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69002U - 旋转式重锤组件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重锤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69002U
CN203769002U CN201420068414.3U CN201420068414U CN203769002U CN 203769002 U CN203769002 U CN 203769002U CN 201420068414 U CN201420068414 U CN 201420068414U CN 203769002 U CN203769002 U CN 203769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box
rotary
weight
rotary axl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684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兆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 Union Industri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Globe Union Industri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e Union Industrial Corp filed Critical Globe Union Industri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0684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69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69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690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式重锤组件,用以配置于一软管上,包括一重锤,其上设置有一开放式轴孔状渠道,渠道的孔径大于软管的外径,一转动轴套,转动设于重锤的渠道内,可在一开启位置及一关闭位置间转动,其上形成有一操作部位、设于渠道内的穿伸部位,以及延伸于操作部位与穿伸部位的开放式孔道;孔道具有一第二开口,并在转动轴套处于开启位置时与第二开口相对,使软管得以通过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后进入孔道内,并可在转动轴套旋转至关闭位置时,将软管封闭及包覆于孔道与渠道间;重锤组件与软管可快速地进行安装与拆卸。

Description

旋转式重锤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水装置的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安装固定于软管上的旋转式重锤组件。
背景技术
典型的可拉出式喷水软管包括软管及喷头,软管一端连接至水供应源,另一端连接至喷头,常态下,软管可隐藏于水槽底下,喷头可定位在一个位于水槽上的安装座上,当使用者拉动喷头时,软管可随着喷头经由安装座上的一个开口往外延伸,一重锤配置于软管上,借由借由其重量可以提供往下的力量,使喷头于未使用状态下能够保持于安装座上,或者于拉出状态下释放时能够收回复位于安装座上。
许多专利技术文献揭示有上述重锤结构,如美国专利号码US6460570B1、US8578562B2实用新型专利,从这些专利文献的说明可以清楚了解到,无论是一体成型或两片式组装的重锤结构,都存在许多组装与使用上的问题,尤其是无法快速地安装与拆卸取下,导致拆装很不方便。
虽然US8578562B2实用新型专利可以直接进行安装与拆卸,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利用夹合件的外螺牙与紧固件的内螺牙的螺纹锁合实现对软管的夹持或放松,如果用户未操作到位,夹合件与紧固件锁合不牢固,则发生重锤脱落的情形,如果旋转过紧,则将软管夹压变形或损伤,然而是否过松或过紧从外观上并不容易察觉与准确判断,其次,螺合松紧操作通常需要较多旋转圈数,故使用操作仍不够简便快速,尚有改善的空间,内、外螺纹的配置,通常也需要较高的加工制造成本,特别是采金属加工成型螺牙的方式,众所周知,一般螺合结构在振动过程中容易产生松动,例如在每次软管的抽拉过程中便容易产生松动。另组成构件较多,也会提高生产加工与开模的成本,组装的工序也会随着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式重锤组件,可以简单、快速且人性化地安装固定于水龙头软管上,以及拆卸脱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旋转式重锤组件,用以配置于一软管上,其包括:一重锤,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沿着X轴纵向延伸的开放式轴孔状渠道,所述渠道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着Z轴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渠道的孔径,并大于所述软管的外径;所述渠道沿着Y轴的径向深度大于所述软管的外径所述;所述渠道在相对于所述重锤的第二端的内周壁处形成有一个朝着所述重锤的第二端方向渐扩的第一迫紧壁;
一转动轴套,转动设于所述渠道内,并与所述第一开口配合形成一开启位置及一关闭位置;所述转动轴套设有操作部位,以及穿伸部位;所述操作部位外突于所述重锤的第一端,所述操作部位的外径大于所述渠道的孔径,所述穿伸部位的外径小于所述渠道的孔径,所述穿伸部位在相对于所述重锤第二端处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可与所述第一迫紧壁相对吻合贴抵的一第二迫紧壁,所述穿伸部位设有一个沿着所述X轴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二迫紧壁的剖槽;所述转动轴套上形成有一个沿着所述X轴延伸的开放式孔道,所述孔道贯穿所述操作部位、所述穿伸部位,所述孔道具有第二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部抵顶于所述重锤的第一端,用于限制所述转动轴套沿着所述X轴从所述重锤的第二端轴向穿出脱离;所述穿伸部用于限制所述转动轴套沿着所述X轴从所述重锤的第一端轴向穿出脱离。
优选地,所述渠道径向深度未超过所述重锤的中心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套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相隔150~210°。
