11的两短侧往上延伸并分别连接所述侧壁12的连接壁13,以及分别位于两侧的二第一插槽单元14与二第二插槽单元15。该底壁11、所述侧壁12,以及所述连接壁13相配合界定出一供所述线圈41置放的容装空间16。该底壁11具有上下间隔的一上壁面111以及一下壁面112。每一侧壁12具有内外间隔的一内壁面121以及一外壁面122。
所述第一插槽单元14分别位于该容装空间16长度方向的两侧,且每一第一插槽单元14具有数个彼此间隔地排成一列并设置于各别的侧壁12与该底壁11的第一插槽141。每一第一插槽141具有一位于该上壁面111的第一横槽段142,一由该第一横槽段142邻近该侧壁12的一端往上延伸且位于该内壁面121的第一上槽段143,以及一由该第一横槽段142远离该侧壁12的一端向下连通至该下壁面112的第一下槽段144。每一第一横槽段142与另一第一插槽单元14各别的第一横槽段142相连通。
所述第二插槽单元1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插槽单元14的外侧,且每一第二插槽单元15具有数个彼此间隔地排成一列并设置于各别的侧壁12与该底壁11的第二插槽151。相邻近的每一第二插槽151与每一第一插槽141彼此交错。每一第二插槽151具有一位于该下壁面112且向外延伸至该外壁面122的第二横槽段152,以及一由该第二横槽段152远离另一第二插槽单元15的一端往上延伸的第二上槽段153。
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插槽141与所述第二插槽151是为了安装上的方便而分别设置在该底壁11与所述侧壁12的表面。然而实施上并不以此为限,也可利用封装技术将所述第一插槽141与所述第二插槽151分别设置在该底壁11与所述侧壁12内部。
每一第一接脚单元2包括数支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一插槽141中且分别与所述线圈41电连接的第一接脚21。每一第一接脚21具有一向上突伸出各别的侧壁12的第一上接脚段211、一向下突伸出该底壁11且较该第一上接脚段211邻近另一第一接脚单元2的第一下接脚段212,以及一连接该第一上接脚段211与该第一下接脚段212彼此相邻的一端的第一连接段213。每一第一连接段213是插设在所述第一插槽单元14各别的第一横槽段142中。每一第一上接脚段211是插设在各别的第一上槽段143中。每一第一下接脚段212则是插设在各别的第一下槽段144中。每一第一接脚单元2的第一上接脚段211与另一第一接脚单元2的第一上接脚段211间的距离H1,大于每一个第一接脚单元2的第一下接脚段212与另一个第一接脚单元2的第一下接脚段212间的距离h1。
每一第二接脚单元3包括数支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二插槽151中且分别与等线圈41电连接的第二接脚31。每一第二接脚31具有一向上突伸出各别的侧壁12的第二上接脚段311、一向下突伸出该底壁11且较该第二上接脚段311邻近另一第二接脚单元3的第二下接脚段312,以及一连接该第二上接脚段311与该第二下接脚段312彼此相邻的一端的第二连接段313。每一第二连接段313是插设在各别的第二横槽段152中,每一第二接脚31的第二上接脚段311是插设在各别的第二上槽段153中,每一第二接脚31的第二下接脚段312是由该第二横槽段152邻近另一第二插槽单元15的一端向下突伸。每一个第二接脚单元3的第二上接脚段311与另一个第二接脚单元3的第二上接脚段311间的距离H2,大于每一个第二接脚单元3的第二下接脚段312与另一个第二接脚单元3的第二下接脚312段间的距离h2。
各该第一接脚21的第一上接脚段211位于各该第二接脚31的第二上接脚段311的内侧,各该第一接脚21的第一连接段213位于各该第二接脚31的第二连接段313的上方,各该第一接脚21的第一下接脚段212位于各该第二接脚31的第二下接脚段312的内侧。
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侧壁12的外壁面122分别形成有一镂空槽123。每一镂空槽123与各别的第二插槽151的第二上槽段153相连通,使得每一第二接脚31插设在该第二上槽段153的第二上接脚段311部分地裸露在外。这样的设计除了节省材料外,更方便检视所插设的所述第二接脚31的使用情形。
在使用上,每一第一接脚21的第一下接脚段212与另一第一接脚单元2的第一接脚21的第一下接脚段212的距离h1,以及每一第二接脚31的第二下接脚段312与另一第二接脚单元3的第二接脚31的第二下接脚段312的距离h2,可配合该电路板42的孔洞43的间距而设定。所述第一接脚21的第一连接段213,以及所述第二接脚31的第二连接段313,则可有不同长度的设计,使得该座体1的容装空间16得以增大而容装更多的所述线圈4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线圈座,通过所述第一接脚21与所述第二接脚31的三段式设计,所述第一下接脚段212与所述第二下接脚段312可配合地插设在该电路板42的孔洞43中,而所述第一连接段213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13则可有不同的长度设计,能使本实用新型线圈座的容装空间16得以扩大,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Claims (7)

