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55501U - 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55501U
CN203655501U CN201420039959.1U CN201420039959U CN203655501U CN 203655501 U CN203655501 U CN 203655501U CN 201420039959 U CN201420039959 U CN 201420039959U CN 203655501 U CN203655501 U CN 203655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oil
control system
temperature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399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尚勇
邵华锋
殷立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RUIFU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RUIFU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RUIFU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RUIFU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3995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55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55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5550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它包括检测单元(1)、油箱(2)和设于该油箱(2)内的一级加热管(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加热送油管(4)内油液的二级加热盒(6)和用于降低回油管(5)内油液温度的板式换热器(7),所述一级加热管(3)、二级加热盒(6)和板式换热器(7)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使加热过程更迅速、且使输送到检测单元的油温得到更精确控制、并且油箱内的油温可以控制的较低从而减少与外界的热交换过程,使热能利用率较高,由此也就不对油箱的体积大小进行限制。

Description

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液温控系统,具体地为一种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对其零部件的要求往往较高,尤其对于其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更是要求严格。而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喷油器作为发动机的燃料输入口,其每一个节拍的供油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过多则使燃烧不充分,最终多余的燃料通过尾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过少则使发动机的动力供应不足,发动机的性能无法充分体现。因此在汽车行业中对该喷油器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即对其每个节拍的喷油量精确测量从而使之达到标准。
而在对喷油量检测的过程中,其油液的体积是随温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的,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喷油量检测的精度,因此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对整个油箱的油液进行加热使输入到检测设备的油液符合检测所需的油温,而做功后的高温油液又回流到油箱中进行自然降温,由此实现对油液温度一定程度上的控制,从而改善检测的精度问题。但是不难发现,此现有技术的油液温控系统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第一,该现有技术中对油箱的体积是有限制的,即过大的油箱体积将会导致加热过程的缓慢,而过小的油箱体积将会导致回流的高温油液自然降温效果不佳。第二,由于油箱的体积较大,因此其箱体内的油液温度并不是均匀的,也就是说靠近加热器的油液温度较高,而远离加热管的油液温度则较低,所以其油温的不均将导致输送到检测设备的油液温度也无法精确控制。第三,根据热传递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油箱内的油温与外界温度差异越大,其热传递的过程则越迅速,因此为了保证检测所需的油液温度,其油箱内的油温需要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温度,而这一过程中,其油箱内大量的热能浪费在与外界空气的热传递中,也就是说其热能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油箱体积没有限制的加热迅速且热能利用率较高的能精确控制油温的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喷油嘴检测平台的温控系统:它包括检测单元、油箱和设于该油箱内的一级加热管,油箱的输油口通过送油管与检测单元的进油口相连通,油箱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检测单元的出油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于油箱与检验单元之间的用于加热送油管内油液的二级加热盒和用于降低回油管内油液温度的板式换热器,所述二级加热盒的两端分别与油箱的输油口和检测单元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套于回油管上,其进水端与出水端均分别通过水管与水箱相连通,所述一级加热管、二级加热盒和板式换热器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通过设于送油管上的二级加热盒,可以使油箱内泵送的油液迅速加热到检测所需油温,因此加热过程更迅速。其次,由于有二级加热盒的加热效果,因此油箱内的油温可以控制的较低,使油箱内大量的油液与外界温度差异较小,热交换过程导致的热量损失也就较小,因此其热能利用率较高。最后,由于从油箱内经送油管泵送的油液均是由二级加热盒进行温度控制,所以其输送到检测单元的油液温度控制更为精确。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换热器和油箱进行两次降温较单一的通过油箱箱体容积进行自然降温而言,其对于油箱体积的要求较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油箱上设有用于检测油箱箱体内的油液液位高度的液位继电器、用于检测油箱箱体内的油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净化油箱内空气的空气过滤器,油箱的输油口上还设有用于过滤输送到送油管内油液的过滤器,所述检测单元上靠近进油口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油液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设置液位继电器可以有效控制油箱内的油液体积,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有效反馈油液温度,便于控制加热器的工作或停止,通过增设空气过滤器和送油管口的过滤器可以提高油箱内的油液净度满足高精度检测单元的用油需求,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反馈检测单元的进油温度,从而控制二级加热盒工作与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油箱内位于输油口与回油口之间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油箱内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与油箱内壁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高度均小于油箱内壁高度。