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44997U - 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44997U
CN203644997U CN201320870567.5U CN201320870567U CN203644997U CN 203644997 U CN203644997 U CN 203644997U CN 201320870567 U CN201320870567 U CN 201320870567U CN 203644997 U CN203644997 U CN 203644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olded
connecting portion
embedded
coinc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705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愉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705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44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44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4499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电连接器及作为其部件的模块化端子。模块化端子包含第一嵌入式端子及第二嵌入式端子;第一嵌入式端子包含第一模铸成形体及嵌入第一模铸成形体的多个第一端子,第一模铸成形体包含第一迭合面,第一迭合面的法线方向实质平行于各第一端子的长轴方向,且多个第一端子各包含嵌入第一模铸成形体中并平行第一迭合面弯折延伸的一弯折延伸段;第二嵌入式端子包含第二模铸成形体及嵌入第二模铸成形体的多个第二端子,第二模铸成形体包含第二迭合面,第二迭合面的法线方向实质平行于各第二端子的长轴方向;第一嵌入式端子与第二嵌入式端子以第一迭合面与第二迭合面相互迭合的方式迭合以构成模块化端子。这样能够增进与传输线连接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是关于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作为电子装置传输接口的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通常应用于计算机、服务器及网络存取设备等电子装置中,以作为讯号传输的接口。然而,电连接器与电子装置的配合更可进一步影响计算机等设备性能提升、数据传输的效能及可靠性以及系统整体特性等。随着电子装置在外观、尺寸上趋于缩减的需求,容许电连接器连接设置的空间也逐渐缩小,如何在有限的狭小空间下达到有效空间利用并增进传输线连接的便利性为极重要的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其利用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形成实质共平面的连接部,增进与传输线连接的便利性及多样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其利用弯折技术缩减端子节距,以达到双排端子的连接部共面并排的设计,可对应连接单一传输线,减少所需传输线的数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其利用嵌入式端子的模铸成形体相互套合构成模块化端子,以增进组装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端子,其作为一电连接器的一部件,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化端子包含:一第一嵌入式端子,其包含一第一模铸成形体及嵌入该第一模铸成形体的多个第一端子,该第一模铸成形体包含一第一迭合面,该第一迭合面的法线方向实质平行于各该第一端子的一长轴方向,且该多个第一端子各包含嵌入该第一模铸成形体中并平行该第一迭合面弯折延伸的一弯折延伸段;以及一第二嵌入式端子,其包含一第二模铸成形体及嵌入该第二模铸成形体的多个第二端子,该第二模铸成形体包含一第二迭合面,该第二迭合面的法线方向实质平行于各该第二端子的一长轴方向;其中该第一嵌入式端子与该第二嵌入式端子以该第一迭合面与该第二迭合面相互迭合的方式迭合以构成该模块化端子。
于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包含绝缘壳体及模块化端子,其中模块化端子由第一嵌入式端子及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而构成以容置于绝缘壳体中;第一嵌入式端子包含第一模铸成形体及嵌入第一模铸成形体的多个第一端子,其中第一模铸成形体包含第一迭合面,第一迭合面的法线方向实质平行于各第一端子的长轴方向,且多个第一端子各包含嵌入第一模铸成形体中并平行第一迭合面弯折延伸的弯折延伸段;第二嵌入式端子包含第二模铸成形体及嵌入第二模铸成形体的多个第二端子,其中第二模铸成形体包含第二迭合面,且第二迭合面的法线方向实质平行于各第二端子的长轴方向;第一嵌入式端子与第二嵌入式端子以第一迭合面与第二迭合面相互迭合的方式迭合以容置于绝缘壳体中。
于一实施例,多个第一端子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各包含第一端子部、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第一端子部与第一连接部的第一桥接部,其中第一模铸成形体包覆所述第一桥接部,使得所述第一端子部位于第一模铸成形体的第一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模铸成形体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多个第二端子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分别包含第二端子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第二端子部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桥接部,其中第二模铸成形体包覆上述第二桥接部,使得所述第二端子部位于第二模铸成形体的第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模铸成形体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第一嵌入式端子及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实质共平面。
