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94668U - 油水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水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94668U
CN203794668U CN201420157973.1U CN201420157973U CN203794668U CN 203794668 U CN203794668 U CN 203794668U CN 201420157973 U CN201420157973 U CN 201420157973U CN 203794668 U CN203794668 U CN 203794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ment
cone
shaped body
hous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579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宾
刘克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ikt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IK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IK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IK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579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94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94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946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顶部开口,内腔中设置分隔腔,分隔腔包括第一分隔腔(11)、第二分隔腔(12)和第三分隔腔(13),第一分隔腔(11)与第二分隔腔(12)底部相连通,第二分隔腔(12)与第三分隔腔(13)之间不相通,两者之间的隔板(14)顶面要低于前两者之间分隔板(15)的顶面,在位于第一分隔腔(11)的上部设置有油溢流槽(2),油溢流槽(2)一端与壳体(1)上的溢流口(21)相连通,溢流面(22)低于分隔板(15)顶面的高度,隔板(14)的顶面与油溢流槽(2)的溢流面(22)相平齐或略高于油溢流槽(2)的溢流面(22),第三分隔腔(13)的下部内腔与出水管(3)相连通,出水管(3)延伸出壳体外。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无动力、长时间运转,去油效果好,能及时去除杂质。

Description

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1320257895.8名称为《一种玻璃钢隔油池》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玻璃钢隔油池。该种玻璃钢隔油池,包括玻璃钢制成的池体和隔板,所述池体两侧分别开有进水口、出水口,隔板设置于池体内并将池体分隔成四个腔室、且相邻的腔室之间通过排水管连通,所述四个腔室沿水流方向依次为一级油水过滤室、二级油水过滤室、微生物好氧室、微生物隔油室,所述一级油水过滤室内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过滤网,微生物好氧室内设有旋转搅拌装置,微生物隔油室内设有多孔隙纤维填料。该种隔油池的池体和隔板具有耐腐蚀、不滋生有害微生物、不渗漏等优点,通过过滤法、重力分离法、生化法、水体力学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处理含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分离效率高、处理能力强。然而,该隔油池制造成本高,缺少沉淀清洗装置,易堆积杂质,影响去油效果,进而减少使用寿命,还需要动力装置维持运转,能耗较高,因此该隔油池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去油效果好且无动力自动将油污与颗粒物自动分离的油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有竖向的分隔腔,所述分隔腔依次包括第一分隔腔、第二分隔腔和第三分隔腔,所述第一分隔腔与第二分隔腔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分隔腔与第三分隔腔之间不相通,第二分隔腔与第三分隔腔之间的隔板顶面要低于第一分隔腔与第二分隔腔之间分隔板的顶面,在位于第一分隔腔的上部设置有油溢流槽,所述油溢流槽一端与壳体上的溢流口相连通,所述油溢流槽上的溢流面要低于分隔板顶面的高度,而所述隔板的顶面与油溢流槽的溢流面相平齐或略高于油溢流槽的溢流面,所述第三分隔腔的下部内腔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管延伸出壳体外。
作为改进,所述出水管包括竖管与横管,所述横管封密穿置于第二分隔腔与第三分隔腔之间的下部,位于第三分隔腔一端的横管设置有与第三分隔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位于第二分隔腔一端的横管与竖管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竖管的上端低于隔板顶面的高度而延伸出壳体外。