1.一种线圈座,适用于能电连接地容装数个线圈,并包含一个座体,以及二个分别插设在该座体上的第一接脚单元,该座体包括一个底壁,以及二个分别由该底壁相对的两侧往上延伸的侧壁,该底壁与所述侧壁相配合界定出一个供所述线圈容置的容装空间;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接脚单元包括数只分别插设在各别的侧壁的第一接脚,每一第一接脚供各别的线圈电连接并具有一段向上突伸出各别的侧壁的第一上接脚段、一段向下突伸出该底壁且较该第一上接脚段邻近另一第一接脚单元的第一下接脚段,以及一段连接该第一上接脚段与该第一下接脚段彼此相邻的一端的第一连接段,每一第一接脚单元的第一上接脚段与另一第一接脚单元的第一上接脚段间的距离,大于每一个第一接脚单元的第一下接脚段与另一个第一接脚单元的第一下接脚段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座,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二个第二接脚单元,每一第二接脚单元包括数只分别插设在各别的侧壁上并供所述线圈电连接的第二接脚,每一第二接脚具有一段向上突伸出各别的侧壁的第二上接脚段、一段向下突伸出该底壁且较该第二上接脚段邻近另一第二接脚单元的第二下接脚段,以及一段连接该第二上接脚段与该第二下接脚段彼此相邻的一端的第二连接段,每一个第二接脚单元的第二上接脚段与另一个第二接脚单元的第二上接脚段间的距离,大于每一个第二接脚单元的第二下接脚段与另一个第二接脚单元的第二下接脚段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座,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接脚单元是间隔地排列在各别的第二接脚单元的内侧,各该第一接脚的第一上接脚段位于各该第二接脚的第二上接脚段的内侧,各该第一接脚的第一连接段位于各该第二接脚的第二连接段的上方,各该第一接脚的第一下接脚段位于各该第二接脚的第二下接脚段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还包括二个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插槽单元,以及二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插槽单元外侧的第二插槽单元,每一第一插槽单元具有数个彼此间隔地设置于各别的侧壁与该底壁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分别供所述第一接脚单元的所述第一接脚相对应地插设其中,每一第二插槽单元具有数个彼此间隔地设置于各别的侧壁与该底壁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分别供所述第二接脚单元的所述第二接脚相对应地插设其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壁具有彼此间隔的一个上壁面,以及一个下壁面,每一侧壁具有彼此间隔的一个内壁面,以及一个外壁面,每一第一插槽单元的每一第一插槽具有一段位于该上壁面的第一横槽段,一段由该第一横槽段邻近各别的侧壁的一端往上延伸且位于该内壁面的第一上槽段,以及一段由该第一横槽段远离各别的侧壁的一端且由该上壁面连通至下壁面的第一下槽段,每一第一接脚的第一连接段是插设在各别的第一横槽段中,每一第一接脚的第一上接脚段是插设在各别的第一上槽段中,每一第一接脚的第一下接脚段则是插设在各别的第一下槽段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座,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插槽单元的每一第二插槽具有一段位于该下壁面的第二横槽段,以及一段由该第二横槽段远离另一第二插槽单元的一端往上延伸的第二上槽段,每一第二接脚的第二连接段是插设在各别的第二横槽段中,每一第二接脚的第二上接脚段是插设在各别的第二上槽段中,每一第二接脚的第二下接脚段是由该第二横槽段邻近另一第二插槽单元的一端向下突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座,其特征在于:每一侧壁的外壁面形成有一个与所述第二插槽连通的镂空槽,所述镂空槽分别使所述第二接脚部分地裸露在外。
CN201420188347.9U 2013-12-13 2014-04-18 线圈座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126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3600 2013-12-13
TW102223600U TWM475129U (zh) 2013-12-13 2013-12-13 線圈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12671U true CN203812671U (zh) 2014-09-03

Family

ID=50823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88347.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12671U (zh) 2013-12-13 2014-04-18 线圈座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12671U (zh)
TW (1) TWM47512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5129U (zh) 2014-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12671U (zh) 线圈座
CN103779696A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956555U (zh) 一种插座
CN103716990A (zh) 一种pcb板及使用该pcb板的电子产品
CN104716490A (zh) 组合式电器盒
CN207282750U (zh) 一种接线座
CN105810414B (zh) 电子元件盒
TW201316878A (zh) 風扇插座
CN202695849U (zh) 电连接器
CN202076567U (zh) 一种rj45连接器
CN202585943U (zh) 电连接器
CN202150575U (zh) 一种连接器组合
CN206893548U (zh) 继电器盒及车辆
CN203871103U (zh) 线圈座
CN203406122U (zh) 电子零件的线圈模组
CN208315981U (zh) 一种多功能插接连接器
CN203675440U (zh) 一种pcb板及使用该pcb板的电子产品
CN203690649U (zh) 三脚多方向固定墙面式插座
CN203164843U (zh) 一体式机箱结构
CN203339346U (zh) 高速插头连接器
CN203813149U (zh) 连接器之共用滤波模组结构
KR20130127741A (ko) 멀티형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플러그 커넥터
CN208077909U (zh) 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
CN203340490U (zh) 铜排固定装置
CN105826495A (zh) 电能表电池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14

Address after: 51037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Liwan District Zhao North outside the village of about 38 fourth first, second, fourth third layer, the 1-4 layer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CHENG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Industrial Park in Guangdong province Kaiping city Sha Gang District 529325 Hing Cheung Road No. 52

Patentee before: Bothhand Electronics (Kaiping)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4

Address after: 621000 Miany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Miany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IANYANG PULSE 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370 Building 4, 1st, 2nd, 4th floors, and Building 3, 1st to 4th floors, No. 38 Zhaocun North Outer,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CHENG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