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12541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12541U
CN203812541U CN201420134566.9U CN201420134566U CN203812541U CN 203812541 U CN203812541 U CN 203812541U CN 201420134566 U CN201420134566 U CN 201420134566U CN 203812541 U CN203812541 U CN 203812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region
sensitization
display unit
electronic equipment
upp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345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军
康志洪
廖沪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345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12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12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1254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有显示透明区域和第一感光透明区域,下壳体上设有第二感光透明区域,第一感光透明区域和第二感光透明区域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以使直射光线能穿透上壳体和下壳体;感光单元的感光端处于透过第一感光透明区域和第二感光透明区域的光线所在的光路上;处理单元分别与显示单元和感光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感光单元感测到的环境光强度向显示单元发送背光调节驱动指令,以调节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本实用新型增大了感光单元的光线采集范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只能采集电子设备单侧的光线强度,采集样本单一不全面的缺陷,实现了多方向的光线采集,有助于提高背光调节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节省电力以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多数具有显示单元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上均设置了光传感器及背光调节电路,通过光传感器感测到的环境亮度来调节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目前,光传感器的感测端通常朝向电子设备的设置有显示单元一侧的上端面上。该上端面上设有透明的区域,光线传感器透过所述透明的区域感测环境光的光线强度。
现有结构的电子设备的光线传感器由于其设置位置的限定,数据采集的样本不够全面,只采样电子设备单侧的光线,极易出现感测不准确的情况,易导致电子设备的自动背光出现问题,即在不该调暗的时候调暗,或在不该调亮的时候调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子设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多方向的光线采样,提高背光调节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有显示透明区域和第一感光透明区域,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和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以使直射光线能穿透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
显示单元,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显示单元透过所述上壳体的所述显示透明区域呈现图像信息;
感光单元,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感光单元的感光端处于透过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和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的光线所在的光路上;
处理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分别与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感光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感光单元感测到的环境光强度向所述显示单元发送背光调节驱动指令,以调节所述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共同构成封闭空间的边框壳体;
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周边;
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周边;
所述边框壳体上设有第三感光透明区域;
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第二感光透明区域和第三感光透明区域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在所述壳体上构成至少三面透明的透明区域。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壳体为四方平板结构,所述四方平板结构的边角按使用方向分为左上边角、右上边角、左下边角和右下边角;
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左上边角;
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左上边角;
所述第三感光透明区域设置在所述边框壳体的左上边角;
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第二感光透明区域和第三感光透明区域在所述壳体上构成四面透明的透明区域。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感光单元为内置光敏二极管的光传感器。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处理器,与所述感光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感光单元发送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背光驱动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显示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发送的控制指令,生成相应的背光调节驱动指令,并将所述背光调节驱动指令发送至所述显示单元,以调节所述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
可选的,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一体式计算机。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所述本体上设置能使光线穿透上壳体和下壳体的透明区域,将感光单元设置在所述透明区域内,增大了所述感光单元的光线采集范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只能采集电子设备单侧的光线强度,采集样本单一不全面的缺陷,实现了多方向的光线采集,有助于提高背光调节的准确性,更加适于实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实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各电气元件间的连接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实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种实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单元的实现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线传感器受到其设置位置的限制只能采集单一方向上的光线强度致使背光调节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子设备,以实现光线的多方位的采集,增加光线采样的样本,提高背光调节的准确性,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有显示透明区域和第一感光透明区域,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和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以使直射光线能穿透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
显示单元,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显示单元透过所述上壳体的所述显示透明区域呈现图像信息;
感光单元,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感光单元的感光端处于透过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和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的光线所在的光路上;
处理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分别与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感光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感光单元感测到的环境光强度向所述显示单元发送背光调节驱动指令,以调节所述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所述本体上设置能使光线穿透上壳体和下壳体的透明区域,将感光单元设置在所述透明区域内,增大了所述感光单元的光线采集范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只能采集电子设备单侧的光线强度,采集样本单一不全面的缺陷,实现了多方向的光线采集,有助于提高背光调节的准确性,更加适于实用。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显示单元2、感光单元3和处理单元4。其中,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上设有显示透明区域111和第一感光透明区域112。所述下壳体12上设有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121。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112和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121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以使直射光线能穿透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所述显示单元2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之间。所述显示单元2透过所述上壳体11的所述显示透明区域111呈现图像信息。所述感光单元3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之间。所述感光单元3的感光端处于透过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112和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121的光线所在的光路上。所述处理单元4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图1和图2中未示出)。如图3所示,所述处理单元4分别与所述显示单元2和所述感光单元3连接。所述处理单元4用于根据所述感光单元3感测到的环境光强度向所述显示单元2发送背光调节驱动指令,以调节所述显示单元2的背光亮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所述本体上设置能使光线穿透上壳体和下壳体的透明区域,将感光单元设置在所述透明区域内,增大了所述感光单元的光线采集范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只能采集电子设备单侧的光线强度,采集样本单一不全面的缺陷,实现了多方向的光线采集,有助于提高背光调节的准确性,更加适于实用。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1还包括: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共同构成封闭空间的边框壳体13。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感光透明区域112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1的周边。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121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2的周边。所述边框壳体13上设有第三感光透明区域131。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112、第二感光透明区域121和第三感光透明区域131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在所述壳体1上构成至少三面透明的透明区域。
