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55432U - 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55432U
CN203755432U CN201420137777.8U CN201420137777U CN203755432U CN 203755432 U CN203755432 U CN 203755432U CN 201420137777 U CN201420137777 U CN 201420137777U CN 203755432 U CN203755432 U CN 203755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pray wall
crossed
spray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377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博
王艳华
单永体
熊中庆
徐阳
孙冬旭
郭文
张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irst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irst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irst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First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377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55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55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5543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包括第一池体,第一池体前后侧池壁上分别开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池体内设置有进水侧过水花墙和出水侧过水花墙,第一池体内进水侧过水花墙与出水侧过水花墙之间的分层铺装池内由下至上平铺有碎石层、粗砂层、粘土层和细砂层;进水侧过水花墙和出水侧过水花墙均为下开口式过水墙,分层铺装池内设置有中部过水花墙,相邻两个中部过水花墙之间均设置有下过水花墙,中部过水花墙、下过水花墙、进水侧过水花墙和出水侧过水花墙均呈平行布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使用及维护简便、使用效果好,能解决高速公路路(桥)面径流污染等问题,能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再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湿地,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水处理池在高速公路设计中普遍存在,国内对于普通路段的路面排水,一般采用在公路旁设置浆砌片石蒸发池,且不考虑收集全部路基水,只对于跨越具有饮用、养殖等功能的水体时,才考虑收集全部的路基排水。但对于初期雨水的收集与处理工艺,国内尚无设计规范。因而,现有高速公路路(桥)面的水处理系统还不够完善,存在水处理效果较差、后期维修成本较高等问题,不能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再利用,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综上,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使用及维护简便、使用效果好的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能有效解决高速公路路(桥)面排水的处理问题,能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再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使用及维护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高速公路路面的径流污染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池体,所述第一池体的前侧池壁上开有进水口且其后侧池壁上开有出水口,所述第一池体的内部前侧设置有进水侧过水花墙且其内部后侧设置有出水侧过水花墙,所述第一池体内部通过进水侧过水花墙和出水侧过水花墙分隔为进水池、分层铺装池和出水池,进水池、所述分层铺装池和出水池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所述分层铺装池内由下至上平铺有碎石层、粗砂层、粘土层和细砂层,所述碎石层的层厚为100cm~120cm,粗砂层的层厚为35cm~45cm,粘土层的层厚为15cm~25cm,细砂层的层厚为8cm~12cm,所述细砂层的上表面高度低于进水侧过水花墙和出水侧过水花墙的顶部高度;所述进水侧过水花墙和出水侧过水花墙均为下部开有下过水口的下开口式过水墙且二者的下过水口上均安装有过滤网;所述分层铺装池内设置有中部过水花墙,中部过水花墙的顶部高度高于碎石层的上表面高度且其顶部高度低于粗砂层的底面高度;所述中部过水花墙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分层铺装池内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之间均设置有一个下过水花墙,所述下过水花墙的下部开有过水口;所述中部过水花墙、下过水花墙、进水侧过水花墙和出水侧过水花墙均呈平行布设;所述下过水花墙的顶部高度不低于细砂层的上表面高度。
上述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池体为长方形池体;所述中部过水花墙、下过水花墙、进水侧过水花墙和出水侧过水花墙的墙体宽度均相同。
上述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是:所述中部过水花墙、下过水花墙、进水侧过水花墙和出水侧过水花墙均为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第一池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由浆砌片石砌筑而成。
上述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池体的前侧池壁与进水侧过水花墙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池体的后侧池壁与出水侧过水花墙之间的间距均为0.4m~0.6m;
当中部过水花墙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中部过水花墙与进水侧过水花墙和出水侧过水花墙之间的间距均为3m~5m;当中部过水花墙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中位于最前侧的中部过水花墙为前侧墙体且位于最后侧的中部过水花墙为后侧墙体,所述前侧墙体与进水侧过水花墙之间以及所述后侧墙体与出水侧过水花墙之间的间距均为3m~5m,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之间的间距为7m~9m,所述下过水花墙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中部过水花墙之间的间距均为3m~5m。
上述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是:所述细砂层上部平铺有一层草皮或种植有挺水植物。