于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别具有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二端子部各具有第二弯折段,且第一嵌入式端子及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二端子部且对应的所述第一弯折段及所述第二弯折段朝相反方向弯折。
于一实施例,第一模铸成形体具有承载面,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承载面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
于一实施例,第一模铸成形体具有容置空间,第二模铸成形体具有本体,其中第一嵌入式端子及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本体容置于容置空间。
于一实施例,该第一模铸成形体具有一承载面及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该承载面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该第二模铸成形体具有一本体,该第一嵌入式端子及该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该本体容置于该容置空间。
于一实施例,第二模铸成形体更具有延伸部,延伸部自本体平行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模铸成形体更具有支撑面,支撑面邻近容置空间,其中当本体容置于容置空间时,延伸部支撑于支撑面上。
于一实施例,第一模铸成形体更包含第一耦合部设置于支撑面,第二模铸成形体更具有第二耦合部设置于延伸部,且第一耦合部用于耦合第二耦合部。
于一实施例,第二模铸成形体更包含平台部,平台部自本体朝第二端子的长轴方向延伸而出,所述第二连接部支撑于平台部。当第一嵌入式端子及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平台部迭置于承载面上。
于一实施例,第一模铸成形体更包含挡止部,挡止部自承载面突出,以接抵延伸部。
于一实施例,第二模铸成形体包含至少一卡合部,其系用于卡合绝缘壳体。于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更包含盖体,其中盖体覆盖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于一实施例,第一模铸成形体包含至少一卡合部,用于卡合盖体。于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更包含传输线,其中传输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
于一实施例,该第一模铸成形体及该第二模铸成形体分别包含至少一卡合部,以用于卡合该电连接器的一绝缘壳体或一盖体。
于一实施例,各第一桥接部包含桥接段及上述的弯折延伸段,其中桥接段及弯折延伸段系分别连接第一端子部及第一连接部,且弯折延伸段平行第一迭合面至少弯折两次以形成至少两个弯折部。
于一实施例,相邻的第一端子部的间距大于相邻的等第一连接部的间距。于一实施例,承载面包含第一承载面及第二承载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设置于第一承载面及第二承载面,且第二模铸成形体更包含平台部,自本体朝第二端子的长轴方向延伸而出,所述第二连接部支撑于平台部。当第一嵌入式端子及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平台部插置于第一承载面及第二承载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一第一嵌入式端子,其包含一第一模铸成形体及嵌入该第一模铸成形体的多个第一端子,该第一模铸成形体包含一第一迭合面,该第一迭合面的法线方向实质平行于各该第一端子的一长轴方向,且该多个第一端子各包含嵌入该第一模铸成形体中并平行该第一迭合面弯折延伸的一弯折延伸段;以及一第二嵌入式端子,其包含一第二模铸成形体及嵌入该第二模铸成形体的多个第二端子,该第二模铸成形体包含一第二迭合面,该第二迭合面的法线方向实质平行于各该第二端子的一长轴方向;其中该第一嵌入式端子与该第二嵌入式端子以该第一迭合面与该第二迭合面相互迭合的方式迭合以容置于该绝缘壳体中。
于一实施例,该多个第一端子沿一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分别包含一第一端子部、一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该第一端子部与该第一连接部的一第一桥接部,该第一模铸成形体包覆所述第一桥接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位于该第一模铸成形体的一第一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该第一模铸成形体相对于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该多个第二端子沿该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分别包含一第二端子部、一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该第二端子部与该第二连接部的一第二桥接部,该第二模铸成形体包覆所述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二端子部位于该第二模铸成形体的一第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该第二模铸成形体相对于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其中该第一嵌入式端子及该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实质共平面,且相邻的所述第一端子部的间距大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间距。