优选地,所述转动轴套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相隔180°。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套的操作部位呈C形环状,且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重锤的渠道孔径。
又或者,所述重锤的渠道径向深度超过所述重锤的中心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套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相隔60~120°。
优选地,所述转动轴套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相隔90°。
优选地,所述转动轴套的操作部位呈C形环状,且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重锤第一端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套的穿伸部位在相对其第二迫紧壁的内周壁形成有一止滑结构。
具体地,所述止滑结构为至少一个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凸肋。
优选地,所述止滑结构为一粗糙面。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套的操作部位外周壁具有一个可供使用者抓握及旋转操作的握持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握持表面由多个沿着X轴延伸的纵向止滑槽所组成。
具体地,所述转动轴套的穿伸部位设置有一个所述剖槽,所述穿伸部位呈二支脚状。
优选地,所述转动轴套的穿伸部位具有一个渐薄的径向厚度,所述转动轴套的穿伸部位的径向厚度从与第二开口的相对面处向第二开口处逐渐变薄。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重锤组件,由于用户只需借由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间旋转转动轴套,即可快速地将重锤组件安装固定于软管上,或从软管上拆卸取下,安装与拆卸的使用操作相当简易快速且方便,符合人性化操作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轴套具有握持表面,可方便使用者直接抓握及转动施力,因此,操作上相当轻便省力,也无需使用任何辅助工具。
本实用新型转动轴套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皆小于360°,所以使用者皆可在不到一圈的转动行程内完成开启与关闭作业,故整个旋转操作能够快速地完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重锤组件安装于可拉出式水龙头上的外观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重锤组件外观组合图,并显示出转动轴套处于关闭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重锤组件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重锤组件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重锤组件外观组合图,并显示出转动轴套处于开启位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重锤组件的俯视平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沿着图6剖面线1-1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重锤的俯视平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重锤的前视平面图,并显示出软管通过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后进入孔道内的状态;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沿着图9剖面线2-2的剖视图,并显示出软管通过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后进入孔道内的状态;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重锤的前视平面图,并显示出转动轴套旋转180°后,从开启位置旋转切换至关闭位置,将软管夹持固定于孔道与渠道间的状态;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沿着图11剖面线3-3的剖视图,并显示出转动轴套旋转180°后,从开启位置旋转切换至关闭位置,将软管夹持固定于孔道与渠道间的状态;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重锤组件侧视剖面图,并显示出转动轴套的操作部位与重锤第一端适当远离,使软管相对于第二迫紧壁的外周壁可径向夹持迫紧的状态;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重锤组件外观组合图,并显示出转动轴套处于开启位置;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重锤组件立体分解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重锤俯视平面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重锤组件前视平面图,并显示出转动轴套处于开启位置;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沿着图17剖面线4-4的剖视图,并显示出转动轴套处于开启位置;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图18的转动轴套从开启位置顺时针旋转90度后处于关闭位置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转动轴套局部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旋转式重锤组件1大致与现有技术相同,用以配置于一水龙头2的软管3上,且软管3连接有一个可拉出式喷头4,可供通过软管3的水流由此喷出。
如图2至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实用新型的旋转式重锤组件1包括一重锤10及一转动轴套20;其中:
