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66937U - 抗撞减摇船艇 - Google Patents

抗撞减摇船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66937U
CN203666937U CN201320878591.3U CN201320878591U CN203666937U CN 203666937 U CN203666937 U CN 203666937U CN 201320878591 U CN201320878591 U CN 201320878591U CN 203666937 U CN203666937 U CN 203666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ed body
hull
ship
sculling
subtra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785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Haisibi Ship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IGHSPEED BOAT TECH DEV CO LTD
ZHUHAI HAISIBI SHIP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IGHSPEED BOAT TECH DEV CO LTD, ZHUHAI HAISIBI SHIP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IGHSPEED BOAT TECH DE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785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66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66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669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撞减摇船艇。该抗撞减摇船艇包括船体和设置于所述船体两侧的外壁上的多个附体,所述附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船体的吃水线以下。附体的一部分位于船体的吃水线一下,相当于增大了水线宽度,减少船艇的横摇,提高了船艇的耐波性。并且,设置的附体同时具有助滑、防碰撞的作用。

Description

抗撞减摇船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撞减摇船艇。
背景技术
对于船艇而言,在排水量一定的情况下,设计水线面的面积越大,该船的惯性矩越大,对船的稳性越好。水线宽度就是船体在吃水线位置的宽度。水线宽度大一些,有利于减少船艇的横摇,提高船艇耐波性。
船艇设计将设计水线的长宽比(L/B)作为船型的一个参数来表达船艇的瘦长度。对于高速船艇,一般长宽比较大。长宽比大的船艇能减小兴波阻力,对其快速性有利,而稳性就较差。尤其是停泊的高速船艇,其稳性差就更加明显,风浪大时甚至可能因横摇过大而影响船员正常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横摇较小的抗撞减摇船艇。
一种抗撞减摇船艇,包括船体和设置于所述船体两侧的外壁上的多个附体,所述附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船体的吃水线以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船体两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收容槽,所述多个附体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多个所述收容槽中,使所述附体全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或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部分凸出于所述船体的外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附体为两个,且所述附体为条状附体;所述收容槽为两个,两个所述收容槽分别对称地位于所述船体的两侧,且所述收容槽为条形收容槽;所述两个条状附体可转动地收容于所述两个条形收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状附体沿平行于所述船体的吃水线的方向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附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收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附体为半圆柱体,且所述多个附体对称设置于所述船体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附体包括内层和包覆于所述内层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的材料为聚脲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船体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附体连接,驱动所述附体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驱动装置、电动驱动装置或机械驱动装置。
上述船艇,船体的两侧外壁设置有多个附体,附体的一部分位于船体的吃水线一下,相当于增大了水线宽度,减少船艇的横摇,提高了船艇的耐波性。并且,设置的附体同时具有助滑、防碰撞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抗撞减摇船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抗撞减摇船艇的右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抗撞减摇船艇的另一状态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抗撞减摇船艇100,包括船体20和设置于船体20两侧外壁上的多个附体40。
图1中I-I线为船体20的吃水线。附体40的一部分位于船体20的吃水线以下。
附体40的一部分位于船体20的吃水线以下,相当于增大了水线宽度,可以减少抗撞减摇船艇100的横摇,提高抗撞减摇船艇100的耐波性,有利于避免风浪较大时因横摇过大而影响船员正常作业的情况。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优选地,船体20两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收容槽22。多个附体40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多个收容槽22中,使附体40全部收容于收容槽22中,或者,使附体40部分收容于收容槽22中,部分凸出于船体20的外壁。
当附体40转动至图2所示的状态,即部分收容于收容槽22中,部分凸出船体20的外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抗撞减摇船艇100不仅可以减少横摇,提高耐波性,还可以减少起滑时的阻力。
在排水量一定的情况下,抗撞减摇船艇100从起滑到高速运动过程中,其吃水线位置是变化的。在起滑过程中,当附体40如图2所示的状态时,可起到类似压浪板的功能而发挥稳定、助滑的作用,其平滑的下表面可以增加船艇滑行面,压着浪花、减小阻力。因此,虽然增加了多个附体40,并不会增加抗撞减摇船艇100的阻力,反而减小了阻力,利于起滑航行。
并且,当附体40如图2所示的状态时,当发生碰撞时,附体40可以起到较好的防碰撞作用。
当附体40转动至全部收容于收容槽22中,处于如图3所示的状态时,附体40收起而不凸出于船体20的外壁。附体40收起,对船体20的外表面线性无影响,从而不影响抗撞减摇船艇100的高速航行阻力性能,在抗撞减摇船艇100高速航行时,可以根据需要将其收起。
该抗撞减摇船艇100由于设置了附体40,可以在不改变长宽比(L/B),不影响快速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抗撞减摇。
附体40包括内层(图未示)和包覆于内层表面的包覆层(图未示)。
优选地,包覆层的材料为聚脲材料。聚脲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耐碰撞性能,使得附体40具有较好的抗碰撞性能。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包覆层的材料也可以是其他高分子材料。
内层的材料可以为铝材、木材、橡胶、玻璃钢或其他结构增强型复合材料等。
请再次参阅图2,优选地,抗撞减摇船艇100还包括驱动装置60。驱动装置60设置于船体20上,并与附体40连接,用于驱动附体40转动。
驱动装置60为液压驱动装置、电动驱动装置或机械驱动装置,驱动方便。
本实施方式中,附体40条状附体,且附体40为两个。收容槽22为两个,且收容槽22为条状收容槽。两个收容槽22分别对称地位于船体20的两侧。两个附体40分别可转动地收容于收容槽22中。
具体地,附体40为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条状附体,即附体40为长条形的半圆柱体。相应地,收容槽22为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条形槽。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附体40不限于条状附体,附体40的数量也不限于两个。