再改进,位于第三分隔腔中的横管端面封口,而在位于横管的底面上设置有与第三分隔腔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为均匀或不均匀分布在横管的底面上的进水小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分隔腔一面的隔板上设置有能减慢从第二分隔腔中的水流入到第三分隔腔中的斜板。
进一步改进,所述竖管的上端经弯曲从第二分隔腔的侧面延伸出壳体外,且位于壳体外的竖管出口高度为低于隔板顶面而高于斜板的顶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斜板的斜度为55°~65°。
作为改进,所述油溢流槽顶面开口,在位于油溢流槽两边上分别设置有能调节溢流面板高度的锯齿状的调整板,所述溢流面板的高度与隔板的顶面高度相平齐或略低于隔板的顶面高度。
作为改进,所述壳体的底部为向下延伸的上部宽下部小的锥形体,所述锥形体包括第一锥形体和第二锥形体,第一锥形体和第二锥形体并列位于壳体的底部,第一锥形体的内腔与第二锥形体的内腔不相通,所述第一锥形体的顶端与第一分隔腔和第二分隔腔下端的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一锥形体的内腔即为形成第一分隔腔和第二分隔腔的底部内腔,所述第二锥形体的顶端与第三分隔腔的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二锥形体的内腔即为第三分隔腔的底部内腔,在位于第一锥形体底部设置有能将第一锥形体内腔中的废水和沉渣排空的排空装置,在位于第二锥形体底部设置有能将第二锥形体内腔中的废水和沉渣排空的排空机构。
再改进,所述排空装置包括排空管和底盖板,所述底盖板为脱卸式固定于第一锥形体底端的排空口上,所述排空管固定于底盖板上,所述排空管的出水口与排空口相连通,并在排空管上设置有能开启和关闭的阀门。
再改进,所述排空机构包括排空道管和底端盖板,所述底端盖板为脱卸式固定于第二锥形体底端的排空出口上,所述排空道管固定于底端盖板上,所述排空道管的水出口与排空出口相连通,并在排空道管上设置有能开启和关闭的出水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油的比重轻,水的比重大的方法,去除油污,在带有倾斜通腔的缓流器中减缓水流速度,使水中的颗粒物沉降于壳体的内腔底部,将油、水及颗粒物很好的分离开;还有,油溢流槽一端与壳体上的溢流口相连通,使得收集后的油污能自动排出,实现无动力油水自动分离,无需人工定期处理,应用方便且处理效率更高;即:油溢流槽的溢流面低于分隔板顶面的高度,而与隔板的顶面相平齐或略低,实现使油与水快速自动分离,油能随着油溢流槽流出壳体进行收集;油水分离方便,速度快;且壳体内腔室以分开设计,而出水管位于第三分隔腔的下部,能有效隔绝残余油的进入,从而使分离效果更好;在位于壳体底部设置有排空装置和排空机构,能及时方便地将沉渣物排空,使操作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正面投影图;
图4为图1的侧面投影图;
图5为图1去除壳体后的立体图;
图6为图2去除壳体后的立体图;
图7为图3去除壳体后的正面投影图;
图8为图7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口,在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竖向的分隔腔,所述分隔腔依次包括第一分隔腔11、第二分隔腔12和第三分隔腔13,所述第一分隔腔11与第二分隔腔12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分隔腔12与第三分隔腔13之间不相通,第二分隔腔12与第三分隔腔13之间的隔板14顶面要低于第一分隔腔11与第二分隔腔12之间分隔板15的顶面,在位于第一分隔腔11的上部设置有油溢流槽2,所述油溢流槽2一端与壳体1上的溢流口21相连通,所述油溢流槽2上的溢流面22要低于分隔板15顶面的高度,而所述隔板14的顶面与油溢流槽2的溢流面22相平齐或略高于油溢流槽2的溢流面22,所述第三分隔腔13的下部内腔与出水管3相连通,所述出水管3延伸出壳体外。所述的油溢流槽2横向倾斜,使油沿着溢流面22流出溢流口21。所述出水管3包括竖管31与横管32,所述横管32封密穿置于第二分隔腔12与第三分隔腔13之间的下部,位于第三分隔腔13一端的横管32设置有与第三分隔腔13相连通的进水口,位于第二分隔腔12一端的横管32与竖管31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竖管31的上端低于隔板14顶面的高度而延伸出壳体1外。位于第三分隔腔13中的横管32端面封口,而在位于横管32的底面上设置有与第三分隔腔13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为均匀或不均匀分布在横管32的底面上的进水小孔33。所述第三分隔腔13一面的隔板14上设置有能减慢从第二分隔腔12中的水流入到第三分隔腔13中的斜板16。所述竖管31的上端经弯曲从第二分隔腔12的侧面延伸出壳体1外,且位于壳体1外的竖管31出口高度为低于隔板14顶面而高于斜板16的顶面。所述斜板的斜度a为55°~65°。所述油溢流槽2顶面开口,在位于油溢流槽2两边上分别设置有能调节溢流面板高度的锯齿状的调整板23,所述溢流面板的高度与隔板14的顶面高度相平齐或略低于隔板14的顶面高度。所述壳体1的底部为向下延伸的上部宽下部小的锥形体,所述锥形体包括第一锥形体17和第二锥形体18,第一锥形体17和第二锥形体18并列位于壳体1的底部,第一锥形体17的内腔与第二锥形体18的内腔不相通,所述第一锥形体17的顶端与第一分隔腔11和第二分隔腔12下端的壳体1相连接,所述第一锥形体17的内腔即为形成第一分隔腔11和第二分隔腔12的底部内腔,所述第二锥形体18的顶端与第三分隔腔13的壳体1相连接,所述第二锥形体18的内腔即为第三分隔腔13的底部内腔,在位于第一锥形体17底部设置有能将第一锥形体17内腔中的废水和沉渣排空的排空装置4,在位于第二锥形体18底部设置有能将第二锥形体18内腔中的废水和沉渣排空的排空机构5。所述排空装置4包括排空管41和底盖板42,所述底盖板42为脱卸式固定于第一锥形体17底端的排空口19上,所述排空管41固定于底盖板42上,所述排空管41的出水口与排空口19相连通,并在排空管41上设置有能开启和关闭的阀门。所述排空机构5包括排空道管51和底端盖板52,所述底端盖板52为脱卸式固定于第二锥形体18底端的排空出口10上,所述排空道管51固定于底端盖板52上,所述排空道管51的水出口与排空出口10相连通,并在排空道管51上设置有能开启和关闭的出水阀。
