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16365U - 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16365U
CN203716365U CN201420038026.0U CN201420038026U CN203716365U CN 203716365 U CN203716365 U CN 203716365U CN 201420038026 U CN201420038026 U CN 201420038026U CN 203716365 U CN203716365 U CN 203716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wall
cell cube
ventilation
cross member
wal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380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虎
李向南
吴振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ngh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ngh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ngh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ngh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380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16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16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163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主要特征在于将通风器直接固定在单元体底横梁上,并在单元体底横梁的相应位置设计有独立的通风腔体,腔体设计有通风孔,在进风口胶条;单元体与上悬挂码件连结,单元体底部位置通过单元体底横梁与下端部的集、排水抗风底座横梁活动插接,并在底座横梁设计有横向通长螺栓卡槽,与码件与主体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能确保室内通风量,有很好的防雨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元式幕墙系统与主体结构的上悬吊挂连接结构使得单元体的受力更加合理,且使得单元体的安装可在室内操作,使得施工更加简单便捷和安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元体纵向缝隙上的室外装饰扣盖,能够确保扣盖固定的牢固性。

Description

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元式幕墙系统,尤其是提供一种整体立面无通风百页而统一为玻璃幕墙外视效果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部分单层自然通风幕墙一般均在层间设置独立的自然通风系统,其相应室外侧位置增加设计防雨百叶,由于通风系统设置位置较高,故而一般均采用电动调节形式的通风系统,相对手动调节形式的通风系统,其造价成本要高出很多,且因通风系统需独立安装,其安装工序及防水处理等工艺环节均较为困难复杂。现有技术中有小部分的幕墙通风设计是在楼层地面以上位置独立设置的手动通风设备情况,但一般都直接在室外见光的立面上完成的,造成人站在楼层内总看到一条横向的大黑条,视觉效果较差,同时该部位由于型材外露面积较大,而使得其热工性能也因此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因在立面上直接设计百叶及通风系统所造成打胶位置多、立面效果混杂问题,对幕墙的水密性与气密性能也多了一些不必要的性能质量隐患。
介于以上原因造成此类原本应具有较高优越性的幕墙在现实工程应用中总是很难得到业主的认可与接受,同时也因此阻碍了建筑师对此类幕墙在建筑上的大力推广使用。
另外,现有技术中幕墙单元体的上部吊挂结构存在连接结构设置在结构面的外面,操作需要在室外进行,对于尤其是高层建筑,操作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以解决建筑师想要达成统一净洁的立面效果的同时也避免了因增加百叶窗口而给工程带来的一系列性能质量隐患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防雨和通风性能更好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不需要室外操作而安装的提供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其中的单元体幕墙包括中空幕墙玻璃,
