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73977U - 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73977U
CN203673977U CN201320832621.7U CN201320832621U CN203673977U CN 203673977 U CN203673977 U CN 203673977U CN 201320832621 U CN201320832621 U CN 201320832621U CN 203673977 U CN203673977 U CN 203673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ving contact
fixed contact
movin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326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普粮
韦甘铭
欧世文
赵立夏
龙光成
黄镜彬
林朝光
傅春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I SHEN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I SHEN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I SHEN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HAI SHEN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326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73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73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739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主要包括动触点和静触点,其特征为: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处为斜面接触,动触点的外侧壁为圆台形,静触点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为圆台形,本实用新型用于电磁式继电器、接触器或断路器生产时,能有效地减少触点的抖动,能制造各种抖动少、效率高、成本低、体积小的继电器、接触器或断路器。

Description

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电器领域中的继电器、接触器或断路器的触点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在继电器、接触器或断路器触点吸合和断开时抖动很少。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式继电器、接触器或断路器,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处均为一个平面的接触,目前为了减少其接点吸合和断开时的抖动,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采用改变机械参数和触簧系统的材料的方法,例如对于静触簧为刚性的触簧系统,增加触点被压力,或者选用材料密度小、弹性模量大及振动衰减系数大的动触簧材料,或者减少动触簧片的长度和宽度、增大厚度等提高抗振动性,而很少在继电器、接触器或断路器的触点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抗振动性以减少抖动,结果减振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制造一种结构新颖、效果好的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利用此触点结构,能制造各种抖动少、效率高、成本低、体积小的继电器、接触器或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主要包括动触点1和静触点2,其特征为:所述的动触点1和静触点2接触处为斜面接触,所述的动触点1的外侧壁为圆台形,所述的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为与动触点1的圆台形外侧壁凹凸贴合的圆台形,动触点1和静触点2触合时,动触点1的外侧壁的圆台形与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的圆台形相互贴合呈嵌入式触合状态,动触点1和静触点2分离时,动触点1的外侧壁的圆台形与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的圆台形分离;所述的动触点1的外侧壁也可为球冠形,所述的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为与动触点1的球冠形外侧壁凹凸贴合的球冠形,动触点1和静触点2触合时,动触点1的外侧壁的球冠形与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的球冠形相互贴合呈嵌入式触合状态,动触点1和静触点2分离时,动触点1的外侧壁的球冠形与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的球冠形分离;所述的动触点1的外侧壁也可为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动触点斜侧面3,所述的静触点2的侧壁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静触点斜侧面4,动触点1和静触点2触合时动触点斜侧面3与静触点斜侧面4相互贴合呈嵌入式触合状态,动触点1和静触点2分离时动触点斜侧面3与静触点斜侧面4脱离。
动触点斜侧面3为平面或弧面,静触点2的斜侧面4相应为平面或弧面。
动触点1的中轴线与动触点1的圆台形外侧壁的角度α在5度和90度之间,即α≥5度及α〈90度。
静触点2的中轴线与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圆台形外侧壁的角度α在5度和90度之间,即α≥5度及α〈90度。
动触点1的中轴线与动触点斜侧面3的角度α在5度和90度之间,即α≥5度及α〈90度。
静触点2的中轴线与静触点斜侧面4的角度α在5度和90度之间,即α≥5度及α〈90度。
动触点1和静触点2的结构可以互换。圆台型结构,动触点可做成凸圆台型,静触点可做成凹圆台型,也可二者相反。
