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73274U - 继电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73274U CN203673274U CN201320824456.0U CN201320824456U CN203673274U CN 203673274 U CN203673274 U CN 203673274U CN 201320824456 U CN201320824456 U CN 201320824456U CN 203673274 U CN203673274 U CN 2036732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witch
- relay
- pin relay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系统,包括第一五脚继电器、第二五脚继电器和电机,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常开端子和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常闭端子和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常闭端子电连接,所述电机的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电机的另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公共端子电连接;还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具有多个棱齿的棱齿条;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第一加压端子电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棱齿条移动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继电器系统。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中国发明专利CN102064748A公开了一种集合继电器的方法及遥控闸刀,通过将两个继电器和电动机连成为集合继电器系统,能与数字化的模块或者微机结合,节省中间环节。但是,该技术在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等的过程中,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因而耗能;并且,需要两个信号控制,一个信号控制接通,另一个信号控制断开,很不方便且占用资源。再者,市场上出现的各种继电器,有耗能,易烧毁,误动作等诸多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继电器系统在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过程中,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因而耗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继电器系统,包括第一五脚继电器、第二五脚继电器和电机,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常开端子和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常闭端子和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常闭端子电连接,所述电机的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电机的另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公共端子电连接;还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具有多个棱齿的棱齿条;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第一加压端子电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棱齿条移动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池、第二电池和第三五脚继电器;所述第一电池的一极同时和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常开端子、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的另一极同时和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常闭端子、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常闭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的一极同时和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的另一极同时和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公共端子、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第一加压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常开端子和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常闭端子和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系统还包括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分别设置在所述棱齿条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插片配合的第一弹簧片,所述第一弹簧片为U型,用于使所述第一插片插入到所述第一弹簧片的U型开口内。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插片配合的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二弹簧片为U型,用于使所述第二插片插入到所述第二弹簧片的U型开口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均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插片的所述棱齿条的一侧,和所述棱齿条平行,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插片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插片之间的距离远。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棱齿上的开关控制杆,所述棱齿条向所述第一弹簧片移动并插入到所述第一弹簧片的U型开口内的状态下,所述开关控制杆用于随着所述棱齿条的移动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打开和所述第二开关关闭;所述棱齿条向所述第二弹簧片移动并插入到所述第二弹簧片的U型开口内的状态下,所述开关控制杆用于随着所述棱齿条的移动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和所述第二开关打开。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系统还包括套叉,所述套叉的一端为U型结构,至少一个所述棱齿位于所述套叉的U型开口内,所述套叉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机,所述套叉用于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棱齿条移动。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系统还包括:接入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池的一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用于控制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通断;第三电池,所述第三电池的一极和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池的另一极和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池用于使所述三极管饱和通电。