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57889U - 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57889U
CN203757889U CN201320877015.7U CN201320877015U CN203757889U CN 203757889 U CN203757889 U CN 203757889U CN 201320877015 U CN201320877015 U CN 201320877015U CN 203757889 U CN203757889 U CN 203757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door unit
connector
air conditioner
conditioner outdoor
out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770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原洋纪
吴珂
沈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770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57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57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5788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通过合理地利用室外机壳体内的空间,能实现小型化和大容量化。本实用新型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100)包括室外机壳体(110),其中,在所述室外机壳体(110)内通过作为安装支架的容器(170)安装有至少一套风扇组件(140a、140b),所述容器(170)是存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或者供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和/或油在其内部流动的部件,所述风扇组件(140a、140b)通过连接件(190a、190b)固定在所述容器(170)的侧壁上。

Description

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室外机,尤其涉及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
背景技术
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通常利用隔板将室外机壳体的内部分隔成送风室和机械室,并在送风室内设置热交换器、风扇组件等,在机械室内设置压缩机、储液器、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配管组件、电气部件盒等部件。
目前,市场要求空调机既能实现体积的小型化,又能实现性能的大容量化。要实现空调机性能大容量化,通常采用的手段是增加空调机室外机的换热面积,即增大室外热交换器的容积,但这会造成送风室空间的扩大。在保持空调机室外机壳体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送风室空间必然会影响到机械室的空间大小,从而要求机械室的设计更加紧凑化。但是,在机械室内集中设置有电气部件盒以及压缩机、储液器、气液分离器等部件,尤其是大容量空调机,室外机壳体的机械室内的配管回路较为复杂,这都使机械室紧凑化的难度加大。另外,由于压缩机、储液器、气液分离器等部件自身重量重的缘故,因此还存在空调机室外机机械室侧和送风室侧重量失衡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室外机的包装及搬运时尤为突出。
此外,对于空调机室外机而言,容量越大,系统运转需要的制冷剂量通常也就越多,随之需要更大容量的可存储制冷剂的容器,为此,如图10所示,可考虑采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在室外机壳体的送风室内增设容器RQ来存储制冷剂的室外机结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容易使机械室紧凑化,且能缓和机械室侧和送风室侧重量失衡的问题。
另外,为使机械室变得更为紧凑,如图11所示,可考虑采用专利文献2公开的利用带状部件DM将变频基板BP固定在储液器CR上的结构,通过采用这种使变频基板上的变频控制元件产生的热量发散至储液器的冷却结构,可省去外突的散热片,从而能节省空间。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JP2001-173998A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中国专利CN101111719A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中,由于将容器RQ设置在气流通路中,阻碍了气流的流通,因此会降低换热效果,影响空调机的运转性能。
另外,在采用专利文献2公开的结构时,在大容量双风扇室外机的情况下,由于控制电路复杂,变频基板上的电气元件也更多、更重,因此利用带状部件DM进行固定的方式将无法确保变频基板BP的稳固安装,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为更好地实现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小型化,平衡室外机机械室侧和送风室侧的重量,且避免因送风室内的气流分布受到影响而影响空调机性能,需要对现有的空调机室外机的内部结构作进一步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合理地利用室外机壳体内的空间来实现小型化和大容量化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体,其中,在所述室外机壳体内通过作为安装支架的容器安装有至少一套风扇组件,所述容器是存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或者供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和/或油在其内部流动的部件,所述风扇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容器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通过利用存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或者供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和/或油在其内部流动的容器来安装风扇组件,能合理地利用室外机壳体内的空间,实现小型化和大容量化,同时,通过省去专门的风扇安装支架,还能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基础上,所述室外机壳体的内部被沿隔板分隔成送风室和机械室,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容器设置在所述送风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通过将风扇组件和存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或者供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和/或油在其内部流动的容器设置在送风室内,能减小机械室在室外机壳体内所占的比例,增大用于设置热交换器的送风室在室外机壳体内所占的比例,从而可以更大限度地扩大热交换器的换热面积,实现空调机室外机的小型化、大容量化。