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58969U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58969U CN203658969U CN201320804826.4U CN201320804826U CN203658969U CN 203658969 U CN203658969 U CN 203658969U CN 201320804826 U CN201320804826 U CN 201320804826U CN 203658969 U CN203658969 U CN 2036589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control part
- auxiliary
- periphery
- tou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具有透光区以及设置在透光区至少一侧的周边区。触控面板包括多个触控部、至少一周边触控部、多个接垫、多条第一走线以及至少一第二走线。触控部位于透光区中,而周边触控部及接垫位于周边区中。触控部通过第一走线与接垫电性连接。周边触控部通过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线与至少一接垫电性连接,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线与至少一第一走线电性连接到同一个接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在这凡事讲求便利与效率的时代,智能终端产品在装饰区域大多设置有热键(hot key,或称作快捷键),以让使用者在按下热键后能够迅速开启并执行所需要的功能(例如编写短信、查询通话记录或往返首页等),从而缩短搜寻及开启功能所需耗费的时间,并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然而,在操作智能终端产品时,需要在触控面板上进行大量触碰、滑动等操作动作,以执行或操控手机中的各项功能,因此容易有误触快捷键或热键的可能性,以致于错误执行不必要的功能,而造成使用者在使用时的不便性。
再者,由于前述热键的设置,因此必须要增加热键的走线布设,相对的增加了电路板(如软性电路板)的成本,又为了达到热键的控制目的,也必须增加控制电路的控制复杂度与成本。据此,如何降低因热键的设置而造成误动作,以及降低电路板及控制电路的成本,实为当前研发人员亟欲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可有效地降低因热键的设置而造成误动作,并降低电路板及控制电路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触控面板具有透光区以及设置在透光区至少一侧的周边区。触控面板包括多个触控部、周边触控部、多个接垫、多条第一走线以及至少一第二走线。触控部位于透光区中,而周边触控部及接垫位于周边区中。触控部通过第一走线与接垫电性连接。周边触控部通过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线与至少一接垫电性连接,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线与至少一第一走线电性连接到同一个接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线连接于所述至少一第一走线,以通过所述至少一第一走线与接垫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走线的数量为多条,且触控面板还包括至少一辅助触控部,位于周边区中,并位于周边触控部旁,周边触控部以及辅助触控部通过第二走线与接垫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接垫电性连接电路板,以供设置在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或芯片提供或接收与触控部、周边触控部以及辅助触控部的驱动感测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周边触控部包括周边第一电极以及周边第二电极,辅助触控部包括辅助第一电极以及辅助第二电极,且触控部包括多个触控第一电极以及多个电性绝缘于触控第一电极的触控第二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第一电极为驱动电极,而触控第二电极为感测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第一电极为感测电极,而触控第二电极为驱动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基板,且周边触控部、辅助触控部以及触控部位于基板的同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基板,且基板具有第一侧以及一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周边第一电极、辅助第一电极以及触控第一电极位于第一侧,且周边第二电极、辅助第二电极以及触控第二电极位于第二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周边第二电极以及辅助第二电极通过第二走线而与对应的触控第二电极共用接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周边第一电极与辅助第一电极的其中一者通过第二走线而与其中一个触控第一电极共用对应的接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与周边第一电极及辅助第一电极的其中一者共用接垫的触控第一电极位于透光区中远离周边触控部及辅助触控部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周边第一电极通过第二走线而与辅助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同一个接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周边第一电极通过第二走线而与辅助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同一个接垫,且周边第一电极以及辅助第一电极电性独立于触控第一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走线、辅助第一电极以及周边第一电极分别具有多个狭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辅助触控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周边触控部位于相邻两个辅助触控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辅助触控部由一辅助电极所构成,周边触控部由一周边电极所构成,且连接于辅助触控部以及周边触控部的第二走线连接于第一走线,以通过第一走线与接垫电性连接。