该单元体幕墙的下端设置的下横梁的朝上的侧面上设置固定槽,其中埋设固定通风器,在该下横梁的固定槽槽底的下方的下横梁上设置空腔构成独立通风腔室,所述固定槽的槽底开设与该独立通风腔室连通的风口;在该独立通风腔室的相应的前壁上设置进风口。
在所述独立通风腔室的前壁的外面与所述进风口对应处固设密封胶条以遮挡该进风口和露出的下横梁部分,该密封胶条上设有贯通风道或曲折的贯通风道。
所述单元体幕墙的上端和下端设置码件,以便与主体结构连接,其特征是,上横梁上连接的码件悬挂在与主体结构固定的码件上构成上悬吊挂连接结构。
具体的,所述下横梁包括单元体底横梁和设于其下面的底座横梁,所述固定槽设于该单元体底横梁朝上的侧面上,该单元体底横梁的下部设所述独立通风腔室,其与固定槽对应且向外延伸至下横梁的外侧面,在该单元体底横梁的朝下的侧面固定所述底座横梁,该底座横梁与主体结构固定连接。
为使单元体的整体防水及底部抗水平荷载的抵抗性能得到解决,特在本系统底部设计有集、排水抗风底座横梁,所述底横梁和底座横梁的连接结构是:单元体底横梁1.09与下端部的集、排水抗风底座横梁间采用活动插接方式,在所述单元体底横梁朝下的侧面和所述底座横梁朝上的侧面上分别设置相互匹配的插接部,使得该单元体底横梁和底座横梁插接固连。
在所述底座横梁和底横梁的插接位置设置有EPDM或尼龙胶条,以进行有效密封。
所述底座横梁上设有集水槽,与所述单元体底横梁相对应,该集水槽的槽底面向外侧逐渐向下倾斜。以确保槽内积水能及时自由的往去水孔向外排放。
在所述下横梁的所述固定槽上对应内设通风器的出风口位置上设置可拆卸通风盖板。
所述通风腔室的下底面向外侧逐渐向下倾斜。
在所述通风器与所述底横梁间的底部接触位置四周均设置有密封胶条,以确保通风器关闭后的后的密封性能。
在所述通风器内腔位置设计有保温、消音棉。
所述密封胶条为中空结构,包括前壁和后壁,前壁和后壁之间的空腔中设置若干隔断,各个所述隔断的两端分别固接所述前壁和后壁而将所述空腔分割成若干腔室,其中的一些所述腔室相对应的前壁上开设通风口与室外连通,另一些腔室相对应的后壁上开设通风口与所述独立通风腔室连通,前壁上开有通风口的腔室与后壁上开有通风口的腔室,其间的隔断上设置连通孔而联通,由此,在所述密封胶条中,从前壁到后壁构成所述曲折的贯通风道。
所述密封胶条的前壁具有外凸的弧形表面,使得打到前壁上的雨水能够向下流动。
在所述密封胶条与下横梁连接的下端设置排水孔。
在所述密封胶条的下端延设一导流片,该导流片的外端搭在所述下横梁下面的构件上。
所述密封胶条下端的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导流片的上面。
所述下横梁包括在上的底横梁和在下的底座横梁,在所述底座横梁的朝下的侧面设置嵌设连接螺栓的横向通槽,与主体结构连接的转接件上设置的螺栓的螺帽嵌设在该横向通槽中,实现下横梁与主体结构的固连。
与所述上横梁连接的一上悬吊挂码件悬挂于顶部的一个固定码件上,该固定码件在连接于另一固定码件上,该另一固定码件固定与主体结构上,
更进一步地,与主体结构固定的所述固定码件上供所述上横梁吊挂的结构朝向室内方向设置。
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与幕墙玻璃通过结构胶固连。所述上横梁与同主体结构连接的码件的固连结构为在纵向上可调的螺栓连接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与主体结构连接的码件还可以使得上横梁与主体结构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为可移动的可调连接结构。
具体地,所述底座横梁通过不锈钢螺栓组机械连结于一码件上,相继,该码件通过螺栓组与另一码件进行机械连结固定,最后再由该另一码件通过预埋件固定在主体结构上。以实现单元体底部的防排水及抗水平荷载性能。
在幕墙玻璃的纵向玻璃接缝设置室外装饰扣盖,其与设置在玻璃纵向边缘的玻璃封边料连接位置设置防滑移限位结构。
所述防滑移限位结构可以是分别设置在所述室外装饰扣盖和玻璃封边料两接触面对应位置上相互扣合的凸棱和凹槽。
所述室外装饰扣盖的具体结构优选是:所述室外装饰扣盖盖体的一侧设置两个回弯钩,与所述单元体幕墙中玻璃料封边上的两个嵌槽钩挂固连,该室外装饰扣盖盖体的另一侧与单元体幕墙面板上的相应处通过嵌设的密封条压抵密封连接,所述玻璃料封边外侧的一个嵌槽与盖体内侧的一个所述回弯钩相接触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所述凸棱和凹槽构成限位结构。