于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别具有一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别具有一第二弯折段,该第一嵌入式端子及该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二端子部且对应的所述第一弯折段及所述第二弯折段朝相反方向弯折。
于一实施例,该第一模铸成形体具有一承载面及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该承载面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该第二模铸成形体具有一本体,该第一嵌入式端子及该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该本体容置于该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其利用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形成实质共平面的连接部,增进与传输线连接的便利性及多样性。此外,其还利用弯折技术缩减端子节距,以达到双排端子的连接部共面并排的设计,可对应连接单一传输线,减少所需传输线的数目。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模块化端子的组合前及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嵌入式端子的示意图。
图2B及图2C分别为图2A的第一嵌入式端子中的一例示端子排列方式的立体图及俯视图。
图3A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第二嵌入式端子的示意图。
图3B及图3C分别为图3A的第二嵌入式端子中的一例示端子排列方式的立体图及俯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连器组合前的示意图。
图4B及图4C分别为图4A的电连器组合后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5A-5C为图4A的电连接器各阶段的组合程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例示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电连接电子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7A及图7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模块化端子组合前及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7C及图7D分别为图7A及图7B的模块化端子另一视角的组合前及组合后示意图。
图8A及图8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前及组合后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电连接器                 2电子装置
5电连接器                 10模块化端子
20绝缘壳体                20a容置空间
22结合部                  26端子槽
30传输线                  32连接端
40、40’盖体              42卡合孔
44通孔                    46卡合孔
50模块化端子              100、100’第一嵌入式端子
110、110’第一模铸成形体  110a第一侧
110b第二侧                110c第一迭合面
111本体                   112容置空间
113承载部                 113a侧壁
114支撑面                 115、115’卡合部
116、116’承载面          118挡止部
119第一耦合部             120第一端子
122第一端子部                    122a弯折段
124第一桥接部                    124a弯折延伸段
124b桥接段                       126第一连接部
200、200’第二嵌入式端子         210、210’第二模铸成形体
210a第一侧                       210b第二侧
210c第二迭合面                   212本体
214延伸部                        215卡合部
216平台部                        217卡合部
219第二耦合部                    220第二端子
222第二端子部 224第二桥接部
226第二连接部                    A第一方向
B第二方向                        C1、C2长轴方向
D1相邻第一端子部的间的间距       D2相邻第一连接部的间的间距
D3相邻第一端子部的间的间距       D4相邻第一连接部的间的间距
N1、N2法线方向
P1虚拟平面                       P2平面
W1多个第二端子部的投影范围在第一方向的宽度
W2多个第二连接部的投影范围在第一方向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用于连接电子装置以作为传输接口。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含但不限于例如硬盘等数据储存装置或其它需要输入/输出传输接口的信息处理装置。于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作为电连接器的部件的模块化端子藉由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构成,以降低组装复杂度进而减少组装成本。于下参考图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端子及电连接器的实施例。
如图1A及图1B所示,于此实施例,模块化端子10包含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及第二嵌入式端子200,其中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包含第一模铸成形体110及嵌入第一模铸成形体110的多个第一端子120,而第二嵌入式端子200包含第二模铸成形体210及嵌入第二模铸成形体210的多个第二端子220。第一模铸成形体110包含第一迭合面110c,且第二模铸成形体210包含第二迭合面210c。第一模铸成形体110的第一迭合面110c的法线方向N1实质平行于各第一端子120的长轴方向C1,且多个第一端子120各包含嵌入第一模铸成形体110中并平行第一迭合面110c弯折延伸的弯折延伸段124a(参见图2A)。第二模铸成形体210包含第二迭合面210c,且第二迭合面210c的法线方向N2实质平行于各第二端子220的长轴方向C2,其中第一端子120及第二端子220的长轴方向C1、C2指端子的长度方向,且长轴方向C1、C2实质平行。第一嵌入式端子100与第二嵌入式端子200以第一迭合面110c与第二迭合面210c相互迭合的方式迭合,以构成模块化端子。
