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68204U - 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 - Google Patents

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68204U
CN203768204U CN201420070602.XU CN201420070602U CN203768204U CN 203768204 U CN203768204 U CN 203768204U CN 201420070602 U CN201420070602 U CN 201420070602U CN 203768204 U CN203768204 U CN 203768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ue
kiln
exit end
melting furnace
rolled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706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清世
吴亚丽
刘笑荣
孟德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I PV INDUSTRY (ANHU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YI PV INDUSTRY (ANHUI)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I PV INDUSTRY (ANHUI)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YI PV INDUSTRY (ANHUI)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706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68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68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6820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包括窑炉、与该窑炉的出口端连接的主流道及均与该主流道的出口端连接的至少两个分支流道,且窑炉、主流道及分支流道相连通,主流道出口端的截面宽度大于其入口端的截面宽度,且该主流道出口端的截面宽度大于至少两个分支流道的入口端的截面宽度之和。由于主流道出口端的截面宽度大于其入口端的截面宽度,且该主流道出口端的截面宽度大于至少两个分支流道的入口端的截面宽度之和,这样,当玻璃液从主流道进入至少两个分支流道时,玻璃液可以在不发生流速变化的情况下均匀进入各个分支流道,有效降低玻璃液的横向温差,从而较好地保证超白压延玻璃的成型质量。

