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27633U - 远距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远距救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27633U CN203727633U CN201320837176.3U CN201320837176U CN203727633U CN 203727633 U CN203727633 U CN 203727633U CN 201320837176 U CN201320837176 U CN 201320837176U CN 203727633 U CN203727633 U CN 2037276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lifesaving
- main
- housing
- ro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965 ro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0000005373 Panax quinquefoliu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0188 Diaphrag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284 Horn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31961 Junc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0000000001 labou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7 percu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048 yigua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远距救生装置,包括具有在一管组上端定位的一壳体,壳体的一出口处设有一盖体,盖体中有一刺针,刺针受一保险销与一弹压件限制且朝向一小气瓶的一封止口,盖体周边连接一绳的一端,壳体出口内接一延迟启动器,延迟启动器内设装在小瓶套中的一小气瓶,小瓶套底由小出气孔连至一气室,气室由一主瓶套一主开口内面处的一塞件及小瓶套底面所组成,环塞件经一撞针与位于主瓶套中一主气瓶的主封止口相连;管组有相配套的一内管与一外管,管组接设有一发射器,外管下端连接于定位绳的另一端,绳有一与保险销相连的延伸段,内管上端接盖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体积小,抛距远,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救生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远距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救生衣,按照规定水上活动的人都要穿着,岸边活动的人则不需要,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一拉便启动充气的救生衣,但该种救生衣并不能随身携带的;也有一种一遇水便膨胀的救生板,那要求储存于绝对无水的空间,储存的环境较苛刻,不适用于从事水上或岸边活动的人,所以,紧急时这些装备,一定不在遇险者的身边,在这种情况下施救的人要如何进行救援是一个问题。
最传统的方式,在池边设有一救生圈,救生圈连设一绳,这就是最经济也最实用型的配备,然而问题在于如何将救生圈抛向遇险者,因为遇险者初期在水边,十公尺内,力气较大的人或许还能抛到,还有其它因素诸如距离、力气、浮力、时间等因素,遇险者会离施救者越来越远,抛救生圈最不切实际,然而却是最紧要的工具,如何将一个救生的浮体送到遇险者的身边,才能产生援救的作用,为了提供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物品,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研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上易产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距救生装置,其体积小,采用气动的延迟启动充气功能,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救生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远距救生装置,具有在一管组上端定位的一壳体,壳体的一出口处设有一盖体,盖体中有一刺针,刺针受一保险销与一弹压件限制且朝向一小气瓶的一封止口,盖体周边连接一绳的一端,壳体出口内接一延迟启动器,延迟启动器内设装在小瓶套中的一小气瓶,小瓶套底由小出气孔连至一气室,气室由一主瓶套一主开口内面处的一塞件及小瓶套底面所组成,环塞件经一撞针与位于主瓶套中一主气瓶的主封止口相连;管组有相配套的一内管与一外管,管组接设有一发射器,外管下端连接于定位绳的另一端,绳有一与保险销相连的延伸段,内管上端接盖体;主瓶套的底部有一主出气口借助一充气管路接至一救生件上,救生件系卷于会能被分开的壳体中,由发射器同时将壳体与内管射出,绳拉直时拔开保险销,则刺针启动延迟启动器,延迟启动器的撞针刺破主气瓶,主气瓶的气通过该主瓶套的底部的主出气对该救生件,被充气的救生件胀坡该壳体。