在此需注意,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及第二嵌入式端子200藉由嵌件成型模具,使第一端子120及第二端子220利用嵌入成型方式分别嵌入于第一模铸成形体110及第二模铸成形体210所制成。于后,参考图1A并配合图2A-2C及图3A-3C分别说明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及第二嵌入式端子200的细节。
具体而言,如图2A-2C所示,多个第一端子120沿第一方向A并列设置,且各第一端子120包含第一端子部122、第一桥接部124及第一连接部126,其中第一桥接部124连接第一端子部122与第一连接部126。于此实施例显示10个第一端子120沿第一方向A并列设置,但端子数目可依据设计需求增加或减少,不以实施例所示为限。具体而言,多个第一端子120沿第一方向A配置成各第一端子100的第一端子部122沿第一方向A彼此相邻,各第一端子120的第一桥接部124沿第一方向A彼此相邻,且各第一端子120的第一连接部126沿第一方向A亦彼此相邻。当多个第一端子120以此配置方式放入嵌件成型模具经模铸成型制程嵌入于第一模铸成形体110后,即形成如图2A所示的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其中第一模铸成形体110包覆多个第一端子120的第一桥接部124,而多个第一端子120的第一端子部122位于第一模铸成形体110的第一侧110a,且多个第一端子120的第一连接部126位于第一模铸成形体110相对于第一侧110a的第二侧110b。在此需注意,第一模铸成形体110可由任何已知的模铸材料所形成,且较佳为绝缘材料。
类似地,如图3A-3C所示多个第二端子220沿第一方向A并列设置且各包含第二端子部222、第二桥接部224及第二连接部226,其中第二桥接部224连接第二端子部222与第二连接部226。于此实施例显示10个第二端子220沿第一方向A并列设置,但端子数目可依据设计需求增加或减少,不以实施例所示为限。具体而言,多个第二端子220沿第一方向A配置成各第二端子220的第二端子部222沿第一方向A彼此相邻,各第二端子220的第二桥接部224沿第一方向A彼此相邻,且各第二端子220的第二连接部226沿第一方向A亦彼此相邻。当多个第二端子220以此配置方式放入嵌件成型模具经模铸成型制程嵌入于第二模铸成形体210后,即形成如图3A所示的第二嵌入式端子200,其中第二模铸成形体210包覆多个第二端子220的第二桥接部224,而多个第二端子220的第二端子部222位于第二模铸成形体210的第一侧210a,多个第二端子220的第二连接部226位于第二模铸成形体210相对于第一侧210a的第二侧210b。在此需注意,第二模铸成形体210可由任何已知的模铸材料所形成,并且较佳为绝缘材料。第二模铸成形体210可与第一模铸成形体110使用相同或不同材料,且较佳为相同材料。
再者,于此实施例,多个第一端子120的连接部126较佳裸露于模铸成形体110的第二侧110b,且多个第二端子220的连接部226亦较佳裸露于第二模铸成形体210的第二侧210b,使得第一嵌入式端子120及第二嵌入式端子220相互迭合时,多个第一连接部126及多个第二连接部226实质共平面。如图2B及图2C所示,多个第一端子120藉由弯折技术缩减第一端子120间的节距,而使得多个第一端子120的第一连接部126相对于第一端子部122具有较小的节距,以利于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及第二嵌入式端子200相互迭合后,第一连接部126及第二连接部226沿第一方向A并排设置。具体而言,各第一桥接部124包含桥接段124b及上述的弯折延伸段124a,其中桥接段124b及弯折延伸段124a分别连接第一端子部122及第一连接部126。具体而言,桥接段124b自第一端子部122延伸而出,接着平行第一迭合面110c弯折延伸形成弯折延伸段124a,然后朝第一端子120的长轴方向C1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126。换言之,桥接段124b自第一端子部122延伸而出后,于平行第一迭合面110c的虚拟平面P1上先朝实质垂直第一端子120的长轴方向C1的方向(例如第二方向B)弯折延伸,之后朝实质垂直第一端子120的长轴方向C1的另一方向(例如平行第一方向A的方向)再次弯折延伸,而后朝第一端子120的长轴方向C1弯折形成第一连接部126。于此实施例,弯折延伸段124a平行第一迭合面110c至少弯折两次以形成至少两个弯折部(例如124a’、124a”),且弯折延伸段124a在虚拟平面P1上具有L形部分。换言之,弯折延伸段124a的L形部分位于虚拟平面P1上且平行于第一迭合面110c。
在此需注意,依据各第一端子120沿第一方向A的排列位置,各第一端子120的弯折延伸段124a较佳于相同的预设虚拟平面P1进行弯折延伸,以使得多个第一端子120的弯折延伸段124a的L形部分共平面设置。换言之,如图2C所示,多个第一端子120的弯折延伸段124a在俯视图中于虚拟平面P1所在位置实质形成共线。为达此目的,多个第一端子120的弯折延伸段124a的L形部分于虚拟平面P1的两个方向上较佳具有不同的长度。再者,多个第一端子120沿第一方向A可分成两组,且两组第一端子120的弯折延伸段124a较佳于第一方向A上朝相背方向弯折延伸,以使得后续弯折而出的第一连接部126位于第一方向A上的相对两侧,且两组第一连接部126之间相隔一段距离,以供后续插置第二连接部226,如图2B-2C所示。再者,藉此弯折技术,可使得相邻第一端子部122之间的间距D1大于相邻第一连接部126之间的间距D2,如图2C所示。换言之,藉由调整各群组中相邻弯折延伸段124a朝平行第一方向A的方向延伸的长度,可调整相邻第一连接部126间的间距D2。