重锤10,具有一第一端11及一第二端12;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间设置有一沿着X轴纵向延伸的开放式轴孔状渠道13,具有一第一开口131,第一开口131沿着Z轴的横向宽度W小于渠道13的孔径D并大于软管3的外径,因此软管3可由第一开口131通过并进出渠道13;渠道13沿着Y轴的径向深度d大于软管3的外径,将软管3完全容纳于渠道13内;渠道13在相对于第二端12的内周壁处形成有一个朝着第二端12方向渐扩的第一迫紧壁132。
转动轴套20,嵌套定位于重锤10的渠道13内,并在如图5所示的一开启位置,以及如图2所示的一关闭位置间转动;转动轴套20具有一操作部位21,以及一自操作部位21一体延伸的穿伸部位22。
如图6、7所示,操作部位21外突于重锤10的第一端11,且外径大于渠道13的孔径D,如图8所示,操作部位21一方面可供使用者抓握及旋转操作,另一方面可与重锤10的第一端11相互抵顶,可限制转动轴套20沿着X轴从重锤10的第二端12轴向穿出脱离。
穿伸部位22可容纳于重锤10的渠道13内,并在相对于重锤10第二端12处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一第二迫紧壁221与重锤10的第一迫紧壁132相对吻合贴抵,如图7所示,穿伸部位22可限制转动轴套20沿着X轴从重锤10的第一端11轴向穿出脱离。穿伸部位22设有至少一个沿着X轴延伸通过第二迫紧壁221的剖槽222,当第二迫紧壁221径向压迫时可以向内弹性缩合。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套20的穿伸部位22仅设置有一个剖槽222,穿伸部位22呈二支脚状。
转动轴套20上形成有一个沿着X轴延伸,并贯穿于操作部位21与穿伸部位22的开放式孔道23,孔道23具有一第二开口231;当转动轴套20转动定位于开启位置时,第二开口231可与重锤10的第一开口131相对,如图5所示,软管3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31及第二开口231后进入进入孔道23内,如图9、10所示,并可在转动轴套20转动定位于关闭位置时,将软管3封闭及包覆于转动轴套20的孔道23与重锤10的渠道13之间,如图11、12所示,当重锤10的第一端11与转动轴套20的操作部位21沿着X轴作相对远离移动时,如图13所示,转动轴套20的第二迫紧壁221受到重锤10的第一迫紧壁132向内逐渐压迫产生弹性缩合,进而将软管3的相对外周壁夹固迫紧于第二迫紧壁221与重锤10渠道13的相对部位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渠道13的径向深度d小于重锤10的半径,即渠道13的径向深度d未超过重锤10的中心轴线O,如图8、12所示,借由这样的设计,当重锤组件1安装固定于软管3后,重锤10将明显偏向于软管3的一侧,因此,使用者可选择性地调整重锤10欲偏向的位置,以闪避重锤组件1随着软管3上下移动时可能碰触的障碍物,例如冷水进水管路、热水进水管路、混合水出水管路等。另外,也可以将重锤10调整偏向于朝下的位置,使重锤组件1整体的重心位于软管3的下方,以确保重锤组件1随着软管3上下移动时仍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套20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大致相隔180°,如图10、12所示。即,使用者只须转动180度,约半圈的旋转角度,即可将转动轴套20旋转定位于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所以旋转操作相当快速。然而,并不以上述旋转角度为限,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彼此相隔150~210°大致上是可以允许的。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套20的操作部位21大致呈C形环状,如图5、6所示,这样的设计可以方便使用者抓握及旋转施力,且外径略大于重锤10的渠道13孔径D,其目的在于使操作部位21得以与重锤13的第一端11相互抵顶限位,也由于操作部位21仅略大于渠道13的孔径,所以不会过度径向突出于重锤10周围,可避免操作部位21与周围构件产生碰触。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套20的操作部位21外周壁更形成有一握持表面,握持表面是由多个沿着X轴延伸的纵向止滑槽211所组成,其目的在于方便使用者抓握及旋转施力。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套20的穿伸部位22的厚度由与第二开口231相对的位置处至第二开口231处逐渐变薄,穿伸部位22具有一个渐薄的径向厚度S,径向厚度S在其第二开口231的二边缘最薄,在第二开口231的相对面处最厚,如图10所示,使转动轴套20从开启位置旋转至关闭位置时,可逐渐地将软管3径向迫紧于转动轴套20的孔道23与重锤10的渠道13之间。
本实施例重锤组件1的重锤10转动轴套20可以预先组装在一起,组装时,可以将转动轴套20穿伸部位22上的第二迫紧壁221往内适当挤压缩合,如此,即可将其从重锤10第一端11处的渠道13进入,直到第二迫紧壁221与第一迫紧壁132相互吻合为止,便可顺利地完成组装作业。因此,安装重锤组件1时,用户只需将转动轴套20转动至开启位置,如图5所示,使转动轴套20的第二开口231与重锤10的第一开口131相对,便可将转动轴套20的第二开口231对准该软管3的适当位置,同时相互嵌套定位,如图9、10所示,在嵌套过程中,软管3可经由第二开口231及第一开口131进入转动轴套20的孔道23内。
接着,使用者可借由抓握转动轴套20操作部位21的握持表面,将转动轴套20转动至关闭位置,如图11、12所示,将重锤10的第二开口231予以封闭,同时软管3逐渐地迫紧包覆于转动轴套20的孔道23与重锤10的渠道13间。
之后,使用者可顺势在抓握重锤10后瞬间将下略为抽动,使重锤10第一端11适当远离转动轴套20的操作部位21,如图13所示,如此,便可借由重锤10第一迫紧壁132施加于转动轴套20第二迫紧壁221上往内挤压的径向作用力,使第二迫紧壁221产生弹性缩合,如此,即可将软管3牢固地夹持迫紧于转动轴套20的孔道23与重锤10渠道13间,而快速地完成重锤组件1与软管3间的安装固定作业。
同理,拆卸时,也只需旋转转动轴套20至所述开启位置,使转动轴套20的第二开口231与重锤10的第一开口131相对,即可顺利地将软管3从第一开口131及第二开口231取出脱离,而快速地完成重锤组件1与软管3的拆卸脱离作业。
