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66502U - 延长杆和具有延长杆的控制杆 - Google Patents

延长杆和具有延长杆的控制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66502U
CN203666502U CN201420048759.2U CN201420048759U CN203666502U CN 203666502 U CN203666502 U CN 203666502U CN 201420048759 U CN201420048759 U CN 201420048759U CN 203666502 U CN203666502 U CN 203666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ripping mechanism
dwang
control stalk
c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487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海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0487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66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66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665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延长杆和具有延长杆的控制杆,该延长杆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一齿轮、第三齿轮、第一卡紧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第三齿轮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卡紧装置上,且可以带动所述第一卡紧装置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的延长杆通过旋转第一转动杆,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杆上的第一齿轮带动第三齿轮旋转,所述第三齿轮带动所述第一卡紧装置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旋转部的旋转运动,使得本延长杆具有操作所述控制杆上的旋转部进行旋转的功能。

Description

延长杆和具有延长杆的控制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延长杆和控制杆,尤其涉及一种延长杆和具有延长杆的控制杆。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转向灯控制杆和雨刷器控制杆分别位于汽车方向盘的左右两侧,这就要求驾驶者必须使用左手或右手分别对所述转向灯控制杆和雨刷器控制杆进行操作。而目前市场上的延长杆仅是将转向灯控制杆或雨刷器控制杆固定,并延伸到另一侧,以使得驾驶者可以从左侧或右侧能同时对所述转向灯控制杆或雨刷器控制杆进行操作,但该延长杆只能实现前后上下四种操作,不能实现对所述转向灯控制杆或雨刷器控制杆上的旋转部的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转向灯控制杆或雨刷器控制杆上的旋转部进行操作的延长杆。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所述控制杆的旋转部进行操作的具有所述延长杆的控制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延长杆,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一齿轮、第三齿轮、第一卡紧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第三齿轮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卡紧装置上,且可以带动所述第一卡紧装置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可选的,所述延长杆还包括第二转动杆、第二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二卡紧装置,所述第四齿轮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卡紧装置上,且可以带动所述第二卡紧装置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杆内,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且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紧装置和第二卡紧装置均包括第一卡夹、第二卡夹和第一螺钉,所述第一卡紧装置的第一螺钉将所述第一卡紧装置的第一卡夹和第二卡夹相固定,且所述第二卡紧装置的第一螺钉将所述第二卡紧装置的第一卡夹和第二卡夹相固定,所述第一卡夹和第二卡夹上均设置有外花键。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夹和第二卡夹上均设置有外花键,且所述第三齿轮上沿所述第三齿轮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内花键,所述内花键和外花键相配合;或所述第四齿轮上沿所述第四齿轮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内花键,所述内花键和所述外花键相配合。
可选的,所述延长杆还包括外壳和第二螺钉,所述外壳覆盖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二螺钉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杆,包括所述的延长杆。
可选的,所述控制杆包括杆体和第一旋转部,所述第一旋转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杆体上,所述第一卡紧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部,所述固定装置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杆体上。
可选的,所述控制杆还包括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二旋转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杆体上;所述第二卡紧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杆体之间的夹角为15-30°。
可选的,所述控制杆为转向灯控制杆或雨刷器控制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延长杆的第一转动杆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上,且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带动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部的第一卡紧装置转动,由此通过旋转第一转动杆,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杆上的第一齿轮带动第三齿轮旋转,所述第三齿轮带动所述第一卡紧装置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旋转部的旋转运动,使得本延长杆具有操作所述控制杆上的旋转部进行旋转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杆,由于其采用了所述的延长杆,因此,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或第二转动杆的旋转,可以实现对所述延长杆的第一旋转部和/或第二旋转部的转动操作,实现所述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的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延长杆的控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延长杆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1-杆体;12-第一旋转部;13-第二旋转部;21-第一转动杆;22-第一齿轮;23-第三齿轮;24-第二转动杆;25-第二齿轮;26-第四齿轮;27-环形凹槽;31-第一卡夹;32-第二卡夹;33-外花键;41-第一固定部;42-第二固定部;43-第三螺钉;51-第一壳体;52-第二壳体;53-螺纹孔;54-第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参考