通过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可以改变油液在油箱内的流通路径,由此可以防止杂质或者污染物在油箱内的死角处堆积。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平行,且二者的垂面距离等于1/3的油箱宽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加热管为单头电热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二级加热盒由壳体和设于该壳体内的若干个电热管组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去除部分壳体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所示:1、检测单元,1.1、进油口,1.2、出油口,1.3、第二温度传感器,2、油箱,2.1、输油口,2.2、回油口,2.3、第一隔板,2.4、第二隔板,3、一级加热管,4、送油管,5、回油管,6、二级加热盒,6.1、壳体,6.2、电热管,7、板式换热器,7.1、水管,7.2、水箱,8、液位继电器,9、温度传感器,10、空气过滤器,11、过滤器,a、进水端,b、出水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包括检测单元1、油箱2和设于该油箱2内的一级加热管3,该一级加热管3优选为单头电热管,油箱2的输油口2.1通过送油管4与检测单元1的进油口1.1相连通,油箱2的回油口2.2通过回油管5与检测单元1的出油口1.2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喷油嘴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还包括设于油箱2与检验单元1之间的用于加热送油管4内油液的二级加热盒6和用于降低回油管5内油液温度的板式换热器7。具体地,所述二级加热盒6由壳体6.1和设于该壳体6.1内的若干个电热管6.2组成。所述二级加热盒6的两端分别与油箱2的输油口2.1和检测单元1的进油口1.1相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7套于回油管5上,其进水端a与出水端b均分别通过水管7.1与水箱7.2相连通。所述一级加热管3、二级加热盒6和换热器7均与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电连接。
所述油箱2上设有用于检测油箱2箱体内的油液液位高度的液位继电器8、用于检测油箱2箱体内的油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以及用于净化油箱2内空气的空气过滤器10,油箱2的输油口2.1上还设有用于过滤输送到送油管4内油液的过滤器11,所述检测单元1上靠近进油口1.1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油液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3。如图中所示,送油管4伸入到油箱内,其管口端连接过滤器11。另外,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3可以如图1所示设于送油管4上靠近检测单元1的进油口1.1一端,也可以直接设于所述检测单元内靠近进油口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考虑到直观性因此仅描述了设于送油管4上的实施例,但它并不仅仅限定于该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3的设计初衷是用于实时反馈检测单元1的工作油温,从而反馈电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二级加热盒6作与否。
所述油箱2内位于输油口2.1与回油口2.2之间设有第一隔板2.3和第二隔板2.4,所述第一隔板2.3与油箱2内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2.4与油箱2内壁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2.3和第二隔板2.4的高度均小于油箱2内壁高度。该处所指的高度即为图示中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即为了使油箱内的油液从输油口到回油口的路径改变为“S”形,从而避免油液的杂质堆积在油箱2的死角内,即对油箱进行初级过滤。因此,该第一隔板2.3与第二隔板2.4设于油箱2内的相对一侧,其宽度等于油箱内腔的宽度,其竖直方向的高度小于油箱内腔的高度,优选为油箱内腔高度的3/4,由此最终使油箱2内的腔体形成盘旋前进的“S”形,当然它也不仅仅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中所示的上下固定,也可以是与左右相对两侧固定。上述中的隔板实现了初级过滤,再由设于输油口2.1上的过滤器11进行二级过滤,完成对油箱油液的净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油箱2中当油液处于静置状态的时候,其一级加热管3附近的油液受到加热迅速达到高温,而远离该一级加热管3的油液则还处于低温状态,因此油箱内的油液温度的均匀性较差,如若持续加热使全部由于油液均达到高温状态,那么靠近一级加热管3附近的油液将会过热导致油液的变质,同理,过早的停止加热,那么远离一级加热管3的油液则还处于低温状态,无法满足检测的油温需求。所以,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若干隔板使油箱内的流通路劲呈“S”形盘旋前进,使油液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也就是业界俗称的强制换热,因此,其油液温度的均匀性较好,也减少了加热过程的热能浪费和油液过热变质的问题。
所述第一隔板2.3和第二隔板2.3平行,且二者的垂面距离等于1/3的油箱2宽度。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进行油液的输送,其必然需要由控制系统控制的油泵进行泵送,同理,所述水箱上同样需要一个有控制系统控制的水泵进行泵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首先,控制系统给出检测单元1需要进行检测的电信号,由此油泵工作,所述油液从油箱2的输油口2.1经送油管4、二级加热盒6和进油口1.1输送到检测单元1。在此过程中,油箱2内的油温由设于油箱2内的一级加热管3根据温度传感器9的反馈信号控制,检测单元1的输入油液温度由二级加热盒6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1.3的反馈信号控制,由此达到油温的二级精确控制。然后,当检测单元1完成一次检测工作时,所述做功后的高温油液经出油口1.2、回油管5和回油口2.2回流到油箱2,在此过程中,所述套于回油管5上的板式换热器7根据温度传感器9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的反馈信号选择工作与否。具体地,该板式换热器7通过水管7.1与水箱7.2连通,水箱7.2内的冷却水不断在板式换热器7和水箱7.2之间循环,由此将回油管5的一部分热量经回油管5的管壁进行吸收降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其多级是指由两级加热装置和两级降温装置组成,即通过设于油箱2内的一级加热管3和送油管4上的二级加热盒6来实现两级加热,通过设于回油管5上的板式换热器7和油箱2自身的自然降温实现二级降温。因此其对于油温的控制更加精确,同时其油箱2内的油液也只要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即可,由此对于外界的热交换损失的热量较少,热能利用率较高,更节能环保。