上述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池体的内部长度为15m~20m且其内部宽度为9m~11m。
上述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是:所述中部过水花墙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池体的前侧池壁与进水侧过水花墙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池体的后侧池壁与出水侧过水花墙之间的间距均为0.5m,所述下过水花墙的数量为一个且其位于两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之间中部,所述前侧墙体与进水侧过水花墙之间以及所述后侧墙体与出水侧过水花墙之间的间距相同。
上述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是:所述中部过水花墙的高度为h1,其中d1为碎石层的层厚,d2为粗砂层的层厚。
上述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是:所述下过水花墙的顶部高度与细砂层的上表面高度相同;所述进水侧过水花墙的所述下过水口与第一池体前侧池壁上的进水口正对,出水侧过水花墙的所述下过水口与第一池体后侧池壁上的出水口正对。
上述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是:多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的高度均相同,多个所述下过水花墙的高度均相同;所述第一池体的深度为2.5m~3.5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2、后期维护简便且维修成本较低。
3、水处理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能简便、快速且有效完成污水处理过程。本实用新型表面种植挺水植物(如草皮、芦苇等),可吸收雨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其从水中转移至植物体内,从而降低雨水中的氮、磷含量。过滤层按照不同的粒径由下至上分四层进行铺设,且对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等进行四级过滤,水处理效果非常好,能去除80%以上的悬浮物及90%以上的油质。经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水质可满足农灌及生活杂用水质标准,可用于当地农民的生产用水,以及就近路段的绿化浇灌用水,另外还有一部分水经蒸发排入大气中。因此,能做到高速公路路面收集处理后的水基本不外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使用及维护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高速公路路(桥)面的径流污染等问题,能对路(桥)面排水进行有效处理,并能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再利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池体; 2—碎石层; 3—粗砂层;
4—粘土层; 5—细砂层; 6—进水侧过水花墙;
7—出水侧过水花墙; 8—进水池; 9—出水池;
10—过滤网; 11—中部过水花墙; 12—下过水花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池体1,所述第一池体1的前侧池壁上开有进水口且其后侧池壁上开有出水口,所述第一池体1的内部前侧设置有进水侧过水花墙6且其内部后侧设置有出水侧过水花墙7,所述第一池体1内部通过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分隔为进水池8、分层铺装池和出水池9,进水池8、所述分层铺装池和出水池9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所述分层铺装池内由下至上平铺有碎石层2、粗砂层3、粘土层4和细砂层5,所述碎石层2的层厚为100cm~120cm,粗砂层3的层厚为35cm~45cm,粘土层4的层厚为15cm~25cm,细砂层5的层厚为8cm~12cm,所述细砂层5的上表面高度低于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的顶部高度。所述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均为下部开有下过水口的下开口式过水墙且二者的下过水口上均安装有过滤网10。所述分层铺装池内设置有中部过水花墙11,中部过水花墙11的顶部高度高于碎石层2的上表面高度且其顶部高度低于粗砂层3的底面高度。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分层铺装池内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之间均设置有一个下过水花墙12,所述下过水花墙12的下部开有过水口且其顶部高度不低于细砂层5的上表面高度;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下过水花墙12、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均呈平行布设。所述下过水花墙12的顶部高度不低于细砂层5的上表面高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碎石层2的层厚为110cm,粗砂层3的层厚为40cm,粘土层4的层厚为20cm,细砂层5的层厚为10cm。
实际施工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碎石层2、粗砂层3、粘土层4和细砂层5的层厚进行相应调整。其中,粗砂是砂土中砾粒含量不大于25%,而粒径大于0.5毫米的含量超过总质量50%的砂。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0.5mm以上。粗砂中所含砾粒为风化岩石经水流长期搬运而成的粒径为2mm~60mm的无棱角的天然粒料。细砂:细度模数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mm~0.25mm。粘土即黏土,指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粘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主要包括高岭土、多水高岭土、颗粒非常小(<2μm)的硅酸铝盐。除了铝外,粘土还包含少量镁、铁、钠、钾和钙。所述碎石层2中的碎石是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碎石多棱角,表面粗糙,碎石的粒径为5mm~40mm。
实际施工时,所述第一池体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由浆砌片石砌筑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下过水花墙12、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均为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第一池体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中部过水花墙11、下过水花墙12、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均与第一池体1浇筑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过水花墙12的顶部高度与细砂层5的上表面高度相同。实际施工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下过水花墙12的顶部高度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池体1为长方形池体。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下过水花墙12、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的墙体宽度均相同。