如图14、1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旋转式重锤组件1大致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别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重锤10的渠道13径向深度d大于重锤10的半径,即重锤10的渠道13径向深度d超过重锤10的中心轴线O,如图16所示,使软管3夹固定位于渠道13与孔道23间后得以更加接近中心轴线O处,如图17至19所示,所以使用者通常无需特别调整重锤10的偏移方位,故可借以缩短重锤组件1与软管3的安装作业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套20的操作部位21外径接近于重锤10第一端11的外径,如图17所示,所以具有较上述第一实施例更大的握持表面,可方便使用者更加省力地旋转操作。另外,也由于操作部位21的旋转范围未超出重锤10第一端11的外径,因此,还可以避免操作部位21与周围构件产生碰触。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套20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大致相隔90°,如图18、19所示,并小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180°,所以使用者大约只须转动1/4圈的角度范围,就可以将转动轴套20旋转定位于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但不以此为限,转动轴套20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彼此相隔60~120°大致上是允许的。
如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旋转式重锤组件1大致与上述第一、二实施例相同,其差别在于:
转动轴套20的穿伸部位22在相对其第二迫紧壁221的内周壁更形成有一止滑结构。本实施例的止滑结构为至少一个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凸肋223,还可以为一粗糙面。借由上述止滑结构的设计,可以增加穿伸部位22与软管3相对外周壁间的止滑效果,进一步防止软管3与重锤组件1间产生滑脱。
上述各实施例的转动轴套20可由具适当挠性的材料,如塑料材料、金属材料一体成型,使其穿伸部位22具有良好弹性缩合作用。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上述各实施例所定义的开启位置,乃指转动轴套20的第二开口231转动至与重锤10第一开口131大致相对位置处,而允许软管3由此相对的第一开口131与第二通口231进出通过的位置;所定义的关闭位置,则是指可将第一开口131封闭,同时将软管3包覆于孔道23与渠道13之间的位置。关闭位置还可以是转动轴套20从开启位置转动至可将软管3逐渐地迫紧于孔道23与渠道13之间达到预定紧度的位置。由此可知,是否达到所定义的关闭位置,所需满足的基本条件是转动轴套20必须能够封闭第二开口231,较佳的条件则是将软管3夹持迫紧达到预定的紧度。
借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只需借由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间适当地旋转操作转动轴套20,便可快速地将重锤组件1安装固定于软管3上,或者从软管3上拆卸脱离,故整个拆装操作过程简易方便且快速,符合人性化操作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轴套20具有握持表面,可方便使用者直接手动抓握及旋转施力,故整体操作轻便省力,也无需使用任何辅助工具。
本实用新型转动轴套20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彼此间皆相隔不到360°,因此,使用者可在不到一圈的转动行程内完成操作,故旋转操作快速地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重锤组件1只需两个组成构件,即重锤10与转动轴套20,故组成构件数少,可有效降低材料、生产制造与开模等成本。
本实用新型利用重锤10呈锥状的第一迫紧壁132与转动轴套20呈锥状的第二迫紧壁221彼此间的径向迫紧及弹性缩合结构,可以强化软管3夹紧的力道,使重锤组件1能够牢靠地夹持固定于软管3上,特别是当重锤组件1随着软管3抽拉移动而产生振动时,反而可以借助重锤10的重力作用,使其第一端11越加远离转动轴套20的操作部位21,由此得知,重锤10的第一迫紧壁132可进一步迫紧于第二迫紧壁221,使软管3越夹越紧,因此,软管3与重锤组件1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反而有助于增加彼此间的牢固性,相对地,也就越不容易产生松动滑脱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各转动轴套20与软管3间的迫紧强度,可以借由干涉量的多少的控制预先设定,因此,不会出现现有技术采用螺牙螺合松紧固定方式,容易因使用者的力道大小不一导致过紧夹伤损坏软管,或过松产生松动滑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旋转式重锤组件,用以配置于一软管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重锤,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沿着X轴纵向延伸的开放式轴孔状渠道,所述渠道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着Z轴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渠道的孔径,并大于所述软管的外径;所述渠道沿着Y轴的径向深度大于所述软管的外径所述;所述渠道在相对于所述重锤的第二端的内周壁处形成有一个朝着所述重锤的第二端方向渐扩的第一迫紧壁;
一转动轴套,转动设于所述渠道内,并与所述第一开口配合形成一开启位置及一关闭位置;所述转动轴套设有操作部位,以及穿伸部位;所述操作部位外突于所述重锤的第一端,所述操作部位的外径大于所述渠道的孔径,所述穿伸部位的外径小于所述渠道的孔径,所述穿伸部位在相对于所述重锤第二端处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可与所述第一迫紧壁相对吻合贴抵的一第二迫紧壁,所述穿伸部位设有一个沿着所述X轴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二迫紧壁的剖槽;所述转动轴套上形成有一个沿着所述X轴延伸的开放式孔道,所述孔道贯穿所述操作部位、所述穿伸部位,所述孔道具有第二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抵顶于所述重锤的第一端,用于限制所述转动轴套沿着所述X轴从所述重锤的第二端轴向穿出脱离;所述穿伸部用于限制所述转动轴套沿着所述X轴从所述重锤的第一端轴向穿出脱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渠道径向深度未超过所述重锤的中心轴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