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93707U - 动脉穿刺针 - Google Patents

动脉穿刺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93707U
CN203693707U CN201420055874.2U CN201420055874U CN203693707U CN 203693707 U CN203693707 U CN 203693707U CN 201420055874 U CN201420055874 U CN 201420055874U CN 203693707 U CN203693707 U CN 203693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ture needle
trocar sheath
arterial puncture
casing seat
clos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558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宏松
许向东
陈颖敏
朱峰
陈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4200558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93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93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9370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一种动脉穿刺针,包括:针芯、导丝、外套管、套管座、手柄以及针座,其中,外套管管壁具有侧孔,套管座与手柄内具有至少一侧向通道,侧向通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连接外套管的侧孔,侧向通道自第一端至第二端远离外套管的前端。本实用新型的动脉穿刺针在针芯的穿刺端及外套管的前端刺破动脉血管的前壁及后壁后针芯被拔出置换导丝时,使得将导丝送入外套管至其端头位于侧孔上方,退回外套管前端进入动脉时,喷出的血液沿侧孔进入侧向通道,如此降低了血液对导丝的正向冲击,使得导丝易于置入外套管及送入动脉血管,此外,通过改变血液的流向,也缓解了由于血液喷出导致的工作面及操作者正面污染问题。

Description

动脉穿刺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脉穿刺针。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心血管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冠脉造影+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接触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病变的成熟、有效的方式。具体为,在影像诊断仪的指导之下,将导丝或导管插入病人动脉血管中,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实际操作中,通常用穿刺针直接刺入动脉血管后再将导丝穿入到穿刺针的针腔内,然后沿导丝伸入导管,再从导管内注入造影剂或治疗药物。目前的动脉穿刺针多采用套管针,在穿刺针芯拔下后,后撤套管,见血液回流喷出后,再送导丝进入血管。然而,动脉血管压力大,血流喷出的过程中会冲击导丝,使导丝难以置入外套管内,另外血流喷出会造成工作面以及操作者正面的污染。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动脉穿刺针以避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动脉穿刺针的导丝难以置入外套管内,且穿刺过程中动脉血液喷出会造成工作面的污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脉穿刺针,包括:
针芯与导丝;
在穿刺不同阶段容纳所述针芯与导丝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具有前端与尾端,管壁具有侧孔;
嵌套于所述外套管的套管座以及嵌套于所述套管座的手柄,所述套管座与手柄内具有至少一侧向通道,所述侧向通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外套管的侧孔,所述侧向通道自第一端至第二端远离所述外套管的前端;
一端置于所述套管座内,另一端密封的针座,所述针芯贯穿在所述针座内。
可选地,所述侧向通道具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形成在套管座内,所述第二部分形成在手柄内,所述第二部分与外套管垂直。
可选地,所述侧向通道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外套管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度至60度。
可选地,所述侧向通道的第二端与外界连通。
可选地,所述套管座具有漏斗形开口,所述开口的底部与所述外套管的尾端相连。
可选地,所述漏斗形开口的底部具有内嵌于所述外套管尾端的延长部,所述漏斗形开口以及延长部由不锈钢围合而成。
可选地,所述针座包括固定针芯的实心部分与容纳针芯尾端的空腔部分,置于所述套管座内的针座部分为实心部分,所述实心部分的中心具有容纳针芯的管道。
可选地,所述空腔部分的侧壁具有开口。
可选地,所述针座包括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密封,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置于所述套管座内,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具有开口。