上述的远距救生装置,所述救生件为圈状、船状或衣状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远距救生装置,所述发射器接设于管组的下端所接的一套管内或一套管的下端,套管借助一双头套接于外管,套管底有一底盖。
上述的远距救生装置,所述内管下端还接设有具有若干伸缩尾翼的一尾翼套;尾翼套的外表设一套部,套部还轴向设有数道长槽孔,所述套部顶端对应设有若干轴槽,各轴槽置入套有一扭簧的一转轴,各转轴下端分别连接一翼片,使翼片由长槽孔伸出。
上述的远距救生装置,所述内管下端还接设有具数伸缩尾翼的一尾翼套;尾翼套的外表设一套部,套部还轴向设有若干道长槽孔,套部顶端对应设有若干轴槽,各轴槽置入套有一转轴,各转轴下端分别连接一翼片,使翼片由长槽孔伸出,各翼片的上端接有一伸缩弹簧。
上述的远距救生装置,所述固定底板定位于盖体如突出状的一延伸颈部,所述弹压件设置于所述延伸颈部的内部,固定底板内顶住一弹簧一端,弹簧的另一端顶住一活动顶板,活动顶板顶住刺针。
上述的远距救生装置,所述救生件具有一用于装设延迟启动器及主瓶套的盛筒,盛筒底面的一充气孔接该充气管路至救生件的主体上,盛筒的上端定位壳体的一颈部处,且盖体束住能分成两半的壳体的颈部。
上述的远距救生装置,所述环塞件周边有一定位一大环圈的大环槽;刺针上有一定位一小环圈的小环槽;撞针上有一定位一环圈的环槽;外管顶端外套接有一顶环盖。
上述的远距救生装置,所述外管下端定位一塞件,塞件的内端面定位一膜片,塞件与膜片均有绳穿过,塞件定位绳的下端,塞件设有至少一通气槽孔。
上述的远距救生装置,所述塞件定位的绳端为接有一定位块或一限位销或打成绳结;塞件的周边设有至少一道的环槽,环槽各套有一O型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缩小体积的容纳方式,体积如球般大小,配合本实用新型特设的载体,能让任何人都能将其射至数十公尺的远处,甚至数百公尺远处;
(2)因其体积小、防水,能配备在易于发生危险处,只要在水活动场所配备该产品,必然会在紧急时刻产生紧生作用;
(3)采用气动的延迟启动充气,让本实用新型有充分的时间,被投掷至遇险者的身边,时间可以是几十秒或几分钟,然后自动充气爆开形成一救生件,救生件通常是救生圈或救生板、船、衣等,提供遇险者一个浮体,由施救者以相连的绳将遇险者拖回,起到紧急救生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部份组合立体分解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部份的延迟启动器部份立体分解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组合的半剖立体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图4A的开始充气时的半剖立体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壳体中的延迟启动器部份刚启动时的局部半剖立体图(显示撞针刚刺破时)。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壳体中的延迟启动器部份启动后时的局部半剖立体图(显示撞针弹回启动充气时)。
图6为本实用新型更替管组实施时的立体分解图(含发射器时)。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管组部份的组合局部剖视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管组部份动作时的组合局部剖视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的尾翼套共享弹簧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的尾翼套分别使用扭簧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绳端以定位块实施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绳端以限位销实施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充气时的立体图(显示壳体分两半) 。
其中:1壳体 10主气瓶 11主瓶套 12主封止口
13主出气口 14出口 15充气管路 16主开口
17膜片 18中心孔 19颈部 2盖体
20刺针 21环槽 22弹压件 23突环
24固定底板 25活动顶板 26弹簧 27小环槽
28小环圈 29销孔 3延迟启动器 30小气瓶
31小瓶套 32封止口 33小出气孔 34中心孔位
35气室 36环塞件 37大环槽 38大环圈
39底面 4保险销 40撞针 41环槽
42环圈 43延伸颈部 5管组
50阶部 51内管 52外管 53塞件
54孔 55卡槽 56角状槽孔 57通气槽孔
58环槽 59 O型环 6 绳 60顶环盖
61定位块 62限位销 63绳结 64延伸段
65下外螺纹 7发射器 70套管 71上外螺纹部
72双头套 73上内螺纹部 74下内螺纹部 75阳螺纹部
76底盖 77阴螺纹部 78上环圈 79下环圈
