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85685U - 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85685U
CN203685685U CN201320721262.8U CN201320721262U CN203685685U CN 203685685 U CN203685685 U CN 203685685U CN 201320721262 U CN201320721262 U CN 201320721262U CN 203685685 U CN203685685 U CN 203685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ole
injection molding
molding machine
residual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212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焕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7212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85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85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856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其包括固定基板、第一接入风管、第二接入风管及风量调节风门,第一、二接入风管分别嵌装于固定基板相应的第一、二通孔内,风量调节风门装设于固定基板的第三通孔,第一、二接入风管分别焊装上限位挡圈和下限位挡圈。工作时,风量调节风门将外界的空气引入并加大整个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空气量,且通过调节流通口径以调节所引入的空气量;第一、二接入风管的固定端部分别通过上、下限位挡圈卡持固定,且第一、二接入风管分别可转动,该结构可方便使用者将第一、二接入风管连接输送管道,装配方便。故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装配方便且可调节性强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源回收利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金属制品已逐渐被塑料制品所取代。现有的塑料制品一般采用注塑成型、压缩成型、挤出成型等成型方式制备而成,其中,注塑成型应用最为广泛。在实际塑料加工过程中,贮藏和加工前的塑脂状塑料所吸收的水分会严重影响塑料制品最终的成型质量,例如尼龙、ABS、聚碳酸脂等吸水性较强的塑料;另外,对于吸水性较弱或者非吸水性的塑料而言,塑料表面的湿气污染(水分积聚在塑料颗粒的表面)对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针对上述情况,塑料在注塑加工前应进行适当地除湿干燥处理,以保证得到较好的成型效果。现有的注塑机成型系统一般配置有用于除湿干燥塑料的干燥机,现有的干燥机一般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提供热源,经加热后的热风从入风口进入保温干燥桶并对保温干燥桶内的塑料进行除湿干燥处理;对完成除湿干燥处理并从保温干燥桶的出风口排出的空气还携带有一定的热量,若这部分热量直接地排入车间,一方面会增加车间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并影响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会增加能耗并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 
此外,在利用注塑机进行注塑成型加工的过程中,注塑机熔胶筒上所配置的加热器对熔胶筒内的待成型塑料进行加热处理,在此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热量通过加热器散发至外界(例如车间);对于进行工业生产加工的车间来说,加热器所散发的热量一方面会造成工作环境温度升高并使得操作条件恶化,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为解决上述问题,越来越多的注塑加工生产车间配备相应的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即通过该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来循环回收利用注塑机熔胶筒所散发的热量,并通过上述热量来循环加热干燥保温干燥桶内的塑料原料。 
对于现有的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而言,循环风机不可或缺,其中,循环风机主要为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内的气流提供动力。然而,对于循环风机而言,其结构设计对于整个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集热循环效果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该风机进风口结构设置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循环风机,其结构设计新颖、装配方便且可调节性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包括有装设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循环风机入风侧的固定基板,固定基板开设有分别完全贯穿且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第一通孔配装有第一接入风管,第二通孔配装有第二接入风管,第三通孔配装有风量调节风门;第一接入风管和第二接入风管的固定端部分别可相对活动地嵌装于相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第一接入风管和第二接入风管的固定端部于固定基板的上端侧分别焊装有上限位挡圈,第一接入风管和第二接入风管的固定端部于固定基板的下端侧分别焊装有下限位挡圈,固定基板卡装于上限位挡圈与相应的下限位挡圈之间。 
其中,所述风量调节风门包括有正对布置的上面板和下面板,下面板的边缘部焊装于所述第三通孔上开口的边缘部,上面板和下面板分别开设有完全贯通的第一风门通孔,上面板的第一风门通孔与下面板的第一风门通孔上下对齐布置,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装设有中间隔圈,中间隔圈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完全贯通的活动孔,活动孔内可相对转动地嵌装有风门芯板,风门芯板对应第一风门通孔开设有完全贯通的第二风门通孔。 
其中,所述中间隔圈开设有豁口,所述风门芯板的边缘部朝外延设有控制手柄,控制手柄可相对活动地嵌装于中间隔圈的豁口内。 
其中,所述控制手柄的外延端部向上翘起。 