此外,通过将风扇组件和存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或者供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和/或油在其内部流动的容器设置在送风室内,还有助于平衡空调机室外机的机械室侧和送风室侧的重量。此外,还能减少对送风室内的气流的阻碍,提高空调机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基础上,所述容器是气液分离器、储液器、制冷剂调节器和油分离器中的其中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通过利用气液分离器、储液器、制冷剂调节器和油分离器中的其中一个来安装风扇组件,能省去专门的风扇安装支架,能合理地利用室外机壳体内的空间,实现小型化和大容量化,同时,通过省去专门的风扇安装支架,还能降低成本。
特别地,在利用气液分离器来安装风扇组件时,由于气液分离器的内部大部分为低温的液态制冷剂,因此还能起到降低风扇马达温升的效果。此外,在利用储液器来安装风扇组件时,由于储液器的内部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因此有利于制热时室外机的热交换器的除霜。此外,如果是单风扇的情况,则在容器为油分离器时,能节省机械室空间,有利于实现空调机的小型化。此外,如果在送风室和机械室内同时设置存储有制冷剂的容器,扩大空调机室外机的制冷剂存储能力,则还能节省甚至免去安装施工时对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回路填充制冷剂的时间和工序,极大地提高安装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基础上,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固接于该第一连接件的上下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件,所述风扇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容器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通过将用于安装风扇组件的连接件设计成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分离形式,在通过焊接将风扇组件固定到容器上时,能避免焊接、特别是双面焊接时第一连接件对焊枪的阻挡,确保焊接牢固性,确保空调机的运转性能。此外,第二连接件可根据不同的容器形状单独更换,而无需连同第一连接件一起更换,另一方面,第一连接件也可根据不同型号的风扇马达尺寸进行灵活调整,因此,能提高部件的通用性,降低成本。此外,根据受力强度的不同,还能使用不同厚度的钣金来制造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利于减少材料,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基础上,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焊接而固定在所述容器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通过利用焊接将第二连接件固定于容器的侧壁,能避免对容器的密封结构造成破坏,从而能避免因容器内部介质的膨胀泄漏而产生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板状的主体;以及从所述主体的上下两端朝向一侧延伸并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连接的两个突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通过将第一连接件形成为具有板状的主体和从该主体的上下两端朝向一侧延伸的两个突片这样的简单形状,能通过冲压加工方便地制造第一连接件,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基础上,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通过在第一连接件的主体上设置加强筋,在将风扇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到容器上时,能更为牢固、稳定地固定风扇组件,确保空调机的运转性能。
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基础上,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马达和与该风扇马达的转轴连接的风扇,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对所述风扇马达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对风扇马达进行定位的定位部,在将风扇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到容器上时,容易确保风扇马达与容器的相对位置,提高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基础上,所述定位部是供所述风扇马达的主体贯穿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通过将定位部设成通孔,能容易地在第一连接件上形成定位部,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十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是在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基础上,所述风扇马达利用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方面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通过利用螺钉将风扇马达固定于第一连接件,而不是采用复杂的连接结构,能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拆下了室外机壳体的侧板和顶板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拆下了室外机壳体的侧板和顶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风扇组件及其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风扇组件及其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连接件所包括的第一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连接件所包括的第二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连接件所包括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连接件所包括的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一现有技术的图。
