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18024U - 一种显示区可变的触屏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区可变的触屏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18024U
CN203618024U CN201320527408.5U CN201320527408U CN203618024U CN 203618024 U CN203618024 U CN 203618024U CN 201320527408 U CN201320527408 U CN 201320527408U CN 203618024 U CN203618024 U CN 203618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anel
mobile phone
control unit
ink layer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274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晓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274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18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18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180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区可变的触屏手机,包括:触控面板、感温油墨层、液晶显示模组和控制单元。感温油墨层设在屏幕的下方。液晶显示模组设在感温油墨层的下方。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液晶显示模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机,通过在屏幕和液晶显示模组之间设有感温油墨层,使手机具有不同大小、形状、维度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从而提高手机的多样化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区可变的触屏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区可变的触屏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屏幕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逐渐向三维曲面方向发展。市场上的长方形的显示区域过于呆板,已逐渐落后于手机软硬件的日新月异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显示屏幕区域可变的手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包括:触控面板;感温油墨层,所述感温油墨层设在所述触控面板的下方;液晶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设在所述感温油墨层的下方;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液晶显示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机,通过在触控面板和液晶显示模组之间设有感温油墨层,使手机具有不同大小、形状、维度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从而提高手机的多样化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机还包括加热线圈组件,所述加热线圈组件包括多个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组件设在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下方,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加热线圈组件连接以控制所述加热线圈组件工作。从而获得任意形状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
进一步地,手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触控面板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线圈组件运行。从而便于用户以手指触摸屏幕来操作手机。
更进一步地,手机还包括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光学传感器检测到的亮度控制所述加热线圈组件运行。从而手机在外界环境较暗时能自动扩大触控面板显示区域,提高用户阅读的亮度,进而提高手机的实用性。
具体地,所述多个加热线圈呈多行多列且均匀分布设置。从而便于形成不同形状的加热区域。
可选地,所述多个加热线圈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使多个加热线圈对平面状的感温油墨层均匀加热,便于控制加热线圈组件形成预定形状的加热区域,提高加热线圈组件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所述多个加热线圈排列在曲面上。从而使多个加热线圈对曲面状的感温油墨层均匀加热,便于控制加热线圈组件形成预定形状的加热区域,进一步提高加热线圈组件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感温油墨层和液晶显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感温油墨层、液晶显示模组及加热热源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感温油墨层、液晶显示模组及加热线圈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触控面板上的规则形状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平面触控面板上的不规则形状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曲面触控面板上的规则形状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曲面触控面板上的不规则形状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触控面板1、感温油墨层2、液晶显示模组3、加热热源4、加热线圈组件4a、加热区域5、透明或不透明区域6、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8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手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如图1所示,包括:触控面板1、感温油墨层2、液晶显示模组3和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液晶显示模组3。感温油墨层2设在触控面板1的下方,液晶显示模组3设在感温油墨层2的下方。
具体地,屏幕1触控面板1设在最上层并与手机的外壳构成封闭的空间,以保护手机内的所有元件。可选地,屏幕1触控面板1为玻璃件、亚克利件或聚碳酸酯件电容触控面板、电阻触控面板、表面声波触控面板等。为满足手机的多样化设计需求,屏幕1触控面板1可形成为二维的平面屏幕触控面板,也可形成为三维的曲面触控面板屏幕,如圆弧面触控面板屏幕、圆柱面触控面板屏幕、球面触控面板屏幕等。
感温油墨层2设在触控面板1与液晶显示模组3之间,感温油墨层2的原理是:在常温下感温油墨层2为完全不透明的状态。当感温油墨层2被加热且温度超过常温后,感温油墨层2由完全不透明状逐渐转变为透明状。可选地,常温的温度范围为-20°至30°,即在30℃以上随着温度的升高,感温油墨层2逐渐变半透明直到完全透明状态,从而可通过控制加热温度,以使得感温油墨层2处于透明或半透明状态。
感温油墨层2受热后可形成不同形状的透明或不透明区域6,用户在触控面板1上只能看到液晶显示模组3在透明或不透明区域6内所显示的图案,从而实现可变化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例如在图5中,平面触控面板上形成有椭圆形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在图6中平面触控面板上形成有不规则形状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在图7中圆柱面触控面板上形成有扇形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在图8中球面触控面板上形成有不规则形状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
具体地,感温油墨层2可在外界热源或内部的加热热源4的加热下形成透明或半透明区域6。在图1的实施例中,外部热源如手指或手掌等触摸触控面板1,感温油墨层2的部分区域因温度超过常温而形成透明或半透明区域6,触控面板1上形成相应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当然,外部热源不限于人,也可为其他的人造装置或自然发热体。在图2的实施例中,手机内部设有加热热源4,感温油墨层2的部分区域在加热热源4的加热下形成透明或不透明区域6,触控面板1上形成相应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当感温油墨层2可在外界热源的加热下形成透明或半透明区域6时,此时用户可通过在触控面板上画不同的形状的图案,以通过外界温度对该图案对应的感温油墨层2加热,从而在触控面板1上形成相应形状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通过在触控面板1和液晶显示模组3之间设有感温油墨层2,使手机具有不同大小、形状、维度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从而提高手机的多样化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热热源4设在液晶显示模组3的下方,加热热源4通过液晶显示模组3将热量传递给感温油墨层2。可选地,如图3所示,加热热源4为加热线圈组件4a,加热线圈组件4a包括多个加热线圈,控制单元与加热线圈组件4a连接以控制加热线圈组件4a工作,从而使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具有预定的形状。