其中,所述固定基板开设有与所述循环风机基座的螺丝孔相对应的螺装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其包括固定基板、第一接入风管、第二接入风管以及风量调节风门,第一接入风管的固定端部嵌装于固定基板的第一通孔内,第二接入风管的固定端部嵌装于固定基板的第二通孔内,第一接入风管和第二接入风管的固定端部分别焊装上限位挡圈和下限位挡圈,固定基板卡装于上限位挡圈与相应的下限位挡圈之间。工作时,风量调节风门将外界的空气引入至整个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中并加大整个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空气量,且可调节空气流通口径的大小以调节进入至整个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中内的空气量;第一接入风管和第二接入风管的固定端部分别通过上限位挡圈和下限位挡圈卡持固定,且第一接入风管和第二接入风管分别可相对固定基板转动;上述结构设计可方便使用者将第一接入风管和第二接入风管连接输送管道,装配方便。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装配方便且可调节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量调节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量调节风门的分解示意图。 
在图1至图7中包括有: 
1——余热收集循环系统       2——循环风机
3——固定基板               31——第一通孔
32——第二通孔              33——第三通孔
34——螺装固定孔            4——第一接入风管
5——第二接入风管           6——风量调节风门
61——上面板                62——下面板
63——第一风门通孔          64——中间隔圈
65——活动孔                66——风门芯板
67——第二风门通孔          68——豁口
69——控制手柄              7——上限位挡圈
8——下限位挡圈             90——保温干燥桶
91——过滤器                92——余热采集储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2至图5所示,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包括有装设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1的循环风机2入风侧的固定基板3,固定基板3开设有分别完全贯穿且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32以及第三通孔33,第一通孔31配装有第一接入风管4,第二通孔32配装有第二接入风管5,第三通孔33配装有风量调节风门6;第一接入风管4和第二接入风管5的固定端部分别可相对活动地嵌装于相应的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内,第一接入风管4和第二接入风管5的固定端部于固定基板3的上端侧分别焊装有上限位挡圈7,第一接入风管4和第二接入风管5的固定端部于固定基板3的下端侧分别焊装有下限位挡圈8,固定基板3卡装于上限位挡圈7与相应的下限位挡圈8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基板3可采用螺接方式安装固定于循环风机2的基座,其中,固定基板3开设有与循环风机2基座的螺丝孔相对应的螺装固定孔34。 
其中,如图1所示,携带有一定量的水分以及粉尘的热风从保温干燥桶90的出风口排出并通过输送管道而进入至过滤器91内,过滤器91通过其内部的过滤芯对上述热风进行滤尘处理,其中,过滤器91设置有两个出风口,一出风口通过输送管道与第一接入风管4连接,另一出风口通过输送管道与余热采集储热器92的入风口连接,余热采集储热器92的出风口通过输送管道与第二接入风管5连接,循环风机2的出风口通过输送管道直接与保温干燥桶90的入风口连接;在循环风机2的驱动作用下,经由过滤器91其中一出风口的空气直接经由第一接入风管4而流入至循环风机2内,经由过滤器91另一出风口的空气依次经过余热采集储热器92、第二接入风管5而流入至循环风机2内,其中,进入至余热采集储热器92内的空气吸收注塑机熔胶筒的加热器所散发的热量并流入至循环风机2内;本实用新型可按照上述方式循环地对保温干燥桶90内的塑料进行干燥处理,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循环利用从保温干燥桶90的出风口排出的空气,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利用注塑机熔胶筒的加热器所散发的热量,节能环保并能够达到改善车间等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的效果。需进一步指出,图1所示的注塑机余热采集循环系统的结构形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即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结构形式的注塑机余热采集循环系统中。 
需进一步解释,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风量调节风门6将外界的空气引入至整个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1中并加大整个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1的空气量;其中,风量调节风门6可根据需要调节空气流通口径的大小,进而调节进入至整个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1中内的空气量;当风量调节风门6关闭时,外界的空气不进入至整个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1中。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接入风管4和第二接入风管5的固定端部分别通过上限位挡圈7和下限位挡圈8卡持固定,且第一接入风管4和第二接入风管5分别可相对固定基板3转动;上述结构设计可方便使用者将第一接入风管4和第二接入风管5连接输送管道,装配方便。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装配方便且可调节性强的优点。 
进一步的,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风量调节风门6包括有正对布置的上面板61和下面板62,下面板62的边缘部焊装于第三通孔33上开口的边缘部,上面板61和下面板62分别开设有完全贯通的第一风门通孔63,上面板61的第一风门通孔63与下面板62的第一风门通孔63上下对齐布置,上面板61与下面板62之间装设有中间隔圈64,中间隔圈64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完全贯通的活动孔65,活动孔65内可相对转动地嵌装有风门芯板66,风门芯板66对应第一风门通孔63开设有完全贯通的第二风门通孔67。更进一步的,中间隔圈64开设有豁口68,风门芯板66的边缘部朝外延设有控制手柄69,控制手柄69可相对活动地嵌装于中间隔圈64的豁口68内。 