类似地,如图3B及图3C所示,多个第二端子220藉由弯折技术缩减第二端子220间的节距,而使得多个第二端子20的第二连接部226相对于第二端子部222具有较小的节距,以利于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及第二嵌入式端子200相互迭合后,第一连接部126及第二连接部226沿第一方向A并排设置。具体而言,各第二桥接部22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端子部222及第二连接部226,其中第二桥接部224自第二端子部222延伸而出,且第二桥接部224藉由弯折技术使得第二桥接部224相对于第一方向A的垂直方向(例如第二端子220的长轴方向C2)斜向延伸而逐渐彼此靠近,进而使两相邻的第二桥接部224的间的间距朝第二连接部226的方向减少。换言之,第二桥接部224相对于第二端子220的长轴方向C2斜向延伸预定长度朝彼此集中靠近,而后弯折形成第二连接部126。藉此设计,各第二连接部226相互平行并具有与第二桥接部224末端间实质相同的间距,使得相邻第二端子部222的间的间距D3大于相邻第二连接部226的间的间距D4。换言之,第二嵌入式端子200的多个第二端子部222布设所涵盖的投影范围在第一方向A上的宽度W1大于多个第二连接部226布设所涵盖的投影范围在第一方向A上的宽度W2,如图3C所示。
在此需注意,第二连接部226之间的间距D4取决于各第二桥接部224的延伸距离及倾斜角度,且可依需求改变。于此实施例,各第二桥接部224于朝集中弯折不同角度后,斜向延伸至长轴方向C2上的相同预定位置再弯折形成长度实质相同的第二连接部226,以达到实质共平面(例如共平面P2)的第二连接部226,而使第二连接部226构成焊垫结构,以利于后续与传输线的连接。因此,若多个第二端子220的第二端子部222及第二连接部226的长度彼此相同,则相对于第二端子长轴方向C2的弯折角度较大的端子会具有略长的延伸长度。换言之,因为第二端子220朝集中的方向弯折延伸,因此设置在较外侧的第二端子220通常具有较长的长度。
此外,于较佳实施例中,多个第二连接部226布设所涵盖的投影范围在第一方向A上的宽度W2较佳设计为:当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及第二嵌入式端子200组合时,多个第二连接部226设置于两组第一连接部126的中间,且相邻的第一连接部126、相邻的第二连接部226及相邻的第一连接部126及第二连接部226之间较佳具有相同的间距。换言之,两组第一连接部126分别位于多个第二连接部226的两侧,进而使得第一连接部126及第二连接部226形成单排实质共平面的焊垫结构,如图1B所示。
再者,如图2A及图2B所示,于此实施例,多个第一端子120的第一端子部122较佳突出于第一模铸成形体110的第一侧110a。多个第一端子120的第一端子部122各具有弯折段122a,且各弯折段122a朝相同方向弯折。举例而言,图2A及图2B中的弯折段122a相对于第一方向A朝下弯折。类似地,如图3A及图3B所示,于此实施例,多个第二端子220的第二端子部222较佳突出于第二模铸成形体210的第一侧210a。多个第二端子220的第二端子部222各具有弯折段222a,且各弯折段222a朝相同方向弯折。举例而言,图3A及图3B中的弯折段222a相对于第一方向A朝上弯折。如此一来,当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及第二嵌入式端子200组合时,第一端子部122及第二端子部222分别对应且对应的弯折段122a、222a朝相反方向弯折,形成两排相互对应的端子部,如图1B所示。
再者,如图2A所示,第一模铸成形体110为具有容置空间112的包覆块体形式,其中容置空间112为形成于第一模铸成形体110的第一侧110a的凹陷空间,且裸露于凹陷空间中的壁面作为第一迭合面110c。具体而言,第一模铸成形体110包覆第一端子120的桥接段124b的部分相对于包覆弯折延伸段124a的部分形成沿弯折延伸段124a向下凹陷的容置空间112,而容置空间112中平行于弯折延伸段124a的表面部分系构成第一迭合面110c。换言之,第一模铸成形体110藉由弯折延伸段124a相对于桥接段124b的直立延伸关系,而使得包覆桥接段124b的部分及包覆弯折延伸段124a的部分构成可容置第二模铸成形体210的容置空间112。相应地,如图3A所示,第二模铸成形体210具有本体212,其中本体212具有对应于容置空间112的形状,且本体212于第二侧210b的表面作为第二迭合面210c。当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及第二嵌入式端子200相互迭合时,第二模铸成形体210的本体212容置于第一模铸成形体110的容置空间112,使得第一迭合面110c及第二迭合面210c相互贴合,而形成外观实质一体的模块化端子10,如图1B所示。
再者,如图2A所示,第一模铸成形体100具有支撑面114,其中支撑面114邻近容置空间112并供支撑部分第二模铸成形体210。于此实施例,第一模铸成形体110位于容置空间112两侧的侧壁上表面作为支撑面114。相对于此,如图3A所示,第二模铸成形体210更具有延伸部214,其中延伸部214自本体212平行第一方向A延伸。具体而言,延伸部214自本体212上部的侧边向外延伸的突块,使得延伸部214及本体212于第一方向A上较佳具有T型的截面。当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及第二嵌入式端子200相互迭合时,第二模铸成形体210的本体212容置于第一模铸成形体110的容置空间112,且延伸部214支撑于支撑面114上。
再者,如图2A所示,第一模铸成形体110具有承载面116,多个第一连接部126设置于承载面116,以形成部分嵌入承载面116的共面形式的焊垫结构。于此实施例,第一模铸成形体110的承载面116邻接第一迭合面110c及支撑面114。换言之,于此实施例,第一模铸成形体110的上表面作为承载面116,且两组第一连接部126分别位于承载面116的两侧。相对于此,如图3A所示,第二模铸成形体210更包含平台部216,其中平台部216自本体212朝第二端子210的长轴方向C2延伸而出,且多个第二连接部226支撑于平台部216,形成焊垫结构。具体而言,平台部216自本体212朝第二模铸成形体210的第二侧210b突出的板状部,且多个第二连接部226嵌入于平台部216的上表面并裸露出部分表面以作为与传输线连接的焊接面。当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及第二嵌入式端子200相互迭合时,平台部216突伸于承载面116并迭置于承载面116上。
于此实施例,多个第一连接部126分别位于承载面116的两侧时,而承载面116的中央部分116a供设置平台部216,使得多个第二连接部226插置于两组第一连接部126的中间。在此需注意,承载面116供设置平台部216的部分116a较佳向下凹陷预定深度,使得平台部216迭置于承载面116(例如中央部分116a)时,能使第一连接部126及第二连接部226实质共平面,形成单排共面的焊垫结构,以利于与传输线的连接。因此,此下凹陷深度较佳依据平台部216的板状厚度调整。
再者,如图2A所示,第一模铸成形体110更包含挡止部118,其中挡止部118自承载面116向上突出,用以抵接第二模铸成形体210。换言之,挡止部118较佳与延伸部214抵接,以定位第一模铸成形体110及第二模铸成形体210的相对位置。于此实施例,挡止部118藉由侧表面与延伸部214抵接,但不以此为限。于其它实施例,挡止部118可藉由侧表面及上表面或下表面与延伸部214抵接。换言之,延伸部214或挡止部118于长轴方向C1、C2可具有倒L形截面,而藉由多个表面(例如相邻的侧表面及上表面或下表面)彼此抵接。