套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相隔150~2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套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相隔18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套的操作部位呈C形环状,且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重锤的渠道孔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锤的渠道径向深度超过所述重锤的中心轴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套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相隔60~12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套的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相隔90°。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套的操作部位呈C形环状,且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重锤第一端的外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套的穿伸部位在相对其第二迫紧壁的内周壁形成有一止滑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结构为至少一个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凸肋。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结构为一粗糙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套的操作部位外周壁具有一个可供使用者抓握及旋转操作的握持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表面由多个沿着X轴延伸的纵向止滑槽所组成。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套的穿伸部位设置有一个所述剖槽,所述穿伸部位呈二支脚状。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重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套的穿伸部位具有一个渐薄的径向厚度,所述转动轴套的穿伸部位的径向厚度从与第二开口的相对面处向第二开口处逐渐变薄。
CN201420068414.3U 2014-02-17 2014-02-17 旋转式重锤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9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68414.3U CN203769002U (zh) 2014-02-17 2014-02-17 旋转式重锤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68414.3U CN203769002U (zh) 2014-02-17 2014-02-17 旋转式重锤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69002U true CN203769002U (zh) 2014-08-13

Family

ID=51286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6841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9002U (zh) 2014-02-17 2014-02-17 旋转式重锤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690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3908A (zh) * 2018-03-23 2018-06-29 厦门构简单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3908A (zh) * 2018-03-23 2018-06-29 厦门构简单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抽拉式龙头配重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6971B (zh) 一种旋转式重锤组件
CN105603675B (zh) 波轮连接组件及洗衣机
CA2547844A1 (en) Securing tool and clamp tool
CN203769002U (zh) 旋转式重锤组件
US8418994B2 (en) Hot-cold inlet pipe structure
US20120115688A1 (en) Fitness Equipment
US20110306278A1 (en) Wall polishing machine
CN204403641U (zh) 一种快速接头
KR20170003058A (ko) 결합이 용이한 가구조립용 체결구
MX2010011382A (es) Adaptador para conectar un filtro de agua para grifo a un grifo de agua.
CN204050774U (zh) 新型磁性拉绳器
CN207634860U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管路的快换接头
CN205896325U (zh) 一种转动伸缩出水龙头
CN205530522U (zh) 一种下水器的提篮结构
CN202785110U (zh) 双通管卷管器
CN202410899U (zh) 花洒的旋转连接装置
CN206200824U (zh) 一种拉绳旋拧式螺母松紧扳手
CN209370310U (zh) 一种试车装置
CN208703229U (zh) 一种伸缩水道及龙头
CN107413587B (zh) 一种环保粉刷装置
CN206200896U (zh) 分节组合式多功能工具
TWM512082U (zh) 立式水龍頭結構
CN205578461U (zh) M72高强度螺母
CN208816921U (zh) 一种软管接头
CN209688306U (zh) 水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