所述通风器可以是手动调节通风器,也可以是电动调节通风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将通风器直接固定在单元体底横梁上,并在单元体底横梁的相应位置设计有独立的通风腔体,在腔体前后壁位置按建筑通风量要求设计有通风孔,同时在进风口设计有通风、防水、隔热用胶条,能够确保室内通风量,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在不需要通风时保证单元幕墙的隔热性能,在通风时保证很好的防雨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元式幕墙系统与主体结构的上悬吊挂连接结构使得单元体的受力更加合理,且使得单元体的安装可以在室内操作,使得施工更加简单便捷和安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元体纵向缝隙上的室外装饰扣盖,通过合理的防滑防脱限位结构,能够确保扣盖固定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的纵剖节点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下横梁部分的纵剖接点示意图,即显示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通风器安装位置及起底集、排水抗风横梁位置的纵剖节点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上横梁部分的纵剖接点示意图,即显示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的顶部固定设计及收口设计的纵剖节点示意图。
图4为下横梁中单元体底横梁和底座横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横梁与同主体结构连接的角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的横剖节点示意图。
图6a为带有限位结构的室外装饰扣盖的受力情况示意图。
图7为室外装置扣盖与玻璃封边料的防滑移限位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的防排水设计中标准位横剖排水路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的防排水设计中标准位纵剖排水路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的幕墙立面局部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其包括:与中空幕墙玻璃相连接的单元体底横梁1.09和单元体顶横梁2.11,底横梁1.09下面连接具有集水、排水和抗风功能的底座横梁1.07。
单元体底横梁1.09上设计有埋放通风器1.10的通长的固定槽1.09a(参见图4)及其限位设置1.09b,并采用螺钉将通风器1.10机械连结固定在单元体底横梁1.09的单元体底横梁卡槽内,组装为一个整体。同时在单元体底横梁1.09的相应位置,即位于固定槽1.09a下方设计有独立通风腔体1.09c,固定槽的槽底开设与该独立通风腔室连通的风口;在该独立通风腔室的相应的前壁位置可按建筑通风量要求设有进风孔,并在独立通风腔体1.09c的进风口处设计有通风、防雨水、隔热用密封胶条1.08,在固定槽1.09a上部对应通风器1.10的出风口位置设有表面装饰涂层处理的带通风吸尘网的可拆卸通风盖板1.11。
通风器可以在工厂内直接安装于单元体底横梁上。
图1、图2中显示,可调节的通风器1.10通过不锈钢自攻螺钉固定于单元体底横梁1.09所设计的通风器放置槽内,其槽顶上方设置有密集通风孔的带表面装饰涂层的铝合金扣盖1.11,在扣盖1.11底部设置有防尘透气网。
所述的单元体底横梁1.09上综合设计有底部为向外倾斜的独立的空气流通腔体及埋设自然通风器1.10用的埋设卡槽,使得通风器能在工厂内就行组装完成或在工地现场后期再行于室内安装也非常简便快捷。如此大大提高了现场的安装速度,也降低了现场的安装难度。同时在通风器1.10与单元体底横梁1.09间的底部接触位置四周均设置有密封胶条,以确保通风器关闭后的后的密封性能。并在通风器内腔位置设计有保温、消音棉。
通风器1.10设置在楼层的结构楼板上边缘的单元体底横梁1.09位置,可选手动的自然通风器,操作时无需其它辅助工具方便快捷,同时也支持电动的通风器设备。
在单元体底横梁1.09中通风腔体的进风口处所设计的通风、防雨水、隔热用胶条1.08的材质为尼龙或橡胶,也可依据建筑师或业主要求采用PVC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器的通风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百页通风结构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和防雨性能有很大进步的特点,与现有技术中使用通风器的结构相比,除了具有结构简单、使得幕墙外观一致性得到保证这样的优点之外,还有这样的特点,即本实用新型非常容易实现手动调节通风量以及开启和关闭通风器的操作,而无需电动操作。
本实用新型相对其它自然通风形幕墙而言,首先通风设备可无虑的设计为手动调节式,因为通风器设置在下横梁上,调节起来很方便,而现有技术中设置通风器,人为基本上无法够到,无法手动操作,只能通过电动操作调节。相对电动调节式,手动调节的要节约每套不低于1000~5000元不等的经济价值,这样的节约金额还不包含布线、安装等费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器安装后室内效果大方、美观。