8尾翼套 80套合部 81接合部 82开口
83套部 84长槽孔 85轴槽 86扭簧
87转轴 88翼片 89伸缩弹簧 9 救生件
90主体 91盛筒 92充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远距救生装置,具有于一管组5(图2)上端定位的一壳体1,壳体1的一出口14处设有一盖体2(图3B),盖体2中有一刺针20,刺针20受一保险销4与一弹压件22限制且朝向一小气瓶30的一封止口32,盖体2周边一环槽21处连接一绳6的一端,绳6的另一端定位于管组5,壳体1出口14内接一延迟启动器3,延迟启动器3内设有装于一小瓶套31中的小气瓶30,小瓶套31底部借助一小出气孔33连至一气室35,气室35由一主瓶套11的一主开口16内面处装设一环塞件36及小瓶套31底面所构成,一撞针40通过环塞件36中心孔处与于主瓶套11中一主气瓶10的一主封止口12相连;管组5有相套的一内管51与一外管52,管组5下端能通过一套管70接设有一发射器7,外管52下端连接于定位绳6的另一端(图7A),内管51下端能接一尾翼套8,内管51上端接盖体2。
主瓶套10的底部有一主出气口13借助一充气管路15接至一救生件9上,救生件9卷于能够被分开的壳体1中,救生件9可以是圈状或船状、衣状等,由发射器7同时将壳体1与内管51射出,于绳6将后述的延伸段64拉直时,拔开保险销4,保险销4上的弹压件22压向刺针20,使刺针20刺向小气瓶30,小气瓶30内的空气又自小瓶套31底部的小出气孔33流出至气室35,推动撞针40,从而完成启动延迟启动器3的动作,当达到遇险者刚好延迟启动器3连动撞针40,让主气瓶10充气至救生件9,救生件9充气后将壳体1撑开分离,遇险者持救生件9由施救者借助绳6拖救。以壳体1与内管51射出后,壳体1会飞的更远些时,把绳6拉直,且因保险销4的一端也连接于绳6的一延伸段64,便由绳6(或者由人力先拔开保险销4)产生拔开插入的保险销4后的自动启动刺针20往小气瓶31移动刺破封止口32。
该延迟启动器3依设计能有时间的限定由数秒钟至数分钟让气体缓慢地由小瓶套31的小出气孔33流出充至气室35,至气室35的压力大于设定值后,便推动撞针40往内移动撞开主气瓶10的主封止口12。主气瓶10的气体经主出气口13流出,迅速经充气管路15将救生件9充气,图中救生件9是以救生圈表示,也就会让救生件9胀大将壳体1胀破或是将壳体1分开成数瓣,如图10所示。其中绳6有一延伸段64与保险销4相连,保险销4穿过盖2的一销孔29;环塞件36周边有一大环槽37定位一大环圈38以对气室35止泄;刺针20上有一小环槽27定位一小环圈28以对小瓶套31止泄,刺针20其刺穿后由气以体压力将刺针20弹出并以小环圈28封住盖体2的中心孔位(图3、图5A);撞针40上有一环槽41定位一环圈42以止泄,撞针40刺穿主气瓶10后由气以体压力将撞针40弹出并以环圈42封住环塞件36的中心孔位34。
刺针20的中段有一突环23,盖体2的一延伸颈部43处内与刺针20间设有一弹压件22,所述固定底板24定位于盖体2如突出状的一延伸颈部43,所述弹压件22包括固定底板24及一弹簧25,弹压件22设置于所述延伸颈部43的内部,固定底板24内顶住一弹簧25,弹簧25的另一端顶住一活动顶板26,以产生拔开插入的保险销4后的自动启动弹簧25顶动活动顶板26与刺针20往小气瓶31移动刺破封止口32。其中救生件9具有一盛筒91以装设有延迟启动器3及主瓶套11,并以盛筒91底面的一充气孔92连接该充气管路15至救生件9的一主体90上,又让盛筒91的上端定位壳体1的一颈部19处,且让盖体2束住能分成两半的壳体1的颈部19,壳体1的分开处由图2中的虚线所表示,当盖体2弹脱开,自然不束住壳体1,壳体1便分成两半了;但不以此结构为限。
绳6卷置于内管51中,内管51的下端所接的尾翼套8,尾翼套8设有可伸展的数翼片88,外管52的下端内设有一塞件53(图2)以定位该绳6的另一端,塞件53中为一孔54让绳6穿过,可接一定位块61卡接于塞件53的一卡槽55处(图9A),或是绳6中插有一限位销62者(图9B),或是绳6穿过孔54后打一绳结63,绳6经一角状槽孔56(图7A)定位于该角状槽孔56的末端,因此让绳6的下端形成一快组装与快拆除的结构;塞件53的周边设有至少一道的环槽58(图2、图7A),环槽58各以一O型环59与外管52的近下端内表面相接,且塞件53设有至少一通气槽孔57,让发射器7(图7中虚线及图6)的气体穿过,塞件53的顶端面周缘卡于外管52的一阶部50或突环处,也能是锁接(也设置环槽与O型环,成为止泄环圈);另,于塞件53的顶端面设有一膜片17,膜片17的中心孔18让绳6穿过,击发时,气体经塞件53的一对通气槽孔57带动膜片17移动(如图7B),也推动内管51往外飞出;外管52下端(一下外螺纹部65)与一套管70上端(一上外螺纹部71)间借助一双头套72(一上内螺纹部73)(一下内螺纹部74)相接,套管70下端处(一阳螺纹部75)与一发射器7(一阴螺纹部,如图6为强力型气动的发射器7,则需经套管70下端转接)相接(由图7A表示者,为一般型气动的发射器7,便隐藏于套管70内部,套管70下端的阳螺纹部75则锁接一底盖76的一阴螺纹部77),外管52顶端有一顶环盖60,顶环盖60与外管52加强对壳体1的撑持面,内管51飞出如图7B。
如图8A、8B所示,尾翼套8的外表设一套部83,尾翼套8的顶端内设有一接合部81(可为内螺纹)以与内管51下端的一套合部80(可为外螺纹)相接,接合部81中有一开口82让绳6穿出,套部83更轴向设有数道的长槽孔84,于套部83顶端对应设数轴槽85,各轴槽85置入套有一扭簧86的一转轴87(图8B),各转轴87下端分别连接一翼片88,使翼片88由长槽孔84伸出(图7B);此外,另一实施,各翼片88的上端能共同借助一伸缩弹簧89将其一起顶出长槽孔84外(图8A),再另一实施例中可将扭簧86与伸缩弹簧89一起使用。双头套72的内各借助上方的一上环圈78与下方的一下环圈79分与外管52及套管70相接,如图7A,只要转开外管52便连同内管51的整个管组5与壳体1一起脱离套管70,直接进行更替的动作。