具体地,如图4所示,每个加热线圈可单独工作,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一个或多个加热线圈工作以形成预定形状的加热区域5,感温油墨层2的相应部分受热而形成透明或不透明区域6,从而触控面板1上显示出预定形状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控制单元可根据用户指定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计算出相应的加热区域5,并控制该加热区域5内的加热线圈工作。也就是说,控制单元可通过控制不同的加热线圈工作,以获得任意形状的手机透明或不透明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
其中,值得说明的是,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的形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具体设定,例如用户可将设定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的形状输入到控制单元内,当用户触发控制单元工作,控制单元控制不同的加热线圈工作,从而形成不同形状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其中,用户可通过多种方式触发控制单元工作,例如通过触碰触控面板或手机上的按键等方式触发控制单元工作。
具体地,如图3所示,多个加热线圈呈多行多列且均匀分布设置。从而便于形成不同形状的加热区域5。加热线圈的行数、列数及间隔距离由手机的大小、形状及加热线圈的材料等具体设置。
更具体地,如图5至图8所示,当手机的触控面板1为平面状,触控面板1下的感温油墨层2和液晶显示模组3也形成为平面状,则多个加热线圈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当手机的触控面板1为曲面状,触控面板1下的感温油墨层2和液晶显示模组3也形成为相应的曲面状,则多个加热线圈排列在曲面上。从而使多个加热线圈对感温油墨层2均匀加热,便于控制加热线圈组件4a形成预定形状的加热区域5,进而便于形成预定形状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提高加热线圈组件4a的适用范围。
由于用户在使用触屏手机时通常以手指触摸触控面板1来操作,且手指的温度无法迅速加热感温油墨层2,因此手机中还可包括用于检测触控面板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相连,控制单元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触控面板1上的温度控制加热线圈组件4a运行。例如当用户开机时,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触控面板1上的温度变化并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加热线圈组件4a运行以形成与开机界面相一致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机还可包括光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光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相连,控制单元根据光学传感器检测到的亮度控制加热线圈组件4a运行。从而手机在外界环境较暗时能自动扩大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提高用户阅读的亮度,进而提高手机的实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通过在触控面板1和液晶显示模组3之间设有感温油墨层2,在液晶显示模组3下设有加热线圈组件4a,手机的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加热区域5内的加热线圈的运行,从而使在手机不使用时屏幕处于全不透明状态,在手机使用时可形成预定形状的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进而满足手机的多样化设计需求。且通过在手机中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或光学传感器,从而自动调整触控面板显示区域7的大小和形状,进而提高手机的自动化程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显示区可变的触屏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面板;
感温油墨层,所述感温油墨层设在所述触控面板的下方;
液晶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设在所述感温油墨层的下方;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液晶显示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线圈组件,所述加热线圈组件包括多个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组件设在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下方,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加热线圈组件连接以控制所述加热线圈组件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触控面板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触控面板上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线圈组件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光学传感器检测到的亮度控制所述加热线圈组件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加热线圈呈多行多列且均匀分布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加热线圈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加热线圈排列在曲面上。
CN201320527408.5U 2013-08-28 2013-08-28 一种显示区可变的触屏手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8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27408.5U CN203618024U (zh) 2013-08-28 2013-08-28 一种显示区可变的触屏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27408.5U CN203618024U (zh) 2013-08-28 2013-08-28 一种显示区可变的触屏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18024U true CN203618024U (zh) 2014-05-28

Family

ID=50770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27408.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8024U (zh) 2013-08-28 2013-08-28 一种显示区可变的触屏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1802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27763A1 (zh) * 2013-08-28 2015-03-05 深圳市比亚迪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手机
CN110660330A (zh) * 2019-09-30 2020-01-0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27763A1 (zh) * 2013-08-28 2015-03-05 深圳市比亚迪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手机
CN110660330A (zh) * 2019-09-30 2020-01-0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1090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496069B (zh) Method of Judging Electronic Device and Multi - window Touch Command
CN105677085B (zh) 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检测方法
KR20180025727A (ko) 조리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20385858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769532B (zh) 边框敏感触摸屏系统
CN103941946A (zh)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EP2778884A3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creen display using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N102750028A (zh) 用于显示对象的方法和设备
KR101275314B1 (ko) 리모트 컨트롤러와, 이를 이용한 제어 방법 및 제어 시스템
CN104349875A (zh) 用于操纵工业机器人的装置以及方法
US20150068408A1 (en) Cooker
CN205486014U (zh) 触摸屏及包含其的电子设备
CN203618024U (zh) 一种显示区可变的触屏手机
US20200189973A1 (en) Chemically strengthened and textured glass housing member
CN203482258U (zh) 手机
CN105094293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3677359A (zh) 触控面板及其触控屏幕结构、触控显示设备
CN104991681B (zh) 一种显示器及其显示控制方法和显示控制装置
CN203482257U (zh) 一种手机
CN10407687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10169363A (ja) リモコン装置
CN104182148B (zh) 一种按键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3482256U (zh) 一种手机
CN205612318U (zh) 带称重功能的智能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