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系统还包括接入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接通功率较大的第一输出端或者第二输出端时不耗电,而且只需0.8伏左右的电压控制继电器系统的通断来控制功率较大的第一输出端或者第二输出端的通断,因而具有节能、数字开关、通用性、不被烧毁且控制工作电机正反转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系统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系统一优选实施例的未工作状态下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系统一优选实施例的工作状态下的电路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系统一优选实施例的工作状态下的电路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系统一优选实施例的工作状态下的电路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系统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继电器系统包括第一五脚继电器7、第二五脚继电器8、电机4、第一电池1、第二电池2、第一开关5、第二开关6、第三五脚继电器9和具有多个棱齿13的棱齿条12。。
第一五脚继电器7的常开端子702和第二五脚继电器8的常开端子802电连接。第一五脚继电器7的常闭端子701和第二五脚继电器8的常闭端子801电连接。电机4的一接线端子和第一五脚继电器7的公共端子704电连接,电机4的另一接线端子和第二五脚继电器8的公共端子804电连接。第一电池1的一极(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极)同时和第一五脚继电器7的常开端子702、第二五脚继电器8的常开端子802电连接。第一电池1的另一极(在本实施例中为负极)同时和第一五脚继电器7的常闭端子701、第二五脚继电器8的常闭端子801电连接。第二电池2的一极(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极)同时和第一开关5的第二接线端子、第二开关6的第二接线端子、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第二加压端子905电连接。第二电池2的另一极(在本实施例中为负极)同时和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公共端子904、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第一加压端子903电连接。第一开关5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一五脚继电器7的第二加压端子703电连接。第二开关6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五脚继电器8的第一加压端子803电连接。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常开端子902和第一五脚继电器7的第二加压端子705电连接,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常闭端子901和第二五脚继电器8的第二加压端子805电连接。
上述三个五脚继电器构成的继电器系统,在第一开关5和第二开关6的配合作用下,当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第一加压端子903和第二加压端子902中有电流通过时,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常开端子901和公共端子903接通,从而使得第一五脚继电器7、第二五脚继电器8工作,实现对电机4的通电和断电。电机4用于驱动棱齿条12移动打开和关闭第一开关5和第二开关6。
优选的,棱齿条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插片14和第二插片15。
优选的,该继电器系统还包括:与第一插片14配合的第一弹簧片16、与第二插片15配合的第二弹簧片17。第一弹簧片16和第二弹簧片17均为U型,用于使第一插片14和第二插片17分别插入到第一弹簧片16和第二弹簧片17的U型开口内。
第一开关5、第二开关6均设置在靠近第一插片14的棱齿条12的一侧,和棱齿条12平行。第二开关6与第一插片14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开关5与第一插片14之间的距离远。第一开关5和第二开关6可以设置在棱齿条12的同侧,也可以设置在棱齿条12的两侧。第一开关5、第二开关6优选为具有两头高、中间低的船型结构的翘板开关。
优选的,该继电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棱齿13上的开关控制杆18。开关控制杆18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当有多个时。至少有一个用于控制第一开关5,至少有一个用于控制第二开关6;根据第一开关5和第二开关6的位置,其可以位于棱齿13的同侧,也可以位于棱齿13的一侧。棱齿条12向第一弹簧片14移动并插入到第一弹簧片14的U型开口内的状态下,开关控制杆18用于随着棱齿条12的移动控制第一开关5打开和第二开关6关闭。棱齿条12向第二弹簧片17移动并插入到第二弹簧片17的U型开口内的状态下,开关控制杆18用于随着棱齿条12的移动控制第一开关5关闭和第二开关6打开。
优选的,该继电器系统还包括套叉11。套叉11的一端为U型结构,至少一个棱齿13位于套叉11的U型开口内;套叉11的另一端电连接电机4。套叉用于在电机4的驱动下带动棱齿条12移动。套叉11的U型开口一端可以对棱齿13施力,从而推动棱齿条12移动。
优选的,该继电器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第一加压端子903和第二加压端子902通断的控制装置。
该控制装置可以是接入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第二加压端子905和第二电池2之间的三极管10。三极管10的集电极和第二电池2的一极(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极)电连接,三极管10的发射极和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第二加压端子905电连接。三极管10用于控制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第二加压端子905和第二电池2之间的通断。优选的,还可以设置第三电池3,用于使三极管10饱和通电。第三电池3的一极(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极)和三极管10的基极电连接,第三电池3的另一极(在本实施例中为负极)和三极管10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10的基极还可以连接一电阻,电阻再连接到第三电池3的正极,第三电池3的负极再连回三极管10的发射极。在基极与电阻之间接入信号(接入信号前三极管10处于截止状态,接入信号后三极管10工作达到饱和导通状态),构成信号输入端。优选的,还可以设置信号控制器,信号控制器加载在所述第三电池的两极,用于控制第三电池3的开关;该信号控制器也可以设置在电阻与第三电池3之间。当信号控制器发出传感信号时,会接通第三电池、或者电阻与第三电池3之间的电路,没有传感信号时,就断开上述电路。