实际施工时,所述第一池体1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的池体。
实际施工时,所述第一池体1的深度为1.5m~2.5m。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池体1的深度为2m。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第一池体1的深度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侧过水花墙6的所述下过水口与第一池体1前侧池壁上的进水口正对,出水侧过水花墙7的所述下过水口与第一池体1后侧池壁上的出水口正对。所述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的所述下过水口均为由砖砌结构形成的过水口,所述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下部均通过所述砖砌结构进行支撑。
实际施工时,所述第一池体1的前侧池壁与进水侧过水花墙6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池体1的后侧池壁与出水侧过水花墙7之间的间距均为0.4m~0.6m。当中部过水花墙11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与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之间的间距均为3m~5m;当中部过水花墙1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中位于最前侧的中部过水花墙11为前侧墙体且位于最后侧的中部过水花墙11为后侧墙体,所述前侧墙体与进水侧过水花墙6之间以及所述后侧墙体与出水侧过水花墙7之间的间距均为3m~5m,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之间的间距为7m~9m,所述下过水花墙12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中部过水花墙11之间的间距均为3m~5m。
所述第一池体1的内部长度为15m~20m且其内部宽度为9m~11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池体1的内部长度为18m且其内部宽度为10m。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池体1的前侧池壁与进水侧过水花墙6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池体1的后侧池壁与出水侧过水花墙7之间的间距均为0.5m,所述下过水花墙12的数量为一个且其位于两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之间中部,所述前侧墙体与进水侧过水花墙6之间以及所述后侧墙体与出水侧过水花墙7之间的间距相同。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的高度均相同,多个所述下过水花墙12的高度均相同。
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的高度为h1,其中d1为碎石层2的层厚,d2为粗砂层3的层厚。本实施例中,
实际使用时,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为从上部进行过水的上过水花墙。
本实施例中,所述细砂层5上部平铺有一层草皮或种植有挺水植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10为铁丝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池体(1),所述第一池体(1)的前侧池壁上开有进水口且其后侧池壁上开有出水口,所述第一池体(1)的内部前侧设置有进水侧过水花墙(6)且其内部后侧设置有出水侧过水花墙(7),所述第一池体(1)内部通过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分隔为进水池(8)、分层铺装池和出水池(9),进水池(8)、所述分层铺装池和出水池(9)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所述分层铺装池内由下至上平铺有碎石层(2)、粗砂层(3)、粘土层(4)和细砂层(5),所述碎石层(2)的层厚为100cm~120cm,粗砂层(3)的层厚为35cm~45cm,粘土层(4)的层厚为15cm~25cm,细砂层(5)的层厚为8cm~12cm,所述细砂层(5)的上表面高度低于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的顶部高度;所述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均为下部开有下过水口的下开口式过水墙且二者的下过水口上均安装有过滤网(10);所述分层铺装池内设置有中部过水花墙(11),中部过水花墙(11)的顶部高度高于碎石层(2)的上表面高度且其顶部高度低于粗砂层(3)的底面高度;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分层铺装池内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之间均设置有一个下过水花墙(12),所述下过水花墙(12)的下部开有过水口;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下过水花墙(12)、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均呈平行布设;所述下过水花墙(12)的顶部高度不低于细砂层(5)的上表面高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为长方形池体;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下过水花墙(12)、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的墙体宽度均相同。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下过水花墙(12)、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均为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第一池体(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由浆砌片石砌筑而成。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的前侧池壁与进水侧过水花墙(6)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池体(1)的后侧池壁与出水侧过水花墙(7)之间的间距均为0.4m~0.6m;