图11是表示另一现有技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100的大致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拆下了室外机壳体的侧板和顶板的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拆下了室外机壳体的侧板和顶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100具有整体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箱状的室外机壳体110,该室外机壳体110包括底板110a、顶板110b和多块侧板110c,并且,在室外机壳体110的多块侧板110c中,在左侧侧板和后侧侧板上设有吸入口,在前侧侧板上设有吹出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由底板110a、顶板110b和多块侧板110c围成的空间被隔板120分隔成送风室A和机械室B,其中,在送风室A中设置有风扇组件140a、140b和室外热交换器150,在机械室B中设置有压缩机160、制冷剂配管和电气部件盒(未图示)等。具体而言,如图1、图2所示,隔板120从底板110a沿着上下方向(空调机室外机的高度方向)一直延伸至顶板110b,且俯视大致呈く字形,隔板120的く字形的一端靠近室外机壳体110的前侧侧板设置,く字形的另一端靠近室外机壳体110的后侧侧板设置。并且,在由室外机壳体110的底板110a、顶板110b、后侧侧板、左侧侧板、前侧侧板和隔板120围成的送风室A中,以从室外机壳体110的底板110a沿上下方向延伸至室外机壳体110的顶板110b的方式设置有俯视大致呈L字形的室外热交换器150,并以俯视相互重叠方式在上下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地设有两套包括风扇的风扇组件140a、140b。并且,在由室外机壳体110的底板110a、顶板110b、右侧侧板、前侧侧板和隔板120围成的机械室B中,在底板110a上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竖立设置有压缩机160。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风扇组件140a、140b的风扇旋转,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100能将外部的空气从室外机壳体110的侧板所设有的吸入口吸入到室外机壳体110的内部,使其与在室外热交换器150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换热,然后,将该空气从室外机壳体110的吹出口吹出。
接着,参照图3和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室外机的室外机壳体中的风扇组件及其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风扇组件及其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风扇组件及其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由室外机壳体110的底板110a、顶板110b、后侧侧板、左侧侧板、前侧侧板和隔板120围成的送风室A中,在上下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地设有两套风扇组件140a、140b。具体而言,在送风室A中,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竖立设置有用于存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或者供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和/或油在其内部流动的容器170,该容器170可以是气液分离器、储液器、制冷剂调节器和油分离器中的其中一个,并且,如图3、图4所示,该容器170大致呈圆柱状,其下端通过容器固定座130而固定于底板110a,在该容器170的侧壁(外周壁)上,以在上下方向(室外机壳体110的高度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的方式设有两套风扇组件140a、140b,风扇组件140a、140b分别包括风扇马达141a、141b和与这些风扇马达的转轴141a1、141b1连接的风扇142a、142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风扇142a、142b的中央部设有转轴用通孔,风扇142a、142b通过使风扇马达141a、141b的转轴141a1、141b1穿过其中央部的转轴用通孔,然后在转轴141a1、141b1的从上述转轴用通孔穿出的一端上拧上螺帽(未图示)而固定于风扇马达141a、141b,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组件140a、140b利用连接件190(190a、190b)固定在容器170的侧壁上,以使风扇马达141a、141b的转轴141a1、141b1沿着室外机壳体110的前后方向延伸。
以下,参照图5~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室外机的用于将风扇组件固定于容器的连接件进行说明,其中,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连接件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连接件所包括的第一连接件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连接件所包括的第二连接件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连接件190包括第一连接件191和固接于该第一连接件191的上下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件192(图5中仅示出了位于第一连接件191上端的第二连接件192)。
如图5、图6所示,第一连接件191包括主体191a和两个突片191b1、191b2,其中,主体191a呈板状,其左右两侧形成为圆弧形,在主体191a的中央形成有作为风扇马达的定位部的通孔191a1,该通孔191a1的大小、形状与风扇马达主体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在该通孔191a1的外周侧左右对称地形成有圆弧形的加强筋191a2,两个突片191b1、191b2也呈板状,且从主体191a的上下两端与主体191a垂直地朝向一侧(相当于沿垂直于图6的纸面的方向)延伸,并且,两个突片191b1、191b2的左右两端朝着主体191a的通孔191a1侧折弯而形成呈矩形的折弯片。
此外,如图5、图7所示,第二连接件192包括主体192a和两个折弯片192b1、192b2,主体192a呈板状,在其宽度方向一侧形成有与上述容器170的外形匹配的圆形凹部,两个折弯片192b1、192b2呈矩形板状,且从主体192a的左右两端与主体192a垂直地朝向一侧(相当于沿图7中的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第二连接件192的两个折弯片192b1、192b2之间的距离略小于第一连接件191的在突片191b1、191b2的左右两端形成的两个折弯片之间的距离。
