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14093U - 双并轮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双并轮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14093U
CN203714093U CN201420108323.8U CN201420108323U CN203714093U CN 203714093 U CN203714093 U CN 203714093U CN 201420108323 U CN201420108323 U CN 201420108323U CN 203714093 U CN203714093 U CN 203714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vehicle frame
load
brake
driven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083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雯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1083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14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14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140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并轮电动车,包括车架、两个承重轴、两个减震器、机电控制装置、供电装置、转向控制装置、两个车轮、两个车轮主轴、两个轮毂电机和可伸缩的整体呈弧形的支撑轮;所述车架内部设有机电控制装置和供电装置,所述车架承托供电装置的部位下端两侧分别与承重轴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两个承重轴上端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承重轴的下端分别与该侧车轮主轴相连接,靠近下端一定距离处与减震器相连接;所述每个车轮主轴依次穿过一个车轮和一个轮毂电机;所述支撑轮的一端固定设于车架后端,所述支撑轮其中后部与车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运动灵活、智能控制、操作简单、节省能源、绿色环保、转弯半径为0等优点。

Description

双并轮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并轮电动车,属于电动车辆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两轮自平衡电动车以其行走灵活、便利、节能等特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内外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也有相应的产品。“赛格威”是一种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代步工具,它占地不足一平方米,乘车人像使用滑板一样站立其上,双手解放,但却可以仅通过身体移动改变重心位置,就进行前进后退,转弯刹车等操作。传统的交通工具都无法做到随心而动,必须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控制方向和速度上,而“赛格威”并不需要专门的操控装置,一切由车身自主完成,也由此获得了“平衡车”的别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运动灵活、操作简单、绿色环保、转弯半径为零的双并轮电动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双并轮电动车,包括车架、两个承重轴、两个减震器、机电控制装置、供电装置、转向控制装置、两个车轮、两个车轮主轴、两个轮毂电机和可伸缩的整体呈弧形的支撑轮;
所述车架内部设有机电控制装置和供电装置,所述车架前端设有转向控制装置,所述车架承托供电装置的部位下端两侧分别与承重轴的上端相连接;
所述两个承重轴上端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承重轴的下端分别与该侧车轮主轴相连接,并且承重轴靠近下端一定距离处与减震器相连接;
所述每个车轮主轴依次穿过一个车轮和一个轮毂电机;所述两个车轮并列设置,所述两个车轮相互独立,每个车轮独立支撑和驱动;
所述两个轮毂电机分别通过一个车轮主轴固定设于车轮的外侧;
所述减震器下端与承重轴靠近下端一定距离处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上端与车架中部向下凸出的位置相连接;
所述支撑轮的一端固定设于车架后端,所述支撑轮其中后部与车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并轮电动车具有运动灵活、智能控制、操作简单、节省能源、绿色环保、转弯半径为0等优点。因此它适用于在狭小空间内运行。另外,在适当的改装后,也可以将自平衡电动车改装成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纯电力驱动,0排放,环保无污染;运动灵活,两轮驱动,转弯半径为0;智能控制,采用倒悬挂动平衡控制系统,重力感应,稳定性优越;行进速度快,制动灵敏,转向稳定,用作短途交通工具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易学易懂,上车即走,无需训练;拥有两种操控方式,一种是体感操作,一种是驾驶操作;结构模块化,维修方便;新颖的造型、控制模式,100%的回头率,广告效应绝佳;适用环境为除软质沙地以外的多种路况;动力强劲,能在多种复杂地形实现轻松跨越;转弯、原地旋转是依靠两个轮子的旋转差速进行转弯、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转向控制装置包括转向手把和体感转向装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转向手把和体感转向装置相结合的方式更方便使用者对双并轮电动车的控制,更符合人们日常的操作习惯,体感转向装置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赛格威”采用的体感转向装置,体感转向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仅起到对转向角度的微调的作用。