当中部过水花墙(11)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与进水侧过水花墙(6)和出水侧过水花墙(7)之间的间距均为3m~5m;当中部过水花墙(1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中位于最前侧的中部过水花墙(11)为前侧墙体且位于最后侧的中部过水花墙(11)为后侧墙体,所述前侧墙体与进水侧过水花墙(6)之间以及所述后侧墙体与出水侧过水花墙(7)之间的间距均为3m~5m,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之间的间距为7m~9m,所述下过水花墙(12)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中部过水花墙(11)之间的间距均为3m~5m。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砂层(5)上部平铺有一层草皮或种植有挺水植物。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的内部长度为15m~20m且其内部宽度为9m~11m。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池体(1)的前侧池壁与进水侧过水花墙(6)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池体(1)的后侧池壁与出水侧过水花墙(7)之间的间距均为0.5m,所述下过水花墙(12)的数量为一个且其位于两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之间中部,所述前侧墙体与进水侧过水花墙(6)之间以及所述后侧墙体与出水侧过水花墙(7)之间的间距相同。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的高度为h1,其中h1=d1+d1为碎石层(2)的层厚,d2为粗砂层(3)的层厚。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过水花墙(12)的顶部高度与细砂层(5)的上表面高度相同;所述进水侧过水花墙(6)的所述下过水口与第一池体(1)前侧池壁上的进水口正对,出水侧过水花墙(7)的所述下过水口与第一池体(1)后侧池壁上的出水口正对。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中部过水花墙(11)的高度均相同,多个所述下过水花墙(12)的高度均相同;所述第一池体(1)的深度为2.5m~3.5m。
CN201420137777.8U 2014-03-24 2014-03-24 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55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7777.8U CN203755432U (zh) 2014-03-24 2014-03-24 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7777.8U CN203755432U (zh) 2014-03-24 2014-03-24 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55432U true CN203755432U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50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37777.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55432U (zh) 2014-03-24 2014-03-24 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5543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2592A (zh) * 2016-05-04 2016-06-29 四川格瑞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总站
CN105712485A (zh) * 2016-05-04 2016-06-29 四川格瑞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
CN105753266A (zh) * 2016-05-04 2016-07-13 四川格瑞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系统
CN106988380A (zh) * 2017-05-10 2017-07-28 扬州大学 一种取水泵站进水穿孔配水花墙及其整流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2592A (zh) * 2016-05-04 2016-06-29 四川格瑞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总站
CN105712485A (zh) * 2016-05-04 2016-06-29 四川格瑞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
CN105753266A (zh) * 2016-05-04 2016-07-13 四川格瑞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系统
CN106988380A (zh) * 2017-05-10 2017-07-28 扬州大学 一种取水泵站进水穿孔配水花墙及其整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55432U (zh) 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处理用潜流式人工湿地
CN207130104U (zh) 一种面源污染区域入湖径流水体磷消减装置
CN103352411B (zh) 基于砼砂基透水砖的雨水渗透收集装置
CN104944589A (zh) 一种模块化可拆卸式人工湿地
CN202430056U (zh) 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
CN1936190A (zh) 斜坡式变渗径面源截留净化生态护岸组合系统
CN102351316A (zh) 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
CN108729326A (zh)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CN203794745U (zh) 一种高速公路水处理系统
CN205502122U (zh) 用于城市绿化的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CN103850180B (zh) 高架桥排水及水处理系统
CN104032793A (zh) 用于居民小区道路的花园式抗雨水冲击系统
CN205242598U (zh) 一种在线式生态植被渗透浅沟
CN201648099U (zh) 一种新型人工湿地填料模块
CN204982778U (zh) 一种高效净化调节人工湖系统
CN203048676U (zh) 一种水平潜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
CN204803703U (zh) 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
CN105668944B (zh) 一种河岸带减污方法
CN108328873B (zh) 城市绿化带多层过滤系统
CN206616661U (zh) 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
CN104746634B (zh) 一种径流净化井
CN203977495U (zh) 用于居民小区道路的花园式抗雨水冲击系统
CN103864267A (zh) 高速公路用集中排水处理系统
CN207110011U (zh) 一种路中轨道交通高架段下的低影响建设雨水系统
CN205974055U (zh) 一种收集净化雨水的路缘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