再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1为四方平板结构。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四方平板结构的边角按使用方向分为左上边角101、右上边角102、左下边角103和右下边角104。相应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112可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左上边角101。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121可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2的左上边角101。所述第三感光透明区域131可设置在所述边框壳体13的左上边角101。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112、第二感光透明区域121和第三感光透明区域131在所述壳体1上构成四面透明的透明区域。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感光透明区域、第二感光透明区域和第三感光透明区域也可同时设置在壳体的右上角、或者左下角,或者右下角。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在手握所述电子设备壳体时,可能会遮挡住所述壳体的左下角或右下角。因此,相比设置在右下角或左下角而言,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第二感光透明区域和第三感光透明区域在所述壳体上构成四面透明的透明区域设置在壳体的左上角和右上角能避免用户遮挡而影响光线的采集。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感光单元可以为内置光敏二极管的光传感器。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感光单元还可以采用其他光线传感器,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处理单元可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实现。如图8所示,所述的处理单元4包括处理器41和背光驱动器42。其中,所述处理器41与所述感光单元3连接。所述处理器41用于接收所述感光单元3发送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所述背光驱动器42分别与所述处理器41和所述显示单元2连接。所述背光驱动器42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41发送的控制指令,生成相应的背光调节驱动指令,并将所述背光调节驱动指令发送至所述显示单元2,以调节所述显示单元2的背光亮度。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一体式计算机等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有显示透明区域和第一感光透明区域,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和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以使直射光线能穿透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
显示单元,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显示单元透过所述上壳体的所述显示透明区域呈现图像信息;
感光单元,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感光单元的感光端处于透过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和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的光线所在的光路上;
处理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分别与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感光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感光单元感测到的环境光强度向所述显示单元发送背光调节驱动指令,以调节所述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共同构成封闭空间的边框壳体;
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周边;
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周边;
所述边框壳体上设有第三感光透明区域;
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第二感光透明区域和第三感光透明区域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在所述壳体上构成至少三面透明的透明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四方平板结构,所述四方平板结构的边角按使用方向分为左上边角、右上边角、左下边角和右下边角;
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左上边角;
所述第二感光透明区域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左上边角;
所述第三感光透明区域设置在所述边框壳体的左上边角;
所述第一感光透明区域、第二感光透明区域和第三感光透明区域在所述壳体上构成四面透明的透明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单元为内置光敏二极管的光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处理器,与所述感光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感光单元发送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背光驱动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显示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发送的控制指令,生成相应的背光调节驱动指令,并将所述背光调节驱动指令发送至所述显示单元,以调节所述显示单元的背光亮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一体式计算机。
CN201420134566.9U 2014-03-24 2014-03-24 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12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4566.9U CN203812541U (zh) 2014-03-24 2014-03-24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4566.9U CN203812541U (zh) 2014-03-24 2014-03-24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12541U true CN203812541U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51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3456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12541U (zh) 2014-03-24 2014-03-24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1254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3772A (zh) * 2017-01-26 2017-04-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图像获取方法
CN111028675A (zh) * 2019-12-24 2020-04-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显示屏亮度的控制方法
CN113259506A (zh) * 2020-02-10 2021-08-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感光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3772A (zh) * 2017-01-26 2017-04-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图像获取方法
US10331164B2 (en) 2017-01-26 2019-06-2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CN106603772B (zh) * 2017-01-26 2019-1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图像获取方法
CN111028675A (zh) * 2019-12-24 2020-04-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显示屏亮度的控制方法
CN113259506A (zh) * 2020-02-10 2021-08-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感光控制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1164B2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US10510136B2 (en) Image blurr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device
CN107979698B (zh) 环境光强度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034161B (zh) 包括使用显示面板的结构的天线的电子装置
CN102148922B (zh) 一种电子设备、图像采集装置及图像采集控制方法
CN107957293B (zh) 环境光强度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4639748A (zh) 基于无边框手机的桌面背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203812541U (zh) 电子设备
CN105334911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377210B (zh) 图像感测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76668B (zh) 指纹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指纹采集方法
US20200020671A1 (en) Single-piece multi-frequency infrared light-emitting-diode (led) and multi- frequency high-precision object recognition system formed by using the same
CN109766806A (zh) 高效的人脸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3881370U (zh) 一种太阳能无线空气质量检测仪
EP2863256A1 (en) Ito thin film for a terminal apparatus
CN111614878A (zh) 像素单元、光电传感器、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5704262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手机
CN204362116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手机
CN105093670A (zh) 终端设备
CN110868528B (zh) 一种补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967674A (zh) 电子设备和亮度控制方法
KR20170010473A (ko) 전자 액자 및 전자 액자의 이미지 표시 방법
CN203167107U (zh) 一种旋转角度大的ip摄像机
CN203325195U (zh) 一种便携式电力抄表终端装置
CN203746360U (zh) 一种基于td-scdma网络的无线led显示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