工作原理:待处理的污水从壳体1顶部进入,并在第一分隔腔11内积蓄,由于第一分隔腔11和第二分隔腔12下部有第一锥形体17相连通,所以污水同时漫入第二分隔腔12,而油溢流槽2的溢流面22低于分隔板15顶面的高度,而与隔板14的顶面相平齐或略低,所以油优先进入油溢流槽2,并沿着溢流面22从溢流口21流出油水分离装置。随着水面进一步升高,水面将高于隔板14,则水进入第三分隔腔13。在第三分隔腔13中设置有出水管3,进水小孔33在管体的底面上,水从进水小孔33进入出水管3,避免了残余浮油和杂质的影响,得到清洁的处理水,并从出水管33的出水口一侧离开油水分离装置,完成分离操作。水中的部分沉淀物会沉入第一锥形体17或第二锥形体18,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打开排空装置和排空机构进行清理,保证装置运转正常。

Claims (10)

1.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口,在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竖向的分隔腔,所述分隔腔依次包括第一分隔腔(11)、第二分隔腔(12)和第三分隔腔(13),所述第一分隔腔(11)与第二分隔腔(12)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分隔腔(12)与第三分隔腔(13)之间不相通,第二分隔腔(12)与第三分隔腔(13)之间的隔板(14)顶面要低于第一分隔腔(11)与第二分隔腔(12)之间分隔板(15)的顶面,在位于第一分隔腔(11)的上部设置有油溢流槽(2),所述油溢流槽(2)一端与壳体(1)上的溢流口(21)相连通,所述油溢流槽(2)上的溢流面(22)要低于分隔板(15)顶面的高度,而所述隔板(14)的顶面与油溢流槽(2)的溢流面(22)相平齐或略高于油溢流槽(2)的溢流面(22),所述第三分隔腔(13)的下部内腔与出水管(3)相连通,所述出水管(3)延伸出壳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3)包括竖管(31)与横管(32),所述横管(32)封密穿置于第二分隔腔(12)与第三分隔腔(13)之间的下部,位于第三分隔腔(13)一端的横管(32)设置有与第三分隔腔(13)相连通的进水口,位于第二分隔腔(12)一端的横管(32)与竖管(31)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竖管(31)的上端低于隔板(14)顶面的高度而延伸出壳体(1)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三分隔腔(13)中的横管(32)端面封口,而在位于横管(32)的底面上设置有与第三分隔腔(13)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为均匀或不均匀分布在横管(32)的底面上的进水小孔(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隔腔(13)一面的隔板(14)上设置有能减慢从第二分隔腔(12)中的水流入到第三分隔腔(13)中的斜板(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31)的上端经弯曲从第二分隔腔(12)的侧面延伸出壳体(1)外,且位于壳体(1)外的竖管(31)出口高度为低于隔板(14)顶面而高于斜板(16)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的斜度(a)为55°~65°。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溢流槽(2)顶面开口,在位于油溢流槽(2)两边上分别设置有能调节溢流面板高度的锯齿状的调整板(23),所述溢流面板的高度与隔板(14)的顶面高度相平齐或略低于隔板(14)的顶面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为向下延伸的上部宽下部小的锥形体,所述锥形体包括第一锥形体(17)和第二锥形体(18),第一锥形体(17)和第二锥形体(18)并列位于壳体(1)的底部,第一锥形体(17)的内腔与第二锥形体(18)的内腔不相通,所述第一锥形体(17)的顶端与第一分隔腔(11)和第二分隔腔(12)下端的壳体(1)相连接,所述第一锥形体(17)的内腔即为形成第一分隔腔(11)和第二分隔腔(12)的底部内腔,所述第二锥形体(18)的顶端与第三分隔腔(13)的壳体(1)相连接,所述第二锥形体(18)的内腔即为第三分隔腔(13)的底部内腔,在位于第一锥形体(17)底部设置有能将第一锥形体(17)内腔中的废水和沉渣排空的排空装置(4),在位于第二锥形体(18)底部设置有能将第二锥形体(18)内腔中的废水和沉渣排空的排空机构(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装置(4)包括排空管(41)和底盖板(42),所述底盖板(42)为脱卸式固定于第一锥形体(17)底端的排空口(19)上,所述排空管(41)固定于底盖板(42)上,所述排空管(41)的出水口与排空口(19)相连通,并在排空管(41)上设置有能开启和关闭的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机构(5)包括排空道管(51)和底端盖板(52),所述底端盖板(52)为脱卸式固定于第二锥形体(18)底端的排空出口(10)上,所述排空道管(51)固定于底端盖板(52)上,所述排空道管(51)的水出口与排空出口(10)相连通,并在排空道管(51)上设置有能开启和关闭的出水阀。