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附体40为高度(或长度)较短的半圆柱体,附体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附体40对称分布于船体20的两侧。相应地,收容槽22的形状和数量和附体40的形状和数量相匹配。如,船体20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收容槽22,另一侧对称开设有多个收容槽22,多个附体40分别收容于多个收容槽22中。
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船体20一侧设置有四个附体40,另一对称设置有四个附体40。每一侧的四个附体40可以间隔设置,也可以不间隔设置。
上述抗撞减摇船艇100在船体20两侧的外壁上设置多个附体40,附体40的一部分位于船体20的吃水线以下,能够减少横摇,提高耐波性。并且,附体40可转动地设置于收容槽22中,能够根据即时的航行情况转动至合适的状态,适航性较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抗撞减摇船艇,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和设置于所述船体两侧的外壁上的多个附体,所述附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船体的吃水线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撞减摇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两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收容槽,所述多个附体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多个所述收容槽中,使所述附体全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或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部分凸出于所述船体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撞减摇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体为两个,且所述附体为条状附体;所述收容槽为两个,两个所述收容槽分别对称地位于所述船体的两侧,且所述收容槽为条形收容槽;所述两个条状附体可转动地收容于所述两个条形收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撞减摇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附体沿平行于所述船体的吃水线的方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撞减摇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收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撞减摇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体为半圆柱体,且所述多个附体对称设置于所述船体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撞减摇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体包括内层和包覆于所述内层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的材料为聚脲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撞减摇船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船体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附体连接,驱动所述附体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撞减摇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驱动装置、电动驱动装置或机械驱动装置。
CN201320878591.3U 2013-12-27 2013-12-27 抗撞减摇船艇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66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8591.3U CN203666937U (zh) 2013-12-27 2013-12-27 抗撞减摇船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8591.3U CN203666937U (zh) 2013-12-27 2013-12-27 抗撞减摇船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66937U true CN203666937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63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78591.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66937U (zh) 2013-12-27 2013-12-27 抗撞减摇船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669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7262A (zh) * 2015-04-16 2015-07-22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不倒翁船型
CN105857541A (zh) * 2016-04-27 2016-08-17 河南丹江大观苑旅游有限公司 船舶防侧翻装置及用于该防侧翻装置的翼板收放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7262A (zh) * 2015-04-16 2015-07-22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不倒翁船型
CN105857541A (zh) * 2016-04-27 2016-08-17 河南丹江大观苑旅游有限公司 船舶防侧翻装置及用于该防侧翻装置的翼板收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29343A (en) Monohull fast ship
CN107089296B (zh) 具有助航水翼的复合三体船
CN202863711U (zh) 一种滑行艇
AU2012208920B2 (en) Foil structure for providing buoyancy and lift
CN102923248A (zh) 前水翼可收放的复合翼滑艇
CN105416504A (zh) 高速艇
CN203142973U (zh) 海上三体高速滑翔艇
CN203666937U (zh) 抗撞减摇船艇
CN102935874A (zh) 双潜体小水线面复合水面无人艇
CN103661788A (zh) 超高速超空泡双体水翼船
CN206171713U (zh) 一种快速双体货船
US5832856A (en) Monohull fast ship with improved loading mechanism
CN201989928U (zh) 舷墙全封闭式全回转拖船
CN203199143U (zh) 海上快速三体铝合金抗沉救助艇
CN205168861U (zh) 一型双机双桨加油船
CN205256578U (zh) 高速艇
CN105711791A (zh) 一种船用推进器
CN105270593A (zh) 一型双机双桨加油船
CN103043176B (zh) 海上快速三体铝合金抗沉救助艇
CN103786829A (zh) 单体穿浪快艇
CN107628188A (zh) 箭鲨滑行艇
CN209192150U (zh) 一种船运用动船组
WO2013029229A1 (zh) 侧壁式滑行船
CN202138499U (zh) 平头内流水高速船
CN203032887U (zh) 三体铝合金抗沉高速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03

Address after: The 519040 Bay area Guangdong city of Zhuhai Province Hong Kong Industrial Zone Shuanglin Road No. two, a business area on the third floor plant

Patentee after: ZHUHAI HAISIBI SHIP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40 Guangdong city of Zhuhai province Jinwan District of gold and silver are Kobayashi Street No. 6 comprehensive building 202 room

Patentee before: ZHUHAI HAISIBI SHIP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ISPEED BOATS TECH.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