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在周边区设置有辅助触控部以协助判断周边触控部(热键)是否被误触,并且在判定为误触时关闭热键的预设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可有效地降低因热键的设置而造成误动作的情况,从而能够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使触控部与辅助触控部及/或周边触控部共线,以降低电路板及控制电路的成本。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仰视示意图;
图1B及图1C分别为图1A中区域B1及区域B2的放大示意图;
图1D为图1C中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仰视示意图;
图2B为图1A中区域B1的放大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触控面板;
110:基板;
TS:触控部;
TS1:触控第一电极;
TS2:触控第二电极;
P1:第一电极垫;
P2:第二电极垫;
L1、L2:连接线;
PTS:周边触控部;
PTS1:周边第一电极;
PTS2:周边第二电极;
ATS、ATSa、ATSb:辅助触控部;
ATSa1、ATSb1:辅助第一电极;
ATSa2、ATSb2:辅助第二电极;
P:接垫;
W1:第一走线;
W2:第二走线;
A1:透光区;
A2:周边区;
B1、B2:区域;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最大距离;
X:交会处;
I:交错处;
IN:绝缘图案;
O1、O2、O3:开口;
S:狭缝;
A-A’:剖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仰视示意图,图1B及图1C分别为图1A中区域B1及区域B2的放大示意图,而图1D为图1C中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A至图1D,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包括多个触控部TS、周边触控部PTS、辅助触控部ATS、多个接垫P、多条第一走线W1以及多条第二走线W2。此外,触控面板100例如进一步包括基板110。基板110具有透光区A1以及设置在透光区A1至少一侧的周边区A2。在本实施例中,周边区A2例如是设置在透光区A1的四周,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此外,触控部TS、周边触控部PTS、辅助触控部ATS、接垫P、第一走线W1以及第二走线W2例如设置在基板110的同一侧,其中触控部TS位于透光区A1中,而周边触控部PTS、辅助触控部ATS及接垫P位于周边区A2中。此外,触控部TS通过第一走线W1与接垫P电性连接,而周边触控部PTS及辅助触控部ATS分别通过第二走线W2与接垫P电性连接。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触控部TS包括多个彼此电性绝缘的触控第一电极TS1以及多个彼此电性绝缘的触控第二电极TS2,其中触控第一电极TS1电性绝缘于触控第二电极TS2,且触控第一电极TS1与触控第二电极TS2分别通过第一走线W1与对应的接垫P电性连接,而该些接垫P可电性连接一电路板(例如软性电路板,FPC),以供设置在电路板上的一控制电路或一芯片提供或接收触控部TS、周边触控部PTS、辅助触控部ATS相关的驱动感测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第一电极TS1例如作为透光区A1中的驱动电极,而触控第二电极TS2例如作为透光区A1中的感测电极。进一步而言,各触控第一电极TS1例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P1以及多条连接线L1,且各连接线L1将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垫P1沿第一方向D1串接。各触控第二电极TS2例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垫P2以及多条连接线L2,且各连接线L2将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垫P2沿第二方向D2串接,其中连接线L2与连接线L1彼此交错且通过整层介电层或是局部区块的介电层使连接线L2与连接线L1相互电性绝缘,且第二方向D2例如是垂直于第一方向D1,但不限于此。
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第一电极TS1以及触控第二电极TS2虽举例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第一电极TS1也可作为透光区A1中的感测电极,而触控第二电极TS2也可作为透光区A1中的驱动电极,以进行互容式驱动。又或者,触控第一电极TS1及触控第二电极TS2也可以个别独自担任驱动/感测电极,以进行自容式驱动。此外,触控第一电极TS1以及触控第二电极TS2的形状、排列方式以及分布可视设计需求而定,并不限定在本实用新型图示所提及的菱形及其排列方式。
另外,触控第一电极TS1以及触控第二电极TS2的材质可以是透明导电材料或金属网格(metal mesh),其中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是金属氧化物,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或其它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
