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39763U - 一种铁路轨下垫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铁路轨下垫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39763U
CN203639763U CN201320894676.0U CN201320894676U CN203639763U CN 203639763 U CN203639763 U CN 203639763U CN 201320894676 U CN201320894676 U CN 201320894676U CN 203639763 U CN203639763 U CN 203639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plate body
absorbing post
absorbing
lower bol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946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华连
刘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NAG ZHONGYUAN RAILWAY FITT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NAG ZHONGYUAN RAILWAY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NAG ZHONGYUAN RAILWAY FITT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NAG ZHONGYUAN RAILWAY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946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39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39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397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轨下垫板,属于铁路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铁路垫板耐疲劳性不好的问题。本铁路轨下垫板,包括呈长方形的板体,板体的顶面和底面均具有若干排均匀分布且高度相同且凸出于板体表面的吸能柱,每排吸能柱与板体的宽边平行,板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均具有若干凸出的加强筋,每一排吸能柱内的所有吸能柱均由一根加强筋相连接。在本垫板中,每一排吸能柱内相邻两个吸能柱均由一根加强筋相连接,使垫板的耐疲劳性较好,结构更为稳定;吸能柱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铁轨平行,能使垫板更适应列车运行;在吸能柱上开设凹入槽,减小了本垫板的静刚度。