CN201420157973.1U 2014-03-28 2014-03-28 油水分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94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57973.1U CN203794668U (zh) 2014-03-28 2014-03-28 油水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57973.1U CN203794668U (zh) 2014-03-28 2014-03-28 油水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94668U true CN203794668U (zh) 2014-08-27

Family

ID=51376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5797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94668U (zh) 2014-03-28 2014-03-28 油水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946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0739A (zh) * 2015-12-28 2016-05-04 哈尔滨恒誉名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水油分离除杂罐
CN111359982A (zh) * 2020-03-17 2020-07-03 宁海县宏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件清理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0739A (zh) * 2015-12-28 2016-05-04 哈尔滨恒誉名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水油分离除杂罐
CN111359982A (zh) * 2020-03-17 2020-07-03 宁海县宏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件清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21864U (zh) 一种防堵塞隔油器
KR101484030B1 (ko) 우수토실 정화장치
CN108002570A (zh) 一种环保餐饮废水处理用油水分离池
CN201801946U (zh) 雨水分离回收装置
CN107694156A (zh) 一种船式污水沉淀处理装置
CN117550763B (zh) 一种多级隔油池及其工作方法
CN203794668U (zh) 油水分离装置
CN204661357U (zh) 污水的浮杂去除装置
CN206395950U (zh) 一种油水处理器
CN209853876U (zh) 一体化油脂分离净水器
CN203613082U (zh) 一种泥水两段式化粪池
CN203794669U (zh) 无动力油水分离装置
CN208151112U (zh) 分层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01186173Y (zh) 一种沙水分离器
CN217287532U (zh) 一种钾长石生产用污水处理装置
CN103864175A (zh) 一种新型有效分离油与水的隔油池
CN107162244B (zh) 一种厨房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CN105003244A (zh) 石油过滤净油器
CN205328658U (zh) 一种改进了除杂功能的气浮机
CN210857156U (zh) 一种能浮于水面上浮油浮渣的清理装置
CN203803164U (zh) 一种高效泥水分离沉淀系统
CN204454688U (zh) 一种冷轧乳化液浮油分离装置
CN209507667U (zh) 户用防臭隔油井
CN20994067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过滤沉淀箱
CN204298104U (zh) 玻璃钢隔油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8, building 1837, 1558 Jiangnan Road, 315040 hi tech Zone, Zhejiang, Ningbo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AIKT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Zhejiang Chong Building No. 1558 Jiangnan Road 315040 Zhejiang city in Ningbo Province, room 1818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IKT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