为使单元体的整体防水及底部抗水平荷载的抵抗性能得到解决,特在本系统底部设计有集、排水抗风底座横梁1.07,单元体底横梁1.09与下端部的集、排水抗风底座横梁1.07间采用活动插接方式,并在插接位置设置有EPDM或尼龙胶条进行有效密封。
独立通风腔体设置的通风孔可依据建筑通风要求而定。进一步地在通风道外壁位置设计的密封胶条1.08可以是EPDM或尼龙胶条1.08,该密封胶条1.08可以在确保空气能正常流通的前提下提高该薄弱部位的水密性与热工性能。
具体地,密封胶条1.08的结构如图4所示,密封胶条1.08为中空结构,包括前壁1.08b和后壁1.08c,前壁和后壁之间的空腔中设置若干隔断1.08d,各个隔断的两端分别固接所述前壁和后壁而将所述空腔分割成若干腔室,其中的一些所述腔室相对应的前壁上开设通风口与室外连通,另一些腔室相对应的后壁上开设通风口与所述独立通风腔室连通,前壁上开有通风口的腔室与后壁上开有通风口的腔室,其间的隔断上设置连通孔而联通,由此,在所述密封胶条中,从前壁到后壁构成所述曲折的贯通风道。
通过密封胶条1.08上的各个曲折贯通风道,可以有效阻挡通过过程中雨水等的进入,该密封胶条1.08的两端设置固定端1.08a和固定端1.08f,分别固定在玻璃封边3.10和底横梁1.09的下端,该密封胶条1.08将单元体幕墙的铝合金制底横梁的暴露在外的部分全部遮挡起来,起到隔热的作用。
所述密封胶条的前壁具有外凸的弧形表面,使得打到前壁上的雨水能够向下流动。
在密封胶条1.08与底横梁1.09连接的下端设置排水孔。
在密封胶条1.08的下端延设一导流片1.08e,该导流片1.08e的外端搭在底横梁1.09下面的构件上。密封胶条1.08下端的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导流片的上面。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底横梁、通风器构成的整个通风通道中的水能够顺利地排出,如图2中箭头A所示。
本实用新型独创性地将通风器埋设在单元式幕墙的下横梁中,很好地解决了幕墙系统通风问题。在横梁上埋设通风器,势必会增加横梁的结构尺寸,继而影响幕墙外观。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幕墙系统,下横梁所处的位置在楼层上,虽然下横梁整体高度稍有增大,但因为在该位置不醒目,而且还可以在外露的密封胶条1.08外面设置挡板1.08A。所以,从外观上丝毫也不会影响幕墙的外观美观效果,同时挡板1.08A还可以起到挡住大部分雨水的作用。
所述单元体幕墙的上端和下端设置角码,以便与主体结构连接。具体的结构可以是:
如图1、图3中显示单元体幕墙的下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码件1.03通过预埋件1.02固定在主体结构1.01上,再通过不锈钢螺栓组1.04将码件1.05与码件1.03进行有效连结,并在相应连结部位的码件1.03上设计有纵向长圆孔以确保纵向尺寸可微调不小于±25mm尺寸。单元体下端部的集、排水抗风底座横梁1.07设计有横向通长螺栓卡槽,并通过不锈钢螺栓组1.06与码件1.05进行有效连结。其中码件1.03和码件1.05可以依实际工程需求为钢件产品或为铝件产品。
图1、图3中显示,单元体底横梁1.09与下端部的集、排水抗风底座横梁1.07间采用活动插接方式,其插接活动量不小于±20mm,该活动量可依据实际工程需要设计,并在底座横梁1.07的插接部位设计有柔性EPDM或尼龙胶条进行对插接部位有效密封,以有效提高该部位的水密性、气密性能。
如图1、图5中所示单元体幕墙的上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码件2.07通过预设计的与主体结构连接为一体的钢梁2.00a固定在主体结构2.00上,再通过不锈钢螺栓组2.06将码件2.05与码件2.07进行有效连结。
如图1、图2、图5所示;玻璃封边料2.12通过隔热穿条与单元体顶横梁2.11、单元体左企料3.07、单元体右企料3.06、单体底横料1.09进行穿插压合连结,单元体左企料3.07和单元体右企料3.06通过自攻螺钉3.05与单元体顶横梁2.11和单元体底横梁1.09进行有效连结形成单元框体。玻璃通过结构胶在工厂内的无尘注胶车间直接注胶连结固定在单元体框上。
单元体的整体荷载有效的通过底部的码件1.03、码件1.05和顶部的码件2.05、码件2.07传递与主体结构1.01、主体结构2.00上。单元体整体组装完成后通过上悬吊挂码件2.03悬挂于顶部固定的码件2.05和码件2.07上,并通过码件2.07固定于主体结构上,以实现将系统的全部垂直荷载与一半的水平荷载有效传递与主体结构上的目的。以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结构受力工作。
单元体公、母边框上端设置有吊挂码件,吊挂码件与公、母框间采用不锈钢螺栓组进行有效连接固定,并在螺栓固定处设置有抗压加强垫片2.04a。以确保单元体在受荷状态下其螺栓连接部位抗压强度。
同时,在单元体的上端位置设置有可调节固定码件,其固定在主体结构底部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系统顶部固定形式设计为上悬吊挂形式,其吊挂码件通过螺栓与顶部码件进行有效挂接。