Description

一种铁路轨下垫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铁路轨下垫板。
背景技术
火车是人类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高速度低事故率的特点也为广大乘客所青睐。铁轨是火车运行所必不可少的基础建设,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火车的速度和安全。为使火车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保证乘客在乘坐火车时的舒适感,一般在铁轨的下面会设置有垫板来实现减震效果。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0920100124.1;授权公告号:CN 201459537 U)公开了一种铁路弹性垫板,铁路弹性垫板为平面垫板,平面垫板的承载面上设置有凸起,凸起均匀分布。该垫板将原来的纯平板结构重新设计成承载面为圆柱状凸起、块状凸起、条状凸起结构形式,凸台均匀分布,来降低垫板的静刚度,既解决了垫板的平面度问题,还保证了产品的变形问题,这样,既减少了垫板的接触面积,又能使载荷均匀分布,降低了静刚度,还节约了原材料。
但在该垫板中,各个凸起相互独立分布在垫板上,各个凸起单独受力,长时间使用后,凸起之间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其耐疲劳性能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耐疲劳性能较好的铁路轨下垫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铁路轨下垫板,包括呈长方形的板体,所述的板体的顶面和底面均具有若干排均匀分布、高度相同且凸出于板体表面的吸能柱,每排吸能柱与板体的宽边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均具有若干凸出的加强筋,同一排吸能柱内相邻两个吸能柱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在使用时,本垫板置于枕木和铁轨之间。当列车经过时,各个吸能柱受到了来自列车的压力。由于在本垫板中,每排吸能柱内的吸能柱均由加强筋相连接,因此,每排内的吸能柱都连接在一起,来自列车的压力均匀分布在各个吸能柱上,吸能柱集体受力,相互之间不易断裂,其耐疲劳性较好。
在安装时,板体的长边与铁轨平行设置,铁轨垫板位于枕木和铁轨之间。当列车经过垫板上方时,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被垫板吸附,从而使列车运行较为稳定。
在上述的铁路轨下垫板中,所述的每个吸能柱的上表面均呈椭圆形且椭圆形长轴方向与板体的长边平行。使用本垫板时,板体的长边方向与轨道平行。列车行驶过程中,吸能柱的受力变化方向是沿着长轴方向,因此,吸能柱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铁轨平行,能使垫板更适应列车运行。
在上述的铁路轨下垫板中,所述的每个吸能柱的呈锥台状。锥台状的吸能柱在不同高度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也就是说,吸能柱上越靠近于板体处的截面面积越大,使吸能柱在此高度位置再向下压缩吸能柱所需的力就越大,对行驶经过的列车起到一个较好的缓冲效果。这种形状的底部与板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两者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同时,其顶部的面积较小,降低了静刚度。作为另一种方案,吸能柱的形状为圆柱形。
在上述的铁路轨下垫板中,所述的每个吸能柱均具有呈条形的凹入槽,所述的加强筋位于所述的凹入槽中。也就是说,吸能柱的高度高于加强筋的高度,这样,使本垫板具有一个以上静刚度,满足不同载重下的刚度变化要求。在吸能柱上开设凹入槽,也使吸能柱上表面的面积较小,减小了本垫板的静刚度。
在上述的铁路轨下垫板中,所述的板体上表面的边沿周向具有向上凸出的挡沿,所述挡沿的高度与吸能柱的高度相同。挡沿与吸能柱一同承受来自列车的重力,对列车起缓冲作用。
在上述的铁路轨下垫板中,所述的挡沿上具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底面高度与板体的上表面高度相同。铁轨垫板在使用时,难免会有雨水等杂物进入到垫板内,在其上开设排水孔,使雨水等杂物能较为方便从垫板中排出,保持垫板的清洁,延长垫板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挡沿上开设排水孔,也能减少挡沿一的应力集中,使垫板的结构更为稳定。设置了排水孔,列车经过时,被压缩的空气也能较快的从排水孔中排出。
在上述的铁路轨下垫板中,所述的板体的两个宽边下方均具有向下凸出且呈条状的底脚。安装后,两条底脚分别位于枕木两侧,对垫板起到了定位作用。
在上述的铁路轨下垫板中,所述的底脚内具有若干盲孔。在底脚内设置盲孔,一方面节省了原材料;另一方面,由于底脚为中空结构,也减少了列车经过时垫板所产生的噪音。
在上述的铁路轨下垫板中,所述板体顶面的若干排吸能柱与板体底面的若干排吸能柱相错开。这样,位于顶面的吸能柱与位于底面的相邻两吸能柱之间的间隙正对,吸能柱之间的间隙位置不至于过薄,使得整个垫板的强度较强,其耐疲劳性能较好、结构较为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铁路轨下垫板具有以下优点:
1、每一排吸能柱内相邻两个吸能柱由加强筋相连接,使垫板的耐疲劳性较好,结构更为稳定;
2、吸能柱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铁轨平行,能使垫板更适应列车运行;
3、在吸能柱上开设凹入槽,减小了本垫板的静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铁路轨下垫板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铁路轨下垫板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铁路轨下垫板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面的剖视图。
图中,1、板体;2、吸能柱;21、凹入槽;3、加强筋;4、挡沿;41、排水孔;5、底脚;51、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铁路轨下垫板,包括呈长方形的板体1,板体1的顶面具有七排吸能柱2,板体1的底面具有六排吸能柱2,板体1顶面和板体1底面的吸能柱2高度相同且凸出于板体1表面的吸能柱2。每排吸能柱2与板体1的宽边平行。
每个吸能柱2的上表面均呈椭圆形且椭圆形长轴方向与板体1的长边平行。使用本垫板时,板体1的长边方向与轨道平行。列车行驶过程中,吸能柱2的受力变化方向是沿着长轴方向,因此,吸能柱2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铁轨平行,能使垫板更适应列车运行。
每个吸能柱2的呈锥台状。锥台状的吸能柱2在不同高度的横截面的面积不同,也就是说,吸能柱2上越靠近于板体1处的截面面积越大,使吸能柱2在此高度位置再向下压缩吸能柱2所需的力就越大,对行驶经过的列车起到一个较好的缓冲效果。这种形状的底部与板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两者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同时,其顶部的面积较小,降低了静刚度。作为另一种方案,吸能柱的形状为圆柱形。
板体1的顶面和底面上均具有若干凸出的加强筋3,每一排吸能柱2内相邻两个吸能柱2均由加强筋3相连接,且加强筋均位于吸能柱2的凹入槽21内。
每个吸能柱2均具有呈条形的凹入槽21,加强筋3位于凹入槽21中。条形的凹入槽21与加强筋3平行设置。也就是说,吸能柱2的高度高于加强筋3的高度,这样,使本垫板具有一个以上静刚度,满足不同载重下的刚度变化要求。在吸能柱2上开设凹入槽21,也使吸能柱2上表面的面积较小,减小了本垫板的静刚度。凹入槽21将吸能柱2分成2个吸能柱瓣。在板体1底面的六排吸能柱2两外侧还分别具有一排吸能柱瓣。
板体1的顶面的七排吸能柱2和板体1底面的六排吸能柱2相错开。也就是说,板体1顶面相邻两排吸能柱2的间隙正对板体1底面的一排吸能柱2这样,位于顶面的吸能柱2与位于底面的相邻两吸能柱2之间的间隙正对,吸能柱2之间的间隙位置不至于过薄,使得整个垫板的强度较强,其耐疲劳性能较好、结构较为稳定。
板体1上表面的边沿周向具有向上凸出的挡沿4,挡沿4的高度与吸能柱2的高度相同。挡沿4与吸能柱2一同承受来自列车的重力,对列车起缓冲作用。板体1的下表面的边沿周向也具有向上凸出的挡沿4。
挡沿4上具有若干排水孔41,排水孔41的底面高度与板体1的上表面高度相同。铁轨垫板在使用时,难免会有雨水等杂物进入到垫板内,在其上开设排水孔41,使雨水等杂物能较为方便从垫板中排出,保持垫板的清洁,延长垫板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挡沿4上开设排水孔41,也能减少挡沿4一的应力集中,使垫板的结构更为稳定。设置了排水孔41,列车经过时,被压缩的空气也能较快的从排水孔41中排出。
板体1的两个宽边下方均具有向下凸出且呈条状的底脚5,底脚5内具有若干盲孔51。安装后,两条底脚5分别位于枕木两侧,对垫板起到了定位作用。在底脚5内设置盲孔51,一方面节省了原材料;另一方面,由于底脚5为中空结构,也减少了列车经过时垫板所产生的噪音。
在使用时,本垫板置于枕木和铁轨之间。当列车经过时,各个吸能柱2受到了来自列车的压力。由于在本垫板中,每排吸能柱2均由一根加强筋3相连接,因此,每排内的吸能柱2都连接在一起,来自列车的压力均匀分布在各个吸能柱2上,吸能柱2集体受力,相互之间不易断裂,其耐疲劳性较好。
在安装时,板体1的长边与铁轨平行设置,铁轨垫板位于枕木和铁轨之间。当列车经过垫板上方时,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被垫板吸附,从而使列车运行较为稳定。
由于垫板的耐疲劳性能较好、静刚度较低,当列车从轨道上经过时,减少了垫板对枕木和钢轨的损伤,延长了枕木和钢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钢轨的承受能力。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板体1、吸能柱2、凹入槽21、加强筋3、挡沿4、排水孔41、底脚5、盲孔5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9)