采取以上措施的本实用新型,用于电磁式继电器、接触器或断路器生产时,能有效地减少触点的抖动,能制造各种抖动少、效率高、成本低、体积小的继电器、接触器或断路器。抖动是动静触点因弹跳在极短距离内非接触造成的,本实用新型的触点接触处为斜面接触,且动静触点及材料均有一定的弹性,从整个接触面来看,一部份不接触,而另一部分接触,而对动静触点两端而言,只要有一个接触点接触,则整个状态为接触,处于接通状态,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接触时的抖动;在触点接触时,因是斜面接触,单位反弹力比直面接触小,这也有利于减少抖动;在触点接触时,因是斜面接触,动静触点之间会产生自洁作用;与直面接触相比,接触面积大,因此接触电阻小,有利于通过较大电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圆台形触点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圆台形触点中轴线剖面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球冠形触点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球冠形触点中轴线剖面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二个斜侧面为弧形触点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二个斜侧面为弧形动静触点中轴线剖面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四个斜侧面为平面动静触点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四个斜侧面为平面动静触点中轴线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动触点1、静触点2、动触点斜侧面3、静触点斜侧面4。
下面再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动触点1和静触点2,动触点1和静触点2有多种形式:
(一)、动触点1的外侧壁为圆台形,与其配合的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为与动触点1的圆台形外侧壁凹凸贴合的圆台形,动触点1和静触点2触合时,动触点1的外侧壁的圆台形与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的圆台形相互贴合呈嵌入式触合状态,动触点1和静触点2分离时,动触点1的外侧壁的圆台形与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的圆台形分离;
动触点1的中轴线与动触点圆台形外侧壁的角度α在5度和90度之间,即α≥5度及α〈90度。
静触点2的中轴线与静触点圆台形外侧壁的角度α在5度和90度之间,即α≥5度及α〈90度。
(二)、动触点1的外侧壁也可为球冠形,与其配合的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为与动触点1的球冠形外侧壁凹凸贴合的球冠形,动触点1和静触点2触合时,动触点1的外侧壁的球冠形与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的球冠形相互贴合呈嵌入式触合状态,动触点1和静触点2分离时,动触点1的外侧壁的球冠形与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的球冠形分离。
(三)、动触点1的外侧壁也可为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动触点斜侧面3,静触点2的外侧壁相应为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静触点斜侧面4,动触点1和静触点2触合时动触点斜侧面3与静触点斜侧面4相互贴合呈嵌入式触合状态,动触点1和静触点2分离时动触点斜侧面3与静触点斜侧面4脱离。
动触点斜侧面3为平面或弧面,静触点斜侧面4相应为平面或弧面。
动触点1的中轴线与动触点斜侧面3的角度α在5度和90度之间,即α≥5度及α〈90度。
静触点2的中轴线与静触点斜侧面4的角度α在5度和90度之间,即α≥5度及α〈90度。
附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为本实用新型圆台型弧面接触型式的实施例。
动触点1的外侧壁为一圆台,静触点2为一圆型墩台,中部开有与动触点1的圆台形外侧壁凹凸贴合的圆台形凹洞。动触点1的中轴线与动触点斜侧面3的角度α为65度,静触点2的中轴线与静触点斜侧面4的角度α为65度,如图2所示。
附图3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2为球冠弧面接触型式的实施例。
实施例2的动触点1为圆形金属块,圆形金属块下端设置有球冠,静触点2的结构为在一圆形墩台上固定有一个金属圆柱,金属圆柱的中部,设置有与动触点1设置的球冠凸凹相向吻合的凹洞,中轴线刨面图如图4所示。
附图5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3为二园锥型弧面接触型式的实施例。
实施例3的动触点1为一尖形楔块,尖形楔块二边设置有动触点斜侧面3。
静触点2的结构为在一墩台上固定有二块斜立的金属弧板,弧板的相向之间内面分别设置二块弧板,二弧板有与动触点1的动触点斜侧面3凸凹相向吻合的弧面的静触点斜侧面4,静触点斜侧面4与动触点斜侧面3能紧密贴合。
如图6所示,动触点1的中轴线与动触点斜侧面3的角度为40度。静触点2的中轴线与静触点斜侧面4的角度为40度。 
附图7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4为四斜面平面接触型式。
实施例4的动触点1为一圆台,圆台的侧面设置有平面状的动触点斜侧面3。
静触点2的结构为在一墩台上固定有四块斜立的平面状金属板,金属板的相向之间内面设置静触点斜侧面4,静触点斜侧面4与动触点斜侧面3能紧密贴合。
如图8所示,动触点1的中轴线与动触点斜侧面3的角度为40度。静触点2的中轴线与静触点斜侧面4的角度为40度。 
动触点1和静触点2均用铜做成。动触点斜侧面3和静触点斜侧面4,镀上防熔融金属材料并与伺服连接件结合即可作为触头结构应用于继电器、接触器或断路器的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动静触点结构可互换,如圆台型结构,动触点可做成凸圆台型,静触点可做成凹圆台型,也可二者相反。斜面与动静触点中轴线角度α 可按不同应用、材料选定。当触点接触时,一定会存在抖动,而抖动是动静触点因弹跳在很短距离内非接触造成。在很短的距离内,因是斜面接触,且动静触点及材料均有一定的弹性,从整个接触面来看,一部份不接触,而另一部分接触,而对动静触点两端而言,只要有一个接触点接触,则整个状态为接触,处于接通状态。这样,如在很短距离内的抖动,动静触点两端,就可以一直维持接通状态,即减少或消除了很短距离内的抖动。此种触点结构,与其它的措施配合,可以做出微抖动或无抖动的触头结构,进而制造出微抖动或无抖动的继电器、接触器或断路器。

Claims (7)