其单元体与单元体的插接接缝间镶有不透气的橡塑海棉垫并在其顶部采用弹性可伸缩的尼龙胶条进行密封连接,以确保公、母框料插接腔体的密封性能。
具体的结构可以是:上悬挂码件(2.03)通过不锈钢螺栓组(2.10)进行有效连结在单元体左企料3.07和单元体右企料3.06上端边位置。
如图1、图5所示,上悬挂码件2.03通过不锈钢螺栓组或高强螺栓组2.04有效插接在码件2.05上,其有效插接的插口深度可依据实际工程需求进行。并在上悬挂码件2.03的顶端设计有高度方向的可微调螺栓,该高度调节结构如图5所示,与上横梁2.11连接的码件2.03上设置朝下的嵌槽,通过码件2.07与主体结构的钢梁2.00a连接的码件2.05上设置朝上的挂钩,在该挂钩上设置横梁,码件2.03的嵌槽吊挂在该横梁上,在码件2.03上设螺孔,螺接高度可微调螺栓2.02,通过螺栓2.02可以调节单元体的上下位置。在螺栓2.02上还设置反锁紧螺母2.02A。如图1和图4所示,供所述上横梁吊挂的结构朝向室内方向的具体结构可以是:与主体结构固定的码件2.07上的码件2.05固定在内侧,这样,就使得与单元体固连的码件2.03在主体结构钢梁2.00a的内侧,这样的结构,使得当安装本单元体时,操作者可以站在主体结构的楼板上将单元体挂在主体结构上的码件上,操作更加方便。现有技术中单元体的安装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对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幕墙的安装需要搭建脚手架或使用吊篮,复杂性和危险性都比较大。而本实用新型只是在码件的设计上进行调整,就可以大大简化安装工艺,安全性得到极大提高。
在上悬吊挂码件2.03上设计有垂直方向的微调螺栓2.02),可使单元体在安装就位后作适当的调整,同时在单元体安装调整到位时可通过反锁紧螺母2.02A,以有效防止螺栓定位后因温变效应及外动力而造成松动脱落的作用。
由上可知,单元体幕墙整体荷载有效的通过底部的码件1.03、码件1.05和顶部的码件2.05、码件2.07传递与主体结构1.01、主体结构2.00上。以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结构受力工作。
单元体起底抗风集导排水横梁即起底横梁1.07下端设计有通长螺栓槽,可在需要的任意位置设置不锈钢螺栓组与转接件例如码件1.05进行有效连接固定。
上述的码件1.03、码件1.05、码件2.05、码件2.07材料可依据实际工程需求为钢材或铝材。
如此,本实用新型相对其它常用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每层可节约一根压顶横梁,底横梁设计不需考虑承受幕墙自重荷载条件,以4.2M层高为例,如此相对其造价上可节约成本200~300元/平米。
在相邻单元体的竖向缝隙设置室外装饰扣盖3.09。如图6、图6a和图7所示,在室外装饰扣盖3.09与玻璃封边料2.12连接位置的3.10处设计有防滑移限位措施,室外装饰扣盖3.09的盖体的一侧设置两个回弯钩:外侧回弯钩3.09a和内侧回弯钩3.09b,与所述单元体幕墙中玻璃料封边2.12上的两个嵌槽钩挂:外侧嵌槽2.12a和内侧嵌槽2.12b固连,该室外装饰扣盖3.09盖体的另一侧与单元体幕墙面板上的相应处通过嵌设的密封条3.12压抵密封连接,玻璃料封边3.11外侧的一个嵌槽2.12a与盖体内侧的一个所述回弯钩3.09b相接触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所述凸棱和凹槽构成限位结构。
如图6a所示,室外装饰扣盖3.09和玻璃料封边2.12的限位结构相当于该,室外装饰扣盖的支点,室外装饰扣盖与密封条3.12连接一端收到一个如箭头a的作用力,该作用力通过弧形盖体支臂转成向左和向下的两个作用力,在限位结构的支点作用下,室外装饰扣盖的外侧回弯钩3.09a得到一个向右的作用力b,该作用力使得室外装饰扣盖与玻璃料封边的扣合连接更加紧密,因此,室外装饰扣盖与玻璃料封边连结固定支点的设计方式充分利用了杠杆原理,使扣盖的连结更紧密合理且易安装,并在安装后能在确保理想的平整度同时也提高了实际安装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1、图3中显示;在独立单元与单元的组合接缝位置上端顶部或者说在单元体上横梁2.11与码件2.03之间设计有尼龙密封胶片2.09进行有效密封,并在单元体上横梁2.11与主体结构钢梁之间的横向接缝位置设计有尼龙密封胶条2.08进行有效密封,以确保整体单元体内各等压腔的密封性能。
如图2、图8所示;在单元体左企料3.07与单元体右企料3.06插接位置均设计有密封胶条4.01、密封胶条4.02、密封胶条4.03和密封胶条4.04等共四道竖向通长的密封胶条,如此实现了外防大水,内防小水,并达到如图5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共四层防排水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水密与气密性能。
