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34015U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34015U
CN203734015U CN201420032330.4U CN201420032330U CN203734015U CN 203734015 U CN203734015 U CN 203734015U CN 201420032330 U CN201420032330 U CN 201420032330U CN 203734015 U CN203734015 U CN 203734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micro coaxial
diap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323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基警
张文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323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34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34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340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连接第一、第二连接器的线缆,所述线缆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器相连,第二端与第二连接器相连,所述线缆连接器具有第一、第二连接器收纳在一起的收纳状态及第一、第二连接器分离开的使用状态,所述第一连接器设有在收纳状态时固定第二端的开口,所述开口能够弹性张开。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线缆两端都有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移动设备,如手机、数码产品、移动电子产品,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时,往往需要使用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连接。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大部分包含挠性线缆,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经常用卷绕方式收纳,然而,这种收纳方式使用不是很方便,且长时间收纳后再使用时,线缆容易维持卷曲状态难以恢复原状,同时,长时间卷绕收纳的线缆也容易因过度弯折而折断,造成短路。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收纳过程简便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连接第一、第二连接器的线缆,所述线缆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器相连,第二端与第二连接器相连,所述线缆连接器具有第一、第二连接器收纳在一起的收纳状态及第一、第二连接器分离开的使用状态,所述第一连接器设有在收纳状态时固定第二端的开口,所述开口能够弹性张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两侧设有夹持第二端的一对卡扣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臂顶端具有向内侧凸伸入卡扣内的凸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缘具有导引第二端进入开口内的导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器设有收纳凸部,所述收纳凸部包括一横向部及自横向部左右两端向上凸伸的一对所述卡扣臂,所述开口形成在横向部与卡扣臂之间并且前后贯穿收纳凸部,所述第二连接器位于收纳凸部的前方并向后抵靠在收纳凸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收容于绝缘壳体内的一内置电路板及固定于绝缘壳体内的一固定本体,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底壁、自底壁周缘向上凸伸的两侧壁与前端壁,所述前端壁连接两侧壁与底壁,所述底壁设有贯穿的若干通孔,一凹陷空间形成在底壁、两侧壁与前端壁之间,所述凹陷空间向后贯穿绝缘壳体,电路板固定于凹陷空间内并与线缆连接,电路板前端布置有一排金属片及位于金属片后方的固定孔,所述金属片进入通孔内而暴露于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本体包括固定于凹陷空间内的主体板及自主体板后端向上凸出的收纳凸部,所述收纳凸部向两侧凸伸超过主体板而与第二连接器平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壁、两侧壁的前部分与前端壁组成用以插接于对应电子设备内的一对接部,底壁、两侧壁的后部分组成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向下凸出超过对接部,所述通孔设于对接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连接器的前端相互平齐,第一、第二连接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基本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为柔性扁平线缆。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设有在收纳状态时固定第二端的开口,所述开口能够弹性张开,第二端与第二连接器连接在一起,方便第一、第二连接器收纳在一起,结构简单,收纳过程简便,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第一连接器1、一第二连接器2及连接第一、第二连接器1、2的一柔性扁平线缆3。第一、第二连接器1、2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基本相同,但允许有一定的误差,第一连接器1为USB2.0A型插头连接器,第二连接器1为微型USB2.0插头连接器。 
第一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壳体11、收容于绝缘壳体11内的一内置电路板12及固定于绝缘壳体11内的一固定本体13,绝缘壳体11包括底壁111、自底壁111周缘向上凸伸的两侧壁112与前端壁113,前端壁113连接两侧壁112与底壁111,一凹陷空间114形成在底壁111、两侧壁112与前端壁113之间,凹陷空间114向后贯穿绝缘壳体11,供线缆3向后延伸出绝缘壳体11。底壁111、两侧壁112的前部分与前端壁111组成一对接部115,用以插接于对应电子设备内,底壁111、两侧壁112的后部分组成一主体部116,主体部116向下凸出超过对接部115。对接部115还设有若干通孔117,通孔117沿左右方向排列为一排,通孔117贯穿底壁111而延伸至对接部115的外部。另外,底壁111设有位于凹陷空间114内的固定柱118,底壁111后部的左右两侧还凹设有一对定位孔119,定位孔119与凹陷空间114贯通。 
电路板12向下固定于凹陷空间114内并与线缆3连接,电路板12前端布置有一排金属片125及位于金属片125后方的固定孔128,金属片125进入绝缘壳体11通孔117内而暴露于外部,用以与对应电子设备内的对接连接器接触。固定孔128与绝缘壳体11的固定柱118相固定在一起。 
固定本体13包括固定于凹陷空间114内的主体板131及自主体板131向上凸出的收纳凸部132,主体板131的后部向下凸设有固定于绝缘壳体11定位孔119内的一对定位柱139。收纳凸部132向两侧凸伸超过主体板131。收纳凸部132包括一横向部133及自横向部133左右两端向上凸伸的一对卡扣臂134,一开口135形成在横向部133与卡扣臂134之间,卡扣臂134顶端具有向内侧凸出的凸缘136,开口135前后贯穿收纳凸部132,且能够弹性张开,凸缘136顶部具有导引线缆3向下进入开口135内的导引面137。 
线缆3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端31、32,第一端31与第一连接器1连接在一起,第二端32与第二连接器2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第二连接器1、2通过线缆3达成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具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即收纳状态与使用状态收纳状态,在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不使用时,第一、第二连接器1、2相互收纳在一起,便于存放、携带,具体的说,第二连接器2向下移动带动线缆3的第二端32沿固定本体13收纳凸部132的导引面137向下移动,同时逼迫凸缘136向外侧移动后,随着开口135逐渐张开,直至线缆3完全进入开口135内,凸缘136恢复原位,并向下抵压在线缆3上,线缆3被卡扣臂134左右弹性夹持固定,从而限制了第二端32向上及左右移动,使得第一、第二连接器1、2相互抵靠的收纳在一起,第二连接器2位于收纳凸部132前方并相互抵靠在收纳凸部132上,第一、第二连接器1、2前端平齐。 