1.一种铁路轨下垫板,包括呈长方形的板体(1),所述的板体(1)的顶面和底面均具有若干排均匀分布且高度相同且凸出于板体(1)表面的吸能柱(2),每排吸能柱(2)与板体(1)的宽边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1)的顶面和底面上均具有若干凸出的加强筋(3),同一排吸能柱(2)内相邻两个吸能柱(2)之间连接有加强筋(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轨下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吸能柱(2)的上表面均呈椭圆形且椭圆形长轴方向与板体(1)的长边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轨下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吸能柱(2)的呈锥台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轨下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吸能柱(2)均具有呈条形的凹入槽(21),所述的加强筋(3)位于所述的凹入槽(21)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轨下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1)上表面的边沿周向具有向上凸出的挡沿(4),所述挡沿(4)的高度与吸能柱(2)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轨下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沿(4)上具有若干排水孔(41),所述排水孔(41)的底面高度与板体(1)的上表面高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轨下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1)的两个宽边下方均具有向下凸出且呈条状的底脚(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铁路轨下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脚(5)内具有若干盲孔(5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轨下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顶面的若干排吸能柱(2)与板体(1)底面的若干排吸能柱(2)相错开。
CN201320894676.0U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铁路轨下垫板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39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94676.0U CN203639763U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铁路轨下垫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94676.0U CN203639763U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铁路轨下垫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39763U true CN203639763U (zh) 2014-06-11

Family

ID=50871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94676.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39763U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铁路轨下垫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3976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4720A (zh) * 2018-07-05 2018-11-30 江苏金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铁垫板下垫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914721A (zh) * 2018-07-05 2018-11-30 江苏金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轨道用垫板
CN111764202A (zh) * 2020-07-08 2020-10-13 青岛大学 一种新型轨下垫板
CN112411272A (zh) * 2020-11-19 2021-02-26 林州市新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铁轨垫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4720A (zh) * 2018-07-05 2018-11-30 江苏金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铁垫板下垫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914721A (zh) * 2018-07-05 2018-11-30 江苏金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轨道用垫板
CN111764202A (zh) * 2020-07-08 2020-10-13 青岛大学 一种新型轨下垫板
CN112411272A (zh) * 2020-11-19 2021-02-26 林州市新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铁轨垫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9762U (zh) 一种铁路轨下垫板
CN103711047B (zh) 一种铁轨垫板
CN203639763U (zh) 一种铁路轨下垫板
CN203625728U (zh) 抗偏摆弹性扣件
CN103669125B (zh) 一种铁轨垫板
US20140331891A1 (en) Railway wagon bogie and axle box rubber spring thereof
CN203639764U (zh) 一种铁轨垫板
CN103669124B (zh) 用于轨道交通扣件的分体镶嵌组合式弹性垫板
CN203144848U (zh) 一种防侧翻可变刚度减振垫板
CN114108449A (zh) 一种高铁用摩擦滑移耗能型桥梁减震装置
CN203639765U (zh) 一种铁轨垫板
CN202214663U (zh) 一种双刚度轨下弹性垫板
CN201747837U (zh) 一种带硬止挡的剪切与压缩结合的横向橡胶垫
CN202380368U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钢轨减振扣件
CN209619760U (zh) 一种用于弯道的轨下垫板
CN215856968U (zh) 一种轨道交通中使用的发泡弹性垫板
JP2017053210A (ja) 線路
CN201942958U (zh) 一种具有高平顺性的固定辙叉
CN201901818U (zh) 改进的防铁路曲线段的钢轨外倾可调节轨撑
CN201172784Y (zh) 台阶式橡胶垫板
CN209619761U (zh) 一种铁路轨下垫板
CN202298376U (zh) 弹性垫板及采用该垫板的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
CN2291392Y (zh) 链轮铝座的改良结构
CN209584737U (zh) 一种用于直线的轨下垫板
CN201817750U (zh) 一种新型铁路钢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