周边触控部PTS以及辅助触控部ATS位于透光区A1的同一侧,其中周边触控部PTS例如作为前述的热键,而辅助触控部ATS则例如是用以协助判断周边触控部PTS是否被误触,并在判定为误触时关闭周边触控部PTS的预设功能。举例而言,触控面板100可以设定为在辅助触控部ATS被按压或触动的情况下,关闭周边触控部PTS对应的预设功能。或者,也可以设定是辅助触控部ATS相较于周边触控部PTS有较高的优先权。也就是在周边触控部PTS与辅助触控部ATS被同时按压的情况下,触控面板100会优先执行辅助触控部ATS的功能而不执行周边触控部PTS的预设功能。因此,本实施例可通过将辅助触控部ATS邻近设置于辅助触控部ATS旁,以协助判断周边触控部PTS是否被误触。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触控部ATS的数量例如为多个(包括辅助触控部ATSa及辅助触控部ATSb),且周边触控部PTS位于相邻两个辅助触控部ATSa、ATSb之间。须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用以限定周边触控部PTS与辅助触控部ATS的数量与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周边触控部PTS与辅助触控部ATS的数量也可以是一对一,或是多对一。
此外,本实施例的周边触控部PTS例如包括周边第一电极PTS1以及周边第二电极PTS2,其中周边第一电极PTS1以及周边第二电极PTS2可以执行互容式驱动,同样地,辅助触控部ATSa例如包括辅助第一电极ATSa1以及辅助第二电极ATSa2,而辅助触控部ATSb例如包括辅助第一电极ATSb1以及辅助第二电极ATSb2,其中辅助第一电极ATSb1以及辅助第二电极ATSb2也可以执行互容式驱动。在本实施例中,周边第一电极PTS1以及辅助第一电极ATSa1、ATSb1例如作为周边区A2中的驱动电极,而周边第二电极PTS2以及辅助第二电极ATSa2、ATSb2例如作为周边区A2中的感测电极。此外,周边第一电极PTS1以及辅助第一电极ATSb1彼此连接,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图2A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仰视示意图。图2B为图1A中区域B1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A及图2B所示,周边触控部PTS例如也可以仅包括周边第二电极PTS2,以执行自容式驱动。同样地,辅助触控部ATSa例如也可以仅包括辅助第二电极ATSa2,而辅助触控部ATSb例如包括辅助第二电极ATSb2以执行自容式驱动。
请再参照图1A及图1B,周边第一电极PTS1、周边第二电极PTS2、辅助第一电极ATSa1、辅助第二电极ATSa2、辅助第一电极ATSb1以及辅助第二电极ATSb2通过第二走线W2与对应的接垫P电性连接,其中至少一第二走线W2与至少一第一走线W1电性连接到同一个接垫P。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线W2例如是连接于所述至少一第一走线W1,以通过所述至少一第一走线W1与接垫P电性连接。
详细而言,各第二走线W2具有相对两端,其中一端连接位于周边区A2内的这些电极PTS1、PTS2、ATSa1、ATSa2、ATSb1以及ATSb2中的任一者,而通过使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条第一走线W1,以共用对应的接垫P,可省略用以驱动或读取位于周边区A2内的这些电极PTS1、PTS2、ATSa1、ATSa2、ATSb1以及ATSb2的芯片的设置,从而降低所需接垫P及所需芯片(未示出)、电路板及控制电路的数量及成本。
举例而言,本实施例可通过使位于周边区A2内的周边第一电极PTS1、辅助第一电极ATSa1以及辅助第一电极ATSb1中的任一者与位于透光区A1内的触控第一电极TS1共用同一个接垫P,及/或使位于周边区A2内的周边第二电极PTS2、辅助第二电极ATSa2以及辅助第二电极ATSb2中的任一者与位于透光区A1内的触控第二电极TS2共用同一个接垫P,以降低所需接垫P及所需芯片、电路板及控制电路的数量及成本。
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周边第二电极PTS2、辅助第二电极ATSa2以及辅助第二电极ATSb2例如是通过不同的第二走线W2连接至对应的第一走线W1,而与不同排的触控第二电极TS2共用对应的接垫P。在走线布局的部分,第二走线W2仅会电性连接于与其共用同一接垫P的那条第一走线W1,并且电性绝缘于其余的第一走线W1。换言之,在图1A及图1D中,在第二走线W2与第一走线W1的交会处X,第二走线W2与第一走线W1接触且彼此电性连接。另一方面,在第二走线W2与第一走线W1的交错处I,第二走线W2与第一走线W1彼此电性绝缘。如图1D所示,第二走线W2与第一走线W1例如是通过设置于两者之间的绝缘图案IN而彼此电性绝缘,且第一走线W1横越至少一第二走线W2以与对应的感测电极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令第二走线W2横越至少一第一走线W1以与对应的感测电极连接。也即是,第一走线W1与第二走线W2的上下位置可互换。
此外,本实施例的周边第一电极PTS1与辅助第一电极ATSa1、ATSb1的其中一者也可通过第二走线W2而与其中一个触控第一电极TS1共用对应的接垫P。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辅助第一电极ATSa1通过第二走线W2而与其中一个触控第一电极TS1共用对应的接垫P,并且周边第一电极PTS1以及与其相连的辅助第一电极ATSb1通过第二走线W2而与辅助第一电极ATSa1电性连接至同一个接垫P。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位于周边区A2内的这些驱动电极PTS1、ATSa1以及ATSb1与其中一条触控第一电极TS1共用相同的接垫P。并且,与辅助第一电极ATSa1共用同一个接垫P的触控第一电极TS1例如是位于透光区A1中远离周边触控部PTS及辅助触控部ATS的一侧。
须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定在周边区A2内的这些驱动电极PTS1、ATSa1以及ATSb1需与其中一条触控第一电极TS1电性连接。举例而言,在其他实施例中,周边第一电极PTS1也可通过第二走线W2而与辅助第一电极ATSa1、ATSb1电性连接至同一个接垫P,且周边第一电极PTS1以及辅助第一电极ATSa1、ATSb1例如是电性独立于所有的触控第一电极TS1。或者,位于周边区A2内的这些驱动电极PTS1、ATSa1以及ATSb1也可以彼此独立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位于周边区A2中的驱动电极PTS1、ATSa1以及ATSb1环绕对应的感测电极PTS2、ATSa2以及ATSb2,且驱动电极PTS1、ATSa1以及ATSb1并非封闭的图案。详细而言,辅助第一电极ATSa1、周边第一电极PTS1以及辅助第一电极ATSb1例如分别具有开口O1、O2、O3,且辅助第二电极ATSa2、周边第二电极PTS2以及辅助第二电极ATSb2例如分别顺应开口O1、O2、O3而延伸。