可选地,所述动脉穿刺针为桡动脉穿刺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在外套管的管壁设置侧孔、嵌套于外套管的套管座以及嵌套于套管座的手柄内设置至少一侧向通道、该侧向通道的第一端与侧孔相连,且控制该侧向通道自第一端至第二端的走向为沿远离外套管的前端方向延伸,在针芯的穿刺端及外套管的前端刺破动脉血管的前壁及后壁后针芯被拔出置换导丝时,将导丝送入外套管至其端头位于侧孔上方,退回外套管前端进入动脉时,使得喷出的血液沿侧孔进入侧向通道,如此降低了血液对导丝的正向冲击,使得导丝易于置入外套管及送入动脉血管,此外,通过改变血液的流向,也缓解了由于血液喷出导致的工作面污染问题。
2)可选方案中,所述侧向通道具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形成在套管座内,所述第二部分形成在手柄内,所述第二部分与外套管垂直,如此,所述第一部分沿远离外套管的前端方向延伸,血液经由侧向通道的第一部分进入第二部分时,能进一步改变血液流向,从而进一步降低血液对导丝的正向冲击及缓解由于血液喷出导致的工作面污染。
3)可选方案中,所述侧向通道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外套管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度至60度,上述角度对改变血液的流向效果较佳,能更有效降低血液对导丝的正向冲击及缓解由于血液喷出导致的工作面污染。
4)可选方案中,所述侧向通道的第二端与外界连通,上述结构的穿刺针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此外,该第二端处也可以设置血液收集装置,但该血液收集装置需与外界连通,可以保证血液能正常喷出,不影响对外套管是否置入动脉的判断。
5)可选方案中,所述套管座具有漏斗形开口,所述开口的底部与所述外套管的尾端相连,该漏斗形开口使得针芯或导丝在置入外套管时易于置入。
6)可选方案中,5)可选方案中的漏斗形开口的底部具有内嵌于所述外套管尾端的延长部,所述漏斗形开口以及延长部由不锈钢围合而成,相对于漏斗形开口由塑料围合而成的方案,可以减少针芯穿刺端插入时刺破外套管尾端,并可增加套管座与外套管连接部位的支撑力。
7)可选方案中,所述针座包括固定针芯的实心部分与容纳针芯尾端的空腔部分,置于所述套管座内的针座部分为实心部分,所述实心部分的中心具有容纳针芯的管道,所述实心部分可以对针芯进行固定,避免其在穿刺过程中后缩。
8)可选方案中,7)可选方案中的针座空腔部分的侧壁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可以连接注射器,便于一次穿刺不成功时,使用注射器对穿刺针冲洗。
9)可选方案中,所述针座包括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密封,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置于所述套管座内,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可以连接注射器,便于一次穿刺不成功时,使用注射器对穿刺针冲洗,通过两套管的设置,使得两套管在穿刺不成功时可以拆下各自冲洗。
10)可选方案中,所述动脉穿刺针为桡动脉穿刺针。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动脉穿刺针提供了一种具体的使用方式,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动脉穿刺针还可以用于肱动脉等其它动脉的穿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动脉穿刺针在使用过程的第一阶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外套管与套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动脉穿刺针在使用过程的第二阶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动脉穿刺针在使用过程的第一阶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动脉穿刺针在使用过程的第一阶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的动脉穿刺针的导丝难以置入外套管内,且穿刺过程中工作面会被污染,经过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动脉中的血液沿外套管直线喷出造成的。基于上述分析,本实用新型提出在外套管的管壁设置侧孔、此外,在嵌套于所述外套管的套管座以及嵌套于所述套管座的手柄内设置沿远离外套管前端方向延伸的侧向通道,使得针芯的穿刺端及外套管的前端进入动脉血管的前壁及后壁后针芯被拔出置换导丝时,此时将导丝送入外套管至其端头位于侧孔上方,退回外套管前端进入动脉,血液在喷出时沿侧孔进入上述侧向通道,如此降低了血液对导丝的正向冲击,使得导丝易于置入外套管及送入动脉血管,此外,通过改变血液的流向,也缓解了由于血液喷出导致的工作面及操作者正面污染。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脉穿刺针在使用过程的第一阶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外套管与套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动脉穿刺针在使用过程的第二阶段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4所示,动脉穿刺针包括:
针芯10与导丝20;
在穿刺不同阶段容纳针芯10与导丝20的外套管11,外套管11具有前端11a与尾端11b,管壁具有侧孔111;
嵌套于外套管11的套管座12以及嵌套于套管座12的手柄13,套管座12与手柄13内具有一侧向通道14,侧向通道1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4a与第二端14b,第一端14a连接外套管11的侧孔111,侧向通道14自第一端14a至第二端14b远离外套管11的前端11a;
一端置于所述套管座12内,另一端密封的针座15,针芯10贯穿在针座15内。
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3所示,侧向通道14具有第一部分141与第二部分142,第一部分141形成在套管座12内,第二部分142形成在手柄13内,第二部分142与外套管11垂直,第一部分141自侧孔111至与第二部分142的连接端的走向为沿远离外套管11的前端11a方向延伸。优选地,第一部分141与外套管1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度至60度。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侧向通道14的第二端14b与外界连通,上述结构的穿刺针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二端14b处也可以设置血液收集装置,但该血液收集装置需与外界连通,可以保证血液能正常喷出,不影响对外套管是否置入动脉的判断。