进一步,还包括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包括两个刹车手柄和两个刹车碟片,所述两个刹车碟片分别设置在两个车轮内;所述两个刹车手柄分别固定设于两个转向手把上,所述每个刹车手柄分别通过两条控制线与两个刹车碟片相连接。
每一个刹车手柄均能在使用时同时控制两个车轮,每一个刹车手柄均可同时控制刹车系统的电控刹车碟片,两个车轮同时减速刹车。
进一步,还包括两个脚蹬,所述两个脚蹬分别固定设于两个承重轴下端外侧。
进一步,所述支撑轮包括设于前端的转动轮和可伸缩的支撑杆;
所述转动轮设于支撑杆的首端;
所述两个支撑杆的首端相连接,并且所述两个支撑杆的首端设有转动轮,所述两个支撑杆末端及距离末端一端距离处分别与车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体感转向装置包括姿势传感器和转向机;所述姿势传感器与转向机数据连接,所述姿势传感器控制转向机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力驱动、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个人用运输载具,是都市用交通工具的一种,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崭新交通工具,应用于个人交通、旅游娱乐等多个方面。
采用两轮平衡车通用的筒式转向机作为双并轮电动车的辅助转向机构。
双并轮电动车为轮毂电机驱动,两个轮子均为驱动轮,都和各自的电机驱动模块相连,转速由驱动模块独立控制。每个车轮均采用“断电式碟刹”两个车轮的刹车同时刹车,车把的刹车手柄为左右各一个,每个使用时均可同时控制两个刹车碟片,单独车轮的刹车不能单独使用。
该双并轮电动车采用倒三角结构、两轮两轴、独立驱动,采用动态平衡原理,保持车子的稳定与平衡。车轮位于倒三角底部,人员在骑乘后重心通过电动车的机电控制模块计算调整,使之位于该车车轮轴上方,通过机电控制模块(平衡车姿态传感器和电机驱动两个车轮电机驱动模块)进行倾角计算,并根据模块计算的结果精确调整轮毂电机的转速,达到通过运动保持整车的平衡,并可直立行走。计算方式及模块运行方式采用“赛格威”的控制方式。机电控制模块采用“赛格威”的现有成熟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所述的双并轮电动车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所述的双并轮电动车主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车架,2、承重轴,3、减震器,4、机电控制装置,5、供电装置,6、转向控制装置,7、两个车轮,8、轮毂电机,9、脚蹬,10、支撑轮,11、车轮主轴,12、转动轮,1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双并轮电动车,包括车架1、两个承重轴2、两个减震器3、机电控制装置4、供电装置5、转向控制装置6、两个车轮7、两个车轮主轴11、两个轮毂电机8和可伸缩的整体呈弧形的支撑轮10;
所述车架1内部设有机电控制装置4和供电装置5,所述车架1前端设有转向控制装置6,所述车架1承托供电装置5的部位下端两侧分别与承重轴2的上端相连接;
所述两个承重轴2上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承重轴2的下端分别与该侧车轮主轴11相连接,并且承重轴2靠近下端一定距离处与减震器3相连接;
所述每个车轮主轴11依次穿过一个车轮7和一个轮毂电机8;所述两个车轮7并列设置;
所述两个轮毂电机8分别通过一个车轮主轴11固定设于车轮7的外侧;
所述减震器3下端与承重轴2靠近下端一定距离处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3上端与车架1中部向下凸出的位置相连接;
所述支撑轮10的一端固定设于车架1后端,所述支撑轮10其中后部与车架1相连接。
所述转向控制装置包括转向手把和体感转向装置。
采用转向手把和体感转向装置相结合的方式,更方便使用者对双并轮电动车的控制,更符合人们日常的操作习惯,体感转向装置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赛格威”采用的体感转向装置,体感转向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仅起到对转向角度的微调的作用。
还包括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包括两个刹车手柄和两个刹车碟片,所述两个刹车碟片分别设置在两个车轮内;所述两个刹车手柄分别固定设于两个转向手把上,所述每个刹车手柄分别通过两条控制线与两个刹车碟片相连接。
还包括两个脚蹬9,所述两个脚蹬9分别固定设于两个承重轴下端外侧。
所述支撑轮10包括设于前端的转动轮12和两个可伸缩的支撑杆13;
所述转动轮12设于支撑杆13的首端;
所述两个支撑杆13的首端相连接,并且所述两个支撑杆13的首端设有转动轮12,所述两个支撑杆13末端及距离末端一端距离处分别与车架1固定连接。
所述体感转向装置包括姿势传感器和转向机;所述姿势传感器与转向机数据连接,所述姿势传感器控制转向机的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双并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两个承重轴(2)、两个减震器(3)、机电控制装置(4)、供电装置(5)、转向控制装置(6)、两个车轮(7)、两个车轮主轴(11)、两个轮毂电机(8)和可伸缩的整体呈弧形的支撑轮(10);