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可通过调整这些开口O1、O2、O3的图案,以增加位于于周边区A2内的这些驱动电极与这些感测电极之间的边缘电容(fringe capacitor)效应,从而在按压与未按压的状态下获得较大的电容变化量,而有助于判定周边触控部PTS是否被按压。举例而言,开口O1、O3的图形例如是曲折蜿蜒(zigzag)的图案,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此外,本实施例还可通过使面积较大的第二走线W2、辅助第一电极ATSa1、ATSb1以及周边第一电极PTS1分别具有多个狭缝S,以改善过程中因金属热过程所造成热应力及阻抗增加等热积聚所造成的问题。并且,如图1B所示,本实施例还可通过将辅助第二电极ATSa2、周边第二电极PTS2以及辅助第二电极ATSb2设计成中空的图形。如此一来,除了可改善热积聚所造成的问题外,还可节省过程成本。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在自容式驱动的架构下,由于辅助第二电极ATSa2、周边第二电极PTS2以及辅助第二电极ATSb2自身进行驱动及感测,因此可通过增加此些电极的面积,以增加感量。
图3A及图3B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仰视示意图,其中图3A及图3B分别只示出位于基板110的不同侧的膜层。因图3A及图3B是由基板的同一侧观之,所以图3B中被基板110遮挡的元件以虚线表示。
请参照图3A及图3B,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0大致相同于图1A的触控面板100,且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在此便不再赘述相同元件的相对配置关系、作用、功效等。主要的差异在于,在图1中,触控面板100的触控部TS、周边触控部PTS及辅助触控部ATS是位于基板110的同一侧,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极以及感测电极例如分别位于基板的相对两侧。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周边第一电极PTS1、辅助第一电极ATSa1、ATSb1以及触控第一电极TS1位于基板110的第一侧(如图3A所示),且周边第二电极PTS2、辅助第二电极ATSa2、ATSb2以及触控第二电极TS2位于基板110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如图3B所示)。当然,图2A的架构也可同此改变。具体而言,由于图2A省略周边第一电极PTS1及辅助第一电极ATSa1、ATSb1的设置,且周边第二电极PTS2及辅助第二电极ATSa2、ATSb2电性连接于触控第二电极TS2,因此周边第二电极PTS2、辅助第二电极ATSa2、ATSb2及触控第二电极TS2例如可与触控第一电极TS1分别位于基板110的相对两侧。在另一实施例中,在触控面板省略周边第二电极PTS2及辅助第二电极ATSa2、ATSb2的设置,且周边第一电极PTS1及辅助第一电极ATSa1、ATSb1电性连接于触控第一电极TS1的架构下,则周边第一电极PTS1、辅助第一电极ATSa1、ATSb1及触控第一电极TS1例如可与触控第二电极TS2分别位于基板110的相对两侧。另外,周边第一电极PTS1与周边第二电极PTS2也可以部分相互重叠;同样地,辅助第一电极ATSa1、ATSb1与辅助第二电极ATSa2、ATSb2也可以部分相互重叠。
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基板110可以是玻璃基板,以供上述多个触控部TS、周边触控部PTS、辅助触控部ATS、多个接垫P、多条第一走线W1以及多条第二走线W2等电极及线路结构设置于其上,在此一样态下,可提供另一覆盖板与基板110相互结合,例如以粘合的方式,以保护上述电极及线路结构。另外,在覆盖板上另设置有一周边装饰区(未示出)以遮盖走线等结构。再者,另一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基板110可以是小于0.25mm的薄玻璃。
或者,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基板110可以是前述的覆盖板,覆盖板可包括玻璃覆盖板、塑胶覆盖板或其他具有高机械强度材质所形成具有保护(例如防刮)、覆盖或是美化其对应装置的覆盖板,覆盖板的厚度可介于0.2-2mm之间。覆盖板可为平面形状或曲面形状,或前述的组合,例如为2.25或2.5D玻璃,但并不以此为限。另外,也可以选择在覆盖板16面向使用者进行操作的一侧设置一防污镀膜(Anti-Smudge Coating),基板110做为覆盖板时可供上述多个触控部TS、周边触控部PTS、辅助触控部ATS、多个接垫P、多条第一走线W1以及多条第二走线W2等电极及线路结构设置于其上,并且可以在覆盖板上界定出周边装饰区,并形成一装饰层(未示出),以遮盖该些走线等结构。
再者,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基板110可以是一彩色滤光基板(color filtersubstrate),以供与一液晶显示装置或与一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结合。当基板110做为彩色滤光基板时可供上述多个触控部TS、周边触控部PTS、辅助触控部ATS、多个接垫P、多条第一走线W1以及多条第二走线W2等电极及线路结构设置于其上,并且另可以选择提供一在覆盖板与基板110相互结合,例如以粘合的方式,以保护上述该些电极及线路结构。另外,在覆盖板上另设置有一周边装饰区(未示出)以遮盖走线等结构。
另外,当基板110欲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结合时,基板110可做为一封装盖板,可供上述多个触控部TS、周边触控部PTS、辅助触控部ATS、多个接垫P、多条第一走线W1以及多条第二走线W2等电极及线路结构设置于其上,并且另可以选择提供一在覆盖板与基板110相互结合,例如以粘合的方式,以保护上述电极及线路结构,并在覆盖板上另设置有一周边装饰区(未示出)以遮盖走线等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在周边区设置有辅助触控部以协助判断周边触控部(热键)是否被误触,并且在判定为误触时关闭热键的预设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可有效地降低因热键的设置而造成误动作的情况,从而能够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使触控部与辅助触控部及/或周边触控部共线,以降低电路板及控制电路的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透光区以及设置在该透光区至少一侧的周边区,该触控面板包括:
多个触控部,位于该透光区中;
至少一周边触控部,位于该周边区中;
多个接垫,位于该周边区中;
多条第一走线,其中该些触控部通过该些第一走线与该些接垫电性连接;以及
至少一第二走线,其中该周边触控部通过该至少一第二走线与至少一接垫电性连接,且该至少一第二走线与至少一第一走线电性连接到同一个接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二走线连接于该至少一第一走线,以通过该至少一第一走线与该接垫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走线的数量为多条,且该触控面板还包括至少一辅助触控部,位于该周边区中,并位于该周边触控部旁,该周边触控部以及该辅助触控部通过该些第二走线与该些接垫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接垫电性连接一电路板,以供设置在该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或芯片提供或接收与该些触控部、该周边触控部以及该辅助触控部的驱动感测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周边触控部包括周边第一电极以及周边第二电极,该辅助触控部包括辅助第一电极以及辅助第二电极,且该些触控部包括多个触控第一电极以及多个电性绝缘于该些触控第一电极的触控第二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触控第一电极为驱动电极,而该些触控第二电极为感测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触控第一电极为感测电极,而该些触控第二电极为驱动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且该周边触控部、该辅助触控部以及该些触控部位于该基板的同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且该基板具有第一侧以及与该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该周边第一电极、该辅助第一电极以及该些触控第一电极位于该第一侧,且该周边第二电极、该辅助第二电极以及该些触控第二电极位于该第二侧。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周边第二电极以及该辅助第二电极通过该些第二走线而与对应的该些触控第二电极共用该些接垫。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周边第一电极及该辅助第一电极的其中一者通过该第二走线而与其中一个触控第一电极共用对应的该接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与该周边第一电极及该辅助第一电极的其中一者共用该接垫的该触控第一电极位于该透光区中远离该周边触控部及该辅助触控部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周边第一电极通过该第二走线而与该辅助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同一个接垫。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周边第一电极通过该第二走线而与该辅助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同一个接垫,且该周边第一电极以及该辅助第一电极电性独立于该些触控第一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走线、该辅助第一电极以及该周边第一电极分别具有多个狭缝。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触控部的数量为多个,且该周边触控部位于相邻两个辅助触控部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3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触控部由一辅助电极所构成,该周边触控部由一周边电极所构成,且连接于该辅助触控部以及该周边触控部的该些第二走线连接于该些第一走线,以通过该些第一走线与该些接垫电性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20317U TWM472253U (zh) | 2013-10-31 | 2013-10-31 | 觸控面板 |
TW102220317 | 2013-10-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58969U true CN203658969U (zh) | 2014-06-18 |
Family
ID=5055176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80482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58969U (zh) | 2013-10-31 | 2013-12-06 | 触控面板 |
CN201310663909.0A Pending CN104598064A (zh) | 2013-10-31 | 2013-12-06 | 触控面板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663909.0A Pending CN104598064A (zh) | 2013-10-31 | 2013-12-06 | 触控面板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203658969U (zh) |
