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1751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17514U
CN203617514U CN201320888683.XU CN201320888683U CN203617514U CN 203617514 U CN203617514 U CN 203617514U CN 201320888683 U CN201320888683 U CN 201320888683U CN 203617514 U CN203617514 U CN 203617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connection
power supply
group
weld part
dock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8868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愉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8868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17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17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1751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沿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穿设于内的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具有沿长度方向排成一列的第一与第二对接群组以及第一与第二焊接群组。第一对接群组具有数个第一接地对接部,第二对接群组具有数个第二接地对接部。第一焊接群组包含两对讯号焊接部、至少一电源焊接部及两第一接地焊接部,第二焊接群组包含有数个第二接地焊接部。上述第一与第二接地焊接部各电性连接于第一与第二接地对接部的至少其中之一,且第一与第二接地焊接部的数量总和大于第一与第二接地对接部的数量总和。本电连接器通过端子模组的构造设计提供不同焊接区域,进而适用于不同种类的传输线缆,达到降低电连接器生产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提供不同焊接区域予传输线缆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已成为现今的发展趋势,而应用在电子产品上的传输装置同样也面临到相同的问题。习用的传输装置包含有电连接器与连接于电连接器的传输线缆,而当传输线缆的端子数目或种类改变时,电连接器也必须随之更换。也就是说,电连接器的种类必须随着传输线缆而变化,此将无形中增加电连接器的生产成本。
于是,本申请人有感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供不同焊接区域予传输线缆的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端子模组。
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相反侧的一对接端与一安装端,且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贯穿所述对接端与所述安装端的数个端子通道,所述端子通道沿所述绝缘本体的一长度方向排成一列。
所述端子模组包含:
第一对接群组与第二对接群组,所述第一对接群组与第二对接群组穿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端子通道且沿所述长度方向排成一列;其中,所述第一对接群组包含两对讯号对接部与数个第一接地对接部,所述第二对接群组包含数个电源对接部与数个第二接地对接部;及
第一焊接群组与第二焊接群组,所述第一焊接群组与第二焊接群组设置于所述安装端且沿所述长度方向排成另一列;
其中,所述第一焊接群组包含:
两对讯号焊接部,两对所述讯号焊接部分别自两对所述讯号对接部延伸形成;
至少一电源焊接部,所述电源焊接部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源对接部;及
两第一接地焊接部,所述第一接地焊接部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对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地对接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并且两所述第一接地焊接部的其中之一位于两对所述讯号焊接部之间,其中另一则位于所述电源焊接部及与所述电源焊接部相邻的所述对讯号焊接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焊接群组包含有数个第二接地焊接部,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对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地对接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并且所述第一接地焊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的数量总和大于所述第一接地对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地对接部的数量总和。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通过端子模组的构造设计以提供不同焊接区域,进而适用于不同种类的传输线缆,达到无形中降低电连接器生产成本的效果。
较佳地,所述电源焊接部的数量为数个,所述端子模组包含有数个电源延伸部,所述电源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源对接部,而另一端则连接于所述电源焊接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最远离所述第一对接群组的所述电源对接部所连接的所述电源延伸部弯折延伸并绕行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而形成有一第一凹口,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凹口内。