所述车架(1)内部设有机电控制装置(4)和供电装置(5),所述车架(1)前端设有转向控制装置(6),所述车架(1)承托供电装置(5)的部位下端两侧分别与承重轴(2)的上端相连接;
所述两个承重轴(2)上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承重轴(2)的下端分别与该侧车轮主轴(11)相连接,并且承重轴(2)靠近下端一定距离处与减震器(3)相连接;
所述每个车轮主轴(11)依次穿过一个车轮(7)和一个轮毂电机(8);所述两个车轮(7)并列设置,所述两个车轮相互独立;
所述两个轮毂电机(8)分别通过一个车轮主轴(11)固定设于车轮(7)的外侧;
所述减震器(3)下端与承重轴(2)靠近下端一定距离处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器(3)上端与车架(1)中部向下凸出的位置相连接;
所述支撑轮(10)的一端固定设于车架(1)后端,所述支撑轮(10)其中后部与车架(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并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控制装置(6)包括转向手把和体感转向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并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包括两个刹车手柄和两个刹车碟片,所述两个刹车碟片分别设置在两个车轮内;所述两个刹车手柄分别固定设于两个转向手把上,所述每个刹车手柄分别通过两条控制线与两个刹车碟片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并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脚蹬(9),所述两个脚蹬(9)分别固定设于两个承重轴(2)下端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并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10)包括设于前端的转动轮(12)和可伸缩的支撑杆(13);
所述转动轮(12)设于支撑杆(13)的首端;
所述两个支撑杆(13)的首端相连接,并且所述两个支撑杆(13)的首端设有转动轮(12),所述两个支撑杆(13)末端及距离末端一端距离处分别与车架(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并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感转向装置包括姿势传感器和转向机;所述姿势传感器与转向机数据连接。
CN201420108323.8U 2014-03-11 2014-03-11 双并轮电动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14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08323.8U CN203714093U (zh) 2014-03-11 2014-03-11 双并轮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08323.8U CN203714093U (zh) 2014-03-11 2014-03-11 双并轮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14093U true CN203714093U (zh) 2014-07-16

Family

ID=51153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0832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14093U (zh) 2014-03-11 2014-03-11 双并轮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140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85853A1 (zh) 智能体感全平衡电动车
CN202879694U (zh) 单轮自平衡电动车
CN203638017U (zh) 一种智能体感全平衡电动车
CN202201103U (zh) 一种电动两轮平衡车
CN204399433U (zh) 自平衡式观光代步车
CN201296337Y (zh) 智能载人机器人
CN203844935U (zh) 一种准两轮电动车
CN203698533U (zh) 具有框架式结构的双轮平衡车
CN203032845U (zh) 双轮自平衡代步载物车
CN107628174A (zh) 全向球轮驱动无车把自平衡自行车
CN102139730B (zh) 智能自平衡运输工具
CN104859769A (zh) 可组合的独轮平衡车
CN108216456A (zh) 一人乘坐的蛋蛋车的控制系统
CN103803004B (zh) 一种准两轮电动车
CN207257871U (zh) 全向球轮驱动无车把自平衡自行车
CN203714093U (zh) 双并轮电动车
CN204998686U (zh) 便携式电动车
CN204383107U (zh) “螃蟹号”纯电动陆地车
CN201737108U (zh) 一种个人代步工具
CN208181303U (zh) 一种带有导航的双轮驱动站立自动行走车
CN205759592U (zh) 两用电动滑板平衡车
CN206344929U (zh) 一种新型轻便式迷你电动三轮车
CN202358262U (zh) 便携式电动折叠自行车
CN201863947U (zh) 单轮电能车
CN207000700U (zh) 一种新型双无轮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