Description

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白压延玻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 
背景技术
超白压延玻璃是一种超透明低铁玻璃,也称低铁玻璃、高透明玻璃。它是一种高品质、多功能的新型高档玻璃品种,透光率可达91.5%以上,具有晶莹剔透、高档典雅的特性,有玻璃家族“水晶王子”之称。超白玻璃同时具备优质浮法玻璃所具有的一切可加工性能,具有优越的物理、机械及光学性能,可像其它优质浮法玻璃一样进行各种深加工。无与伦比的优越质量和产品性能使超白玻璃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光明的市场前景。但是,目前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的熔化能力一般为300~500t/d,最大规模的为600t/d,而这样的规模,容易致超白压延玻璃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且也不利于企业节能减耗及优化生产。而鉴于此种情况,虽有部分企业设计出600t/d以上规模的熔窑,但是其整体结构复杂,且难以保证超白压延玻璃的质量,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熔窑结构复杂、难以保证超白压延玻璃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包括窑炉、与该窑炉的出口端连接的主流道及均与该主流道的出口端连接的至少两个分支流道,且所述窑炉、所述主流道及所述分支流道相连通,所述主流 道出口端的截面宽度大于其入口端的截面宽度,且该主流道出口端的截面宽度大于至少两个所述分支流道的入口端的截面宽度之和。 
具体地,所述主流道的纵向截面为喇叭形。 
具体地,所述主流道出口端至各所述分支流道出口端的距离相等。 
具体地,在所述窑炉的两侧且靠近其出口端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可调节成型玻璃液温度及阻挡浮杂渣、不熔物的第一深层水包; 
进一步地,在所述主流道的两侧且靠近其入口端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可调节成型玻璃液温度及阻挡浮杂渣、不熔物的第二深层水包。 
具体地,在所述主流道上、所述分支流道上及所述分支流道出口端设置有能自动测温并调温加热的温度控制装置。 
具体地,在所述窑炉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两个平行排列的蓄热室,每个所述蓄热室对应配设有小炉且该蓄热室通过所述小炉与所述窑炉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小炉两侧的端壁上均设有可提供天然气燃烧或重油和天然气混合燃烧的加热枪。 
进一步地,所述窑炉的每一侧均设有8个蓄热室,并且该8个所述蓄热室的总长度为30~34m,总高度为10~15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由于主流道出口端的截面宽度大于其入口端的截面宽度,且该主流道出口端的截面宽度大于至少两个分支流道的入口端的截面宽度之和,这样,当玻璃液从主流道进入至少两个分支流道时,玻璃液可以在不发生流速变化的情况下均匀进入各个分支流道,有效降低玻璃液的横向温差,从而较好地保证超白压延玻璃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10,包括窑炉20、与该窑炉20的出口端22连接的主流道30及均与该主流道30的出口端32连接的至少两个分支流道40,其中,窑炉20的熔化池底主要由两层砖组成,下层采用大粘土砖,上层采用铺面砖,并且上下两层错缝排列,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但能够增加窑底耐玻璃液的浸蚀能力,还可提高窑炉20的使用寿命。另外,本案选用四个分支流道40,但其实施不以此为限。具体地,窑炉20、主流道30及分支流道40相连通,主流道30出口端32的截面宽度大于其入口端31的截面宽度,且该主流道30出口端32的截面宽度大于至少两个分支流道40的入口端41的截面宽度之和。由于主流道30出口端32的截面宽度大于其入口端31的截面宽度,且该主流道30出口端32的截面宽度大于至少两个分支流道40的入口端41的截面宽度之和,这样,当玻璃液从主流道30进入至少两个分支流道40时,玻璃液可以在不发生流速变化的情况下均匀进入各个分支流道40,有效降低玻璃液的横向温差,从而较好地保证超白压延玻璃的成型质量。 
另外,窑炉20入口端21设有加料系统50,具体地,该加料系统50包括料斗和混料机,其中料斗采用纯碱与石灰石斗提机,料斗内壁亦可选择性地采用尼龙材质,而混料机内衬板采用高分子聚乙烯板,这样,可大大的降低超白玻璃的含铁量,从而降低铁含量并提高光透过率;同时,混料机内粉料称排空阀设置有气缸震动或击打的装置,这样可防止粉料结块卡滞,减少长时间积压引起的粉料质量。另外,为了保证混合料含水率在3~7%,可在混料机水箱设置一个自动溢流口,以起到防止水满后影响含水率的作用。 
较佳地,分支流道40的出口端42设有溢流口43,这样可便于分支流道40 通过溢流口43将玻璃液送进压延成型装置。 
具体地,主流道30的纵向截面为喇叭形,这样,一方面可与后接的各分支流道40相适配,另一方面可减缓或降低流经主流道30的玻璃熔液由于进入其它流道时其通道面积的突然改变而带来速度、流量的突然变化,进一步降低或避免玻璃液从窑炉20出口端22至分支流道40溢流口43产生的横向温差。进一步地,主流道30出口端32至各分支流道40出口端42的距离相等,即,所有玻璃液通过主流道30流到溢流口43的流动距离相等,这样,可保证从窑炉20出来玻璃液流至各分支流道40出口端42溢流口43的距离相同,避免各溢流口43产生横向温差。 
优选地,在窑炉20的两侧且靠近其出口端22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可调节成型玻璃液温度及阻挡浮杂渣、不熔物的第一深层水包60,以期凭借第一深层水包60调整成型玻璃液温度,阻挡浮杂渣或不熔物玻璃液,从而达到控制玻璃液成型温度的目的。在具体结构设计中,窑炉20出口端22处的主流道30,具体为主流道30的入口端位置处,可将其设计为长6mm、宽3.8m的长方形通道,而第一深层水包60设置在窑炉20的两侧且靠近其出口端22的位置处,具体为,离主流道30入口端31约1m的位置处。另外,该第一深层水包60的长度在1.9m左右。进一步地,在主流道30的两侧且靠近其入口端31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可调节成型玻璃液温度及阻挡浮杂渣、不熔物的第二深层水包70,这样,可进一步保证超白压延玻璃的成型温度,提高其成型质量。 
另外,在主流道30上、分支流道40上及分支流道40出口端42设置有能自动测温并调温加热的温度控制装置(图中为标示),以确保玻璃液温度在1100~1250℃之间,避免玻璃液通过通道流动所造成横向温差难以达到压延生产的要求。 
具体地,所述分支流道的壁面上覆盖有主要由粘土砖、岩棉、镜面不锈钢板及金属板材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的保温层(图中未标示)。通过设置有保温层,有利于对各分支流道40的池壁进行全面保温,以确保所有分支流道 40的玻璃液在流出溢流口43时温度差在±20℃范围以内。 
较佳地,在窑炉20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两个平行排列的蓄热室80,其中,蓄热室80的墙体底部采用低气孔粘土砖,中部采用镆铬砖,上部采用高纯镁砖,另外,每个蓄热室80对应配设有小炉81且该蓄热室80通过小炉81与窑炉80连通,以利于降低窑炉20加热熔化所需的能源消耗以及烟道的排放,从而使得窑炉20内火焰分布更加均衡,加热更加稳定,更利于控制熔融玻璃液面的温度。进一步地,小炉81两侧的端壁上均设有可提供天然气燃烧或重油和天然气混合燃烧的加热枪90,其中,加热枪90设置为10~30min换向加热一次,而借由该加热枪90,可减少长时间局部加热引起温度过高及窑炉20内温度场不均匀的问题。另外,加热枪90可实现油气两用,不但克服了普通窑炉20对重油燃料的依赖,还可降低生产成本。优选地,窑炉20的每一侧均设有8个蓄热室80,并且该8个蓄热室80的总长度为30~34m,总高度为10~15m,以保证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10能够充分均热,当然,亦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8个以上的蓄热室8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包括窑炉、与该窑炉的出口端连接的主流道及均与该主流道的出口端连接的至少两个分支流道,且所述窑炉、所述主流道及所述分支流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出口端的截面宽度大于其入口端的截面宽度,且该主流道出口端的截面宽度大于至少两个所述分支流道的入口端的截面宽度之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的纵向截面为喇叭形。 
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出口端至各所述分支流道出口端的距离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窑炉的两侧且靠近其出口端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可调节成型玻璃液温度及阻挡浮杂渣、不熔物的第一深层水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流道的两侧且靠近其入口端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可调节成型玻璃液温度及阻挡浮杂渣、不熔物的第二深层水包。 
6.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其特往在于:在所述主流道上、所述分支流道上及所述分支流道出口端设置有能自动测温并调温加热的温度控制装置。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窑炉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两个平行排列的蓄热室,每个所述蓄热室对应配设有小炉且该蓄热室通过所述小炉与所述窑炉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炉两侧的端壁上均设有可提供天然气燃烧或重油和天然气混合燃烧的加热枪。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其特征 在于:所述窑炉的每一侧均设有8个蓄热室,并且该8个所述蓄热室的总长度为30~34m,总高度为10~15m。 
CN201420070602.XU 2014-02-18 2014-02-18 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68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70602.XU CN203768204U (zh) 2014-02-18 2014-02-18 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70602.XU CN203768204U (zh) 2014-02-18 2014-02-18 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68204U true CN203768204U (zh) 2014-08-13