在对风量调节风门6进行调节的过程中,使用者只需转动调节风门芯板66即可完成调节作业,具体为:当风门芯板66完全阻挡上面板61的第一风门通孔63与下面板62的第一风门通孔63连通时,风量调节风门6处于关闭状态;当风门芯板66的第二风门通孔67与第一风门通孔63连通时,风量调节风门6处于开启状态,其中,转动风门芯板66可以调节通入第一风门通孔63和第二风门通孔67的空气流量。另外,在调节风量调节风门6的过程中,使用者只需掰动控制手柄69即可,简单方便。 
另外,为便于使用者握持控制手柄69,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手柄69采用下述结构设计,具体为:控制手柄69的外延端部向上翘起。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装设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1)的循环风机(2)入风侧的固定基板(3),固定基板(3)开设有分别完全贯穿且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32)以及第三通孔(33),第一通孔(31)配装有第一接入风管(4),第二通孔(32)配装有第二接入风管(5),第三通孔(33)配装有风量调节风门(6);第一接入风管(4)和第二接入风管(5)的固定端部分别可相对活动地嵌装于相应的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内,第一接入风管(4)和第二接入风管(5)的固定端部于固定基板(3)的上端侧分别焊装有上限位挡圈(7),第一接入风管(4)和第二接入风管(5)的固定端部于固定基板(3)的下端侧分别焊装有下限位挡圈(8),固定基板(3)卡装于上限位挡圈(7)与相应的下限位挡圈(8)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风门(6)包括有正对布置的上面板(61)和下面板(62),下面板(62)的边缘部焊装于所述第三通孔(33)上开口的边缘部,上面板(61)和下面板(62)分别开设有完全贯通的第一风门通孔(63),上面板(61)的第一风门通孔(63)与下面板(62)的第一风门通孔(63)上下对齐布置,上面板(61)与下面板(62)之间装设有中间隔圈(64),中间隔圈(64)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完全贯通的活动孔(65),活动孔(65)内可相对转动地嵌装有风门芯板(66),风门芯板(66)对应第一风门通孔(63)开设有完全贯通的第二风门通孔(6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圈(64)开设有豁口(68),所述风门芯板(66)的边缘部朝外延设有控制手柄(69),控制手柄(69)可相对活动地嵌装于中间隔圈(64)的豁口(68)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69)的外延端部向上翘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板(3)开设有与所述循环风机(2)基座的螺丝孔相对应的螺装固定孔(34)。
CN201320721262.8U 2013-11-13 2013-11-13 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85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21262.8U CN203685685U (zh) 2013-11-13 2013-11-13 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21262.8U CN203685685U (zh) 2013-11-13 2013-11-13 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85685U true CN203685685U (zh) 2014-07-02

Family

ID=51007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21262.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85685U (zh) 2013-11-13 2013-11-13 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856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7115A (zh) * 2015-12-07 2016-05-04 重庆华世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清选机构及其收割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7115A (zh) * 2015-12-07 2016-05-04 重庆华世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清选机构及其收割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12641U (zh) 一种改良的注塑机余热收集装置
CN202846842U (zh) 一种改良的注塑机余热收集装置
CN205466876U (zh) 新型塑料颗粒干燥装置
CN203685685U (zh) 一种应用于注塑机余热收集循环系统的风机进风口结构
CN210346166U (zh) 一种塑胶填充料生产加工用除湿干燥设备
CN103950150B (zh) 一种注塑机余热回收循环系统
CN206291695U (zh) 一种粉体内循环烘干装置
CN205655659U (zh) 一种生产蓄电池隔板的干燥箱
CN206177783U (zh) 一种试验后可对产品自动烘干的盐雾机
CN202853300U (zh) 一种带式烘干机
CN206572892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服装加工用烘干设备
CN207760138U (zh) 一种新型活性炭过滤器
CN205747782U (zh) 一种回转滚筒式烘干机
CN204319956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过滤器
CN203816397U (zh) 一种新式过滤器
CN201387212Y (zh) 物料烘干机
CN201306907Y (zh) 一种除湿式干燥机
CN103976463B (zh) 一种滚筒加料机
CN203580062U (zh) 一种可调节式过滤器
CN203828047U (zh) 一种滚筒加料机
CN205922860U (zh) 一种适用性强的烟草晾晒架
CN209230204U (zh) 一种羽绒烘干装置
CN202011119U (zh) 一种注塑机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
CN207439061U (zh) 特种除湿干燥机
CN206219224U (zh) 沉淀法白炭黑生产中干燥塔尾气热量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