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延长杆,包括第一转动杆21、第一齿轮22、第三齿轮23、第一卡紧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第三齿轮23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卡紧装置上,且可以带动所述第一卡紧装置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2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22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杆21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三齿轮23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延长杆的第一转动杆21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上,且所述第一转动杆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22,所述第一齿轮22与第三齿轮23啮合,所述第三齿轮23带动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部12的第一卡紧装置转动,由此通过旋转第一转动杆21,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杆21上的第一齿轮22带动第三齿轮23旋转,所述第三齿轮23带动所述第一卡紧装置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旋转部12的旋转运动,使得本延长杆具有操作所述控制杆上的旋转部进行旋转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延长杆还包括第二转动杆24、第二齿轮25、第四齿轮26和第二卡紧装置,所述第四齿轮26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卡紧装置上,且可以带动所述第二卡紧装置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杆24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杆21内,所述第二齿轮25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杆24的一端,且与所述第四齿轮26啮合,以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杆24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旋转部13的转动,从而实现对所述杆体11上的第一旋转部12和第二旋转部13的独立操作。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卡紧装置和第二卡紧装置均包括第一卡夹31、第二卡夹32和第一螺钉,所述第一卡紧装置的第一螺钉将所述第一卡紧装置的第一卡夹31和第二卡夹32相固定,且所述第二卡紧装置的第一螺钉将所述第二卡紧装置的第一卡夹31和第二卡夹32相固定,以实现所述第一卡紧装置和第二卡紧装置。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夹31和第二卡夹32上均设置有外花键33,且所述第三齿轮23上沿所述第三齿轮23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内花键,所述内花键和外花键33相配合;或所述第四齿轮26上沿所述第四齿轮26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内花键,所述内花键和所述外花键33相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三齿轮23和第四齿轮26可以在所述第一卡紧装置和第二卡紧装置上沿所述外花键33滑动,且可以带动所述第一卡紧装置和第二卡紧装置转动。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延长杆还包括外壳和第二螺钉,所述外壳覆盖所述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5、第三齿轮23和第四齿轮26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杆21上开设有环形凹槽27,第二螺钉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27内,以当所述第一转动杆21旋转时,所述第二螺钉在所述环形凹槽27内滑动,且所述第二螺钉可以对所述外壳进行轴向的固定;更优选地,所述环形凹槽27为多个,且所述多个环形凹槽27之间相互平行,以通过第二螺钉与不同的环形凹槽27配合,从而可以调整所述第一转动杆21插入所述外壳内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在所述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上开设有第一孔54,第四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孔54将所述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相固定,所述第一壳体51上还开设有螺纹孔53,所述第二螺钉与所述螺纹孔53配合,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27内,以方便将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杆21上;更进一步,所述第二转动杆24上也开设有环形凹槽,并通过第五螺钉将所述第二转动杆24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外壳内。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5、第三齿轮23和第四齿轮26均为锥齿轮,以当所述第一转动杆21和杆体11之间的角度变化时,使所述第一齿轮22和第三齿轮23之间,以及第二齿轮25和第四齿轮26之间有着可靠的传动连接。
实施例2
参考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杆,包括所述的延长杆。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杆,由于其采用了所述的延长杆,因此,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杆21和/或第二转动杆24的旋转,可以实现对所述延长杆的第一旋转部12和/或第二旋转部13的转动操作,实现所述第一旋转部12和第二旋转部13的旋转。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控制杆包括杆体11和第一旋转部12,所述第一旋转部1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杆体11上,所述第一卡紧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部12,所述固定装置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杆体11上,以将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杆体11,且所述第一卡紧装置可带动所述第一旋转部12转动;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紧装置通过过盈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部12上,以实现将所述第一卡紧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部12上。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控制杆还包括第二旋转部13,所述第二旋转部13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杆体11上;所述第二卡紧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部13,以将使得所述第二卡紧装置能带动所述第二旋转部13旋转;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卡紧装置通过过盈配合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部13上,以实现将所述第二卡紧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部13上。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21与所述杆体11之间的夹角为15-30°,以方便对所述第一转动杆21和第二转动杆24的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控制杆为转向灯控制杆或雨刷器控制杆,以延长所述转向灯控制杆或雨刷器控制杆。