TW (1) | TWM472253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98064A (zh) * | 2013-10-31 | 2015-05-06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WO2016115842A1 (zh) * | 2015-01-22 | 2016-07-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07831951A (zh) * | 2017-10-27 | 2018-03-2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03236B (zh) | 2014-02-19 | 2017-10-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觸控顯示面板及觸控訊號的感測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78993B (zh) * | 2010-11-26 | 2014-11-19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TWI459263B (zh) * | 2012-07-30 | 2014-11-01 | Au Optronics Corp | 觸控裝置 |
CN202815769U (zh) * | 2012-08-14 | 2013-03-20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TWM472253U (zh) * | 2013-10-31 | 2014-02-11 | Wintek Corp | 觸控面板 |
-
2013
- 2013-10-31 TW TW102220317U patent/TWM472253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12-06 CN CN201320804826.4U patent/CN20365896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2-06 CN CN201310663909.0A patent/CN10459806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98064A (zh) * | 2013-10-31 | 2015-05-06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WO2016115842A1 (zh) * | 2015-01-22 | 2016-07-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EP3249502A4 (en) * | 2015-01-22 | 2018-08-08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Colour film substrat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US10871839B2 (en) | 2015-01-22 | 2020-12-22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07831951A (zh) * | 2017-10-27 | 2018-03-2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装置 |
CN107831951B (zh) * | 2017-10-27 | 2020-10-3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72253U (zh) | 2014-02-11 |
CN104598064A (zh) | 2015-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69644B (zh) |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US20200333918A1 (en) | Flexible touch display panel | |
US9006598B2 (en) | Conductiv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203616740U (zh) | 触摸板 | |
US10852889B2 (en) | Display panel, mobile terminal and driving method | |
KR102394724B1 (ko)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 |
JP3166267U (ja) | 投影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 |
US10496232B2 (en) | Capacitive touch panel | |
TW201327312A (zh) | 具有靜電防護結構之觸控面板 | |
CN103439818A (zh)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 |
CN203658969U (zh) | 触控面板 | |
KR20110129024A (ko) | 금속박막을 이용한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5159510B (zh) |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3809796B (zh) | 触控感应电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TWI620103B (zh) | 觸控面板 | |
US20140022466A1 (en) | Touch panel | |
CN104461145A (zh) |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0597416B (zh) | 一种柔性电路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110162214A (zh) | 触控面板 | |
TWI668607B (zh) | 觸控感測模組以及應用其的觸控顯示面板及智慧手錶 | |
CN109947294A (zh) | 一种触摸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模组 | |
CN203084688U (zh) |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CN104461182B (zh) | 触控元件以及平面显示装置 | |
US9188803B2 (en) | Touch panel | |
CN102830836A (zh)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