1.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主要包括动触点(1)和静触点(2),其特征为:所述的动触点(1)和静触点(2)接触处为斜面接触,所述的动触点(1)的外侧壁为圆台形,所述的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为与动触点(1)的圆台形外侧壁凹凸贴合的圆台形,动触点(1)和静触点(2)触合时,动触点(1)的外侧壁的圆台形与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的圆台形相互贴合呈嵌入式触合状态,动触点(1)和静触点(2)分离时,动触点(1)的外侧壁的圆台形与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的圆台形分离;所述的动触点(1)的外侧壁也可为球冠形,所述的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为与动触点(1)的球冠形外侧壁凹凸贴合的球冠形,动触点(1)和静触点(2)触合时,动触点(1)的外侧壁的球冠形与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的球冠形相互贴合呈嵌入式触合状态,动触点(1)和静触点(2)分离时,动触点(1)的外侧壁的球冠形与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内侧壁的球冠形分离;所述的动触点(1)的外侧壁也可为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动触点斜侧面(3),所述的静触点(2)的侧壁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静触点斜侧面(4),动触点(1)和静触点(2)触合时动触点斜侧面(3)与静触点斜侧面(4)相互贴合呈嵌入式触合状态,动触点(1)和静触点(2)分离时动触点斜侧面(3)与静触点斜侧面(4)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结构,其特征为:动触点斜侧面(3)为平面或弧面,静触点(2)的斜侧面4相应为平面或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结构,其特征为:动触点(1)的中轴线与动触点(1)的圆台形外侧壁的角度α在5度和9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结构,其特征为:静触点2的中轴线与静触点2的中部内凹的圆台形外侧壁的角度α在5度和90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结构,其特征为:动触点(1)的中轴线与动触点斜侧面(3)的角度α在5度和90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结构,其特征为:静触点(2)的中轴线与静触点斜侧面(4)的角度α在5度和90度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结构,其特征为:动触点(1)和静触点(2)的结构可以互换。
CN201320832621.7U 2013-12-18 2013-12-18 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73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32621.7U CN203673977U (zh) 2013-12-18 2013-12-18 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32621.7U CN203673977U (zh) 2013-12-18 2013-12-18 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73977U true CN203673977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70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32621.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73977U (zh) 2013-12-18 2013-12-18 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739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4982A (zh) * 2013-12-18 2014-04-09 北海市深蓝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4982A (zh) * 2013-12-18 2014-04-09 北海市深蓝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51253U (zh) 磁保持继电器
CN204668248U (zh) 磁保持继电器的接触系统
CN103715020A (zh) 一种微抖动的电磁继电器
CN103187644A (zh) 快速导通大电流用平面接触装置
CN103714982A (zh) 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
JP2015035300A5 (zh)
CN203673977U (zh) 一种能减少抖动的触点结构
CN202275758U (zh) 磁力式按键
CN203674096U (zh) 一种微抖动的触头结构
CN103715021B (zh) 一种微抖动的触头结构
CN203674098U (zh) 一种微抖动的电磁继电器
CN204407225U (zh) 一种按键及键盘
CN204632679U (zh) 一种接触器动触桥的定位结构
CN201421803Y (zh) 震动开关
CN201725709U (zh) 防泼水圆型触碰式开关
CN103715024A (zh) 一种微抖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02855629U (zh) 一种圆头金属多向弹簧震动开关
CN205142501U (zh) 微型发声器
CN202633183U (zh) 具有抗磁干扰能力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04651252U (zh) 继电器屏蔽罩的安装结构
CN205248129U (zh) 一种限位开关
CN201638697U (zh) 一种微动开关结构
CN204144115U (zh) 双刀单掷按钮系统
CN203674099U (zh) 一种过零动作的微抖动节能型交流接触器
CN206907664U (zh) 开关触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