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41、第二固定部42和第三螺钉43,所述第一固定部4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杆体上,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固定部42的一端开设有槽,所述第一转动杆21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部42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螺钉43穿过所述第二孔和槽,将所述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固定,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孔沿垂直于所述控制杆的方向开设,且所述槽的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以对所述第一转动杆21和杆体11之间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调整。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延长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一齿轮、第三齿轮、第一卡紧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第三齿轮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卡紧装置上,且可以带动所述第一卡紧装置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长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转动杆、第二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二卡紧装置,所述第四齿轮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卡紧装置上,且可以带动所述第二卡紧装置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杆内,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且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紧装置和第二卡紧装置均包括第一卡夹、第二卡夹和第一螺钉,所述第一卡紧装置的第一螺钉将所述第一卡紧装置的第一卡夹和第二卡夹相固定,且所述第二卡紧装置的第一螺钉将所述第二卡紧装置的第一卡夹和第二卡夹相固定,所述第一卡夹和第二卡夹上均设置有外花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延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夹和第二卡夹上均设置有外花键,且所述第三齿轮上沿所述第三齿轮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内花键,所述内花键和外花键相配合;或所述第四齿轮上沿所述第四齿轮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内花键,所述内花键和所述外花键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延长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和第二螺钉,所述外壳覆盖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二螺钉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6.一种控制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延长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包括杆体和第一旋转部,所述第一旋转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杆体上,所述第一卡紧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部,所述固定装置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杆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还包括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二旋转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杆体上;所述第二卡紧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杆体之间的夹角为15-3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为转向灯控制杆或雨刷器控制杆。
CN201420048759.2U 2014-01-24 2014-01-24 延长杆和具有延长杆的控制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66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48759.2U CN203666502U (zh) 2014-01-24 2014-01-24 延长杆和具有延长杆的控制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48759.2U CN203666502U (zh) 2014-01-24 2014-01-24 延长杆和具有延长杆的控制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66502U true CN203666502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62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4875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66502U (zh) 2014-01-24 2014-01-24 延长杆和具有延长杆的控制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665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4017A (zh) * 2020-12-31 2022-07-01 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灯纠错方法与装置、客户存储介质、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4017A (zh) * 2020-12-31 2022-07-01 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灯纠错方法与装置、客户存储介质、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38142U (zh) 电动螺丝刀万向转换器
CN203887775U (zh) 扭力扳手的调整扭力值定位结构
WO2013007269A3 (en) An improved directional drilling tool
CN203666502U (zh) 延长杆和具有延长杆的控制杆
CN204061737U (zh) 伞齿轮等速传动机构
CN204267756U (zh) 可定位风阀
CN104847802A (zh) 一种旋转轴安装用驱动管机构
CN201881307U (zh) 可活动式扳手机构
CN203792226U (zh) 一种方向可调的转向扳手
CN103821836A (zh) 一种简易离合器
CN204061844U (zh) 蜗轮蜗杆角度调整装置
CN201858319U (zh) 一种旋转、直线运动组件
CN104550367B (zh) 蜗轮蜗杆式弯管机
CN203956152U (zh) 多角度手电钻
CN204055099U (zh) 一种自动削笔器的进笔装置
CN107350912A (zh) 一种高端智能机器人装备
CN203779465U (zh) 两用角磨机
CN207942189U (zh) 一种机床直联结构
CN205763130U (zh) 一种弯管机的水管折弯机构
CN206689489U (zh) 一种可视进给深度的液压管道开孔机
CN103758946B (zh) 一种单手柄操纵12级变速机构
CN205273597U (zh) 一种方向盘式转向机构
CN104494772A (zh) 正反双向驱动中轴组件
CN203332181U (zh) 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收车机构
CN204516234U (zh) 凸轮机构学习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