Claims (6)

1.一种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它包括检测单元(1)、油箱(2)和设于该油箱(2)内的一级加热管(3),油箱(2)的输油口(2.1)通过送油管(4)与检测单元(1)的进油口(1.1)相连通,油箱(2)的回油口(2.2)通过回油管(5)与检测单元(1)的出油口(1.2)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于油箱(2)与检验单元(1)之间的用于加热送油管(4)内油液的二级加热盒(6)和用于降低回油管(5)内油液温度的板式换热器(7),所述二级加热盒(6)的两端分别与油箱(2)的输油口(2.1)和检测单元(1)的进油口(1.1)相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7)套于回油管(5)上,其进水端(a)与出水端(b)均分别通过水管(7.1)与水箱(7.2)相连通,所述一级加热管(3)、二级加热盒(6)和板式换热器(7)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2)上设有用于检测油箱(2)箱体内的油液液位高度的液位继电器(8)、用于检测油箱(2)箱体内的油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以及用于净化油箱(2)内空气的空气过滤器(10),油箱(2)的输油口(2.1)上还设有用于过滤输送到送油管(4)内油液的过滤器(11),所述检测单元(1)上靠近进油口(1.1)的一端设有用于检测油液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2)内位于输油口(2.1)与回油口(2.2)之间设有第一隔板(2.3)和第二隔板(2.4),所述第一隔板(2.3)与油箱(2)内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2.4)与油箱(2)内壁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3)和第二隔板(2.3)平行,且二者的垂面距离等于1/3的油箱(2)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加热管(3)为单头电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加热盒(6)由壳体(6.1)和设于该壳体(6.1)内的若干个电热管(6.2)组成。
CN201420039959.1U 2014-01-22 2014-01-22 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55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39959.1U CN203655501U (zh) 2014-01-22 2014-01-22 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39959.1U CN203655501U (zh) 2014-01-22 2014-01-22 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55501U true CN203655501U (zh) 2014-06-18

Family

ID=50921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3995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55501U (zh) 2014-01-22 2014-01-22 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555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0950A (zh) * 2015-08-31 2015-11-25 练敬忠 一种预蒸发自湍流油料燃烧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0950A (zh) * 2015-08-31 2015-11-25 练敬忠 一种预蒸发自湍流油料燃烧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64399U (zh) 燃烧室及使用该燃烧室的热交换器
CN203655501U (zh) 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检测平台的多级温控系统
CN115419586A (zh) 真空泵检测系统
CN201074827Y (zh) 重油燃烧供油加热系统
CN102395256B (zh) 发热元件的冷却装置
CN201475978U (zh) 燃气燃油锅炉烟气回收节能器
CN104296383A (zh) 一种高效冷凝换热器
CN204172298U (zh) 一种油循环模温机
CN203869320U (zh) 一种水箱的双盘管加热装置
CN204003213U (zh) 一种柴油机喷油泵燃油加热节油装置
CN102878818A (zh) 利用自吸式负压可调节热载体炉中余热的供暖系统
CN112432361A (zh) 一种集中供暖系统冷凝换热器
CN102628612B (zh) 一种两胆式两温热水锅炉
CN110966772B (zh) 多介质多温度智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205026916U (zh) 一种壁挂炉主交换器
CN205939218U (zh) 复合式水热媒高效节能空预器
CN214332773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的蒸汽锅炉装置
CN207081209U (zh) 一种新型导热油炉
CN220418177U (zh) 高温导热油的热能循环利用装置
CN217237218U (zh) 一种用于管式换热产品的综合实验平台
CN208536568U (zh) 一种波浪式石墨干燥装置
CN202335193U (zh) 发热元件的冷却装置
CN217483883U (zh) 一种冷空调空气源热泵试验装置
CN103673264A (zh) 烟气换热热水装置
CN211372759U (zh) 一种高效空气能热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