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07450U - 连接器组合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合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07450U
CN203707450U CN201320793085.4U CN201320793085U CN203707450U CN 203707450 U CN203707450 U CN 203707450U CN 201320793085 U CN201320793085 U CN 201320793085U CN 203707450 U CN203707450 U CN 203707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structure
linkage unit
connector assembly
buckling piece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930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文龙
陈文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e On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930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07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07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0745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其包含:一第一连接单元及一第二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包含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第二连接单元包含与第一卡扣结构相对应的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其中,当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彼此电性连接时,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与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彼此卡扣配合,以使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稳固地彼此结合,而不易受外力碰撞而相互脱离。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合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组合件,特别涉及一种各连接单元分别具有卡扣结构,而可以彼此卡扣配合的连接器组合件。
背景技术
按,各式信息设备及电子控制设备,最怕在使用中断电,或断讯;因为在使用中断电或断讯,轻则必需费时重建档案资料,重则失控酿成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及公共安全等事故。然而,现今常见的信息设备及电子控制设备本身的电源插头及各式信号传输线插头结构,并无相关防护插头脱落的机构,因此容易在移动时或因人为不小心的碰撞,而造成松落的情事。缘此,本发明人有感上述问题的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当两个连接单元相互电性连接时,通过彼此的卡扣结构相互卡扣配合,以使两连接单元彼此稳固地连接,以解决现今连接器插头易受外力碰撞而与插座松脱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其包含一第一连接单元及一第二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包含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第二连接单元包含与第一卡扣结构相对应的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其中,当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彼此电性连接时,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与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彼此卡扣配合,以避免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相互分离。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当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彼此电性连接时,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上的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卡扣结构彼此卡扣配合,以使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稳固地彼此结合,而不易受外力碰撞而相互脱离。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既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明的详细说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作动上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作动上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连接器组合件
10:第一连接单元
101:插槽
102:壳体
11:第一卡扣结构
11a:上侧壁
11b:右侧壁
111:卡扣孔
20:第二连接单元
21:插头本体
211:连接端子部
22:第二卡扣结构
221:卡扣片
221a:上表面
2211:连接臂
2212:勾状结构
2212a:斜面部
2212b:抵顶部
222:按压部
223:第二轴孔
23:支撑件
231:第一轴孔
24:枢轴
25:弹性件
30:连接线
H:卡合间距
P1~P3:外力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连接器组合件1包含:一第一连接单元10及第二连接单元20。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单元10是以连接器插座为例,而第二连接单元20是以连接器插头为例,但实际应用并不以此为限,亦可以是第一连接单元10为插头,而第二连接单元20为插座的相反设置。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单元10包含一插槽101及一壳体102。壳体102包含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11,而各第一卡扣结构11可以包含有一卡扣孔111。于本实施例附图中,是以第一连接单元10的两侧或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卡扣结构11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亦可以是于第一连接单元10的其中一侧设置单一个第一卡扣结构11。另外,壳体102可以是与插槽101一体成形,例如壳体102可以是包覆于插槽101的外侧,或者亦可以是两个独立的构件,例如是插槽101套设于壳体102的穿孔内。又,第一卡扣结构11可以是分别由壳体102的前侧壁向外凸设而成。其中,附图中的插槽101的外型可以依据需求设计为任何形式,并不局限于附图中所绘示的方式。
第二连接单元20包含一插头本体21、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22及至少一支撑件23。插头本体21的一端与连接线30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一与连接线30电性连接的连接端子部211。至少一支撑件23设置于第二卡扣结构22与插头本体21间,以使第二卡扣结构22与插头本体21间形成有一卡和间距H。其中,于本实施例附图中,第二连接单元20的两侧或相对两侧可以是对应于第一连接单元10的两个第一卡扣结构11,而分别具有一个第二卡扣结构22,且各第二卡扣结构22的两端可以分别包含有一卡扣片221及一按压部222。较佳地,各第二卡扣结构22可以是弹性材质,借以当按压部222受压时,可使卡扣片221弹性地向外(远离插头本体21的方向)移动;各第二卡扣结构22与其相对应的支撑件23,可以是与插头本体21一体成形,例如是直接利用塑料射出成形。
如图2所示,当第二连接单元20的插头本体21的连接端子部(图未示)插设于第一连接单元10的插槽101中,以相互电性连接时,第一连接单元10的第一卡扣结构11插设于插头本体21与第二卡扣结构22间,而第二连接单元20的第二卡扣结构22的卡扣片221对应卡扣于第一连接单元10的第一卡扣结构11的卡扣孔111中,借以可使第二连接单元20稳固地与第一连接单元10相结合,而不易受外力碰撞而脱落。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单元20的第二卡扣结构22的卡扣片221,可以具有一连接臂2211及一勾状结构2212,该勾状结构2212可以包含一斜面部2212a及一抵顶部2212b,且抵顶部2212b可以是由该连接臂2211向插头本体21的方向凸伸形成,而与连接臂2211具有一高度差。在第二连接单元20的连接端子部211插设于第一连接单元10的插槽101的过程中,第一连接单元10的各第一卡扣结构11分别抵顶,第二连接单元20的各第二卡扣结构22的卡扣片221的斜面部2212a,并沿该斜面部2212a位移,以将各该第二卡扣结构22的卡扣片221向外(远离插头本体21的方向)撑开;而当各第一卡扣结构11不再抵靠各斜面部2212a而脱离时,各第二卡扣结构22的勾状结构2212,落入各第一卡扣结构11的卡扣孔111,以使第二卡扣结构22的可活动范围被限制于第一扣结构11的卡扣孔111中,借以,当第二连接单元20受各方向的外力碰撞时,第二卡扣结构22的勾状结构2212会抵顶第一卡扣结构11的卡扣孔111的侧壁,而不与第一卡扣结构11分离,进而使第二连接单元20与第一连接单元10不受外力推抵而分离。