在要将风扇组件140a、140b固定于容器170时,首先,例如将风扇组件140a的风扇马达141a的主体贯穿第一连接件191的主体191a中央部的通孔191a1,并利用螺钉(未图示)将风扇马达141a固定于第一连接件191,接着,将两个第二连接件192以上下对称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固定在容器170的侧壁上,具体而言,将两个第二连接件192以其主体192a的圆形凹部和两个折弯片192a1、192b1的一侧边缘(图7中的右侧边缘)抵接在容器170的侧壁上的方式通过双面焊接而固定在容器170的侧壁上,然后,以使第一连接件191的上下两端的突片191b1、191b2从上下方向夹持两个第二连接件192的方式使第一连接件191与两个第二连接件192卡合,并利用螺钉等紧固部件将第一连接件191与两个第二连接件192固定,从而将风扇组件140a固定到容器170的侧壁上,再然后,按照与上面相同的方法,将风扇组件140b也固定到容器170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能起到以下技术效果。
首先,通过利用存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或者供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和/或油在其内部流动的容器来安装风扇组件,能合理地利用室外机壳体内的空间,实现小型化和大容量化,同时,通过省去专门的风扇安装支架,还能降低成本。
此外,通过将风扇组件和存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或者供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和/或油在其内部流动的容器设置在送风室内,能减小机械室在室外机壳体内所占的比例,增大用于设置热交换器的送风室在室外机壳体内所占的比例,从而可以更大限度地扩大热交换器的换热面积,实现空调机室外机的小型化、大容量化。此外,通过将风扇组件和存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或者供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和/或油在其内部流动的容器设置在送风室内,还有助于平衡空调机室外机的机械室侧和送风室侧的重量。此外,还能减少对送风室内的气流的阻碍,提高空调机的性能。
特别地,在用于安装风扇组件的上述容器是气液分离器时,由于气液分离器的内部大部分为低温的液态制冷剂,因此还能起到降低风扇马达温升的效果。此外,在用于安装风扇组件的上述容器是储液器时,由于储液器的内部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因此有利于制热时室外机的热交换器的除霜。此外,如果是单风扇的情况,则在上述容器为油分离器时,能节省机械室空间,有利于实现空调机的小型化。此外,如果在送风室和机械室内同时设置存储有制冷剂的容器,扩大空调机室外机的制冷剂存储能力,则还能节省甚至免去安装施工时对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回路填充制冷剂的时间和工序,极大地提高安装的便利性。
此外,通过将用于安装风扇组件的连接件设计成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分离形式,在通过焊接将风扇组件固定到容器上时,能避免焊接、特别是双面焊接时第一连接件对焊枪的阻挡,确保焊接牢固性,确保空调机的运转性能。此外,第二连接件可根据不同的容器形状单独更换,而无需连同第一连接件一起更换,另一方面,第一连接件也可根据不同型号的风扇马达尺寸进行灵活调整,因此,能提高部件的通用性,降低成本。此外,根据受力强度的不同,还能使用不同厚度的钣金来制造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利于减少材料,降低成本。
此外,通过利用焊接将第二连接件固定于容器的侧壁,能避免对容器的密封结构造成破坏,从而能避免因容器内部介质的膨胀泄漏而产生安全隐患。
此外,通过将第一连接件形成为具有板状的主体和从该主体的上下两端朝向一侧延伸的两个突片这样的简单形状,能通过冲压加工方便地制造第一连接件,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通过在第一连接件的主体上设置加强筋,在将风扇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到容器上时,能更为牢固、稳定地固定风扇组件,确保空调机的运转性能。
此外,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对风扇马达进行定位的定位部,在将风扇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到容器上时,容易确保风扇马达与容器的相对位置,提高组装效率。
通过将定位部设成通孔,能容易地在第一连接件上形成定位部,降低制造成本。
(2)实施方式2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室外机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室外机在结构方面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连接件所包括的第一连接件的形状。在此,以不同之处为中心,根据图8和图9进行说明,其中,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连接件所包括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图,且是从第一连接件的正面侧观察的图,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的连接件所包括的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立体图,且是从第一连接件的背面侧观察的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第一连接件191的主体191a的左右两侧形成为圆弧形,且在主体191a中央部的通孔191a1的外周侧左右对称地形成有圆弧形的加强筋191a2,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图9所示,第一连接件191A的主体的左右两侧形成为直线形,且在主体中央部的通孔的外周侧没有形成加强筋。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技术效果。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以上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在送风室内设有两套风扇组件,但并不局限于此,风扇组件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容器是大致呈圆柱状的一个部件,但并不局限于此,容器也可上下分隔成多个部件,且容器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圆柱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将用于安装风扇组件的连接件设计成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分离形式,但并不局限于此,连接件也可一体形成,此外,连接件形状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的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将第二连接件通过双面焊接而固定在容器的侧壁上,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通过单面焊接将第二连接件固定在容器的侧壁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作为用于对风扇马达进行定位的定位部,在第一连接件的主体中央部形成了形状、大小与风扇马达主体的外形、大小匹配的通孔,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在第一连接件的通孔的内周以在周向上分离的方式设置多个与风扇马达主体抵接的凸部来作为定位部。