参照图1与图2所示,套管座12具有漏斗形开口(未标示),开口的底部与外套管11的尾端11b相连,相对于从较小的外套管11置入针芯10或导丝20,该漏斗形开口使得针芯10或导丝20在置入外套管11时易于置入。优选地,漏斗形开口的底部具有内嵌于外套管11尾端11b的延长部(未图示),漏斗形开口以及延长部由不锈钢围合而成,相对于由塑料围合而成的漏斗形开口,不锈钢可以减少针芯10穿刺端插入时刺破外套管11尾端11b,并可增加套管座12与外套管11连接部位的支撑力。
仍参照图1所示,针座15包括固定针芯10的实心部分(未标示)与容纳针芯10尾端的空腔部分(未标示),置于套管座12内的针座部分为实心部分,且形状也为漏斗形(以实现针座15与套管座12的密切嵌合),实心部分的中心具有容纳针芯10的管道。该实心部分可以对针芯10进行固定,避免其在穿刺过程中后缩。
上述动脉穿刺针在使用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将针芯10尾端穿过针座15的实心部分置入该针座15的空腔部分,通过实心部分夹持固定针芯10;接着将针芯10的穿刺端通过套管座12的漏斗形开口进入外套管11直至穿出外套管11;将针座15的实心部分置入套管座12的漏斗形开口,参照图1所示;前送针芯10的穿刺端,直至针芯10的穿刺端及外套管11的前端11a依次刺破动脉血管的前壁及后壁,此时撤下针座15,针芯10随之拔出,由于此时外套管11的前端11a已刺破动脉血管的后壁,换言之,外套管11的前端11a不在动脉血管内,因而针芯10拔出时不会有血液进入外套管11。
第二阶段:参照图4所示,将导丝20通过套管座12的漏斗形开口送入外套管11至侧孔111上方(即导丝20未堵住侧孔111);然后回撤外套管11,至外套管11的前端11a进入动脉血管内,此时动脉血液进入外套管11,沿侧孔111进入侧向通道14喷出,随之立即前送导丝20以堵住侧孔111避免进一步出血,继续送入导丝20直至到达动脉血管中预定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侧向通道14自侧孔111至外界的走向为沿远离外套管11的前端11a方向延伸,因而可以降低血液对导丝20的正向冲击,使得导丝20置入外套管11以及送入动脉血管较为顺利,此外,通过改变血液的流向,也缓解了由于血液喷出导致的工作面及操作者正面污染。
可以理解的是,为方便判断导丝20送入至侧孔111上方,外套管11优选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例如透明塑料。此外,为方便观察外套管11回撤时血液是否喷出(用以判断外套管11的前端进入动脉),套管座12(除漏斗形开口)、手柄13也优选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例如透明塑料。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侧孔111及侧向通道14都为一个,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侧孔111及侧向通道14也可以实现改变血液喷出时血液的流向的作用,降低血液对导丝20的正向冲击及缓解由于血液喷出导致的工作面污染。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动脉穿刺针可以用于桡动脉穿刺,即该动脉穿刺针为桡动脉穿刺针,此外,也可以用于肱动脉等其它动脉的穿刺,本实用新型的穿刺针并不对具体动脉进行限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动脉穿刺针大致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动脉穿刺针相同,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针座15的空腔部分的侧壁具有开口150。该开口150可以连接注射器,便于一次穿刺不成功时,使用注射器对穿刺针冲洗。冲洗时血迹从侧孔111冲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动脉穿刺针大致与实施例二提供的动脉穿刺针相同,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针座15包括第一套管151与第二套管152,第二套管152部分内嵌于第一套管151,第一套管151的一端密封,第二套管152的一端置于套管座12内,第一套管151的侧壁具有开口150。该开口150可以连接注射器,便于一次穿刺不成功时,使用注射器对穿刺针冲洗。通过两套管151、152的设置,使得两套管151、152在穿刺不成功时可以拆下各自冲洗。冲洗时血迹从侧孔111冲出。
本实用新型中,各实施例采用递进式写法,重点描述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实施例中的相同或相似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的相同或相似部分。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芯与导丝;
在穿刺不同阶段容纳所述针芯与导丝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具有前端与尾端,管壁具有侧孔;
嵌套于所述外套管的套管座以及嵌套于所述套管座的手柄,所述套管座与手柄内具有至少一侧向通道,所述侧向通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外套管的侧孔,所述侧向通道自第一端至第二端远离所述外套管的前端;