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欲将第二连接单元20拔离第一连接单元10时,可以通过按压各第二卡扣结构22的按压部222,以通过第二卡扣结构22本身的弹性力,使各卡扣片221以支撑件23为支点,向远离插头本体21的方向撑开,而与各卡扣孔111相互分离,进而可将第二连接单元20向后拔离第一连接单元10。
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连接单元10的第一卡扣结构11包含有卡扣孔111,而第二连接单元20的第二卡扣结构22包含有卡扣片221,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示范方式,在另外的应用中,亦可以是第一卡扣结构11包含有卡扣片,而第二卡扣结构22包含有卡扣孔。
在实际应用中,以第一连接单元10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个第一卡扣结构11,且第二连接单元20的相对两侧对应于第一连接单元10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第二卡扣结构22(即如同本实施例图1至图5所示),所可达到的卡扣效果为佳(相较于各连接单元仅设置有单一个卡扣结构),且配合第一卡扣结构11包含卡扣孔111,而第二卡扣结构22包含具有勾状结构2212的卡扣片221,更可以达到有效抵抗各方向外力碰撞的最佳的卡扣效果。
具体地说,如图3~5所示,在第一连接单元10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包含有卡扣孔111的第一卡扣结构11,且第二连接单元20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包含有勾状结构2212的第二卡扣结构22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连接单元20受到由下往上的外力P1推抵时,各第二卡扣结构22的卡扣片221的上表面221a,会抵顶各第一卡扣结构11的卡扣孔111的上侧壁11a,借以限制第二卡扣结构22的移动,而使第一连接单元10与第二连接单元20保持连接;当第二连接单元20受到向后拉的外力P2作用时,各第二卡扣结构22的卡扣片221的抵顶部2212b可以抵靠于各卡扣孔111的右侧壁11b,而使第二卡扣结构22不与第一卡扣结构11分离,以使第一连接单元10不与第二连接单元20脱离。又,当第二连接单元20受到由右至左的外力P3作用时,其中一个第二卡扣结构22的连接臂2211的内侧壁,会抵靠于卡扣孔111的外侧壁(图中未标号),而另外一个第二卡扣结构22的卡扣片221会受外力P3对其所产生的力矩,而向卡扣孔111内部推挤,借以使第二卡扣结构22不会脱离第一卡扣结构11,而可以有效地使第一连接单元10与第二连接单元20保持相互连接。
诚如上述,第一连接单元10及第二连接单元20,通过两个具有卡扣孔111的第一卡扣结构11,及其相对应的两个具有勾状结构2212的第二卡扣结构22的相互卡扣配合,可以使第二连接单元20在承受各方向的外力碰撞的情况下,仍不与第一连接单元10脱离,而可达到最佳地卡扣效果。关于其他与上述相反方向的外力作用于第二连接单元20的方式,与上述说明雷同,与此不多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使用者必须按压第二卡扣结构22的按压部222,才可使第二连接单元20与第一连接单元10分离,因此在实际应用于多个连接器集中排列时,可以依据连接器的排列方式,而决定两个第一卡扣结构11(及两个第二卡扣结构22),需对应设置于第一连接单元10(及第二连接单元20)的左右两侧或是上下两侧。例如是当多个第一连接单元10由上而下的并列设置时,两个第一卡扣结构11可以是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单元10的左右两侧,以利于使用者欲将第二连接单元20拔离第一连接单元10,而按压各第二卡扣结构22的按压部222时的操作。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关于第一连接单元10与第二连接单元20的部分构件及其连接互动关系,与前述实施例相似,于此不多赘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卡扣结构22可以是活动地枢接于第二连接单元20的支撑件23上,且通过设置于第二卡扣结构22与插头本体21间的弹性件25,而使第二卡扣结构22可弹性地枢接于第二连接单元20上。举例来说,如图6所示,第二卡扣结构22可以是通过一枢轴24而枢接于插头本体21的独立构件,例如是插头本体21的两侧向外延伸出的二个支撑件23,可以分别具有一第一轴孔231,而第二卡扣结构22对应于第一轴孔231可以具有一第二轴孔223。其中,枢轴24可以穿设有一弹性件25,而再穿设于第一轴孔231与第二轴孔223间,以使第二卡扣结构22受压(或是抵顶)而向远离插头本体21的方向旋转时,弹性件25可以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使第二卡扣结构22回复至原始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卡扣结构22可以是以任何形式枢接于支撑件23上,而弹性件25的两端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第二卡扣结构22与插头本体21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举例来说,插头本体21及第二卡扣结构22可以是对应设置有凸轴及轴孔,而弹性件25的一端可以是固定于插头本体21上,另一端则抵靠于第二卡扣结构22的内侧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当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电性连接后,通过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二卡扣结构的彼此卡合,可使第二连接单元稳固地插设于第一连接单元,以可承受各方向外力的碰撞而不脱落。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合件包含:
一第一连接单元,其包含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以及
一第二连接单元,其包含与该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相对应的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
其中,当该第一连接单元与该第二连接单元彼此电性连接时,该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与该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彼此卡扣配合,以避免该第一连接单元与该第二连接单元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单元包含两个该第一卡扣结构,且各该第一卡扣结构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连接单元的两侧,该第二连接单元包含两个该第二卡扣结构,且各该第二卡扣结构分别设置于该第二连接单元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扣结构与该第一连接单元一体成形的设置,该第二卡扣结构与该第二连接单元一体成形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扣结构包含一卡扣片,该第二卡扣结构包含一卡扣孔,该第一卡扣结构的该卡扣片与该第二卡扣结构的该卡扣孔彼此卡合,以避免该第一连接单元与该第二连接单元相互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扣结构包含一卡扣孔,该第二卡扣结构包含一卡扣片,该第一卡扣结构的该卡扣孔与该第二卡扣结构的该卡扣片彼此卡合,以避免该第一连接单元与该第二连接单元相互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该卡扣片为一弹性材料,该卡扣片包含一按压部,该按压部受压时,该卡扣片与该卡扣孔彼此分离,而使该第一卡扣结构与该第二卡扣结构相互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单元包含一插槽及一壳体,该第一卡扣结构设置于该壳体,该第二连接单元包含一插头本体,该第二卡扣结构通过至少一支撑件,以设置于该插头本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该卡扣片可活动地枢接于该支撑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7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扣结构与该壳体一体成形的设置,该第二卡扣结构、该支撑件与该插头本体一体成形的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该卡扣片包含一勾状结构,其对应卡合于该卡扣孔中。
CN201320793085.4U 2013-12-04 2013-12-04 连接器组合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7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93085.4U CN203707450U (zh) 2013-12-04 2013-12-04 连接器组合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93085.4U CN203707450U (zh) 2013-12-04 2013-12-04 连接器组合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07450U true CN203707450U (zh) 2014-07-09