再者,第一模铸成形体110更包含第一耦合部119(如图2A所示),第二模铸成形体210更具有第二耦合部219(如图3A所示),其中第一耦合部119用于耦合第二耦合部219以加强第一模铸成形体110及第二模铸成形体210的组合强度。具体而言,第一耦合部119设置于支撑面114,而第二耦合部219设置于延伸部214。于此实施例,第一耦合部119及第二耦合部219分别为对应的凸柱及凹洞,但不以此为限。于其它实施例,第一耦合部119及第二耦合部219不限于凸柱及凹洞的耦合机制(例如可为卡勾或卡槽),且第一耦合部119及第二耦合部219的设置位置亦可依需求改变。
再者,如图2A及3A所示,第一模铸成形体110及第二模铸成形体210更分别包含至少一卡合部115、215,用于卡合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或盖体(于后参考图4A相关说明)。于此实施例,卡合部115形成于第一模铸成形体110两侧边靠近第二侧110a的卡勾,但不以此为限。卡合部215形成于第二模铸成形体210的延伸部214上表面的卡勾。在此需注意,卡合部115、215的设置位置、数目及结构可相应于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及/或盖体的设计而改变,不以实施例所示为限。
如图1A及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端子藉由上述缩减端子节距及平行迭合面弯折延伸后形成第二连接部的技术并配合两模铸成形体的设计,使得两个嵌入式端子可相互迭合形成实质一体的外观,其中两个嵌入式端子的连接部实质共平面形成单排的焊垫结构以增加后续与传输线连接的便利性,且两个嵌入式端子的端子部形成朝向相反方向弯折的上下两排端子部。
参考图4A-4C,于一实施例,电连接器1包含绝缘壳体20以及由上述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及第二嵌入式端子200构成的模块化端子10,其中嵌入式端子100、200以上述第一迭合面110c及第二迭合面210c相互迭合的方式容置于绝缘壳体20中。模块化端子10的嵌入式端子100、200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于此不再赘述。再者,电连接器1更包含传输线30及盖体40,分别于后参考图5A-5C的组合程序详细说明。
如图5A所示,嵌入式端子100、200迭合构成模块化端子10,其中多个连接部126、226配置成实质共平面以构成焊垫结构,并分别对应于传输线30的多个连接端32。藉由焊接或点胶等方式,使得连接部126、226与对应的连接端32电连接。再者,参考图4C及图5B,绝缘壳体20具有容置空间20a,其中容置空间20a的开口方向面对模铸成形体110、210的第一侧110a、210a。绝缘壳体20在相对于容置空间20a的另一侧具有与容置空间20a连通的多个端子槽26,其中端子槽26至少部分裸露对应端子120、220的端子部122、222。此外,对应于第二嵌入式端子100的卡合部215,绝缘壳体20在相应位置(例如上壳体面)具有卡槽形式的结合部22。模块化端子10设置于绝缘壳体20的容置空间20a时,各端子的端子部122、222分别插入对应的端子槽26并部分裸露以用于与其它组件电连接。于此同时,卡勾式的卡合部215与绝缘壳体20卡槽式的结合部22卡合,以使模块化端子10卡固于绝缘壳体20。此时,第一嵌入式端子100的卡合部115裸露于绝缘壳体20外,以供与盖体40卡合,如图5C所示。
再者,如图5C所示,盖体40具有卡合孔42及通孔44,其中卡合孔42及通孔44分别对应于第一模铸成形体110的卡合部115及传输线30的位置。于此实施例,对应第一模铸成形体110设置于侧壁外表面的两个卡勾115,盖体40内表面侧边具有卡合孔42。当盖体40与绝缘壳体20结合时,传输线30自盖体40的内面穿过盖体40的通道44伸出盖体40外,且盖体40自第一模铸成形体110的第二侧110b覆盖嵌入式端子的连接部及传输线30的连接端32,并藉由卡合孔42分别卡合两侧的卡勾115而与绝缘壳体20结合,形成如图4B及4C所示的电连接器1。
参考图6,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可应用于例如硬盘的电子装置2以作为传输接口,但不以此为限。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应用焊垫结构式设计的连接部,使得端子与传输线的连接更为便利,同时可于连接部连接传输线后再与电子装置2电连接,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再者,因应不同的设计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模块化端子除上述平台部迭置于承载面且连接部裸露于上表面的设计外,亦可具有其它变化。图7A-7D及图8A和8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模块化端子及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如图7A-7D所示,本实施例的模块化端子50包含嵌入式端子100’、200’,其中第一嵌入式端子100’的承载面116’为不连续表面,且第一连接部126朝下裸露。于后仅具体说明嵌入式端子100’、200’与上述嵌入式端子100、200的差异之处,其余类似结构(例如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配置)则不再赘述。参考图7A及图7C,第一嵌入式端子100’的第一模铸成形体110’包含本体111及承载部113,其中承载部113自本体111顶部朝第二侧110b悬空突出,使得承载部113的下表面作为上述的承载面116’,进而使第二连接部126向下裸露。于此实施例,两个承载部113自本体111顶部两侧突出,而使得两个承载部113之间相隔一段距离,造成两个不连续的承载面116’。再者,承载部113自本体111顶部突起的侧壁113a可作为上述的挡止部118,以定位嵌入式端子100’、200’的相对位置。此外,于此实施例,用于卡合电连接器的盖体的卡合部115’形成于两个承载部113的外侧表面。再者,第一模铸成形体110’于相应位置可具有类似于上述的其它结构,例如第一迭合面110c、容置空间112、支撑面114、第一耦合部119等,于此不再赘述。