如图6中显示;在室外装饰扣盖3.09与玻璃封边料2.12的插接配合中在3.10处设计有防滑移限位措施,以确保扣盖在安装后不会再产生滑移脱落现象,更避免了因控制这一功能而出现的打孔攻钉固定、注胶粘接固定等一系列的问题。
玻璃与上、下横梁间采用结构胶固定,其外装饰扣盖3.09为纯装饰做法,且效果做法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要求进行外形改变,同时幕墙的受力结构也不会因取消外扣盖设计做法而受到破坏和影响,变更设计为隐框效果或半隐框效果均能自由简便的实现,以适应更广泛的建筑效果要求。 

Claims (10)

1.一种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单元体幕墙包括中空幕墙玻璃,
该单元体幕墙的下端设置的下横梁的朝上的侧面上设置固定槽,其中埋设固定通风器,在该下横梁的固定槽槽底的下方的下横梁上设置空腔构成独立通风腔室,所述固定槽的槽底开设与该独立通风腔室连通的风口;在该独立通风腔室的相应的前壁上设置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独立通风腔室的前壁的外面与所述进风口对应处固设密封胶条以遮挡该进风口和露出的下横梁部分,该密封胶条上设有贯通风道或曲折的贯通风道;和/或,
所述单元体幕墙的上端和下端设置码件,以便与主体结构连接,其特征是,上横梁上连接的码件悬挂在与主体结构固定的码件上构成上悬吊挂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之一所述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包括单元体底横梁和设于其下面的底座横梁,所述固定槽设于该单元体底横梁朝上的侧面上,该单元体底横梁的下部设所述独立通风腔室,其与固定槽对应且向外延伸至下横梁的外侧面,在该单元体底横梁的朝下的侧面固定所述底座横梁,该底座横梁与主体结构固定连接;或者而且,
在所述单元体底横梁朝下的侧面和所述底座横梁朝上的侧面上分别设置相互匹配的插接部,使得该单元体底横梁和底座横梁插接固连;或者而且,
在所述底座横梁和底横梁的插接位置设置有EPDM或尼龙胶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横梁上设有集水槽,与所述单元体底横梁相对应,该集水槽的槽底面向外侧逐渐向下倾斜,以确保槽内积水能及时自由的往去水孔向外排放;和/或,
在所述下横梁的所述固定槽上对应内设通风器的出风口位置上设置可拆卸通风盖板;和/或,
所述底横梁中的通风腔室的下底面向外侧逐渐向下倾斜;和/或,
在所述通风器与所述底横梁间的底部接触位置四周均设置有密封胶条,以确保通风器关闭后的后的密封性能;和/或,
在所述通风器内腔位置设计有保温、消音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条为中空结构,包括前壁和后壁,前壁和后壁之间的空腔中设置若干隔断,各个所述隔断的两端分别固接所述前壁和后壁而将所述空腔分割成若干腔室,其中的一些所述腔室相对应的前壁上开设通风口与室外连通,另一些腔室相对应的后壁上开设通风口与所述独立通风腔室连通,前壁上开有通风口的腔室与后壁上开有通风口的腔室,其间的隔断上设置连通孔而联通,由此,在所述密封胶条中,从前壁到后壁构成所述曲折的贯通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条的前壁具有外凸的弧形表面,使得打到前壁上的雨水能够向下流动;和/或,
在所述密封胶条与所述下横梁连接的下端设置排水孔;和/或,
在所述密封胶条的下端延设一导流片,该导流片的外端搭在所述下横梁下面的构件上;和/或,
所述密封胶条下端的设置排水孔,其位于设置在所述密封胶条下端的一导流片的上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包括在上的底横梁和在下的底座横梁,在所述底座横梁的朝下的侧面设置嵌设连接螺栓的横向通槽,与主体结构连接的转接件上设置的螺栓的螺帽嵌设在该横向通槽中,实现下横梁与主体结构的固连;和/或,
与所述上横梁连接的一上悬吊挂码件悬挂于顶部的一个固定码件上,该固定码件在连接于另一固定码件上,该另一固定码件固定与主体结构上;和/或,
与主体结构固定的所述固定码件上供所述上横梁吊挂的结构朝向室内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与同主体结构连接的码件的固连结构为在纵向上可调的螺栓连接结构;和/或,所述上横梁与主体结构连接的码件还使得上横梁与主体结构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为可移动的可调连接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横梁通过不锈钢螺栓组机械连结于一码件上,相继,该码件通过螺栓组与另一码件进行机械连结固定,最后再由该另一码件通过预埋件固定在主体结构上,以实现单元体底部的防排水及抗水平荷载性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幕墙玻璃的纵向玻璃接缝设置室外装饰扣盖,其与设置在玻璃纵向边缘的玻璃封边料连接位置设置防滑移限位结构;或者而且,