综上所述的装置,本实用新型运用特殊设计的延迟启动器,达到手动启动的效用,使用气体式的缓慢放气,以争取时间,让壳体如弹头般由形状似弹体的内管与尾翼套推送达到更长久的飞行时间,更小的空气阻力,能更精准地射向远方的遇险者,由于壳体体积小阻力小,飞行更快更准到达遇险者,到达后刚好展开救生件的圈体,遇险者即能套入被救拖回;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广为设置于水娱乐场所,作为紧急时的救生配备,不怕风雨的变化,容易进行救援工作,整体设计上让人最容易了解与实施,所以能提供很好的使用性与便利性,为一完全与现有技术中不同的装置。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为了清楚地说明各部件的组合关系,上面对各种说明性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围绕其功能进行了一般地描述,至于这种部件的组合是实现哪种功能,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装置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的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的中。
Claims (10)
1.一种远距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一管组上端定位的一壳体,壳体的一出口处设有一盖体,盖体中有一刺针,刺针受一保险销与一弹压件限制且朝向一小气瓶的一封止口,盖体周边连接一绳的一端,壳体出口内接一延迟启动器,延迟启动器内设装在小瓶套中的一小气瓶,小瓶套底部通过一小出气孔连至一气室,气室由一主瓶套的一主开口内面处的一环塞件及小瓶套底面所围成,一撞针通过环塞件中间的中心孔位与位于主瓶套中一主气瓶的主封止口相连;管组有相配套的一内管与一外管,管组接设有一发射器,外管下端连接于定位绳的另一端,绳有一与保险销相连的延伸段,内管上端接该盖体;主瓶套的底部有一主出气口借助一充气管路接至一救生件上,救生件卷于能被分开的该壳体中,由发射器同时将壳体与内管射出,绳拉直时拔开保险销,则刺针启动延迟启动器,延迟启动器的撞针刺破主气瓶,主气瓶的气通过该主瓶套的底部的主出气对该救生件,被充气的救生件胀坡该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距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件为圈状、船状或衣状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距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接设于管组的下端所接的一套管内或一套管的下端,套管借助一双头套接于外管,套管底有一底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距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下端还接设有具有若干伸缩尾翼的一尾翼套;尾翼套的外表设一套部,套部还轴向设有数道长槽孔,所述套部顶端对应长槽孔设有若干轴槽,各轴槽置入套有一扭簧的一转轴,各转轴下端分别连接一翼片,使翼片由长槽孔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距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下端还接设有具数个尾翼的尾翼套;尾翼套的外表设一套部,套部还轴向设有若干道长槽孔,套部顶端对应设有若干轴槽,各轴槽置入套有一转轴,各转轴下端分别连接一翼片,使翼片由长槽孔伸出,各翼片的上端共同接有一伸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距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定位于盖体如突出状的一延伸颈部,所述弹压件包括一个固定底板与一个弹簧,该固定底板设置于所述延伸颈部的内部,固定底板内侧顶住该弹簧一端,弹簧的另一端顶住一活动顶板,活动顶板顶住刺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距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件具有一用于装设延迟启动器及主瓶套的盛筒,盛筒底面的一充气孔接该充气管路至救生件的主体上,盛筒的上端定位壳体的一颈部处,且盖体束住能分成两半的该壳体的颈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距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塞件周边有一定位一大环圈的大环槽,刺针上有一定位一小环圈的小环槽,撞针上有一定位一环圈的环槽,外管顶端外套接有一顶环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距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下端定位一塞件,塞件的内端面定位一膜片,塞件与膜片均有绳穿过,塞件定位绳的下端,塞件设有至少一通气槽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远距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件定位的绳端为接有一定位块或一限位销或打成绳结;塞件的周边设有至少一道的环槽,环槽各套有一O型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37176.3U