Family

ID=51057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93085.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7450U (zh) 2013-12-04 2013-12-04 连接器组合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074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3922A (zh) * 2013-12-23 2015-06-24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3922A (zh) * 2013-12-23 2015-06-24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21768U (zh) 电连接器
CN104362450A (zh) 具有双向插接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CN201774077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2969582A (zh) 一种按压式导线连接器
CN202977761U (zh) 一种按压式导线连接器
CN202855990U (zh) 一种连接器的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池连接器
CN203707450U (zh) 连接器组合件
CN204179286U (zh) 具有双向插接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US9711877B2 (en) Plug and connector module
CN203911045U (zh) 电池连接器端子及电池连接器、手机
CN204632928U (zh) 一种电器连接件
CN203707386U (zh)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
CN208209090U (zh) 一种简易制成的usb连接器
CN102447204A (zh) 跳帽组合
CN204633041U (zh) 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
CN205319337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107277198B (zh) 移动终端及其卡扣结构
CN204885650U (zh) 卡用托盘
CN201975634U (zh) Hdmi连接器改良结构
US11158983B2 (en) USB socket, button controller and smart appliance
CN208589574U (zh) 具有两个弹性插针的电源连接器
CN201466344U (zh) Ide连接器与简易牛角连接器的互锁结构
CN214313720U (zh) 一种便于拆卸组装的连接器
CN203434329U (zh) 电源插座
CN202651421U (zh) 一种音频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21

Address after: 213166 Wujin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Yang Lake Road, No. 88

Patentee after: LITE-ON Technology (Chang Zhou) Co.,Ltd.

Patentee after: LITE-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td.

Patentee after: Lite-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730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Zone, No. 25 West spectrum

Patentee before: LITE-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td.

Patentee before: Lite-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