所述防滑移限位结构是分别设置在所述室外装饰扣盖和玻璃封边料两接触面对应位置上相互扣合的凸棱和凹槽;或者而且,
所述室外装饰扣盖的具体结构是:所述室外装饰扣盖盖体的一侧设置两个回弯钩,与所述单元体幕墙中玻璃料封边上的两个嵌槽钩挂固连,该室外装饰扣盖盖体的另一侧与单元体幕墙面板上的相应处通过嵌设的密封条压抵密封连接,所述玻璃料封边外侧的一个嵌槽与盖体内侧的一个所述回弯钩相接触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所述凸棱和凹槽构成限位结构。
CN201420038026.0U 2013-11-07 2014-01-21 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16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38026.0U CN203716365U (zh) 2013-11-07 2014-01-21 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03694 2013-11-07
CN201320703694.6 2013-11-07
CN201420038026.0U CN203716365U (zh) 2013-11-07 2014-01-21 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16365U true CN203716365U (zh) 2014-07-16

Family

ID=51155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38026.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16365U (zh) 2013-11-07 2014-01-21 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163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3046A (zh) * 2013-11-07 2014-06-25 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3046A (zh) * 2013-11-07 2014-06-25 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CN103883046B (zh) * 2013-11-07 2016-08-17 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77780A1 (en) Energy-saving House, Energy-saving Curtain Wall, Decorative Wall, and Plastered Wall
WO2019128242A1 (zh) 装配式卫生间及其安装方法
CN206888294U (zh) 一种易于拼接的玻璃幕墙
CN103883046B (zh) 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CN203716365U (zh) 断桥隔热自然通风独立单元式幕墙系统
CN109386056A (zh) 透明屋
CN109162387B (zh) 可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grc幕墙板及建筑一体化grc外墙系统
KR101352781B1 (ko) 광량조절 및 시공이 용이한 채광창
CN104196404A (zh) 一种太阳能四微窗
CN207376908U (zh) 幕墙与亮化点光源装配式安装结构
CN205713840U (zh) 一种防水窗框
CN209763338U (zh) 一种可拆装式立式空调室外机
CN205369625U (zh) 带有led灯带的隐框幕墙
CN112252554A (zh) 一种锯齿状外循环呼吸式双层单元幕墙系统
CN210288849U (zh) 一种天花吊顶结构
CN209585277U (zh) 透明屋
CN102900317B (zh) 一种隐框幕墙的单元排窗
CN209429343U (zh)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的板块连接结构
CN202913887U (zh) 单元幕墙隐框上悬窗
CN218149135U (zh) 一种穿孔铝板与开启窗一体化的节能单元幕墙结构
CN215213254U (zh) 一种带有外遮阳门窗低耗能节点连接结构
CN205876039U (zh) 一种窗体密闭安装构造
CN213926941U (zh) 一种锯齿状外循环呼吸式双层单元幕墙系统
CN203905253U (zh) 塔形的集成吊顶结构
CN214469113U (zh) 一种降噪效果好的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1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