优选的,该控制装置还可以是接入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第二加压端子905和第二电池2之间的第三开关。第三开关用于控制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第二加压端子905和第二电池2之间的通断。该开关也可以通过设置信号控制其来控制其通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系统一优选实施例的未工作状态下的电路图。当三极管10没有饱和时,三极管10处于断开的状态。此时,第二插片15插入到第二弹簧片17的U型开口内,第二输出端的线路是导通的。第一开关5处于闭合的状态,第二开关6处于打开的状态,没有电流流过电机4,因此电机4没有运转。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系统一优选实施例的工作状态下的电路图一。当需要接通第一输出端时,三极管10接收信号,第三电池3使三极管10通电处于饱和状态时,三极管10闭合导通,第二电池2、三极管10、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第二加压端子905、第一加压端子903构成一闭合回路;电流从第二电池2的正极出发,依次经过上述器件,回到第二电池2的负极。此时,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开关S9被吸引到与常开端子902接触。第二电池2、第一开关5、第一五脚继电器7的第二加压端子705、第一加压端子703、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常开端子902、公共端子904构成一闭合回路。电流从第二电池2的正极出发,依次经过上述器件,回到第二电池2的负极。开关S7被吸引到与常开端子702接触。第一电池1、第一五脚继电器7的常开端子702、公共端子704、电机4、第二五脚继电器8的公共端子804、常闭端子801构成闭合回路。电流从第一电池1的正极出发,依次经过上述器件,回到第一电池1的负极。电机4通电运转,带动棱齿条12向第一弹簧片16移动。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系统一优选实施例的工作状态下的电路图二。开关控制杆18随着棱齿条12移动,并将第二开关6闭合,第一开关5打开。此时,第一插片14插入到第一弹簧片16的U型开口内,导通第一输出端的线路。第一开关5打开后,第二电池2、第一开关5、第一五脚继电器7的第二加压端子705、第一加压端子703、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常开端子902、公共端子904构成的闭合回路断开,没有电流经过上述器件。第一五脚继电器7的开关S7失去吸引力与常开端子702断开,与常闭端子701接触。第一电池1、第一五脚继电器7的常开端子702、公共端子704、电机4、第二五脚继电器8的公共端子804、常闭端子801构成的闭合回路断开,没有电流经过电机,电机4停转,不再驱动棱齿条12移动。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系统一优选实施例的工作状态下的电路图三。当三极管10中的信号消失,断电处于非饱和状态,三极管10处于打开状态使断路,第二电池2、三极管10、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第二加压端子905、第一加压端子903构成的闭合回路断开,没有电流经过上述器件。第三五脚继电器9的开关S9失去吸引力与常开端子902断开,与常闭端子901接触。第二电池2、第二开关6、第二五脚继电器8的第一加压端子803、第二加压端子805、第三五脚继电器的常闭端子901、公共端子904构成一闭合回路。电流从第二电池2的正极出发,依次经过上述器件,回到第二电池2的负极。开关S8被吸引到与常开端子802接触。第一电池1、第二五脚继电器8的常开端子802、公共端子804、电机4、第一五脚继电器7的公共端子704、常闭端子701构成闭合回路。电流从第一电池1的正极出发,依次经过上述器件,回到第一电池1的负极。此时,电机4中流过的电流与三极管10处于饱和状态时电机4中的电流的方向相反,电机4反转,带动棱齿条12向第二弹簧片17移动。第二插片15插入到第二弹簧片17的U型开口内,导通第二输出端的线路。同时,开关控制杆18随着棱齿条12移动,将第一开关5闭合,第二开关6打开。第二电池2、第二开关6、第二五脚继电器8的第一加压端子803、第二加压端子805、第三五脚继电器的常闭端子901、公共端子904构成的闭合回路断开,没有电流经过上述器件。第二五脚继电器8的开关S8失去吸引力与常开端子802断开,与常闭端子801接触。第一电池1、第二五脚继电器8的常开端子802、公共端子804、电机4、第一五脚继电器7的公共端子704、常闭端子701构成的闭合回路断开,没有电流经过上述器件。电机4不通电,停止转动。继电器系统处于未工作状态,电路图如图2所示。
综上所述,该继电器系统只需要控制一个信号源即可控制是否工作。当有信号时,该继电器系统才通电工作;当接通需要接通的功率较大的第一输出端的电源和第二输出端的电源时,继电器系统中的继电器断开电路,因而不耗电。此外,该继电器系统可以作为一种电子开关使用,通过继电器系统的通断,来控制第一输出端的电源和第二输出端的电源的通断。
Claims (10)
1.一种继电器系统,包括第一五脚继电器、第二五脚继电器和电机,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常开端子和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常闭端子和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常闭端子电连接,所述电机的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电机的另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公共端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具有多个棱齿的棱齿条;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电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第一加压端子电连接;
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棱齿条移动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池、第二电池和第三五脚继电器;
所述第一电池的一极同时和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常开端子、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的另一极同时和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常闭端子、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常闭端子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池的一极同时和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的另一极同时和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公共端子、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第一加压端子电连接;
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常开端子和所述第一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常闭端子和所述第二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分别设置在所述棱齿条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插片配合的第一弹簧片,所述第一弹簧片为U型,用于使所述第一插片插入到所述第一弹簧片的U型开口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插片配合的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二弹簧片为U型,用于使所述第二插片插入到所述第二弹簧片的U型开口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均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插片的所述棱齿条的一侧,和所述棱齿条平行,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插片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插片之间的距离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棱齿上的开关控制杆,
所述棱齿条向所述第一弹簧片移动并插入到所述第一弹簧片的U型开口内的状态下,所述开关控制杆用于随着所述棱齿条的移动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打开和所述第二开关关闭;