第二嵌入式端子200’与上述第二嵌入式端子200的差异在于第二连接部226裸露于平台部216的下表面。因此,当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及第二嵌入式端子200’相互迭合时,平台部216突伸插置于两个承载部113之间,使得多个连接部126、226形成实质共平面且朝下裸露的焊垫结构,如图7B及7D所示。再者,第二模铸成形体210更具有另一卡合部217,用于卡合电连接器的盖体。于此实施例,卡合部217设置于平台部216顶面的卡块。于此实施例,藉由承载部113及平台部216悬空突伸的设计,可进一步减少模块化端子50所需的设置空间及第一模铸成形体110’的材料成本。
参考图8A及8B,电连接器5包含上述的绝缘壳体20、图7B的模块化端子50、传输线30以及盖体40’,其中盖体40’具有卡槽46对应于第二模铸成形体210的卡合部217。当组合电连接器5时,第一嵌入式端子100’及第二嵌入式端子200’迭合形成连接部126、226实质共平面且向下裸露的模块化端子50,进而使得传输线30的连接端32可自连接部126、226的下方空间进行电连接。之后,模块化端子50及绝缘壳体20藉由卡合部215及结合部22的卡合设置于绝缘壳体20的容置空间20a。传输线30穿过盖体40’的通道44伸出盖体40’外,且盖体40’覆盖模块化端子的连接部126、226及传输线30的连接端32,并藉由卡槽46(及/或上述的卡合孔42)卡合平台顶部的卡块217(/或卡合部115’)而与绝缘壳体20结合。藉由模块化端子50向下裸露的焊垫式连接部设计,可使得电连接器5应用于不同的空间限制及焊接需求,增加电连接器5的变化应用。
如上所述,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较佳利用弯折技术缩减端子节距,以达到双排端子的连接部共面并排的焊垫结构设计,可对应连接单一传输线,减少所需传输线的数目,进而与传输线连接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目的而非用于限制。熟此技艺者当知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下,于此特别说明的实施例可有例示实施例的其它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范畴亦涵盖此类修改且仅由所附申请专利范围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端子,其作为一电连接器的一部件,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化端子包含:
一第一嵌入式端子,其包含一第一模铸成形体及嵌入该第一模铸成形体的多个第一端子,该第一模铸成形体包含一第一迭合面,该第一迭合面的法线方向实质平行于各该第一端子的一长轴方向,且该多个第一端子各包含嵌入该第一模铸成形体中并平行该第一迭合面弯折延伸的一弯折延伸段;以及
一第二嵌入式端子,其包含一第二模铸成形体及嵌入该第二模铸成形体的多个第二端子,该第二模铸成形体包含一第二迭合面,该第二迭合面的法线方向实质平行于各该第二端子的一长轴方向;
其中该第一嵌入式端子与该第二嵌入式端子以该第一迭合面与该第二迭合面相互迭合的方式迭合以构成该模块化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端子,其特征在于:
该多个第一端子沿一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分别包含一第一端子部、一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该第一端子部与该第一连接部的一第一桥接部,该第一模铸成形体包覆所述第一桥接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位于该第一模铸成形体的一第一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该第一模铸成形体相对于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
该多个第二端子沿该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分别包含一第二端子部、一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该第二端子部与该第二连接部的一第二桥接部,该第二模铸成形体包覆所述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二端子部位于该第二模铸成形体的一第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该第二模铸成形体相对于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
其中该第一嵌入式端子及该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实质共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别具有一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别具有一第二弯折段,该第一嵌入式端子及该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二端子部且对应的所述第一弯折段及所述第二弯折段朝相反方向弯折。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铸成形体具有一承载面及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该承载面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该第二模铸成形体具有一本体,该第一嵌入式端子及该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该本体容置于该容置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铸成形体及该第二模铸成形体分别包含至少一卡合部,以用于卡合该电连接器的一绝缘壳体或一盖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接部分别包含一桥接段及该弯折延伸段,该桥接段及该弯折延伸段分别连接该第一端子部及该第一连接部,且该弯折延伸段平行该第一迭合面至少弯折两次以形成至少两个弯折部。
7.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含:
一绝缘壳体;
一第一嵌入式端子,其包含一第一模铸成形体及嵌入该第一模铸成形体的多个第一端子,该第一模铸成形体包含一第一迭合面,该第一迭合面的法线方向实质平行于各该第一端子的一长轴方向,且该多个第一端子各包含嵌入该第一模铸成形体中并平行该第一迭合面弯折延伸的一弯折延伸段;以及