CN203727633U (zh) | 2013-12-18 | 2013-12-18 | 远距救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37176.3U CN203727633U (zh) | 2013-12-18 | 2013-12-18 | 远距救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27633U true CN203727633U (zh) | 2014-07-23 |
Family
ID=51197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83717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27633U (zh) | 2013-12-18 | 2013-12-18 | 远距救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2763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09862A (zh) * | 2020-09-24 | 2020-12-22 | 崔瑞虎 | 一种远距离救生抛投器 |
CN113200130A (zh) * | 2021-05-15 | 2021-08-03 | 李玉杰 | 一种气胀式水下打捞用救生装置 |
-
2013
- 2013-12-18 CN CN201320837176.3U patent/CN20372763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09862A (zh) * | 2020-09-24 | 2020-12-22 | 崔瑞虎 | 一种远距离救生抛投器 |
CN112109862B (zh) * | 2020-09-24 | 2021-09-07 | 淮北暴风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远距离救生抛投器 |
CN113200130A (zh) * | 2021-05-15 | 2021-08-03 | 李玉杰 | 一种气胀式水下打捞用救生装置 |
CN113200130B (zh) * | 2021-05-15 | 2022-11-22 | 江苏佳佩环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气胀式水下打捞用救生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697968U (zh) | 救生手环 | |
CN203727633U (zh) | 远距救生装置 | |
CN107215440A (zh) | 一种防溺水救生器 | |
CN203889032U (zh) | 一种便携式救生棒 | |
CN108176023B (zh) | 一种自动充气足球 | |
CN201825229U (zh) | 新式安全泳圈 | |
CN207352803U (zh) | 水下逃生训练用充气逃生舱 | |
CN201694372U (zh) | 气球求救手镯 | |
CN201540065U (zh) | 爆破式灭火水弹 | |
KR101680700B1 (ko) | 휴대용 투척식 구명 장치 | |
CN204452893U (zh) | 儿童用紧急救生项圈 | |
CN203727632U (zh) | 近距救生装置 | |
CN201799018U (zh) | 背负式紧急救生装置 | |
CN201914434U (zh) | 气动抛投器 | |
CN105346689B (zh) | 一种触发式定位发射的救生方法 | |
CN201842234U (zh) | 一种新型救生装置 | |
CN205860881U (zh) | 空气鞭炮单体及其串联体 | |
CN202163605U (zh) | 快速充气腰带式水中应急救生圈 | |
CN206715100U (zh) | 远射程气压弹射装置 | |
CN203718088U (zh) | 一种气嘴 | |
CN207694186U (zh) | 自动充气篮球 | |
CN203410610U (zh) | 一种新型救生圈 | |
CN2628416Y (zh) | 自动充气式便携救生圈 | |
CN202038440U (zh) | 游泳随身保护装置 | |
CN201769997U (zh) | 一种快捷充气式救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612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