所述棱齿条向所述第二弹簧片移动并插入到所述第二弹簧片的U型开口内的状态下,所述开关控制杆用于随着所述棱齿条的移动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和所述第二开关打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叉,所述套叉的一端为U型结构,至少一个所述棱齿位于所述套叉的U型开口内,所述套叉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机,所述套叉用于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棱齿条移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入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池的一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用于控制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通断;
第三电池,所述第三电池的一极和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池的另一极和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池用于使所述三极管饱和通电。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入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三五脚继电器的第二加压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通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24456.0U CN203673274U (zh) | 2013-12-12 | 2013-12-12 | 继电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24456.0U CN203673274U (zh) | 2013-12-12 | 2013-12-12 | 继电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73274U true CN203673274U (zh) | 2014-06-25 |
Family
ID=50969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824456.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73274U (zh) | 2013-12-12 | 2013-12-12 | 继电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73274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99024A (zh) * | 2013-12-12 | 2014-04-02 | 北京京盾通商贸易有限公司 | 继电器系统 |
CN106081753A (zh) * | 2016-08-25 | 2016-11-09 | 王光树 | 一种提升装置 |
CN106178324A (zh) * | 2016-08-30 | 2016-12-07 | 王光树 | 全自动消防货架 |
CN106178372A (zh) * | 2016-08-30 | 2016-12-07 | 王光树 | 全自动消防系统 |
CN106267621A (zh) * | 2016-08-30 | 2017-01-04 | 王光树 | 森林防火装置 |
CN106408902A (zh) * | 2016-11-30 | 2017-02-15 | 泸县玉流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遥控密码的设置方法 |
CN106437324A (zh) * | 2016-11-30 | 2017-02-22 | 泸县玉流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遥控密码锁 |
CN106522685A (zh) * | 2016-11-30 | 2017-03-22 | 泸县玉流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按键密码锁 |
-
2013
- 2013-12-12 CN CN201320824456.0U patent/CN20367327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99024A (zh) * | 2013-12-12 | 2014-04-02 | 北京京盾通商贸易有限公司 | 继电器系统 |
CN103699024B (zh) * | 2013-12-12 | 2016-04-20 | 北京京盾通商贸易有限公司 | 继电器系统 |
CN106081753A (zh) * | 2016-08-25 | 2016-11-09 | 王光树 | 一种提升装置 |
CN106178324A (zh) * | 2016-08-30 | 2016-12-07 | 王光树 | 全自动消防货架 |
CN106178372A (zh) * | 2016-08-30 | 2016-12-07 | 王光树 | 全自动消防系统 |
CN106267621A (zh) * | 2016-08-30 | 2017-01-04 | 王光树 | 森林防火装置 |
CN106408902A (zh) * | 2016-11-30 | 2017-02-15 | 泸县玉流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遥控密码的设置方法 |
CN106437324A (zh) * | 2016-11-30 | 2017-02-22 | 泸县玉流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遥控密码锁 |
CN106522685A (zh) * | 2016-11-30 | 2017-03-22 | 泸县玉流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按键密码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673274U (zh) | 继电器系统 | |
CN106208884B (zh) | 一种用于伺服驱动器的转矩安全关断系统及方法 | |
CN103699024B (zh) | 继电器系统 | |
CN103625298B (zh) | 一种单端司机室直流机车受电弓控制电路和升弓保持电路 | |
CN103600663B (zh) | 一种双端司机室直流机车受电弓控制电路和升弓保持电路 | |
CN104820378B (zh) | 一种列车激活控制电路及系统 | |
CN205136752U (zh) | 一种低压电磁式电器的节能驱动装置 | |
CN203367173U (zh) | 三合一硬连接磁保持继电器 | |
CN201527571U (zh) | 一种微机示教式的伺服控制系统 | |
CN201347021Y (zh) | 汽车远、近光灯自动切换装置 | |
CN102916624A (zh) | 一种电机起停控制装置 | |
CN105202250A (zh) | 一种低压电磁式电器的节能驱动装置 | |
CN205584595U (zh) | 采用多种控制方式的智能舞台控制系统 | |
CN109462528B (zh) | 一种多路开关控制器双控模式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202854538U (zh) | 基于输出驱动热冗余及重联控制的机车微机控制装置 | |
CN204035763U (zh) | 焊机自动切换控制电路 | |
CN204361781U (zh) | 具有自动重合闸功能的综合保护开关 | |
CN203588791U (zh) | 一种电磁线圈驱动电路 | |
CN201813217U (zh) | 一种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大功率电源开关 | |
CN202405180U (zh) | 直流自保继电器 | |
CN205724629U (zh) | 在线监测及云服务智能化系统 | |
CN203911150U (zh) | 一种智能插座 | |
CN104148781B (zh) | 焊机自动切换控制电路 | |
CN210225291U (zh) | 一种三挡位交流电机的开关电路 | |
CN208649712U (zh) | 一种电源主控板及洗衣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20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