一第二嵌入式端子,其包含一第二模铸成形体及嵌入该第二模铸成形体的多个第二端子,该第二模铸成形体包含一第二迭合面,该第二迭合面的法线方向实质平行于各该第二端子的一长轴方向;
其中该第一嵌入式端子与该第二嵌入式端子以该第一迭合面与该第二迭合面相互迭合的方式迭合以容置于该绝缘壳体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多个第一端子沿一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分别包含一第一端子部、一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该第一端子部与该第一连接部的一第一桥接部,该第一模铸成形体包覆所述第一桥接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位于该第一模铸成形体的一第一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该第一模铸成形体相对于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
该多个第二端子沿该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分别包含一第二端子部、一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该第二端子部与该第二连接部的一第二桥接部,该第二模铸成形体包覆所述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二端子部位于该第二模铸成形体的一第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该第二模铸成形体相对于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
其中该第一嵌入式端子及该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实质共平面,且相邻的所述第一端子部的间距大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间距。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别具有一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别具有一第二弯折段,该第一嵌入式端子及该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别对应所述第二端子部且对应的所述第一弯折段及所述第二弯折段朝相反方向弯折。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铸成形体具有一承载面及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该承载面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该第二模铸成形体具有一本体,该第一嵌入式端子及该第二嵌入式端子相互迭合时,该本体容置于该容置空间。
CN201320870567.5U 2013-12-27 2013-12-27 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44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0567.5U CN203644997U (zh) 2013-12-27 2013-12-27 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0567.5U CN203644997U (zh) 2013-12-27 2013-12-27 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44997U true CN203644997U (zh) 2014-06-11

Family

ID=50876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7056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44997U (zh) 2013-12-27 2013-12-27 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449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43507U (zh) 电连接器
US6193526B1 (en) Wiring unit with angled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s
TW201019548A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4425949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70699U (zh) 电连接器
CN205092349U (zh)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CN204885519U (zh) 高频信号及电流传输组合件
CN201204298Y (zh) 电连接器
CN205509073U (zh) 薄型化电连接器
CN203644997U (zh) 电连接器及其模块化端子
CN102117986B (zh) 电连接器
CN201608297U (zh) Usb母头连接器
CN103247875B (zh) 端子台数据传输总线结构及使用该数据传输总线结构的端子台
CN216057634U (zh) 一种兼容两种数据传输接口的pcb板
CN205039359U (zh) 插座面板及接线盒
CN101931152B (zh) 电连接器
CN203932365U (zh) 直立型电连接器
CN203932446U (zh) 电连接器及其嵌入式端子组合
CN203225397U (zh) 堆叠式usb连接器的结构
CN206490226U (zh) 一种连接器结构
CN202906005U (zh) 改良式连接器结构
CN2520008Y (zh) 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
CN220272887U (zh) 一种通讯线束插接器
CN203166139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1440471U (zh) 堆叠式电连接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