具体地,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最靠近所述第一对接群组的所述电源对接部所连接的所述电源延伸部弯折延伸并绕行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接地对接部而形成有一第二凹口,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接地对接部末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凹口内。
具体地,每一所述电源延伸部与其所连接的所述电源对接部及所述电源焊接部为一体成形结构。
更具体地,至少部分的所述电源延伸部为相连成一体的结构。
具体地,所述端子模组包含有一接地延伸部,所述接地延伸部具有一接地延伸条及数个接地延伸片,所述第一接地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焊接部自所述接地延伸条的一侧边缘延伸形成,所述接地延伸片自所述接地延伸条的另一侧边缘延伸形成,并且所述接地延伸片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对接部与第二接地对接部。
更具体地,所述电源延伸部以及所述接地延伸条皆嵌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安装端,并且所述接地延伸条嵌入所述安装端的深度大于所述电源延伸部嵌入所述安装端的深度。
较佳地,所述第二焊接群组的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分别沿所述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焊接群组的两侧。
具体地,所述第二焊接群组的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分别沿所述长度方向位于两对所述讯号焊接部的两侧。
更具体地,所述第二焊接群组中的部分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位于所述电源焊接部之间。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省略后盖与传输线缆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省略后盖与传输线缆)。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省略后盖与传输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种电连接器100,尤指SATA连接器,但不受限于此。其中,上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穿设于绝缘本体1内的一端子模组2。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亦可包括焊接于端子模组2的一传输线缆3、及安装于绝缘本体1的一后盖4。
绝缘本体1呈长形且定义有一长度方向L。绝缘本体1具有位于相反侧(如图3中的绝缘本体1前侧与后侧)的一对接端11与一安装端12,绝缘本体1沿垂直长度方向L的方向形成有贯穿对接端11与安装端12的数个端子通道13,并且上述端子通道13大致沿绝缘本体1的长度方向L排成一列。
请参阅图4和图5并适时参酌图3,端子模组2包含一第一对接群组21、一第二对接群组22、一第一焊接群组23、一第二焊接群组24、一接地延伸部25及数个电源延伸部26。以下将先说明第一对接群组21、第二对接群组22、第一焊接群组23、及第二焊接群组24的排列设置方式,而后再说明上述第一对接群组21与第二对接群组22如何通过接地延伸部25及电源延伸部26来电性连接于第一焊接群组23与第二焊接群组24。
第一对接群组21与第二对接群组22穿设于绝缘本体1的端子通道13且沿长度方向L排成一列,且第一对接群组21位于第二对接群组22在长度方向L的同一侧(如图5中的左侧)。而第一焊接群组23与第二焊接群组24则设置于绝缘本体1的安装端12且沿长度方向L排成另一列。
进一步地说,第一对接群组21包含两对长条状的讯号对接部211与数个长条状的第一接地对接部212,且其中一第一接地对接部212位于两对讯号对接部211之间,而其余第一接地对接部212则沿长度方向L位于两对讯号对接部211的两侧。第二对接群组22包含数个长条状的电源对接部221与数个长条状的第二接地对接部222,上述第二接地对接部222分别沿长度方向L位于电源对接部221的两侧。
第一焊接群组23包含两对讯号焊接部231、至少一电源焊接部232(本实施例以数个为例)、及两第一接地焊接部233。其中,上述两对讯号焊接部231分别自两对讯号对接部211一体地延伸所形成,即讯号焊接部231与讯号对接部211是一体成形的结构,上述数个电源焊接部232分别电性连接于数个电源对接部221的(有关结构上的具体连接方式将于后述说明),且电源焊接部232位于上述两对讯号对接部211于长度方向L上邻近第二对接群组22的一侧(如图5中的两对讯号对接部211右侧)。上述两第一接地焊接部233电性连接于第一接地对接部212与第二接地对接部222的至少其中之一(有关结构上的具体连接方式将于后述说明),并且两第一接地焊接部233的其中之一位于两对讯号焊接部231之间,其中另一则位于电源焊接部232及与电源焊接部232相邻的对讯号焊接部231之间。
第二焊接群组24包含有数个第二接地焊接部241,并且第二接地焊接部241电性连接于第一接地对接部212与第二接地对接部222的至少其中之一(有关结构上的具体连接方式将于后述说明)。其中,第二焊接群组24的第二接地焊接部241分别沿长度方向L位于上述两对讯号焊接部231的两侧,进一步地说,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焊接群组24的第二接地焊接部241是分别位于第一焊接群组23的相对两侧,但不受限于此。举例而言,在图6和图7所示之另两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100”中,第二焊接群组24中的部分第二接地焊接部241位在电源焊接部232之间。
需说明的是,上述各个焊接部在宽度上皆大致相同,但电源焊接部232的其中之一(如图5中由左向右数来第三个电源焊接部232)在宽度上大于任一讯号焊接部231、任一第一接地焊接部233、任一第二接地焊接部241及其余电源焊接部232。并且第一接地焊接部233与第二接地焊接部241的数量总和大于第一接地对接部212与第二接地对接部222的数量总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焊接部233与第二接地焊接部241之数量总和为20个,第一接地对接部212与第二接地对接部222的数量总和为8个。也就是说,具有8~20个接地线的传输线缆3都能应用在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实际的排列及数量皆可依需求设计调整),适用性较为广泛,而可因应不同客户的端子数需求,使得成本降低。