Family

ID=51285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70602.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68204U (zh) 2014-02-18 2014-02-18 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68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4172A (zh) 一种超白压延玻璃窑炉
CN2878376Y (zh) 垂直冷顶熔制硼硅浮法玻璃双拼式全电熔窑
CN104827019A (zh) 钢包自动引流装置
EP2889274A1 (en) Energy-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method for producing glass, and glass melting furnace
CN201785299U (zh) 一种超白压延玻璃窑炉
CN203768204U (zh) 650t/d以上大型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
CN102252528A (zh) 一种高温硅钢加热炉液态出渣装置及方法
CN206308246U (zh) 熔窑
CN201704184U (zh) 一种超白压延玻璃多线熔窑
CN211688809U (zh) 一种适用于特种玻璃小浮法的锡槽入口的玻璃液稳流控制机构
CN202141340U (zh) 一种高温硅钢加热炉液态出渣装置
CN204174064U (zh) 一窑三线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
CN107473567B (zh) 加快本体着色玻璃褪色进程的工艺方法
CN107902870A (zh) 一种环保单元玻璃棉节能窑炉
CN208071568U (zh) 一种环保单元玻璃棉节能窑炉
CN105152520B (zh) 一种高效光学玻璃熔化池
CN104773944A (zh) 节能环保玻璃熔制方法及长弯形玻璃熔窑
CN104211296A (zh) 用于玄武岩连续纤维生产的窑炉
CN204661545U (zh) 一种玄武岩连续纤维拉丝装置
CN210683574U (zh) 一种玻璃液保温型窑炉横通路结构
CN103922563B (zh) 高效均化全铂结构澄清槽
CN203992367U (zh) 一种成品率高的钢包透气上水口座砖
CN203461947U (zh) 一种优化的单元窑流液洞
CN204555684U (zh) 一种干料加热炉内衬
CN104724905A (zh) 节能环保玻璃酒瓶生产方法及玻璃酒瓶熔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