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在使用状态时,第一、第二连接器1、2分离开,具体的说,使用一定的力量将线缆3的第一端31向上脱离开收纳凸部132,从而促使第一、第二连接器1、2相互远离对方,各自可以插接于对应电子设备上。上述收纳及分离过程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连接第一、第二连接器的线缆,所述线缆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器相连,第二端与第二连接器相连,所述线缆连接器具有第一、第二连接器收纳在一起的收纳状态及第一、第二连接器分离开的使用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设有在收纳状态时固定第二端的开口,所述开口能够弹性张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两侧设有夹持第二端的一对卡扣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臂顶端具有向内侧凸伸入卡扣内的凸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具有导引第二端进入开口内的导引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设有收纳凸部,所述收纳凸部包括一横向部及自横向部左右两端向上凸伸的一对所述卡扣臂,所述开口形成在横向部与卡扣臂之间并且前后贯穿收纳凸部,所述第二连接器位于收纳凸部的前方并向后抵靠在收纳凸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收容于绝缘壳体内的一内置电路板及固定于绝缘壳体内的一固定本体,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底壁、自底壁周缘向上凸伸的两侧壁与前端壁,所述前端壁连接两侧壁与底壁,所述底壁设有贯穿的若干通孔,一凹陷空间形成在底壁、两侧壁与前端壁之间,所述凹陷空间向后贯穿绝缘壳体,电路板固定于凹陷空间内并与线缆连接,电路板前端布置有一排金属片及位于金属片后方的固定孔,所述金属片进入通孔内而暴露于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体包括固定于凹陷空间内的主体板及自主体板后端向上凸出的收纳凸部,所述收纳凸部向两侧凸伸超过主体板而与第二连接器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两侧壁的前部分与前端壁组成用以插接于对应电子设备内的一对接部,底壁、两侧壁的后部分组成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向下凸出超过对接部,所述通孔设于对接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连接器的前端相互平齐,第一、第二连接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基本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9其中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为柔性扁平线缆。
CN201420032330.4U 2014-01-18 2014-01-18 线缆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4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32330.4U CN203734015U (zh) 2014-01-18 2014-01-18 线缆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32330.4U CN203734015U (zh) 2014-01-18 2014-01-18 线缆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34015U true CN203734015U (zh) 2014-07-23

Family

ID=51204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3233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4015U (zh) 2014-01-18 2014-01-18 线缆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340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9725A (zh) * 2024-02-04 2024-03-19 南昌龙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车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9725A (zh) * 2024-02-04 2024-03-19 南昌龙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车辆系统
CN117729725B (zh) * 2024-02-04 2024-04-30 南昌龙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车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15864U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CN104112968B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3491416U (zh) 通配型七针usb插座、七针usb插头及其连接器组件
CN204103150U (zh)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104577391B (zh) 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3850492U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203967306U (zh) 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
CN105449421A (zh)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516956U (zh)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座
CN20373401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351889U (zh)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CN104752906B (zh) 插头连接器
CN104124569A (zh) 一种usb接口结构
CN10533710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5141243U (zh) 电池连接器
CN207320401U (zh)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CN203456641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3180090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组
US20160372871A1 (en) A Power Plug Connector Can Be Plugged in Both Normal and Reverse Way
CN105281090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3967383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3339361U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2797303U (zh) 刺破式Micro-USB连接器
CN202363652U (zh) 电连接器
TW201628293A (zh) 電連接器之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