Claims (10)

1.一种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外机壳体内通过作为安装支架的容器安装有至少一套风扇组件,所述容器是存储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或者供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和/或油在其内部流动的部件,所述风扇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容器的侧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壳体的内部被隔板分隔成送风室和机械室,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容器设置在所述送风室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是气液分离器、储液器、制冷剂调节器和油分离器中的其中一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固接于该第一连接件的上下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件,所述风扇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容器的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焊接而固定在所述容器的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板状的主体;以及从所述主体的上下两端朝向一侧延伸并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连接的两个突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加强筋。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马达和与该风扇马达的转轴连接的风扇,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对所述风扇马达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是供所述风扇马达的主体贯穿的通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马达利用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
CN201320877015.7U 2013-12-27 2013-12-27 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57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7015.7U CN203757889U (zh) 2013-12-27 2013-12-27 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7015.7U CN203757889U (zh) 2013-12-27 2013-12-27 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57889U true CN203757889U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53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7701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57889U (zh) 2013-12-27 2013-12-27 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578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6044A (zh) * 2017-11-15 2020-06-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外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6044A (zh) * 2017-11-15 2020-06-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外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73812U (zh) 一种变频空调室外机
EP2865954B1 (e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4061632A (zh) 空调器室外机
US7363768B2 (en) Outdoor unit of refrigerator,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box of outdoor unit
CN105066279A (zh) 一种分体式空调室外机
CN204187747U (zh) 空调器
CN203467116U (zh) 机柜空调系统
CN105546640A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JP6732110B2 (ja) 室外機、空気調和機、及び、室外機の製造方法
CN203147930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03757889U (zh) 侧出风式空调机室外机
CN203718968U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壳体以及空调
CN101266063B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
CN218888889U (zh) 电控盒及空调装置
CN218379667U (zh) 空调装置
CN218514733U (zh) 空调装置
CN203744423U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
CN218379662U (zh) 空调装置
CN103500000A (zh) 数据机房用制冷系统
CN202993406U (zh) 具有双风机系统的空调器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143868U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5412220U (zh)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1600968U (zh) 工业用空调
CN211684759U (zh) 高效双扇热管理系统液冷装置
CN203928191U (zh) 空调室外机及采用该空调室外机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