接地延伸部25具有一长条状的接地延伸条251及数个片状的接地延伸片252,第一接地焊接部233与第二接地焊接部241分别自接地延伸条251的一侧边缘(如图5中的接地延伸条251底侧的边缘)一体地延伸所形成,而接地延伸片252则自接地延伸条251的另一侧边缘(如图5中的接地延伸条251顶侧的边缘)一体地延伸所形成。
再者,接地延伸条251嵌设于绝缘本体1的安装端12并且大致平行于长度方向L,接地延伸片252分别连接于第一接地对接部212与第二接地对接部222。其中,各个接地延伸片252形成有一贯孔2521,以使各个接地延伸片252要焊接于与其相抵接的第一或第二接地对接部212、222时,能够通过贯孔2521增加其与焊料的焊接面积,进而有效地提升接地延伸片252及其相抵接的第一接地对接部212或第二接地对接部222两者之间的焊接强度。
此外,本实施例虽以接地延伸部25焊接于第一接地对接部212及第二接地对接部222为例,但于实际应用时,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接地延伸部25、第一接地对接部212、及第二接地对接部222能形成为一体成形的结构,藉以缩短生产工时。
电源延伸部26的一端(如图5中的电源延伸部26右端)分别连接于电源对接部221,而另一端(如图5中的电源延伸部26左端)则分别连接于电源焊接部232。需先说明的是,有关每个电源延伸部26及其所连接的电源对接部221与电源焊接部232的连接方式,于本实施例中是以一体成形的结构为例,但不受限于此。换言之,每个电源延伸部26及其所连接的电源对接部221与电源焊接部232的连接方式亦可以是抵接或焊接等方式。
再者,本实施例中的电源延伸部26为彼此分离的长条状构造,但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在图6和图7所示的另两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100”中,至少部分的电源延伸部26’、26”为相连成一体的结构,亦即,图6中的所有电源延伸部26’为相连成一体的结构,而图7中的两个电源延伸部26”为相连成一体的结构。
电源延伸部26皆嵌设于绝缘本体1的安装端12,并且接地延伸条251嵌入安装端12的深度大于电源延伸部26嵌入安装端12的深度。进一步地说,于长度方向L上最远离第一对接群组21的电源对接部221,其所连接的电源延伸部26延伸弯折并绕行至少部分的第二接地焊接部241而形成有一第一凹口261,使得至少部分的第二接地焊接部241大致位于第一凹口261内。而于长度方向L上最靠近所述第一对接群组21的电源对接部221,其所连接的电源延伸部26则弯折延伸并绕行至少部分的第二接地对接部222而形成有一第二凹口262,使得至少部分的第二接地对接部222末端设置于第二凹口262内。换个角度来说,图5中所呈现的多个彼此分离的电源延伸部26,各形成大致S型的结构。
以上即为电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与端子模组2的构造说明,传输线缆3的一端能依其种类不同而选择性地焊接于端子模组2的第一焊接群组23;第一焊接群组23及其讯号焊接部231一侧(如图5中的右侧)的第二接地焊接部241;或第一焊接群组23及其讯号焊接部231另一侧(如图5中的左侧)的第二接地焊接部241。其中,有关第一焊接群组23及其讯号焊接部231一侧(如图5中的右侧)的第二接地焊接部241所呈现的设置方式还能依据电源焊接部232的不同设计而有提供多种变化(如图6和图7)。藉此,通过端子模组2的构造设计以提供不同焊接区域,进而适用于不同种类的传输线缆3。
再者,后盖4则装设于绝缘本体1的安装端12,以使位于安装端12的端子模组2部位被后盖4所遮蔽,并且传输线缆3穿出后盖。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100通过端子模组2的构造设计以提供不同焊接区域(如:第一焊接群组23;第一焊接群组23及其讯号焊接部231一侧的第二接地焊接部241;或第一焊接群组23及其讯号焊接部231另一侧的第二接地焊接部241),进而适用于不同种类的传输线缆,达到无形中降低电连接器100生产成本的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相反侧的一对接端与一安装端,且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贯穿所述对接端与所述安装端的数个端子通道,所述端子通道沿所述绝缘本体的一长度方向排成一列;以及 
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含: 
第一对接群组与第二对接群组,所述第一对接群组与第二对接群组穿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端子通道且沿所述长度方向排成一列,且所述第一对接群组位于所述第二对接群组在所述长度方向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对接群组包含两对讯号对接部与数个第一接地对接部,所述第二对接群组包含数个电源对接部与数个第二接地对接部;及 
第一焊接群组与第二焊接群组,所述第一焊接群组与第二焊接群组设置于所述安装端且沿所述长度方向排成另一列; 
其中,所述第一焊接群组包含: 
两对讯号焊接部,两对所述讯号焊接部分别自两对所述讯号对接部延伸形成; 
至少一电源焊接部,所述电源焊接部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源对接部;及 
两第一接地焊接部,所述第一接地焊接部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对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地对接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并且两所述第一接地焊接部的其中之一位于两对所述讯号焊接部之间,其中另一则位于所述电源焊接部及与所述电源焊接部相邻的所述对讯号焊接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焊接群组包含有数个第二接地焊接部,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对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地对接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并且所述第一接地焊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的数量总和大于所述第一接地对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地对接部的数量总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焊接部的数量为数 