一端置于所述套管座内,另一端密封的针座,所述针芯贯穿在所述针座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通道具有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形成在套管座内,所述第二部分形成在手柄内,所述第二部分与外套管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通道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外套管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度至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通道的第二端与外界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座具有漏斗形开口,所述开口的底部与所述外套管的尾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形开口的底部具有内嵌于所述外套管尾端的延长部,所述漏斗形开口以及延长部由不锈钢围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包括固定针芯的实心部分与容纳针芯尾端的空腔部分,置于所述套管座内的针座部分为实心部分,所述实心部分的中心具有容纳针芯的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部分的侧壁具有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包括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部分内嵌于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密封,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置于所述套管座内,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具有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穿刺针为桡动脉穿刺针。
CN201420055874.2U 2014-01-28 2014-01-28 动脉穿刺针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93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5874.2U CN203693707U (zh) 2014-01-28 2014-01-28 动脉穿刺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5874.2U CN203693707U (zh) 2014-01-28 2014-01-28 动脉穿刺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93707U true CN203693707U (zh) 2014-07-09

Family

ID=51044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55874.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93707U (zh) 2014-01-28 2014-01-28 动脉穿刺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937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7582A (zh) * 2017-02-08 2017-05-17 李钢 一种多功能远程控制可透x射线穿刺操作系统
CN109875661A (zh) * 2019-03-25 2019-06-14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改进的桡动脉穿刺用鞘管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7582A (zh) * 2017-02-08 2017-05-17 李钢 一种多功能远程控制可透x射线穿刺操作系统
CN109875661A (zh) * 2019-03-25 2019-06-14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改进的桡动脉穿刺用鞘管
CN109875661B (zh) * 2019-03-25 2022-02-08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改进的桡动脉穿刺用鞘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8984B (zh) 一种可显示动脉搏动的动脉留置针
CN102920487B (zh) 经内镜双针穿刺器械
CN104189975A (zh) 一种灵敏回血留置针
CN203693707U (zh) 动脉穿刺针
CN107773286A (zh) 一种介入血栓清除导管
CN204723145U (zh) 一种快速导向型动脉穿刺套管针
CN104771152A (zh) 一种有创动脉压力监测中动脉穿刺针的穿刺方法
CN211560292U (zh) 一种经皮肝穿刺胆道扩张造影管
CN204133576U (zh) 带有半自动卵泡冲洗功能的双腔取卵针
CN212630864U (zh) 超微通道可视穿刺扩张一体套件
CN209122251U (zh) 采血针
CN203280461U (zh) 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用穿刺针
CN204121137U (zh) 双腔针取卵的卵泡冲洗装置
CN203059860U (zh) 胸腔穿刺引流用套管分体式穿刺针
CN106039529A (zh) 内镜下血管插管系统
CN102989079B (zh) 尿道穿刺注射针
CN206499754U (zh) 超声直视中心静脉导管
CN201492762U (zh) 可导入导丝的注射器
CN210056182U (zh) 一种用于血管路径迂曲的股动脉专用穿刺装置
CN211355430U (zh) 动脉穿刺针推送组件及动脉穿刺针套件
CN2891986Y (zh) 介入穿刺针
CN217853229U (zh) 一种带滑动引导软丝的穿刺针
CN210749189U (zh) 一种肝素涂层的动脉穿刺针
CN204699213U (zh) 一种预充式冲管注射器
CN215384487U (zh)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用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