个,所述端子模组包含有数个电源延伸部,所述电源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源对接部,而另一端则连接于所述电源焊接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最远离所述第一对接群组的所述电源对接部所连接的所述电源延伸部弯折延伸并绕行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而形成有一第一凹口,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凹口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最靠近所述第一对接群组的所述电源对接部所连接的所述电源延伸部弯折延伸并绕行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接地对接部而形成有一第二凹口,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接地对接部末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凹口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源延伸部与其所连接的所述电源对接部及所述电源焊接部为一体成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的所述电源延伸部为相连成一体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包含有一接地延伸部,所述接地延伸部具有一接地延伸条及数个接地延伸片,所述第一接地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焊接部自所述接地延伸条的一侧边缘延伸形成,所述接地延伸片自所述接地延伸条的另一侧边缘延伸形成,并且所述接地延伸片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对接部与第二接地对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延伸部以及所述接地延伸条皆嵌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安装端,并且所述接地延伸条嵌入所述安装端的深度大于所述电源延伸部嵌入所述安装端的深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群组的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分别沿所述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焊接群组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群组的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分别沿所述长度方向位于两对所述讯号焊接部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群组中的部分所述第二接地焊接部位于所述电源焊接部之间。 
CN201320888683.XU 2013-12-31 2013-12-31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17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88683.XU CN203617514U (zh) 2013-12-31 2013-12-31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88683.XU CN203617514U (zh) 2013-12-31 2013-12-31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17514U true CN203617514U (zh) 2014-05-28

Family

ID=50770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8868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17514U (zh) 2013-12-31 2013-12-3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17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5534B (zh) 电连接器
US10165671B2 (en) Paddle card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CN20154963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709818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5621919U (zh) 电子连接器
CN102810794B (zh) 电连接器及网络通信系统
CN104701677A (zh) 电连接器
CN103235663A (zh) 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
CN201312041Y (zh) 电连接器
CN202153592U (zh) 线缆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N203617514U (zh) 电连接器
CN203277702U (zh) 连接器
CN205542057U (zh) 线缆
CN205016739U (zh) 电连接器
CN204538363U (zh) 电连接器
WO2016119351A1 (zh) 触摸显示面板和触摸显示装置
CN203660186U (zh) 电连接器
CN204205193U (zh) 电连接器
CN201222576Y (zh) 电连接器
CN104810642B (zh) 电源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2949075U (zh) 连接器结构
CN108254952A (zh) 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
CN103590182B (zh) 压电陶瓷驱动片接地电极引出的压电陶瓷选针器
CN202058879U (zh) 电路板结构、电子模块与微型通用串行总线3.0连接器
JP3164221U (ja) 端子アース構造付き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412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